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
展开1. 了解作者郁达夫及其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 看文章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体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赏析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3. 分析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特点,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优美、精警的语句,鉴赏文章的语言风格。4. 结合时代背景和郁达夫的相关经历,深入探究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早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30 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 年,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 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郁达夫在思想上属于激进民主主义,但在气质上未摆脱传统士大夫那种“放浪形骸”的处世态度,从生活到创作都充满矛盾。艺术上,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要表现自我的真感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即强烈的抒情色彩、露骨的坦率和大胆的自我暴露、忧郁伤感的格调。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迟桂花》 等,中篇小说《出奔》等,短篇小说集《沉沦》等。
题目大有深意,“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不说“北平”,而说“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意味暗含其中;“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合着一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境界。
散文的形与神 散文的“形”指外在的材料剪裁、行文特点、叙述方式等。在这方面,散文自由、灵活,如取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描写形象、寄物抒情、发表议论。散文的“神”为内在的情感、主题、脉络等。这方面散文需要“一线串珠”,将看似互不关联的人、事、物、景,通过精心构思构成有机的艺术整体。 把握散文的“神”要抓住反复出现的语句或提纲挈领的线索句、关键句。《故都的秋》中“可是啊,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句提挈全篇,奠定基调,这种情韵作为作者的独特感受,投影于故都风物,使众多内容串联于此,浑然一体。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写于1934年8月的一篇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当时到北平虽只有短短四天,但郁达夫把北平的秋味和人生的况味都融入其中,细腻而深沉。郁达夫本身是浙江人,在到达北平之后,对于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作者的心里,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
1.能表现文章感情基调的是哪几个词?作者对它们是如何描写的?试举例说明。
提示: 能表现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所选取的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 举例分析:①牵牛花:“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是在写“静”,又突出了“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
②槐树落蕊: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2.郁达夫先生这么喜欢故都的秋,那么他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景色来表现这故都的秋呢?
提示: 秋院(小院秋晨)、秋槐(秋槐落蕊)、秋蝉(秋蝉残声)、秋雨(秋雨话凉)、秋果(秋日异果)。
提示: 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言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笼罩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腰壁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文章紧扣“清”“静”“悲凉”这三个带文眼性的词,来描写景物的特点。对景物的描绘,作者往往只用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3.课文为什么不写火一般的香山红叶,明镜似的昆明湖水,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等也一笔带过?
提示: ① 因为蓝色、白色属冷色,给人宁静深远、素雅纯净之感;紫黑色虽也属冷色,但带有悲哀、绝望的情调;淡红色为暖色,代表温情。只有蓝色、白色符合作者悲而不哀的心境。 ② 秋草乃枯黄衰败之物,用它陪衬牵牛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秋的悲凉。
4.几种颜色中,作者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并要求有秋草陪衬,这是为什么?
提示: ①特点:懒散、闲适。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都市闲人的外貌(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动作(咬着烟管、上桥头树底去一立、微叹)、神态(缓慢悠闲)、语言(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刻画出他们懒散、闲适的特点。 ②作用:都市闲人的应答,使作者陶醉在这种腔调所唤起的落寞和感伤中,陶醉在彼此情感契合的雨后之秋的凉意中。作者用有着京腔京调的平民来丰富自然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味,反映了作者心中隐含着的对故都的深厚情感。
5.作者笔下的“都市闲人”有什么特点?对“都市闲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简述课文的结构,文章是怎样前后呼应的?
提示:(1)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2)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3)总括(13-14)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全文紧扣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描绘了“庭院秋景”“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秋果(枣)奇景”五种景况,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将客观景物(故都的秋)与作者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完美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既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字里行间也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流露出他颠沛流离、饱尝人间愁苦的忧郁、孤独心情。
作者选取了故都的秋富有特征的景物。如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到的“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在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被称作“北国的特产”的“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以及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北方的“枣子树”和其他的鲜果,等等。写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清”与“静”相近,都以描述景物的客观特点为主,而“悲凉”则以描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主观感受为主。
1.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
本文开篇提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结尾提到“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并作了适当的展开,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南国之秋)扬此(北国之秋)。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这种感受既来自空间的对比(南北两地),也来自时间的积累(“已将近十年了”)。
2.作者写北国之秋,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
(1)原因:从题目看,本文是一篇写北平秋天的抒情散文,作者不用“北平”而用“故都”,是因为“故都”更能体现这篇散文的抒情性。(2)好处:① 交代写作对象,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同时也暗含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境界;② 增强历史感,突出写作对象悠久的历史渊源,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③ 引发读者联想,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④ 便于抒情,即对故都及国家自然生出浓厚的眷念之情。
3.文题中的“故都”其实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这样命题有什么好处?
