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展开陕西省西安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一、 记叙文(共6小题)
1. (2022•周至县)
(一)
人在旅途”的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开始,徐霞客就踏上了考察探险的旅程。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十分落后,长途旅行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但对于徐霞客来说,越奇、越险、越没人的地方,他越要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徐霞客来到了湖南茶陵,要探访那里的麻叶洞。当地百姓纷纷劝阻他说:“千万别去,洞里有神龙奇鬼,从来没人进去过。”徐霞客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地前往,他要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险者。
徐霞客举着火把进入洞中。洞的入口非常狭窄,他只能像蛇一样往前爬去,腹部和后背都擦着岩石,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但是,进入洞穴的深处后,他看到了一副精妙绝伦的奇景:一根根石柱光洁如玉,一块块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 ,有的像 ,仿佛是 。
当徐霞客从洞中出来的时候,洞口已经围了好多人。他们原以为这个大胆的外乡人肯定被妖怪吃掉了。当徐霞客向他们描述了洞内的奇景时,人们无不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
1.作者列举了什么具体事例说明徐霞客不畏艰险的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徐霞客进入洞中后看到了怎样的奇景?请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3.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你的观点,并从短文中摘抄相关的语句印证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
印证的语句:
4.“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这坚强的意志,让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并完成了《徐霞客游记》。
B.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徐霞客的赞美和敬佩。
C.徐霞客在旅途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被他轻易化解了。
D.探访麻叶洞只是他遇到的困难之一,作者用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徐霞客不畏艰险,有着坚强的意志。
5.读完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 (2022•蓝田县)阅读。
复制偶像
1941年,他出生于日本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常带他玩,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的“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当一名建筑师的理想。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只好放弃了大学梦。后来他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建筑师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大建筑师独特的设计风格所吸引。但是,他太贫穷了,根本没钱买书,只好饿了几天的肚子,才攒够钱买下了这本书。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旅游”,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于是,他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旅游”了,但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又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朋友告诉他:“做拳击手可以赚钱,还有机会出国比赛。”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去。
从1962年开始,他遍游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在漫长的旅行途中,全世界的建筑杰作都跳到了他的眼前,成了他活生生的老师。
1969年,他回到日本,开设了一家建筑事务所。但在日本这个学历至上的国家,不仅没人承认他是建筑师,反而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建筑师?”面对质疑,他没有退缩,经过整整7年的不懈努力,他设计的一处建筑让他在建筑界崭露头角,他的事业也由此走向了成功。
此后,又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奋斗,他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87年开始,他先后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1995年,他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后来他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一起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他就是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①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
②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2)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说说安藤忠雄从柯布西耶的书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文中安藤忠雄采取的“迂回的策略”指的是什么?
(4)根据第六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安藤忠雄最终取得了哪些成就?(每条不超过15个字)
