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保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6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赏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6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赏析,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16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赏析
一、 文言文阅读综合(共9小题)
1. (2022•竞秀区)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赞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
注释:
①黄香:东汉时期的官员。他的孝行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②江夏:现在的湖北孝感。
③躬:亲自。执:操持。
④枕:枕头。簟: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
⑤疾:患病。尤:尤其,格外。极其:非常。
⑥表:上奏章。赞:赞叹。
⑦举孝廉: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洁正直的意思。被举孝廉后可以授予官职。
材料二:
宋朝有个刘安世,他的父亲一生想要做谏官却没能实现,后来朝廷任命他做谏官,他很想替父亲完成心愿,但又怕连累母亲。他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嫌儿无能,任命我做谏官。如果冒犯了皇帝或重臣,就会招来灾祸。如果我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任命,应该可以避免。”他的母亲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谏官是皇帝身边直言的臣子,你有幸运得到这个职位,应该不惜性命报答国家。假如以后得罪而被流放,无论多远我都跟你同去。”刘安世接受了任命。他居官铁面无私,在朝廷中犯颜直谏,得到了别人的敬畏。
为人臣子身居谏官,自然应当敢作敢为,不惜生命尽职尽责,这就是所谓的在其位就做好本职工作。否则,国家为何要设置“谏官”这一职位呢。
材料三:
周朝时候的魏斯,本来是晋国的大夫,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时候被任命为魏国的诸侯,因此称为魏文侯。
有一次,魏文侯和掌管苑囿田猎的官员约定了日期去打猎。到了这天,魏文侯在家里的酒宴上喝得很痛快,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门时,家臣说:“天下着雨,您这酒正喝得开心,这是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负责田猎的官员约好今天去打猎,虽然下着雨,但怎能失约呢?”说完便前去赴约了。
魏文侯在欢乐时不忘约定,冒雨去野外赴约,对小官都如此守信,这种德行真是高尚啊!
(1)请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写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材料一、二、三中分别讲了三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请你写出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姓名,并且用关键词概括一下每个故事想表达的人物精神。
人物
精神
(3)“黄香温席”这个典故也曾出现在《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三字经》《弟子规》都是中国古代童蒙教育用书。下面的句子出自《弟子规》,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写句子的意思。
①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②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2. (2022•唐县)文言文阅读。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①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②子曰:“园中有金。”言讫③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④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注释】①营:经营,管理。②请:告诉,说。③讫:完结,终了。④属:类,类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言讫而逝:
②而是年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
②子始悟父言之理。
(3)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2022•清苑区)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把拼音写在横线上。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 (2021•定州市)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孰/为汝/多知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按提示填空。
①要知道字词的含义,可以查字典。比如,想知道“故”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故”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原来的;以前的;旧的。②特指人死。③意外的事情。④原因。⑤有意;存心。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当于“所以”“因此”。“故”在本文中应选第 种解释。
②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及日中则如盘盂”中“及”的意思是 ,所以“目之所及”的意思可能是 。再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意思是
,所以“自以为是”的意思可能是 。
(3)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得学习?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4)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给世界留下了很多富有启迪的名言,比如:“ ,不耻下问”“ , ,诲人不倦”“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2021•唐县)阅读。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者:祭祀的官员。舍(shè)人:手下办事的人。卮(zhī):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引酒且饮之
②终亡其酒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
(3)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上。
6. (2021•安国市)文言文阅读。
齐宣王使①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lǐn sì)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让,指使。②请求。③同“悦”,喜欢。④官府供给粮食。
(1)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是 、 和 。
(2)文中加点字“好”在这里读四声,联系上下文猜测它的意思是 。
(3)齐宣王和齐湣王听吹竽的方式有所不同。齐宣王听吹竽 ,而齐湣王 (请填原文语句)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任何考验。
B.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C.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睁一眼闭一只眼。
D.掌权者用人要认真选拔,然后才能重用。
7. (2021•高阳县)阅读选段,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答题区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根据选文,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子不能决也。”“决”的意思是判断。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我喜欢喝鸡汤。”两个句子中“汤”字意思相同。
③句子要这样读出停顿“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和说明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什么?选其中一个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一小儿的观点:
他的依据:
8. (2020•定州市)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
(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填序号)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惟弈/秋之为听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通国:
善:
援:
弗若:
之:
然:
(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
9. (2020•阜平县)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的故事。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
②吾矛之利
③或曰
④弗能应也
(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二、 诗歌意境鉴赏(共1小题)
10. (2022•定州市)材料一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判断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x”)
(1)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轻烟袅袅的感觉。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
(3)诗的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4)诗中“飞”和“斜”二字写出了夏日美景的灵动。
(5)诗中的汉宫指的是唐宫。
2.下列诗句描绘的是我国哪个民俗节日?照样子,连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食节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中秋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七夕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3.用自己的话写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
4.回忆所学诗文,按提示填写句子。
古诗文集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它们穿越千年沧桑,依旧熠熠生辉,是我们当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若到江南赶上春, ”,作者的殷殷叮嘱中满载着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牵挂眷恋,让我们感受到友情的温暖;“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东坡用昂扬的精神,激励我们身处逆境仍然要自强不息……如果人生之路注定崎岖,那就好好想想那些“捐躯赴国难, ”的先烈们,好好琢磨一下《易经》中“穷则变, ,通则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学习郑變赞颂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精神,勇敢地绝地重生!
