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名著阅读之《艾青诗集》全赏析(23份打包)
- 抬 旷野(又一章) 《艾青诗集》全赏析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铁窗里、太阳 《艾青诗集》全赏析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我爱这土地 吹号者 《艾青诗集》全赏析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向太阳 《艾青诗集》全赏析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阳光在远处、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诗集》全赏析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维也纳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礁石 《艾青诗集》全赏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维也纳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礁石 《艾青诗集》全赏析,共8页。
专题17:维也纳+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礁石维也纳维也纳,你虽然美丽 却是痛苦的, 象一个患了风湿症的少妇 面貌清秀而四肢瘫痪。 维也纳,象一架坏了的钢琴, 一半的键盘发不出声音; 维也纳,象一盘深红的樱桃, 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的。 星星不能只半边有光辉, 歌曲不能只唱一半; 自由应该象苹果一样—— 鲜红、浑圆是一个整体。 我的心啊在疼痛, 莫扎特铜像前的喷泉 所喷射的不是水花 而是奥地利人民的眼泪; 再伟大的天才 也谱不出今天维也纳的哀歌啊! 天在下着雨, 街上是灰白的水光, 维也纳,坐在古旧的圈椅里, 两眼呆钝地凝视着窗户, 一秒钟,一秒钟地 在捱受着-陰-冷的时间…… 维也纳,让我祝福你: 愿明天是一个晴天, 陽光能射进你的窗户, 用温柔的手指抚触你的眼帘…… 1954年7月8日晚,维也纳 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呈现出维也的的》病态美〞,说明其》美丽却又痛苦〞的特点。 诗人忍不住发出心疼的感慨,把喷泉喷射的水花比作人民的眼泪,说明诗人对奥地利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人细腻冷峻的笔触,把维也纳描述成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孤独地忍受着痛苦,期待着自由和明天,画面感很强。维也纳的悲哀 奥地利,一个美丽的国家。 这里,森林密布,遮天蔽日,被世人称为森林王国。它的首都维也纳,更为世人所瞩目,因为在这里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大音乐家,他们的音乐摇撼着世界。 然而,1954年,诗人去南美访问,途经这里的时候,诗人的心情并没有感到愉快,甚至可以说是悲哀的。因为诗人所关心的不仅是这里的自然环境,诗人更关心的是这个国家的命运,这个国家人民的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美丽的国家被苏、英、法、美四国分别占领着,首都维也纳也不例外。将近十年后,当诗人下榻维也纳的时候,这种严峻的局面依然存在着。这情况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深深忧虑。 《维也纳》一诗则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感情。 诗人在描述大都市的风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早期写的《巴黎》、《马赛》,到后来写的《纽约》等诗,都显示了诗人这方面的才华。诗人不仅能迅速地抓住这些大都市的本质,而且能抓住生动的具象来反映这种本质。《维也纳》一诗,再次显示了诗人的这种才能。不过,诗人写的《巴黎》、《马赛》等,多是揭露性*和批判性*的。而《维也纳》不同了,诗人对这个城市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在写法上,这首诗与《巴黎》、《马赛》等也不太相同。这首诗多采用生动的比喻,而且是为奥地利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形象来譬比,增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这也就形成了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维也纳,……像一个患了风湿症的少妇……/维也纳,像一架坏了的钢琴……/维也纳,像一盘深红的樱桃,/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的。〞 这一连串的比喻,把维也纳当时的处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且把这个城市的特点也表现了出来。这个城市是美丽的,》却是痛苦的〞。这个城市被世人称为音乐之乡,却》像一架坏了的钢琴,/一半的键盘发不出声音〞。樱桃是奥地利人民所喜爱的,》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的。〞维也纳,这个城市的悲哀,通过这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深切感觉到了。 当然,诗人在这首诗中,不只是写了维也纳的悲哀,也写了维也纳对自由的渴望,这也是用比喻来呈现的: 》星星不能只半边有光辉,/歌曲不能只唱一半;/自由应该像苹果一样——/鲜红、浑圆是一个整体。