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 在人类对物质结构与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物理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卢瑟福 C. 汤姆孙 D. 阿伏加德罗
2. 锤头松动了,要把锤头和锤柄套紧,人们常用撞击锤下端的方法使之套紧,如图,这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个物体具有惯性( )
A. 手 B. 锤柄 C. 凳子 D. 锤头
3.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进行了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著名的理想实验。由静止沿光滑轨道滑下的同一小球总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h,且A、B位置小球速度均为零。因此可以推想,当轨道的一端水平放置时,小球将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下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上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B. 如图乙所示,小球在最左侧重力势能小于在最右侧的重力势能
C. 图甲中小球机械能大于图乙中小球机械能
D. 如图丙所示,小球在水平面匀速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为零
4. 中国古诗文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文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来”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 “旧梦可以重温,破镜不能重圆”——“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C.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风翻书”说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直下三千尺”说明飞流直下的瀑布水具有巨大的机械能
5. 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现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木块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B. 木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C.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D. 盛甲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6. 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将同样重的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时,做的( )
A. 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B.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D. 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7. 将打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上的未充气的气球,一起悬挂在杠杆右端,左端挂适量钩码使杠杆水平平衡。将气针插入篮球气孔中,篮球中的部分空气充入气球后,杠杆左端下降,如图所示。这个现象说明( )
A. 大气压的存在
B. 钩码重大于篮球与气球总重
C. 空气充入气球后,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大
D. 空气充入气球后,篮球和气球受到总的空气浮力变大
8.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明同学提包回家的情景,他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
A. 将包提起来 B. 站在水平匀速行驶的车上
C. 乘升降电梯 D. 提着包上楼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9. 2022年6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遥十四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载人飞船历时六个多小时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推力大于重力
C.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D.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动能为0焦
10. 如图所示,固定的斜面长为l,高为h,沿斜面向上用拉力F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匀速上升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
B. 物体匀速上升时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减小
C.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GhFl
D. 拉力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Fh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1. 物理学中,常用新的物理量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比如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引入压强;要比较做功的快慢,需要引入______,并用英国物理学家______的名字来命名其单位。
12. 为了做好疫情防护工作,防疫人员定期对校园地面喷洒消毒剂,消毒后在校园内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运动。
13. 将适量橡皮泥包裹在吸管下端,制成了一只土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F甲______F乙,ρ甲______ρ乙;密度计两次排开液体的重力分别为G甲、G乙,则G甲______G乙.(均选填“”)
14. 如图所示、匀速提升一物体,图______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等臂杠杆(选填“甲”或“乙”);如图丙所示,通过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15. 如图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5N的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使它沿水平方向在10s内移动了1m,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水平拉力的功率是______。
16. 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光滑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速度也越大。”你认为这个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简要说明你的推理过程: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 撬棒是生活中常用的劳动工具,如图所示。请画出重物P对撬棒的压力F2,以及人压撬棒的力F1对支点的力臂L1。
18. 如图所示,悬挂的小球来回摆动,请画出小球摆动到A点时所受重力和绳对摆球拉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9. 如图所示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该同学通过观察______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__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
(3)下列实例没有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填字母)。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4)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用图丙所示的方式紧靠在一起放在海绵上,则此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图乙相比______(选填“更明显”、“更不明显”、或“相同”)。若将这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用图丙所示的方式紧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此时对桌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0. 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此时杠杆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B点分别挂3个、2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相同),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他便马上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同学小亮觉得这种实验处理方法不够完善,理由是______;
(3)小明将图乙中A、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4)小明若用装置丙进行实验,在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在B点沿a方向拉变为沿b方向拉,拉力的力臂将______,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其示数将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明在整理器材时发现杠杆很重,这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
21. 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a,b两个钢球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撞击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同一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的位置。
(1)实验中研究的是______(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其动能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2)根据甲图和乙图所示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根据乙图和丙图所示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出a、b两钢球哪个质量更大,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4)若木板过于光滑,则______(填“更利于”或“不利于”)探究得出结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2.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OA:OB=3:2,小明在轻质杠杆的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使杠杆水平平衡。已知小明的拉力为120N,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M的重力为300N,体积为0.01m3,(g=10N/kg),求
(1)杠杆B点受到的拉力;
(2)物体M受到的浮力;
(3)液体的密度。
23. 2021年7月,河南郑州及豫北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灾害。为了尽快疏通道路,抢险救援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3t的故障车拖出公路,已知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5×10-2m2,地面对故障车的阻力为其重力的0.08倍,在水平拉力F为1×103N作用下车辆在30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移动了3m,g取10N/kg。求:
(1)故障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故障车受到地面的阻力;
(3)拉力F的功率;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根据物理学历史可知,原子的核式模型首先是由卢瑟福提出的。
故选:B。
1909年,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中央是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的结构和太阳系很相似。可通过类比加深记忆。
2.【答案】D
【解析】解:
锤头与锤柄原来都向下运动,锤柄撞在硬物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
A、小球在上滑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大;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A错误;
B、图乙中,小球在最左侧和在最右侧的速度都为0,动能为0,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故B错误;
C、由于轨道是光滑的,则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速度相同,所以甲中小球机械能等于图乙中小球机械能,故C错误;
D、如图丙所示,小球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受力平衡力,合力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AB、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和质量有关,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C、轨道是光滑的,则机械能守恒;
D、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为0。
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机械能的守恒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难度不大,知道机械能守恒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固体分子间距离大,引力几乎为零,故B错误;
C、“清风翻书”说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C错误;
D、“直下三千尺”说明飞流直下的瀑布水具有巨大的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1)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4)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理解分子动理论内容、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知道影响机械能的因素,可解答此题。
5.【答案】B
【解析】解:
AB、由图可知,木块在甲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在乙液体中漂浮,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所以木块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故A错误,B正确;
C、木块在甲液体中悬浮,有F浮甲=G木,则ρ水gV排甲=ρ木gV木;
因为木块浸没,V排=V木,所以ρ甲=ρ木;木块在乙液体中漂浮,有F浮乙=G木,则ρ水gV排乙=ρ木gV木;
因为木块漂浮,V排ρ木;由以上分析可知ρ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