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山水之旅,人文之思,个性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山水之旅
1.同学们最终确定了端午节游阳台山,分成了“活动宣传组”“信息搜集组”和“活动策划组”。宣传组草拟了宣传稿。
ㅤ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是打开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游历是眼的开拓,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游历是脑的丰盈,广博世界尽纳心中;游历是心的涤荡,独特体验滋养生命。
ㅤㅤ“羊台叠翠”为深圳八景之一,其壮阔秀丽令每位目睹它真容的游客都_______。阳台山还是英雄山,仿佛向我们讲述当年东江纵队“文化名人大营款”。
ㅤㅤ6月3日,让我们相约阳台山,不见不散。
(1)第一段后增加了几句话,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
来吧,自下而上,让我们来到阳台山。
山lù① 溪流,恬静清幽;山腰茂林,万木吐翠。
矗立山顶,心旷神怡俯视山下,目xuàn② 神迷。
(2)海报空格处,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一个成语
A.大彻大悟
B.纷至沓来
C.历历在目
D.叹为观止
(3)画横线句子是病句,请你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补上一句。
游历是 , 。
(5)请你为此次活动创作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要求:①出现“阳台山”字样;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语言精练,且具有号召性。
2.有同学质疑:“都快九年级了,还是多读点书实在吧?身边的风景有什么好看的?行万里路,有本事去国外啊!”
ㅤㅤ你的应对:
3.同学们结合古诗文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ㅤㅤ游历是眼的开拓,山水风光尽收眼底。这里有山的青绿,水的流转,“青山横北郭,(1) ”(李白《送友人》);这里有浩渺烟波,水天合一,“八月湖水平,(2)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里有山光水色,鸟语花香,“(3)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游历是脑的丰盈,广博世界尽纳心中。穿越远古,慨叹大鹏“怒而飞,(4) ”(庄子《北冥有鱼》)的壮观气势,见识“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5) ”(《礼记•大道之行也》)的幸福图景,感受“黄发垂髫,并(6)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美好世界。游历是心的涤荡,独特体验滋养生命。体验一种坚守,即使独宿荒洲,也不勉强,“(7) ,寂寞沙洲冷”(苏轼《小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体验一种孤傲,哪怕成为尘埃,香气不改,“(8) ,(9) ”(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时体验一份艰难,本已苍老艰辛,“满面尘灰烟火色,(10) ”(白居易《卖炭翁》),遭遇更加悲惨。
4.宣传组决定举行活动宣讲会,借助经典游记的力量,增进同学们对游历的向往之情。下面是宣讲会中的两篇文章。
【甲】
ㅤ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ㅤㅤ中有小溪,广可二丈,愈西愈隘。渐闻瀑泉淙凉有声,仰而望之,如苍龙白蛇,其来若趋,其去若追,未尝有一息之间。旁有石室幽敞可坐洒洒溅沫沾衣,觉有寒意焉。遂起而北,有亭翼然,亭之上有屋比然,屋之左有阁,所谓石门洞者,适当其下,盖山之绝胜处也。归鸟四集,山光向瞑,知不可久居矣,乃缓吟而还舟焉。
(方鹏《登石门山记》,有删改)
ㅤㅤ链接材料:游观之道贵乎适意,烟霞泉石之趣,玩之专则丧志,吾适吾意而已,不可贪也。
(方鹏《游张公洞记》,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夕阳西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广可二丈
C.亭之上有屋比然
两膝相比者
D.盖山之绝胜处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宣传组打算重点讲解两种景致,请你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到正确、达意、优美。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来若趋,其去若追。
(3)对于两篇文章,同学们众说纷纭,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是“永州八记”之一,是作者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作。
B.甲乙两文写景,都关注到了景物的色彩,突出作者内心体验。
C.甲乙两文提到“寒”,原因都是周边景物寂寥凄清,人迹罕至。
D.“旁有石室/幽敞可坐/洒洒溅沫沾衣”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4)甲乙两文作者都提到“不可久居”,你觉得原因一样吗?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5)杜甫也是写景高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无一语直接写风,却通过写 的奇景让人感到风的 特点。
5.我们在搜集信息时,发现阳台山的“阳”有时写作“阳”,有时写作“羊”,为此,我们找到了以下材料。
