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选择题(基础提升)
展开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选择题(基础提升)
一、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4小题)
1. (2018•黑龙江)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B.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2. (2021•鸡西)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
C.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 (2021•黑龙江)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涉及四种化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4. (2021•黑龙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二、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共2小题)
5. (2020•黑龙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6. (2021•黑龙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三、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共1小题)
7. (2020•黑龙江)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
四、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8小题)
8. (2020•黑龙江)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被动吸烟者危害更大。烟气中含有有毒的尼古丁,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由碳、氢、氮三个元素组成
B.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C.尼古丁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1
D.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 (2018•黑龙江)一种新型塑料是以乳酸(C2H6O2)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1个乳酸分子是由12个原子构成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g
D.乳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10. (2018•黑龙江)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g
D.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11. (2019•黑龙江)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酸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B.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7个氧元素组成
C.柠檬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柠檬酸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12. (2021•黑龙江)“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酚由三个元素组成
B.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氢元素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D.一个对乙烯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3. (2021•黑龙江)“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酚由三种元素组成
B.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氢元素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D.对乙烯基苯酚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4. (2020•黑龙江)草地贪夜蛾虫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产区,农药甲维盐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已知甲维盐的化学式为C56H81NO15.下列有关甲维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维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甲维盐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
C.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0
D.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 (2020•黑龙江)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汞 Ag 水银 B.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碳酸钠 Na2CO3 苏打 D.乙醇 CH3COOH 酒精
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共1小题)
16. (2020•黑龙江)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钻木取火
C.比较硬度
D.酸雨的腐蚀
六、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8小题)
17. (2020•黑龙江)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Cl2 B.CO2 C.CaCl2 D.O2
18. (2020•黑龙江)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9. (2020•黑龙江)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4
2
5
5
反应后质量/g
0
x
5
21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x的值为18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丙一定是催化剂
20. (2018•黑龙江)一种无色液体X燃烧的反应原理为:2X+3O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H3OH B.CH4 C.C2H5OH D.C2H4
21. (2018•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7
10
25
48
反应后质量/g
19
10
X
30
A.Q一定是化合物
B.X的值应为41
C.N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的M、P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22. (2019•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
D.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g
23. (2018•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24. (2018•黑龙江)为治理SO2污染,某市环保部门派出飞机喷微x粉末吸收SO2反应原理为: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OH)2 C.Na2CO3 D.CaCO3
七、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共1小题)
25. (2019•黑龙江)衣、食、住、行无不体现化学改善生活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吸水、透气性好
B.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
C.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更坚固耐用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八、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26. (2018•黑龙江)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伍角硬币 B.矿泉水瓶
C.大理石华表 D.纯棉袜子
九、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共1小题)
27. (2020•黑龙江)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材料
B.化学与生活
①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②青铜和钢属于金属材料
③塑料、合金、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①鉴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②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③为了食品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②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③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①室内发生火灾时,迅速打开门窗
②夜晚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A.A B.B C.C D.D
十、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2小题)
28. (2019•黑龙江)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儿童体内缺少钙元素易患佝偻病
B.人体缺少铁元素易患坏血病
C.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过量的氟元素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29. (2018•黑龙江)下列知识点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
性质与用途
B
组成与结构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在实验室中干燥氨气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①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③钠元素与氯元素的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C
消防与安全
D
生活与健康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②存放易燃物时,不能堆放的过高过密
③发现燃气泄漏,应及时打开排气扇
①霉变的大米不能食用
②多吃加碘盐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③重金属盐中毒可及时服用大量牛奶解毒
A.A B.B C.C D.D
十一、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共1小题)
30. (2019•黑龙江)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食物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不可以随意进入
C.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十二、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共1小题)
31. (2020•黑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火箭燃料
B.铝比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C.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D.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上提倡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4小题)
1. (2018•黑龙江)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B.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解答】解:观察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情况,所以该图示可转化为:;
A、由反应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可得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的结论;故A说法正确;
B、反应前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故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故B说法正确;
C、观察图是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C说法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 (2021•鸡西)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
C.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CO22MgO+C。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原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错误;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二氧化碳和氧化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二者均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正确。
故选:D。
3. (2021•黑龙江)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涉及四种化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O+4H2C2H5OH+H2O;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此反应涉及三种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有氢气单质参加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甲物质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 (2021•黑龙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A.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减少,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二、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共2小题)
5. (2020•黑龙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炒菜时闻到香,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6. (2021•黑龙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解答】解: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三、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共1小题)
7. (2020•黑龙江)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4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四、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8小题)
8. (2020•黑龙江)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被动吸烟者危害更大。烟气中含有有毒的尼古丁,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由碳、氢、氮三个元素组成
B.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C.尼古丁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1
D.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解:A、尼古丁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尼古丁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4×2)≠5:1,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则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 (2018•黑龙江)一种新型塑料是以乳酸(C2H6O2)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1个乳酸分子是由12个原子构成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g
D.乳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解答】解:A.乳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D.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2018•黑龙江)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g
D.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由钙、磷、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0×10):(1×2)=200:1,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羟基磷酸钙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A。
11. (2019•黑龙江)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酸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B.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7个氧元素组成
C.柠檬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柠檬酸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解答】解:A、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柠檬酸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柠檬酸中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7)=9:1:14,则柠檬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柠檬酸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 (2021•黑龙江)“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酚由三个元素组成