①
②
③
④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5)读完本文,你从安藤忠雄的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3. (2022•新城区)
(二)
大爱,如静水深流
①13岁那年,父母工作的煤矿忽然倒闭,我便被送回老家。自此,我的世界仿佛一下失去了所有色彩与光亮。//
②父亲临别时再三叮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要我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起初,我极不情愿往田里走,生怕弄脏了新球鞋。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在烈日下躬身劳作的背影,我再无任何理由躲懒,只好硬着头皮去帮忙。
③暑假将近时,正是玉米的收成时节。那段时间,我与二老几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烈日下掰玉米棒,一晒就是大半天。终于,收完了所有玉米,我也黑得活像只泥鳅。一向爱美的我,怎么受得了这般打击,再不敢在镜前顾影自怜,心情亦随之沉入谷底。于是,接下来的剥玉米、晒玉米、捆玉米棒的活计,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④一个黄昏,我心虚地躲在房间,眼睛和心却一直在窗外的院子里逗留。目光所及的角落里,夕阳把爷爷正佝偻着捆玉米棒的瘦弱背影拉得很长。第一次,我忽然感觉到他其实是个孤独的老人,而我却是那么虚伪。心中忽地一动,我迅速放下书,跑到爷爷身旁,无声地帮起忙来。
⑤良久,爷爷微微抬头,说:“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随后惊慌失措。本以为那些所谓的“仇恨”目光不会轻易被发觉,谁知这一切,早已让静默不语的爷爷看了个通透。我一下陷入了沉默,不知如何打破这僵境。
⑥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活,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一番简单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之前所有的怨怼,此刻皆消散不见。//
⑦光阴荏苒,我果真成了离巢的鸟,旧时与二老在田间劳作的时光,反倒成了醇美的回忆,夹杂着谷麦的清香。多年后,每每忆起年少时光,爷爷的那番话总会在我耳边响起,一切恍如昨日。
⑧是那些劳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变得坚强。而我亲爱的爷爷,用他的隐忍与沉默,为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多年后,当我泪眼迷离地想念早已逝去的爷爷时,方觉一大爱,如静水深流。//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顾影自怜:
(2)光阴荏苒:
2.文章已用“//“划分成三部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2)一番简单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
4.文章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2021•蓝田县)
(二)
让别人分享财富
①11岁的时候,他和父亲推着板车去镇.上卖西瓜,西瓜刚推到镇.上,天空中霎时就阴云密布,要下雨了。过往的人们纷纷往家里赶,没人来买西瓜了。他很沮丧,西瓜卖不出去了,还要推回去。
②这时,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瓜免费送人。”于是,父亲带着他来到沿街的门市,一家给搬了两三个西瓜,人家纷纷用诧异的目光看着他们。父亲说:“要下雨了,”有人说:“那你不是亏了吗?我拿钱给你。”
③父亲摆摆手,说:“西瓜送给你们,我还赚个(轻松 轻易) ,要是推回去,明天不新鲜,又不好卖了。”
④那天,他们一无所获地回去了。可是后来,他们再来镇上,西瓜总是第一个卖完。因为他们那次送人家西瓜,人家记着他们的好,也因为父亲的话,大家也都相信他们的西瓜最新鲜。
⑤多年之后,他拥有了一家食品工厂,他牢牢记得当年和父亲卖西瓜的事。
⑥金融危机爆发,他的工厂被迫停产,产品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他召集工人们开会,说:“现在工厂停产了,我把工资都结给你们,另外 。”
⑦那些食品平日多是出口的,价格不菲。工人们乐得不行,大包小包地带回家。工人们带走的
毕竟是少数,他又免费把食品送给附近的居民,送给有业务及没业务往来的多个商店和超市。
⑧后来,金融危机过去了,市场(复苏 复活) 了。他的工厂订单出奇的多。好多工厂都遭遇用工荒,招不到人。而他的工厂,工人们蜂拥着前来报名,有老工人,也有慕名而来的新工人。因为他的免费赠送,所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工厂,他立即投入生产,并扩大生产规模。
⑨与其守着“财富”,看着它们变质,不如免费送给需要的人。免费和赚钱从来就不是矛盾的。舍得让别人分享自己的“财富”,一颗善良的心,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好的未来。
1.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把第②段和第⑥段中横线处的对话补充完整。
②
⑥
3.文章详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4.文章第④段中说“那天,他们一无所获地回去 了”。你认为他们是“一无所获“吗?为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5. (2022•阎良区)
(二)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 hà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至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 wù) 。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她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piāo piào) 的 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léi lèi) 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一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正视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 ,“那样的人”指 的人。
4.“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从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人的呢?