三、 咏志诗(共1小题)
11. (2021•唐县)古诗文阅读。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
(1)请你在诗中“ ”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3)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法)?
四、 思乡怀人诗(共1小题)
12. (2022•唐县)诗歌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描绘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句子的画面。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文言文阅读综合(共9小题)
1. (2022•竞秀区)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赞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
注释:
①黄香:东汉时期的官员。他的孝行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②江夏:现在的湖北孝感。
③躬:亲自。执:操持。
④枕:枕头。簟: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
⑤疾:患病。尤:尤其,格外。极其:非常。
⑥表:上奏章。赞:赞叹。
⑦举孝廉: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洁正直的意思。被举孝廉后可以授予官职。
材料二:
宋朝有个刘安世,他的父亲一生想要做谏官却没能实现,后来朝廷任命他做谏官,他很想替父亲完成心愿,但又怕连累母亲。他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嫌儿无能,任命我做谏官。如果冒犯了皇帝或重臣,就会招来灾祸。如果我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任命,应该可以避免。”他的母亲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谏官是皇帝身边直言的臣子,你有幸运得到这个职位,应该不惜性命报答国家。假如以后得罪而被流放,无论多远我都跟你同去。”刘安世接受了任命。他居官铁面无私,在朝廷中犯颜直谏,得到了别人的敬畏。
为人臣子身居谏官,自然应当敢作敢为,不惜生命尽职尽责,这就是所谓的在其位就做好本职工作。否则,国家为何要设置“谏官”这一职位呢。
材料三:
周朝时候的魏斯,本来是晋国的大夫,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时候被任命为魏国的诸侯,因此称为魏文侯。
有一次,魏文侯和掌管苑囿田猎的官员约定了日期去打猎。到了这天,魏文侯在家里的酒宴上喝得很痛快,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门时,家臣说:“天下着雨,您这酒正喝得开心,这是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负责田猎的官员约好今天去打猎,虽然下着雨,但怎能失约呢?”说完便前去赴约了。
魏文侯在欢乐时不忘约定,冒雨去野外赴约,对小官都如此守信,这种德行真是高尚啊!
(1)请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写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扇凉父亲所睡的枕席。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父亲有了疾病,黄香的侍奉,格外的诚心。
(2)材料一、二、三中分别讲了三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请你写出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姓名,并且用关键词概括一下每个故事想表达的人物精神。
人物
黄香
刘安世
魏斯
精神
孝敬父母
铁面无私
信守承诺
(3)“黄香温席”这个典故也曾出现在《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三字经》《弟子规》都是中国古代童蒙教育用书。下面的句子出自《弟子规》,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写句子的意思。
①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②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解答】(1)考查了翻译句子。结合注释,句意为: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扇凉父亲所睡的枕席。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父亲有了疾病,黄香的侍奉,格外的诚心。
(2)考查了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对人物品质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材料一的主要人物是黄香。结合材料一“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及“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可知,黄香极为孝顺。
材料二的主要人物是刘安世。结合材料二“刘安世接受了任命。他居官铁面无私,在朝廷中犯颜直谏,得到了别人的敬畏”可知,刘安世铁面无私。
材料三的主要人物是魏斯。结合材料三“魏文侯在欢乐时不忘约定,冒雨去野外赴约”可知,魏斯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3)考查了知识拓展及翻译句子。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①置:放置;定:固定;勿:不;致:导致。句意: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②若:如果;如:比得上;戚:悲伤。句意: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故答案为:
(1)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扇凉父亲所睡的枕席。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父亲有了疾病,黄香的侍奉,格外的诚心。
(2)黄香 刘世安 魏斯
孝敬父母 铁面无私 信守承诺;
(3)①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②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2. (2022•唐县)文言文阅读。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①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②子曰:“园中有金。”言讫③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④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注释】①营:经营,管理。②请:告诉,说。③讫:完结,终了。④属:类,类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言讫而逝: 去世。
②而是年秋 这。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
儿子不勤于耕种农活,田园逐渐荒芜。
②子始悟父言之理。
儿子才懂得父亲说那一番话的道理所在。
(3)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要勤劳的双手才能致富。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①“言讫而逝”的意思是话未说完就溘然而逝。因此,“逝”的意思是去世。②“而是年秋”的意思是而这一年正是丰收之年。因此,“是”的意思是这。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勤:勤于……。耕作:耕种农活。②句中重点词:子:儿子。悟:明白,懂得。理:道理。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由句子“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可知,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人要勤劳的双手才能致富。
故答案为:
(1)①去世。 ②这。
(2)①儿子不勤于耕种农活,田园逐渐荒芜。 ②儿子才懂得父亲说那一番话的道理所在。
(3)人要勤劳的双手才能致富。
3. (2022•清苑区)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hú 将至,思援弓缴 jiǎo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fú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yǔ ?曰:非然也。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把拼音写在横线上。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当然不是啊!
