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课时作业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315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课时作业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315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课时作业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315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课时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事实与原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答案 D
解析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为二氧化硫。
2.下列化合物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Fe2S3 B.CuS C.SO3 D.SO2
答案 D
3.某研究小组成员设计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如下方案,不合理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向稀H2SO4中加入金属铝片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B错误。
4.下列关于浓硫酸与Cu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B.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D.每1 m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l 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l SO2
答案 B
解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eq \(=====,\s\up15(△))CuSO4+2H2O+SO2↑,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不变,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 ml铜参加反应有1 ml 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1 ml SO2。
5.在加热条件下,木炭与浓H2SO4反应,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 )
A.能使BaCl2溶液变浑浊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品红溶液褪色
C.只用澄清石灰水即可判断某种气体一定存在
D.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为亮红色
答案 B
解析 木炭与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C+2H2SO4(浓)eq \(=====,\s\up15(△))CO2↑+2SO2↑+2H2O,所得的气体为SO2和CO2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中时,不发生反应,故不会出现浑浊,A错误;SO2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B正确;SO2与CO2都能与Ca(OH)2溶液反应出现浑浊,故不能判断某一种气体一定存在,C错误;SO2、CO2都不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D错误。
6.下列各组物质,常温下能持续发生反应的是( )
A.铁跟浓硫酸 B.碳跟稀硫酸
C.铜跟稀盐酸 D.铁跟稀硫酸
答案 D
解析 铁在浓H2SO4中钝化,不能持续反应,A错误;碳与稀H2SO4不反应,B错误;铜跟稀盐酸不反应,C错误;Fe可与稀H2SO4持续反应,D正确。
7.下列事实与原因(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
B.向某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样品溶液中含有SOeq \\al(2-,4))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浓硫酸可与铜反应(只显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答案 B
解析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是因为浓硫酸的吸水性;向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任何现象,说明一定没有Ag+,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时溶液为酸性,而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则白色沉淀为BaSO4,溶液中含有SOeq \\al(2-,4);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主要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中既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显示浓硫酸的酸性。
8.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也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下列物质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①潮湿的氯气 ②二氧化硫 ③活性炭 ④过氧化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潮湿的氯气和过氧化钠都是由于具有强氧化性而能漂白,二氧化硫为化合作用,活性炭是吸附作用,故选C。
9.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eq \(=====,\s\up15(△))MnCl2+Cl2↑+2H2O。若有6 m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
(2)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__,D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NA
(2)①品红溶液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②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为红色 无明显现象
(3)Cl2+SO2+2H2O===2HCl+H2SO4
B篇·综合提升训练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OH-===HSOeq \\al(-,3)
B.向氯水中通入少量SO2:Cl2+SO2+2H2O===4H++2Cl-+SOeq \\al(2-,4)
C.将过量SO2通入到饱和NaHCO3溶液中:2H++COeq \\al(2-,3)===H2O+CO2↑
D.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
答案 B
解析 A正确的方程式为SO2+2OH-===SOeq \\al(2-,3)+H2O;C应该是SO2+HCOeq \\al(-,3)===CO2↑+HSOeq \\al(-,3);D不发生化学反应。
11.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强于I2
D.品红试纸、蘸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都能证明SO2的漂白性
答案 B
解析 蓝色石蕊试纸只变红不褪色,A错误。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C错误;蘸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是证明SO2的还原性,D错误。
12.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答案 A
解析 整个过程没有生成硫酸盐,不能显示酸性。
13.浓硫酸分别和三种钠盐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答案 A
解析 ①中试管上部有红棕色气体,为Br2蒸气,说明浓硫酸可以将Br-氧化,②中试管上部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硫酸不能将Cl-氧化成Cl2,否则应有黄绿色气体出现,所以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A正确。③中发生的反应是: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说明氧化性Br2>SO2,B、D错误。②中试管口出现白雾,为HCl,②中反应原理是高沸点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不能说明酸性H2SO4>HCl,C错误。
14.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eq \x(\a\al(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
A.该硫酸可以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B.1 m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2 g H2
C.配制200 mL 4.6 m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
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答案 C
解析 该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硫化氢气体,A错误;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不生成氢气,B错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D错误。
15.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两种反应物最有可能恰好反应完的是( )
A.盐酸与MnO2共热制Cl2
B.铜片、浓硫酸
C.大理石块、硫酸
D.铁粉与稀盐酸
答案 D
解析 MnO2只能和浓盐酸反应;铜片只与浓硫酸反应;大理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4是微溶的,它覆盖在大理石块上会将两种反应物隔离开,反应终止。
16.某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反应Zn+2H2SO4(浓)eq \(=====,\s\up15(△))ZnSO4+SO2↑+2H2O制取22.4 L(标准状况)SO2气体。取65.0 g锌粒与110 mL 98%的浓H2SO4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氢气。为此,该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F中为无水硫酸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98%的浓H2SO4(ρ=1.84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2)装置B是为了吸收SO2,则不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浓H2SO4
C.KMnO4溶液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
(4)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18.4 ml/L
(2)B
(3)干燥气体
(4)E中黑色固体变红,F中白色固体变蓝
解析 (1)98%的浓H2SO4(ρ=1.84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eq \f(1000 mL/L×1.84 g/mL×98%,98 g/ml)=18.4 ml/L。
(2)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故A不选;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反应,不能用来吸收二氧化硫,故B选;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故C不选。
(3)E为加热装置,所以为防止硬质试管炸裂,进入的气体不能含有水蒸气,所以D的作用为干燥气体。
(4)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CuO还原为红色的Cu,且生成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所以如果有氢气,看到的现象是:装置E中黑色粉末变红色,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SO2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三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