5.“心灯”可以怎样理解?生活中,你见过有人点亮过他人或你的心灯吗?请举例说说。
6. (2022•新城区)
带笤帚的小鸟
①在我的家乡,大雪封山后鸟儿便没有了吃食。
②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她异想天开,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自从撒了谷物,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窗前,看外面的小米是否还是原样。
③开始的几天,母亲在电话中跟我嘟囔:“你说那些小鸟多傻呀!怎么就闻不到米味呢?我直乐,逗她:“小鸟可能嫌小米不好吃吧?”于是母亲又在窗台摆上了另外的食物:葵花子。
④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电话报告:“小鸟来吃米啦——吃了一大片!天还没亮,就听见窗外有鸟儿叽叽喳喳叫,是在享用窗台的小米呢。”
⑤来吃米的鸟儿队伍逐日扩大,原来两把米够它们吃一天的,现在得好几捧了。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我吓唬母亲,说是山中的小鸟要是都知道她的窗台有米可吃,估计一天一袋米都不够。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⑥在我想来,母亲喂鸟,也有点“还债”的意思。多年以前,姐夫在春天时,喜欢张网捕鸟。捕到的鸟,用开水秃噜掉毛,再用剪子铰了它们的腿,用盐溃了,油炸了吃。母亲说那时她没有阻止姐夫捕鸟,还吃它们,犯了大罪!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所以母亲喂养找不到食物的鸟儿,我们姊妹都积极支持,起码这对她的心理,是个莫大的安慰。
⑦鸟儿赏花的时候,母亲也在窗前悄悄赏它们。它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她眼里的春色了!
⑧有一天,母亲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因为小鸟来得太多,吃得太多,外面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鸟粪。爱整洁的姐姐,有天抱怨起来,说是开春时,还得清理窗台上的乌粪,实在麻烦。母亲说真奇怪,姐姐说完那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窗台的鸟类,差不离都消失了!好像知情的鸟儿听着了那话,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她问我,是不是夜里刮大风给吹没影的?我说不大可能,因为乌粪遗落的一瞬是新鲜的,它们会被寒风牢牢地冻结在窗台上。再肆虐的风,到了窗台都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吹落乌粪。母亲感慨地说:“那还真是小鸟自己打扫的呀。”
⑨在我眼里,小鸟的爪子就是笤帚。想想看,每只鸟都绑着一双小笤帚,它们清理起阳台的鸟粪,当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啦。
1.文中写道:“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崇,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这种想法?
2.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3.这篇文章对你有着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记叙文(共6小题)
1. (2022•周至县)
(一)
人在旅途”的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开始,徐霞客就踏上了考察探险的旅程。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十分落后,长途旅行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但对于徐霞客来说,越奇、越险、越没人的地方,他越要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徐霞客来到了湖南茶陵,要探访那里的麻叶洞。当地百姓纷纷劝阻他说:“千万别去,洞里有神龙奇鬼,从来没人进去过。”徐霞客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地前往,他要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险者。
徐霞客举着火把进入洞中。洞的入口非常狭窄,他只能像蛇一样往前爬去,腹部和后背都擦着岩石,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但是,进入洞穴的深处后,他看到了一副精妙绝伦的奇景:一根根石柱光洁如玉,一块块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 盛开的莲花 ,有的像 卧着的猛虎 ,仿佛是 用心雕琢的艺术作品 。
当徐霞客从洞中出来的时候,洞口已经围了好多人。他们原以为这个大胆的外乡人肯定被妖怪吃掉了。当徐霞客向他们描述了洞内的奇景时,人们无不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
1.作者列举了什么具体事例说明徐霞客不畏艰险的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作者列举了徐霞客探访麻叶洞的事例来说明他不畏艰险的精神。
2.徐霞客进入洞中后看到了怎样的奇景?请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3.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你的观点,并从短文中摘抄相关的语句印证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 徐霞客是一个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的人。
印证的语句: 徐霞客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地前往,他要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险者。
4.“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正是这坚强的意志,让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并完成了《徐霞客游记》。
B.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徐霞客的赞美和敬佩。
C.徐霞客在旅途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被他轻易化解了。
D.探访麻叶洞只是他遇到的困难之一,作者用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徐霞客不畏艰险,有着坚强的意志。
5.读完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我们要像徐霞客那样,不畏学习中的困难,勇于面对,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它们。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文章可知,作者列举了徐霞客探访麻叶洞的事例来说明他不畏艰险的精神。
2.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发挥想象填空即可。示例:一根根石柱光洁如玉,一块块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卧着的猛虎,仿佛是用心雕琢的艺术作品。