〞 诗人还 写道,维也纳》坐在古旧的圈椅里〞,》捱受着-陰-冷的时间〞,期待着自由,期待着晴朗的明天。 最后,诗人还 对维也纳寄予了希望: 》维也纳,让我祝福你:/愿明天是一个晴天,/陽光能射进你的窗户,/用温柔的手指抚触你的眼帘……〞 这首诗,对于一个城市,写得这么动情,其原因是什么呢?除了诗人对维也纳这个城市处境有深刻的理解之外,还 在于诗人对这里的人民怀有深切的感情。没有这种感情,这样动情的诗句是写不出来的。 诗人于《在汽笛的长鸣声中》——《艾青诗选》自序中说: 》人人喜欢听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摇憾人们的心。诗人也只有和人民在一起,喜怒哀乐都和人民相一致,智慧和勇气都来自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这话,说出了诗人的一贯主张,也说出了诗之所以能感人的本质所在。》由衷之言〞,是诗人对于诗的本质要求。这也是诗人对于诗美的理解的根源。 《维也纳》这首诗,正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因而,诗人能选择到准确鲜明的形象,因而,使人读着这首诗感到则亲切动人。 (郭宝臣)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在那楼梯的边上, 有一个黑人姑娘, 她长得十分美丽, 一边走一边歌唱…… 她心里有什么欢乐? 她唱的可是情歌? 她抱着一个婴儿, 唱的是催眠的歌。 这不是她的儿子, 也不是她的弟弟; 这是她的小主人, 她给人看管孩子; 一个是那样黑, 黑得象紫檀木; 一个是那样白, 白得象棉絮; 一个多么舒服, 却在不住地哭; 一个多么可怜, 却要唱欢乐的歌。 1954年7月17日 里约热内卢 用》黑得像〞》白得像〞两个比喻描写了黑人姑娘与白人小孩肤色的鲜明比照,暗含对黑人姑娘的同情与声援,表达了诗人对种族歧视和贫富差距现象的谴责。 她心里有什么欢乐?诗人的胸怀是宽广的。他不仅时刻关心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时刻关心着世界人民的命运。他早在《诗论》中就说过:》思想力的丰富必须表现在对于事物本质的了解的热心,与对于世界以及人类命运的严肃的考虑上。〞这是诗人对诗的一种要求,也是对自己胸怀的一种写照。1954年,诗人有时机到南美进行访问。这是诗人受智利众议院议长和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邀请,前往智利,参加聂鲁达的五十寿辰,同时利用这时机做世界和平运动的工作。这历时两个月的旅行,使诗人感触颇多,他的诗情一次又一次被激发起来,写下了一批动人的诗篇。《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就是其中一首。诗人在19岁时,曾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三年,对那里光怪陆离的生活有过深切的感受。三十几年后,诗人在南美洲,又看到了类似的生活场景。过去的生活感受和眼前的生活现实,使诗人的心不能不一次又一次被拨动。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停留期间,这个城黑人区的贫困情况使诗人的心颤抖了。黑人们有的看门,有的推车,有的当石工,有的当褓姆,甚至有的以卖|婬*为生。他们做着社会上最下贱、最沉重的体力工作,在简陋的木屋里过着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穷苦生活。当时,诗人面对这个很不兴旺又很不公正的世界,在内心里不能不作深入的思考,不能不对黑人的处境鸣不平。《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就是对这不公正世界的揭露和控诉,特别是对不人道的种族歧视进行了揭露和谴责。这首诗,是写一个黑人姑娘为别人看管孩子,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唱着催眠歌。这样的场景在巴西并不少见,也很普通,可在诗人朴实无华的笔下,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这首诗,诗人几乎没有作任何雕饰,朴实地对生活真实进行白描,并用比照手段,加强了诗的震撼力量。比照,对这首诗起了重要作用。第三节,一层层推进。先写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继而写她唱的歌是催眠歌,再写她为什么唱催眠歌?因为她为人家看管孩子,那孩子是她的小主人。这三节,很朴实也把人物处境写出来了,似乎还 不使人感到什么。下面两节,给整首诗赋予了震撼力。》一个是那样黑,/黑得像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像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这也完全是生活的真实,诗人并没有作任何夸张。可是,经诗人这么朴实地、又是巧妙地一点,其艺术魅力跃然纸上了。一个黑人姑娘抱着一个白人小孩,孩子在哭,姑娘在唱歌,这是生活提供出来的。诗人的高明在于,把这种强烈的反差抓住了。这既是生活的真实,又是艺术的真实。从这反差中,不仅使人深切感到这世界的不公正,使人同情黑人姑娘,使人产生关心黑人命运的感情,而且,就艺术上来说,也是颇为精采的。黑与白的比照,》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这又是两个人的比照,使诗十分鲜明地勾画出一幅图画,而且有声有色*。这首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成功的范例:艺术手段的产生和运用,必须依据生活,依据你所描写的对象。离开了生活,艺术手段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运用。像这首诗,它所描写的生活和对象,本身就提供了一种启示,诗人准确地抓住了这种启示,使这首诗浑然天成了。