B.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氢元素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D.一个对乙烯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A、对乙烯基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12:1:2,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12:1:2≠8:8: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对乙烯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 (2021•黑龙江)“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酚由三种元素组成
B.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氢元素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D.对乙烯基苯酚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B.对乙烯基苯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2:1: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错误;
C.对乙烯基苯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2:1:2,选项说法错误;
D.对乙烯基苯酚是由对乙烯基苯酚分子构成的,每个对乙烯基苯酚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 (2020•黑龙江)草地贪夜蛾虫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产区,农药甲维盐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已知甲维盐的化学式为C56H81NO15.下列有关甲维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维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甲维盐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
C.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0
D.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甲维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维盐是由甲维盐分子构成的,1个甲维盐分子是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15)=7:120,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维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6):(1×81):(14×1):(16×15)=672:81:14:240,则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 (2020•黑龙江)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汞 Ag 水银 B.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碳酸钠 Na2CO3 苏打 D.乙醇 CH3COOH 酒精
【解答】解:A、汞的化学式为Hg,俗称水银,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
B、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
D、酒精是乙醇的俗称,乙醇是学名,酒精是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化学式、俗称不一致;
故选:C。
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共1小题)
16. (2020•黑龙江)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钻木取火
C.比较硬度
D.酸雨的腐蚀
【解答】解:A、制作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比较硬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酸雨的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C。
六、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8小题)
17. (2020•黑龙江)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Cl2 B.CO2 C.CaCl2 D.O2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钙、氯、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3、0、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氯、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5、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B。
18. (2020•黑龙江)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分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故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的质量之和,故正确。
故选:C。
19. (2020•黑龙江)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4
2
5
5
反应后质量/g
0
x
5
21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x的值为18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丙一定是催化剂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质量增加了34g﹣0g=3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4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1g﹣5g=1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34g﹣16g=18g,故x的数值为18+2=20。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x的数值为18+2=20,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8g:16g=5: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故选:C。
20. (2018•黑龙江)一种无色液体X燃烧的反应原理为:2X+3O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H3OH B.CH4 C.C2H5OH D.C2H4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3OH。
故选:A。
21. (2018•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7
10
25
48
反应后质量/g
19
10
X
30
A.Q一定是化合物
B.X的值应为41
C.N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的M、P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M的质量增加了19g﹣17g=2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g;同理N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可以确定Q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8g﹣30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P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8g﹣2g=16g,故X的质量为25g+16g=41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Q,生成物是M和P,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Q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X的值应为41,故选项说法正确。
C、N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的M、P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g:16g=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 (2019•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
D.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g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了50g﹣2g=48g,所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8g;同理可以确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水蒸气是生成物,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为28g﹣1g=27g;由质量守恒定律,W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27g+44g﹣48g=23g,所以x的数值为23g﹣23g=0g,故A错误;
B、该反应中W和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故C正确;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故D错误。
故选:C。
23. (2018•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丁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该反应为:丁→甲+丙,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错误;
C、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B。
24. (2018•黑龙江)为治理SO2污染,某市环保部门派出飞机喷微x粉末吸收SO2反应原理为: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OH)2 C.Na2CO3 D.CaCO3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2SO2+O2=2CaSO4+2CO2,反应前钙、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2、6、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2、1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D。
七、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共1小题)
25. (2019•黑龙江)衣、食、住、行无不体现化学改善生活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吸水、透气性好
B.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
C.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更坚固耐用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解:A.合成纤维耐磨性好,但是吸水性和透气性都较差,故错误;
B.食盐常用作防腐剂,所以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故正确;
C.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更坚固耐用,故正确;
D.乙醇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
故选:A。
八、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26. (2018•黑龙江)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伍角硬币 B.矿泉水瓶
C.大理石华表 D.纯棉袜子
【解答】解:A、伍角硬币是用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大理石华表是用大理石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纯棉袜子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九、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共1小题)
27. (2020•黑龙江)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材料
B.化学与生活
①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②青铜和钢属于金属材料
③塑料、合金、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①鉴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②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③为了食品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②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③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①室内发生火灾时,迅速打开门窗
②夜晚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A.A B.B C.C D.D
【解答】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不完全正确,不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能造成白色污染,说法不完全正确,不合题意;
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说法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D.室内发生火灾时,不能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夜晚煤气泄漏时,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免造成爆炸,说法不完全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十、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2小题)
28. (2019•黑龙江)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儿童体内缺少钙元素易患佝偻病
B.人体缺少铁元素易患坏血病
C.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过量的氟元素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解答】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9. (2018•黑龙江)下列知识点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
性质与用途
B
组成与结构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在实验室中干燥氨气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
火
①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③钠元素与氯元素的元素种类不同是
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C
消防与安全
D
生活与健康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②存放易燃物时,不能堆放的过高过密
③发现燃气泄漏,应及时打开排气扇
①霉变的大米不能食用
②多吃加碘盐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③重金属盐中毒可及时服用大量牛奶
解毒
A.A B.B C.C D.D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是氨气是碱性气体,会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于灭火,故A归纳不完全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钠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B归纳完全正确;
C、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和燃烧,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存放易燃、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爆炸;然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有可能发生爆炸;故C归纳不全部正确;
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的黄曲霉菌毒素性质稳定,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缺碘或碘摄入过量,都会引起人体患甲状腺肿大;重金属盐中毒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迅速服用大量牛奶进行解毒,故D归纳不完全正确。
故选:B。
十一、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共1小题)
30. (2019•黑龙江)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食物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不可以随意进入
C.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解答】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故选项说法正确。
D、煤气具有可燃性,泄漏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排气扇电源可能会产生电火花,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以防止发生爆炸,故该做法错误。
故选:D。
十二、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共1小题)
31. (2020•黑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火箭燃料
B.铝比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C.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D.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上提倡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选项错误;
B、铝比铁活泼,但铝具有良好的腐蚀性,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故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选项错误;
故选:C。
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填空题(基础提升): 这是一份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填空题(基础提升),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基础提升): 这是一份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基础提升),共21页。
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实验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龙东地区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实验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