3.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句子“徐霞客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地前往,他要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险者”可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徐霞客是一个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的人。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可知,探访麻叶洞只是他遇到的困难之一,正是这坚强的意志,让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并完成了《徐霞客游记》。作者用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徐霞客不畏艰险,有着坚强的意志。故C表述错误。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示例:我们要像徐霞客那样,不畏学习中的困难,勇于面对,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它们。
故答案为:
1.作者列举了徐霞客探访麻叶洞的事例来说明他不畏艰险的精神。
2.盛开的莲花 卧着的猛虎 用心雕琢的艺术作品;
3.徐霞客是一个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的人。徐霞客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地前往,他要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险者。
4.C;
5.我们要像徐霞客那样,不畏学习中的困难,勇于面对,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它们。
2. (2022•蓝田县)阅读。
复制偶像
1941年,他出生于日本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常带他玩,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的“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当一名建筑师的理想。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只好放弃了大学梦。后来他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建筑师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大建筑师独特的设计风格所吸引。但是,他太贫穷了,根本没钱买书,只好饿了几天的肚子,才攒够钱买下了这本书。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旅游”,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于是,他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旅游”了,但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又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朋友告诉他:“做拳击手可以赚钱,还有机会出国比赛。”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去。
从1962年开始,他遍游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在漫长的旅行途中,全世界的建筑杰作都跳到了他的眼前,成了他活生生的老师。
1969年,他回到日本,开设了一家建筑事务所。但在日本这个学历至上的国家,不仅没人承认他是建筑师,反而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建筑师?”面对质疑,他没有退缩,经过整整7年的不懈努力,他设计的一处建筑让他在建筑界崭露头角,他的事业也由此走向了成功。
此后,又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奋斗,他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87年开始,他先后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1995年,他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后来他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一起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他就是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①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 一筹莫展
②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崭露头角
(2)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说说安藤忠雄从柯布西耶的书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安藤忠雄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3)文中安藤忠雄采取的“迂回的策略”指的是什么?
拿到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学习建筑。
(4)根据第六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安藤忠雄最终取得了哪些成就?(每条不超过15个字)
① 被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② 获得了“普利兹克奖”;
③ 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之一
④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5)读完本文,你从安藤忠雄的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找准自己的人生出路,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①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 ②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旅游”,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对他来说,这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句子“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可知答案。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理解。结合句子“从1987年开始,他先后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1995年,他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后来他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一起被并称为‘鸟巢’,他就是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即可。
