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核裂变与核聚变
单元
5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习
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核裂变与核聚变、链式反应及粒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聚变反应条件、新粒子的内容。
科学思维:掌握链式反应及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计算,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掌握轻核聚变的条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链式反应的探究,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的原理,体会热核反应的条件及科学发现新粒子的进步。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其工作的艰辛,激发探索未来科学的热情。
重点
核裂变与核聚变、链式反应及粒子的基本概念,链式反应及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计算。
难点
链式反应及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释放出能量。核电站以及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利用的就是这些核能。在这些装置中,核能是怎样被转化和使用的呢?
阅读课本问题,思考如何利用原子核在分裂和合并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观察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原子核分裂和合并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核裂变的发现
裂变: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并释放核能的反应。
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
条件:每次裂变产生的中子,至少平均有一个能引发新的裂变
①保证的纯度←提纯
②铀块的大小
临界体积: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
相应的质量:临界质量
二分裂
质量数守恒,电荷守恒
如果 1 kg 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 2800 t 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化学能。
课堂练习:1、(多选)关于裂变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其一定分裂为质量差不多的两部分
B.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一定释放能量
C.铀核发生裂变时可能分裂成两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
D.所有重核用中子轰击均能发生裂变反应
解析:用中子和轰击等少数重核元素才能发生裂变反应,铀核裂变时可能分裂为两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但产生两部分的概率最大,A、D错误,C正确;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一定释放能量,B正确。
答案:BC
二、反应堆与核电站
核反应堆: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
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
二战时期,美国原子弹突袭广岛和长崎造成了巨大的毁伤。在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蘑菇状云团,爆炸产生的气流、烟尘直冲云天,高达12英里多,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伤亡86000人,占全市37% ;广岛市区80%的建筑化为灰烬,64000人丧生,72000人受伤,伤亡总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3%。
课堂练习2、(多选)关于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
解析: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故A正确;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故B正确;慢中子最容易引发核裂变,所以在快中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故C错误;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控制温度,故D正确。
答案:ABD
三、核聚变
核聚变: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的核反应
思考讨论:发生聚变的条件: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 10-15 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由于原子核都带正电,要使它们靠近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也就是说,原子核要有很大的动能才会“撞”到一起。什么办法能使大量的原子核获得足够的动能而发生核聚变呢?
方法:
①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②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108~109K
1、受控核聚变
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每升水中就含有 0.03 g 氘,地球上有 138.6 亿亿立方米的水,大约有 40 万亿吨氘。氚可以利用锂来制取,地球上锂储量有2000 亿吨)
3)轻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高温不能维持反应就能自动终止,聚变产生的氦是没有放射性的。废物主要是泄露的氘,高速中子,质子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的发射性物质,比裂变反应堆生成的废物数量少,容易处理)
2、实现核聚变的方法
①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②方案: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即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磁约束:带电粒子运动时在均匀磁场中会在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不飞散,因此有可能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的物质。
惯性约束:由于聚变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聚变物质因自身的惯性还来不及扩散就完成了核反应。在惯性约束下,可以用激光从各个方向照射参加反应的物质,使它们“挤”在一起发生反应。
四、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的区别
课堂练习3、关于轻核聚变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聚变反应一定比一次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多
B.聚变反应每个核子释放的平均能量一定比裂变反应大
C.聚变反应中粒子的比结合能变小
D.聚变反应中由于形成质量较大的核,故反应后质量增大
解析:在一次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比裂变反应多,故A错误;由于聚变反应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则比结合能一定增加,质量发生亏损,故C、D错误。
答案:B
学习裂变的概念。
知道裂变的过程。
阅读课本120页内容,总结链式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通过核裂变方程,观察核反应遵循的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守恒。
完成课堂练习。
观察核反应堆结构。
阅读材料。
完成课堂练习。
类比核裂变理解记忆核聚变的含义。
思考让粒子加速的方法。
阅读课本材料。了解实现核聚变的困难之处和所采取的方案。
总结对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联系。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类比细胞的分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裂变”的概念。
采用学生阅读材料,总结知识点的方式,让学生明确链式反应的概念,并由学生总结链式反应发生的条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观察核反应堆的结构图、阅读课本材料,理解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原理。
让学生明白科技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比和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归纳、总结、类比的学习习惯。
拓展提高
1、(多选)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后,数秒内就将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芯,终止了铀的裂变链式反应。但海啸摧毁了机组的冷却系统,因裂变遗留的产物铯、钡等继续衰变不断释放能量,核燃料棒温度不断上升,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的控制
B.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芯后,被吸收的中子数量变多
C.核裂变遗留物铯、钡等原子的质量可能比铀原子质量大
D.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对人类是有害的
解析: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速度的控制,选项A、B正确;泄漏中放射性物质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选项D正确;因为是核裂变反应且有能量释放,可知铯、钡等原子的质量比铀原子质量小,故C错误。
答案:ABD
2、1938年哈恩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产物中有原子核钡(Ba)、氪(Kr)、中子和一些γ射线。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是
B.这是一个核裂变过程,反应后粒子质量之和大于反应前粒子质量之和
C.这个反应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以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来计算
D.实验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应为,选项A错误;铀核裂变过程中产生γ射线,放出能量,发生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选项B、C错误;核反应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是能量极高的光子,选项D正确。
答案:D
3、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氚核,已知质子质量mH=1.0073 u,中子质量mn=1.0087 u,氚核质量mT=3.0180 u。
(1)写出聚变方程;
(2)释放出的核能为多大?
(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是多大?
解析:(1)聚变方程:
(2)质量亏损Δm=mH+2mn-m=(1.007 3+2×1.008 7-3.018 0)u=0.0067 u,
释放的核能ΔE=Δmc2=0.006 7×931.5 MeV=6.24 MeV。
(3)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为 MeV=2.08 MeV。
完成拓展提高练习题。
课堂小结
一、核裂变的发现
1、定义
2、链式反应
3、链式反应条件
二、核聚变
1、轻核的聚变
2、受控热核反应
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
板书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上课时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2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2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玻意耳定律,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像,用气体定律解题的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5 “基本”粒子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 “基本”粒子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粒子不基本,发现新粒子,粒子的分类,夸克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