(3)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解答】(1)考查了给汉字注音。“鸿鹄”的“鹄”应读“hú”。“缴”应读“jiǎo”。“弗”应读“fú”。“与”应读“yǔ”。
(2)考查了解释句子意思。结合译文作答即可。
(3)考查了写出文章的道理。结合原文翻译可知,文章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故答案为:
(1)hú jiǎo fú yǔ;
(2)①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
②当然不是啊!
(3)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4. (2021•定州市)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B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孰/为汝/多知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按提示填空。
①要知道字词的含义,可以查字典。比如,想知道“故”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用 语序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G ,再查 gu 。“故”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原来的;以前的;旧的。②特指人死。③意外的事情。④原因。⑤有意;存心。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当于“所以”“因此”。“故”在本文中应选第 ④ 种解释。
②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及日中则如盘盂”中“及”的意思是 到 ,所以“目之所及”的意思可能是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再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意思是
认为 ,所以“自以为是”的意思可能是 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 。
(3)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得学习?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小儿,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地发现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4)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给世界留下了很多富有启迪的名言,比如:“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答】(1)本句考查语句的停顿。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故断句为:及其日中/如探汤A。
(2)①本题考查查字典。“故”在文章的意思可以用音序查字法,先查G,再查ɡù,。“故”的释义是原因,故选:④;
②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及日中则如盘盂”的意思是: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及:到。所以“目之所及”的意思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意思对即可);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以:认为。所以“自以为是”的意思是: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两小儿的角度,两小儿值得我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地发现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从孔子的角度,结合孔子“不能决也”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他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
(4)考查孔子有关言论的积累。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即可解答,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故答案为:
(1)B;
(2)音序 G ɡù (ɡu)(或:部首 攵 5画) ④到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认为 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意思对即可);
(3)两小儿值得我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地发现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孔子值得我学习。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4)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知之为知之。
5. (2021•唐县)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者:祭祀的官员。舍(shè)人:手下办事的人。卮(zhī):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引酒且饮之 拿起。
②终亡其酒 最终。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上。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翻译。①“引酒且饮之”的意思是: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起。②“中亡其酒”的意思是:最终失掉了那壶酒。终,最终。
(2)考查了文言文翻译。“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的意思是: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考查了给短文起标题。读懂此文所讲的内容不难知道,这是寓言故事“画蛇添足”,可以用这个词语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
(1)①拿起。②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画蛇添足。
6. (2021•安国市)文言文阅读。
齐宣王使①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lǐn sì)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让,指使。②请求。③同“悦”,喜欢。④官府供给粮食。
(1)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是 齐宣王 、 南郭处士 和 齐湣王 。
(2)文中加点字“好”在这里读四声,联系上下文猜测它的意思是 喜欢 。
(3)齐宣王和齐湣王听吹竽的方式有所不同。齐宣王听吹竽 必三百人 ,而齐湣王 好一一听之。 (请填原文语句)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C
A.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任何考验。
B.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C.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睁一眼闭一只眼。
D.掌权者用人要认真选拔,然后才能重用。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人物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是齐宣王、南郭处士和湣王。
(2)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好一一听之”意思是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好:喜欢。
(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可知答案。
(4)考查了学生读文后的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故事中的南郭先生没有真本事,混在人群中装模作样蒙骗别人,最终露出马脚。这个故事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才能经受得住任何考验。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掌权者用人要认真选拔,然后才能重用。故A、B、D恰当,C不当。
故答案为:
(1)齐宣王 南郭处士 齐湣王;
(2)喜欢;
(3)必三百人 好一一听之。
(4)C。
7. (2021•高阳县)阅读选段,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答题区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根据选文,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子不能决也。”“决”的意思是判断。 √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我喜欢喝鸡汤。”两个句子中“汤”字意思相同。 ×
③句子要这样读出停顿“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2)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和说明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什么?选其中一个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一小儿的观点: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他的依据: 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故“决”的意思是判断。故①表述正确。②“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的意思是热水、开水。“我喜欢喝鸡汤”中“汤”的意思是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故②表述错误。③“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故正确的停顿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故③表述错误。
(2)考查学生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文章可知,一儿的观点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依据是: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另一儿的观点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学生选择其中一小儿的观点和依据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①√②×③×;
(2)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