从“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他只好放弃了大学梦。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在他54岁时,他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日本建筑师……”可知答案。
(5)考查了对文章启示的理解。从“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为此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可知,文章告诉我们:找准自己的人生出路,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故答案为:
(1)①一筹莫展;②崭露头角;
(2)安藤忠雄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3)拿到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学习建筑。
(4)①被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②获得了“普利兹克奖”;
③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之一;
(5)找准自己的人生出路,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3. (2022•新城区)
(二)
大爱,如静水深流
①13岁那年,父母工作的煤矿忽然倒闭,我便被送回老家。自此,我的世界仿佛一下失去了所有色彩与光亮。//
②父亲临别时再三叮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要我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起初,我极不情愿往田里走,生怕弄脏了新球鞋。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在烈日下躬身劳作的背影,我再无任何理由躲懒,只好硬着头皮去帮忙。
③暑假将近时,正是玉米的收成时节。那段时间,我与二老几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烈日下掰玉米棒,一晒就是大半天。终于,收完了所有玉米,我也黑得活像只泥鳅。一向爱美的我,怎么受得了这般打击,再不敢在镜前顾影自怜,心情亦随之沉入谷底。于是,接下来的剥玉米、晒玉米、捆玉米棒的活计,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④一个黄昏,我心虚地躲在房间,眼睛和心却一直在窗外的院子里逗留。目光所及的角落里,夕阳把爷爷正佝偻着捆玉米棒的瘦弱背影拉得很长。第一次,我忽然感觉到他其实是个孤独的老人,而我却是那么虚伪。心中忽地一动,我迅速放下书,跑到爷爷身旁,无声地帮起忙来。
⑤良久,爷爷微微抬头,说:“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随后惊慌失措。本以为那些所谓的“仇恨”目光不会轻易被发觉,谁知这一切,早已让静默不语的爷爷看了个通透。我一下陷入了沉默,不知如何打破这僵境。
⑥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活,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一番简单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之前所有的怨怼,此刻皆消散不见。//
⑦光阴荏苒,我果真成了离巢的鸟,旧时与二老在田间劳作的时光,反倒成了醇美的回忆,夹杂着谷麦的清香。多年后,每每忆起年少时光,爷爷的那番话总会在我耳边响起,一切恍如昨日。
⑧是那些劳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变得坚强。而我亲爱的爷爷,用他的隐忍与沉默,为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多年后,当我泪眼迷离地想念早已逝去的爷爷时,方觉一大爱,如静水深流。//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顾影自怜: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2)光阴荏苒: 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2.文章已用“//“划分成三部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本段主要讲述了“我”不情愿帮爷爷忙,爷爷看透“我”的心思并教育“我”的情景。
3.联系上下文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可体会到“我”对爷爷奶奶种庄稼很生气,跟着劳累不算,还晒得漆黑。
(2)一番简单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
可体会到“我”听了爷爷的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感后悔。
4.文章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从爷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知,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点也不闲着,从爷爷教育“我”的话语可看出,爷爷是一位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疼爱孙女的人.
5.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用是点明主题。意思是说爷爷对孙女的爱,不以语言表达,却用实际行动教会孙女自立。
【解答】1.考查对中断词语的理解。(1)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2)光阴荏苒: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2.考查概括短文内容。通读短文第二段可知,本段主要讲述了“我”不情愿帮爷爷忙,爷爷看透“我”的心思并教育“我”的情景。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1)从文中的“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这句话中的加点部分可体会到“我”对爷爷奶奶种庄稼很生气,跟着劳累不算,还晒得漆黑。(2)从文中的“一番简单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这句话中的加点部分可体会到“我”听了爷爷的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感后悔。感觉对不起爷爷、奶奶。
4.考查对文中爷爷的评价。通读短文,从爷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知,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点也不闲着,从爷爷教育“我”的话语可看出,爷爷是一位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疼爱孙女的人。
5.考查对主题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最后一句话“方觉一大爱,如静水深流”中的划线部分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点明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爷爷对孙女的爱,不以语言表达,却用实际行动教会孙女自立。
故答案为:
1.(1)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2)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2.讲述了“我”不情愿帮爷爷忙,爷爷看透“我”的心思并教育“我”的情景。