观点一:这与文章的主旨有关。文章开头写道:“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和“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者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它们正是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东西。通常,秋天总会让人感伤,而故都的秋景本就充满了凄清、落寞之意,这也正契合了作者的心境,故而作者的感情也会蒙上一层淡淡的秋意。
4.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又有“悲凉”之情夹杂其中呢?
观点二:这与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关。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他描写的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情,而且是他对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这种感受在当时整个散文创作领域也是普遍存在的。
观点三:这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有关。郁达夫,3 岁丧父,17 岁随兄长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的十年,这也影响了他的个性。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情,而且是整个人生的感受。在文学方面,他喜欢“静”的文学,写的也是“如水的文学”。
①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给他内心投下了忧郁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但不可避免地被淡淡的“悲凉”笼罩着。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如作者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但是,故都的秋,并没有因为作者的主观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去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作者只用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5.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② 烘托、对比手法。作者除了直接描写故都的秋外,还着意以南方的秋为写照,烘云托月似的映衬出故都的秋的特色。如第2、5、6、13 段,将南北方的秋姿、秋色、秋味、秋意进行对比,或以正衬反,或以反显正,或肯定中看出否定,或否定中加强肯定,运用多种句式,从侧面显示出了故都的秋的“量”与“质”的特色。表面上,作者好像闲情信笔,而实际上,作者正是通过这种间接手法将读者引入秋的里层,去体会那故都的秋味,去领会那故都的秋意,去品味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由于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 )。作者将苦涩的心境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去________故都之秋特有的神韵。他不写故都________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________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主观色彩,昭示着作者________的情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B.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愿望。C.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D.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真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复杂而无奈的烦恼B.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复杂而无奈的烦恼,夹杂着一些苦涩C.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夹杂着一些苦涩D.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领略 颓败 体悟 落寞B.领受 颓废 体验 落寞C.领略 颓废 体验 寂寞D.领受 颓败 体悟 寂寞
【答案与解析】1.C 解析:分清主客关系,应是“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眷恋”“向往”有先后逻辑关系,先“向往”,再“眷恋”;“抒发”和“愿望”搭配不当。2.D 解析:补写时一定要注意和下文中“苦涩的心境”相呼应。“复杂而无奈的烦恼”表述笼统,且没有和“心境”呼应。3.A 解析: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颓败:衰落,破败;腐败。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悟:体会,领悟。落寞:冷落,寂寞,有失落之感。寂寞:侧重表现孤独之感。
4.下列说法对课文中第三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椽” “一碗”“一坐”,展现了赏秋人居于陋室却惬意安然的生活情态,可见郁达夫追求一份侧重于内在意味的雅趣。B.该段文字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既有口语化的表达,又有自然的韵律和音乐的节奏融化在平静细腻的描绘之中。C.郁达夫在写陶然亭的芦花等五处景致时用笔极简,是因为这些景致虽富于故都秋之特色,但不足以表现作者情感,仅以此作为衬托。D.郁达夫想象着蓝色的牵牛花底陪衬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营造一种悲意,烘托出他当时“百事感其心”而惆怅凄凉的心境。
【答案】 D【解析】 郁达夫描绘的牵牛花图是其传统文人审美趣味的一种表现,哀而不伤,以悲为美,“‘百 事感其心’而惆怅凄凉的心境”理解有误。
5.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以独特的眼光发掘故都的美,倾吐对故都深沉的眷恋。请你为郁达夫笔下的故都拟写一条推荐语,要求精练传神。
【参考答案】 “故都秋韵,与达夫共品。”“故都无限景,醉煞郁达夫。”“不尽眷恋情, 尽在故都秋。”“故都的秋,最美的秋;若想赏秋,请来故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知识卡片,写作背景,课文探究,结构图解,主题归纳,深入探究,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4.1 故都的秋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4.1 故都的秋备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描写画面一秋晨院景,描写画面二秋槐落蕊,描写画面三秋蝉残鸣,描写画面四秋雨话凉,读文章第12自然段,14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精品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胜果,清静悲凉,静悲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