8. (2020•定州市)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B 。(填序号)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惟弈/秋之为听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通国: 全国。
善: 擅长。
援: 引,拉。
弗若: 不如。
之: 指鸿鹄。
然: 这样。
(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
(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比如上网课时,一心想着手机里的游戏,就无心学习。
【解答】(1)考查文章内容的背诵与默写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背诵,要做到背诵与书写都准确无误。
(2)考查了句子的停顿。
A、C正确。
B.有误,句意: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根据语义应划为:惟弈秋/之为听。
故选B。
(3)考查了对加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答案。
(4)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
(5)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后者学不好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不好。作者旨在通过两个学棋者的表现与结果,来表现出做事情要认真,不可三心二意的主旨。
故答案为:
(1)其一人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
(2)B;
(3)全国。擅长。引,拉。
不如。指鸿鹄。这样。
(4)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
(5)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比如上网课时,一心想着手机里的游戏,就无心学习。
9. (2020•阜平县)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的故事。 自相矛盾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 坚固。
②吾矛之利 锋利。
③或曰 有的人。
④弗能应也 回答。
(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从而让楚人哑口无言的。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我们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相互抵触。
【解答】(1)考查了对成语的积累,结合对文章的阅读及平时的积累可知,这个故事是成语“自相矛盾”的来历。
(2)考查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3)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合“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可知,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从而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结合“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可知,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了一个绝对的程度,前后矛盾,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
(4)考查了对寓义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这个楚国人说话欠考虑,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对我们的启发是:我们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相互抵触。
故答案为:
吾盾之坚
(1)自相矛盾;
(2)①坚固。②锋利。③有的人。④回答。
(3)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从而让楚人哑口无言的。
(4)我们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相互抵触。
二、 诗歌意境鉴赏(共1小题)
10. (2022•定州市)材料一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判断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x”)
(1)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轻烟袅袅的感觉。 √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 √
(3)诗的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
(4)诗中“飞”和“斜”二字写出了夏日美景的灵动。 ×
(5)诗中的汉宫指的是唐宫。 √
2.下列诗句描绘的是我国哪个民俗节日?照样子,连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食节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中秋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七夕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3.用自己的话写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4.回忆所学诗文,按提示填写句子。
古诗文集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它们穿越千年沧桑,依旧熠熠生辉,是我们当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作者的殷殷叮嘱中满载着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牵挂眷恋,让我们感受到友情的温暖;“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东坡用昂扬的精神,激励我们身处逆境仍然要自强不息……如果人生之路注定崎岖,那就好好想想那些“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的先烈们,好好琢磨一下《易经》中“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学习郑變赞颂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精神,勇敢地绝地重生!
【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时结合诗歌译文及作者感情理解即可。(4)有误,结合“春城无处不飞花”可知,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情景。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传统节日习俗的把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寒食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描写的是七夕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描写的是春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重阳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
3.考查了诗歌翻译。结合诗歌译文作答即可。
4.分别出自宋代王观地《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曹植的《白马篇》,《易经》,清代郑燮的《竹石》。
故答案为:
1.(1)√;
(2)√;
(3)√;
(4)×;
(5)√;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春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3.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4.千万和春住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视死忽如归 变则通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三、 咏志诗(共1小题)
11. (2021•唐县)古诗文阅读。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1)请你在诗中“ ”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志向。
(3)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法)?
托物言志
【解答】(1)考查了诗歌默写。熟读诗歌内容,完成填空。
(2)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本诗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志向。
(3)考查了诗歌的写作手法。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故答案为:
(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志向。
(3)托物言志。
四、 思乡怀人诗(共1小题)
12. (2022•唐县)诗歌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描绘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句子的画面。
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色的霜,乌鸦栖息在远处的树枝上。夜深了,清冷的露水悄悄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学生要明确描绘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与描写。例: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色的霜,乌鸦栖息在远处的树枝上。夜深了,清冷的露水悄悄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2)本题考查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本诗景物描写和“秋思”这一提示词,可知表达的是诗人的离别思念之情。诗人不说自己的思念,而是以疑问语气问“落谁家”,含蓄深沉地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故答案为:
(1)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色的霜,乌鸦栖息在远处的树枝上。夜深了,清冷的露水悄悄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2)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课内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小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作文,共1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赏析,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