3.(1)可体会到“我”对爷爷奶奶种庄稼很生气,跟着劳累不算,还晒得漆黑;
(2)可体会到“我”听了爷爷的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感后悔。感觉对不起爷爷、奶奶;
4.从爷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知,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点也不闲着,从爷爷教育“我”的话语可看出,爷爷是一位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疼爱孙女的人。
5.作用是点明主题。意思是说爷爷对孙女的爱,不以语言表达,却用实际行动教会孙女自立。
4. (2021•蓝田县)
(二)
让别人分享财富
①11岁的时候,他和父亲推着板车去镇.上卖西瓜,西瓜刚推到镇.上,天空中霎时就阴云密布,要下雨了。过往的人们纷纷往家里赶,没人来买西瓜了。他很沮丧,西瓜卖不出去了,还要推回去。
②这时,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瓜免费送人。”于是,父亲带着他来到沿街的门市,一家给搬了两三个西瓜,人家纷纷用诧异的目光看着他们。父亲说:“要下雨了,”有人说:“那你不是亏了吗?我拿钱给你。”
③父亲摆摆手,说:“西瓜送给你们,我还赚个(轻松 轻易) 轻松 ,要是推回去,明天不新鲜,又不好卖了。”
④那天,他们一无所获地回去了。可是后来,他们再来镇上,西瓜总是第一个卖完。因为他们那次送人家西瓜,人家记着他们的好,也因为父亲的话,大家也都相信他们的西瓜最新鲜。
⑤多年之后,他拥有了一家食品工厂,他牢牢记得当年和父亲卖西瓜的事。
⑥金融危机爆发,他的工厂被迫停产,产品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他召集工人们开会,说:“现在工厂停产了,我把工资都结给你们,另外 每个人还可以挑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带回家 。”
⑦那些食品平日多是出口的,价格不菲。工人们乐得不行,大包小包地带回家。工人们带走的
毕竟是少数,他又免费把食品送给附近的居民,送给有业务及没业务往来的多个商店和超市。
⑧后来,金融危机过去了,市场(复苏 复活) 复苏 了。他的工厂订单出奇的多。好多工厂都遭遇用工荒,招不到人。而他的工厂,工人们蜂拥着前来报名,有老工人,也有慕名而来的新工人。因为他的免费赠送,所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工厂,他立即投入生产,并扩大生产规模。
⑨与其守着“财富”,看着它们变质,不如免费送给需要的人。免费和赚钱从来就不是矛盾的。舍得让别人分享自己的“财富”,一颗善良的心,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好的未来。
1.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把第②段和第⑥段中横线处的对话补充完整。
② 西瓜不好卖,还不如分给大家吃。
⑥ 每个人还可以挑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带回家。
3.文章详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父亲把西瓜免费送人;他的工厂停产,他把积压的产品免费送给工人和附近的居民。
4.文章第④段中说“那天,他们一无所获地回去 了”。你认为他们是“一无所获“吗?为什么?
他们不是一无所获,因为他们收获了镇上居民的信任与感激。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能吃苦耐劳,有一颗坚韧的心,也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好的未来。
【解答】1.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轻易:简单容易。根据语境此处应选“轻松”。复苏:没有死,可能只是暂时休眠,只要条件成熟就恢复正常了。复活:表示己死之人,有重新获得了生命,跟复苏有质的区别。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复苏”。
2.考查补充句子。细读短文,根据具体的语境,第②自然段空白处补充“西瓜不好卖,还不如分给大家吃”,第⑥自然段空白处补充“每个人还可以挑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带回家”即可。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在表现内容上着重描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十岁的时候和父亲推着板车去镇上卖西瓜,因下雨父亲免费把西瓜送人。第二件事是后来“我”开食品厂,因金融危机产品积压,“我”把食品免费送给工人和附近的居民。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当因为下雨不能卖西瓜,父亲把西瓜都送了出去。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一无所获,却因为他们那次送西瓜后,人们记着他们的好,相信他们的西瓜最新鲜,他们收获了别人的信任与感激。
5.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想法。本文中父子所做的“让别人分享财富”的事情,虽然表面看来是损失了财物,但却收获了人们的信任。与其守着“财富”,看着它们变质,不如免费送给需要的人。舍得让别人分享自己的“财富”,一颗善良的心,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好的未来。
故答案为:
1.轻松 复苏;
2.②西瓜不好卖,还不如分给大家吃。
⑥每个人还可以挑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带回家。
3.父亲把西瓜免费送人;他的工厂停产,他把积压的产品免费送给工人和附近的居民。
4.他们不是一无所获,因为他们收获了镇上居民的信任与感激。
5.能吃苦耐劳,有一颗坚韧的心,也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好的未来。
5. (2022•阎良区)
(二)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 hào) hǎ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至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 wù) è 。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她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piāo piào) piào 的 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léi lèi) léi 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一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正视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对于从未得到过别人赏识和表扬的男青年,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借给了他,这种关怀让他又高兴又不安。
3.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 看法或认识 ,“那样的人”指 游手好闲、借钱不还 的人。
4.“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从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人的呢?