它启迪我们:要注重生活,要善于观察,并善于抓住生活的启示,再贴切地运用艺术手段,就会到达极好的效果。脱离了生活,任何艺术技巧都可以是无用武之地。礁石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诗的标题为礁石,文中没有一处直言礁石,只写浪对它的拍打,但礁石的坚毅和沉着跃然纸上,俨然一个正义者的化身。 。 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是《礁石》中的一行诗。艾青在为别人题词的时候,常常引用这行诗。比方1985年,艾青到秦皇岛访问,他在为青年们的题词中就有这一行诗。 而《礁石》这首诗写于1954年,距1985年已经三十一个年头了。经过了漫长的时日,而在这漫长的时日中,诗人还 经历过二十年的磨难。其生命差不多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在好不容易复出之后,诗人仍然牢记着这行诗:》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可见这行诗在诗人心中的份量。这行诗差不多已成为诗人的座右铭,诗人还 希望成为青年人以及其他人的座右铭。 这行诗的含意确实深刻而丰富,说它是诗人一生经验的总结,也并不过分。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历史,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诗人以》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八个字来概括了。 这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总之,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 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接生活,也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这行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姿。也可以说,是我们了解诗人、认识诗人以及诗人的诗的一把钥匙。理解了这行诗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就可以理解诗人一生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诗人创作中的根本旋律了。 这行诗看来得之轻而易举,实则它是诗人生命的结晶,越了解诗人,就越会感到这行诗的钢铁般的沉甸甸的份量。 《礁石》这首诗是写礁石,着重在写礁石的坚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说,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从少年时代起,诗人就显示出一种倔强的品格。他不屈服于父亲的压力,毅然和地主的家庭以及这个家庭的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决裂。而后他在敌人的监狱中,这种倔强又经过了淬火,变成顽强、甚至英勇了。再以后的二十多年磨难,使这种顽强变得更加沉勇了。当然,这种坚强不只是一种个人品格,它是以对于生活的坚决信念,对于正义的无比坚贞为根本构成要素的。 不仅如此,这首诗还 具有着广泛的意义。礁石的形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形象,它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精神境界,是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生中最美的境界之一,不仅是诗人所倾心的,也是社会上正直善良的人们所倾心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美的一种理解,一种崇尚。在社会生活中什么是美的?在诗人看来,礁石就是美的,尽管》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伤痕累累。也可以说,在诗人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在诗人对于诗美的顽强而执著的追求中,礁石所呈现出的美,是诗人追求诗美的重要内容。看了《礁石》一诗,很自然地会使我想到《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等,塑造战士光辉形象的诗篇。礁石的形象,也在这众多的动人形象间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对于这种诗美的理解和追求,诗人是持续不断的,几十年来,可以说这种诗美在诗人的创作中,构成了一道绵延不断的高耸的山岭,从三十年代,一直连续至今。 这首诗只有八行,写得是明白无误的。浪,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代表着艰难,代表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坚强的正义的化身。 然而,有人在评价这首诗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说礁石是自傲的载体,要》与大大小小的航船为敌〞。这真有点让人费解,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了。 (郭宝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向太阳 《艾青诗集》全赏析,共22页。
这是一份生命、笑 《艾青诗集》全赏析,共9页。
这是一份人皮 黄昏 《艾青诗集》全赏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