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课前学生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讲述了西方的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明确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历史的价值观念和能力。虽然中外历史纲要(上)和第5课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了一定的学习,西方文官制度也渊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但是本课对高二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新教材新加的内容,具有西方的近代化的特色。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多媒体补充一些史料,进行“情境—问题”的设置,并结合学生已有的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来展开教学。基于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在时空框架下认识历史,正确解释历史上政治文明的演进以及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三、教学目标1、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史料实证)2、自主阅读教材,建立时间轴了解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过程(时空观念)3、借助史料与图片等分析得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4、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制度文明之间需要交流互鉴(家国情怀)。教学重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和特点教学难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历史评价四、教法学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课前学生活动设计提前发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并做好标注,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文官制度”和“公务员”的相关材料,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回顾上节课所学。播放视频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1、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更迭?2、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影响?3、九品中正制的含义、标准、影响?4、概括科举制的影响?看来大家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经非常熟悉,那么同学们了解西方的选官制度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不仅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深远,而且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一起去探寻西方文官制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第一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师:何为“文官”与“文官制度”?大家在课下都己经预习过了,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一下。生:迅速浏览课本,作出回答。师:西方国家是在什么时间,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建立的文官制度呢?(一)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自主探究)史料展示并结合课本第一目 【问题1】自主探究: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有哪些?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明确做题要求,思路引领。生:看书思考、自主探究,主动回答。师总结: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带来弊端。现实因素:①经济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②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推动文官制产生。③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外部因素:中国的科举制提供了借鉴。并结合史料重点讲述西方传统选官制度带来怎样的弊端?以及文官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以前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凭门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因此,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师过渡:通过学习第一子目,我们可以认识到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问题2】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背景?(学以致用)材料一: 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材料二:石板画: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伤病士兵们在寒冷中挣扎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师: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英国最先建立文官制度,其过程又是一帆风顺的吗?让我们接着进入第二子目的学习。第二目: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问题3】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二目,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过程师: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画出过程图。生: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一人爬黑板进行展示。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梳理,重点阐释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两官分途,职责明确。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着手建立文官制度。师过渡:通过前两目的学习,大家对文官制度有什么认识呢?下面我们进入一个情景模拟。汤姆是一名立志成为优秀高级文官的毕业大学生。假如汤姆是你的同桌。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建议吗?为什么这么建议?第三目: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师: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幅图片以及课本第三目内容,与你的同桌展开讨论吧!两分钟之后,我们请几位同学为汤姆出谋划策。 生:积极参与讨论,开动脑筋给出建议。生1:首先汤姆要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素养。然后文官参加考试,通过公开公正的途径进行选拔,择优录取。生2:当选文官后,要遵循制度,不能加入任何党派,要保持中立。生3:汤姆还应该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不出差错,争取晋升。师:几位同学的建议都非常棒!老师相信在你们的建议下,汤姆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文官。那其他同学知道他们的回答是依据文官制度的哪个方面吗?对,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录用都必须经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成绩优异者优先得到录用。②政治中立,执行政策。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③职务常任,论功晋升。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师过渡:文官制度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对西方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问题4】合作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37页“问题探究”谈谈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师:思路引领,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时,要做到辩证看待,一分为二。生:开展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师总结:通过几位小组代表的回答,可以得出其积极影响:(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2)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3)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4)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消极影响:(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2)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3)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本质:为资产阶级服务。【问题5】拓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与发展之路,我们从中又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师总结:1、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2、切实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科举制合理内核)4、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结语:总之,一个成功的政治制度必然是符合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政治制度,也必然是符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政治制度的构建都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立的,不会是一帆风顺,它必然有其内在的矛盾发展规律及所表现出的外在的曲折形式。对具体国家来说,立足本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制度就是适宜自己的好的政治制度。对此,我们应坚持传统与现实、本土与外来、民族特色与人类政治文明的辩证统一;坚持中国特色主义制度,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学习。首先,分析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其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此我们认识到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第二部分,我们梳理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成功政治制度的构建不会是一帆风顺,必然会经历挫折。最后,结合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我们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生:完成当堂训练,巩固所学。课后作业:1、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优秀者将课前展示2、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析“文官”概念,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过程,一探旧制之病,二探时代呼声,三探新制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知识小结,合作探究,活动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表格教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