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
5.“心灯”可以怎样理解?生活中,你见过有人点亮过他人或你的心灯吗?请举例说说。
“心灯”可以理解为给他人希望、鼓励,燃起他人重新生活的话语或是行为。我见过有人点亮过他人心灯的事,那是我的伙伴小花,由于家境不好,学习受托,成绩不好,自己很自卑,便有了不想上学的念头,老师知道后,三番五次地进行家访,并劝说小花的父母尽量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还鼓励小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努力,学习成绩肯定会好起来。小花和父母听了老师讲的道理后,对学习重视起来,小花在不耽误学习,学习也很努力,这次考试,井获得全班第一名。
【解答】(1)考查对汉字读音的辨析。好:读“hǎo”时,是形容词,指美的、善的。读“hào”时,是动词,指喜好、爱好。结合语境,应划去“hǎo”。恶:读“è”时,是形容词,指坏的。读“wù”时,是动词,指可恶、厌恶。结合语境,应划去“è”。漂:读“piào”时,指漂亮、好看。读“piāo”时,指漂流、水漂。结合语境,应划去“piào”。累:读“lèi”时,指劳累、身体疲惫。读“léi”时,指〔累累〕连续成串。结合语境,应划去“léi”。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从未得到过别人赏识和表扬的男青年,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借给了他,这种关怀让他又高兴又不安。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看法或认识,“那样的人”指游手好闲、借钱不还的人。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可结合从“有一天……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这些内容来理解。
(5)考查对“心灯”一词的理解。“心灯”可以理解为给他人希望、鼓励,燃起他人重新生活的话语或是行为。我见过有人点亮过他人心灯的事,那是我的伙伴小花,由于家境不好,学习受托,成绩不好,自己很自卑,便有了不想上学的念头,老师知道后,三番五次地进行家访,并劝说小花的父母尽量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还鼓励小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努力,学习成绩肯定会好起来。小花和父母听了老师讲的道理后,对学习重视起来,小花在不耽误学习,学习也很努力,这次考试,井获得全班第一名。
故答案为:
(1)hǎo è piào léi;
(2)对于从未得到过别人赏识和表扬的男青年,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借给了他,这种关怀让他又高兴又不安。
(3)看法或认识 游手好闲、借钱不还;
(4)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
(5)“心灯”可以理解为给他人希望、鼓励,燃起他人重新生活的话语或是行为。我见过有人点亮过他人心灯的事,那是我的伙伴小花,由于家境不好,学习受托,成绩不好,自己很自卑,便有了不想上学的念头,老师知道后,三番五次地进行家访,并劝说小花的父母尽量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还鼓励小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努力,学习成绩肯定会好起来。小花和父母听了老师讲的道理后,对学习重视起来,小花在不耽误学习,学习也很努力,这次考试,井获得全班第一名。
6. (2022•新城区)
带笤帚的小鸟
①在我的家乡,大雪封山后鸟儿便没有了吃食。
②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她异想天开,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自从撒了谷物,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窗前,看外面的小米是否还是原样。
③开始的几天,母亲在电话中跟我嘟囔:“你说那些小鸟多傻呀!怎么就闻不到米味呢?我直乐,逗她:“小鸟可能嫌小米不好吃吧?”于是母亲又在窗台摆上了另外的食物:葵花子。
④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电话报告:“小鸟来吃米啦——吃了一大片!天还没亮,就听见窗外有鸟儿叽叽喳喳叫,是在享用窗台的小米呢。”
⑤来吃米的鸟儿队伍逐日扩大,原来两把米够它们吃一天的,现在得好几捧了。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我吓唬母亲,说是山中的小鸟要是都知道她的窗台有米可吃,估计一天一袋米都不够。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⑥在我想来,母亲喂鸟,也有点“还债”的意思。多年以前,姐夫在春天时,喜欢张网捕鸟。捕到的鸟,用开水秃噜掉毛,再用剪子铰了它们的腿,用盐溃了,油炸了吃。母亲说那时她没有阻止姐夫捕鸟,还吃它们,犯了大罪!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所以母亲喂养找不到食物的鸟儿,我们姊妹都积极支持,起码这对她的心理,是个莫大的安慰。
⑦鸟儿赏花的时候,母亲也在窗前悄悄赏它们。它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她眼里的春色了!
