|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3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3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解析版).docx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1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2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1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2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作业练习+答案,文件包含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解析版docx、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

    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朝后期,近代报刊蓬勃发展。其中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是(  

    A.时务报 B.万国公报 C.申报 D.国闻报

    2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有(  

    轮船、火车   电报、电话   看报纸、看电影   三跪九叩之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 法律制度已经非常完备

    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某戏剧社团要排练一部反映20世纪初上海滩百姓生活的作品。请你在下列老照片中选择合适的场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余之培击孔子,非培击孔子之本身,乃培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李大钊此话意在反对(   

    A.专制愚昧 B.封建礼制 C.旧文学 D.旧道德

    6.历史上,1905-1909年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从此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修建中国铁路的局面。以下关于京张铁路开工修建背景说法正确的有:(  

    列强控制筑路权,加紧对中国掠夺 四川保路运动在此时兴起与发展

    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地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20世纪初的上海街头,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下列有可能出现的是(  

    人力车业生意萧条                   新开办的电话局营业

    人们传阅《马关条约》签订的新闻       听到先生”“女士的称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上海是一座历史名城,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申报》的创刊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1912年,《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大公报》也有描述: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民众广泛接受西方服饰

    C.社会变革影响服饰变化                D.传统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10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在校园内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12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其它报纸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已经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

    C.男女平等观念人人皆知                D.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1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                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14.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的《鄞县通志》记载浙江省鄞县(今属宁波市)的风俗:放足之风,光绪中叶已渐萌芽。光复以后,城市中年以下妇女率先放足,幼者多天足,惟乡僻仍有缠足者。这说明(  

    A.宁波的开放立即带动社会习俗发生变迁

    B.辛亥革命加速了鄞县的妇女放足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鄞县妇女缠足现象绝迹

    D.鄞县实现了男女平等

    15.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道: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图中的交通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

    16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然以数千年统一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裾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

    ——康有为18989月递呈光绪

    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 清代的长袍马褂

    2 中山装与西装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试举例说明这种特征在称呼上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何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有何精神追求?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材料二 光绪六年(1880年),曾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上了一道《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但是,此议遭到内阁学士张家骧、通政司参议刘锡鸿等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修铁路会破坏风水,火车行驶会震动龙脉。

    (1)谈谈材料中各人对火车传入中国持什么态度。

     

     

    (2)我们应如何看待近代社会火车传入中国?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3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