⑧有一天,母亲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因为小鸟来得太多,吃得太多,外面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鸟粪。爱整洁的姐姐,有天抱怨起来,说是开春时,还得清理窗台上的乌粪,实在麻烦。母亲说真奇怪,姐姐说完那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窗台的鸟类,差不离都消失了!好像知情的鸟儿听着了那话,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她问我,是不是夜里刮大风给吹没影的?我说不大可能,因为乌粪遗落的一瞬是新鲜的,它们会被寒风牢牢地冻结在窗台上。再肆虐的风,到了窗台都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吹落乌粪。母亲感慨地说:“那还真是小鸟自己打扫的呀。”
⑨在我眼里,小鸟的爪子就是笤帚。想想看,每只鸟都绑着一双小笤帚,它们清理起阳台的鸟粪,当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啦。
1.文中写道:“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崇,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这种想法?
是母亲对自己以前错误做法的自责,本不应该伤害小鸟,吃小鸟。
2.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通读短文可知,母亲以前伤害过小鸟,可后来她变了,我们那儿下了大雪,小鸟没有食物吃,母亲就每天往窗台上撒小米来喂小鸟,从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知错就改、善良、有爱心的人。
3.这篇文章对你有着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通过学习短文,深受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捕捉小鸟卖钱或者吃掉,这是不对的。从文中母亲喂小鸟和小鸟帮助母亲打扫窗台这两件事,使我明白了今后要善待小鸟,保护小鸟,与小鸟和睦相处。因为鸟类是我们的朋友。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崇,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这句话意思是母亲对自己以前错误做法的自责,本不应该伤害小鸟,吃小鸟。
(2)考查对文中母亲的评价。通读短文可知,母亲以前伤害过小鸟,可后来她变了,我们那儿下了大雪,小鸟没有食物吃,母亲就每天往窗台上撒小米来喂小鸟,从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知错就改、善良、有爱心的人。
(3)考查学习短文后受到的启示。通过学习短文,深受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捕捉小鸟卖钱或者吃掉,这是不对的。从文中母亲喂小鸟和小鸟帮助母亲打扫窗台这两件事,使我明白了今后要善待小鸟,保护小鸟,与小鸟和睦相处。因为鸟类是我们的朋友。
故答案为:
(1)是母亲对自己以前错误做法的自责,本不应该伤害小鸟,吃小鸟。
(2)通读短文可知,母亲以前伤害过小鸟,可后来她变了,我们那儿下了大雪,小鸟没有食物吃,母亲就每天往窗台上撒小米来喂小鸟,从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知错就改、善良、有爱心的人。
(3)通过学习短文,深受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捕捉小鸟卖钱或者吃掉,这是不对的。从文中母亲喂小鸟和小鸟帮助母亲打扫窗台这两件事,使我明白了今后要善待小鸟,保护小鸟,与小鸟和睦相处。因为鸟类是我们的朋友。
湖南省怀化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小说):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小说),共27页。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语段阅读&记叙文&小说: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语段阅读&记叙文&小说,共36页。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