ㅤㅤ材料一:“羊”还是“阳”——阳台山地名变更考证
ㅤㅤ阳台山为深圳市西部的最高点,是深圳著名的“英雄山”。抗日战争时期,阳台山是东江纵队的根据地之一,东江纵队与深圳本地居民曾在此共同完成了“文化大营救”,抢救出了茅盾、何香凝、邹韬奋等著名爱国人士。
ㅤㅤ从已有的资料来看,“阳台山”地名经历了五次演变:明嘉靖年间,呈现的名字为繁体字“陽臺山”,实现了地名有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从明末到清末,官方地图及文献中,除出现过一次疑为笔误的“羊蹄山”,以及一幅意大利传教士的勘测地图中出现“羊台山”字样,其余皆使用繁体字“陽臺山”;但从清末开始,出现了繁体字“陽台山”取代繁体字“陽臺山”,羊台山地名出现了第二次演变,自此“陽臺山”不再出现于文献中,取而代之的是“陽台山”;1956年至1960年,简体字“阳台山”逐渐替代繁体字“陽台山”出现在官方报纸及地图中,羊台山地名出现第三次演变;1960年至2020年,“陽臺山”不再出现,“阳台山”逐渐消失在官方使用场合,“羊台山”大量使用,并在1987年修订《深圳市地名志》后成为唯一官方使用地名,羊台山地名出现第四次演变;2020年6月11日,羊台山恢复原名阳台山。
(摘自《羊台山地名变更考证与社会影响评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删改)
ㅤㅤ材料二:阳台山游览路线图及部分景点简介
部分景点名称
简介
揽胜台
利用绿道转弯,巧妙设二层观景平台,重峦叠嶂美景尽收眼底。
卧龙遗蛋
曲折的架空栈道,犹如一条盘旋静卧在山谷间的巨龙。
云溪谷
给游客提供一处露营扎寨、休闲避雨、自然科普等功能的场所,穿过迷雾的丛林和潺漏的溪水,映入眼前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竹径通幽
在翠竹的清香里,你将不知不觉忘记城市的喧嚣,体验着宁静诗意的生活。
(来自《百度地图阳台山森林公园》,“龙华文体云”微信公众号)
ㅤㅤ材料三:红壤——揭开阳台山生态景观之谜
ㅤㅤ阳台山楂被茂盛,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这跟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阳台山的土壤大部分是花岗岩被风化后形成的红壤和赤红壤,土壤较深厚,肥力较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在一些沟谷中,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少,经年累月形成了层峦叠峰、深林茂密、怪石奇洞、溪瀑连湖的独特生态景观。
ㅤㅤ阳台山红壤的肥力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其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植被残体,土壤中的微生物以极快的速度分解植被残体形成腐殖质,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从而促进了生物与土壤间的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形成土壤肥力。但同时,由于阳台山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同时雨量多,强度大,降雨集中,一旦地面植被覆盖差,暴雨就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红壤的肥力。
(摘自边文骅《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王海军等《羊台山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研究》,有删改)
(1)信息搜集组成员一致认为应把材料一的文字转变为图示,请你补充相关信息。
阳台山地名的五次演变
①
②
(2)为什么要用“阳台山”这一名称,信息搜集组搜集到了以下信息:
名称
查阅资料
阳
①《说文解字》“山南曰阳”;《康熙字典》又曰“水北为阳”。②阳台山位于罗浮山南 110公里,又位于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北面20公里。
台
③《说文解字》“台,观,四方而高者”。④《广东通志•卷十三•舆地志—•山川•东莞县志》载:“西南五里曰阳台山。山巅之南稍平,形若几案。”⑤阳台山周边为丘陵台地。
信息搜集组认为恢复“阳台山”原名有三个原因,请你补充完整。
①依据材料一,阳台山是其本名,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记载。
②依据资料①②,“阳”字点出了阳台山的
(3)③15.依据材料三,信息搜集组成员认为:在阳台山生态景观的形成过程中,红壤与植被是相互依存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4)请你综合考虑下图中三位同学的需求,结合材料一、二,设计一条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
登山就要体验抬级而上的乐趣。而且还可以顺势观察山上的红壤和植物
早就听说阳台山有一片翠绿的竹林。清香袭人,想去观赏一番。
阳台山是英维山。我觉得要游历要考虑人文景观,也顺势接受爱国教育。
二、人文之思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览完阳台山,同学们感触良多。项目组决定带领大家品读经典游记,深刻理解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的链接。借助整本书阅读,对自然、人生、社会有更丰富而宽广的认识。
在断层间旅行
卜进善
ㅤㅤ①断层是由瓦当延伸的。
ㅤㅤ②残损了三分之一的瓦当背依大地,静静歇在时光缝隙里。我走近它时,它呻吟一下。我本来没有听见它的呻吟,它又用刺目的光和我打了个照面,接着又呻吟一下,我的眼灼伤了一般开始向它,向一切深藏不露的事物低垂下来,继而发亮。我或蹲或站,调整光圈、焦距,用镜头拍下它,然后跪下来凝视它。
ㅤㅤ③太阳的光芒照在瓦当和瓦当的周围。瓦当有着葵花一样的心脏与脸庞,它凝重、亲切地半依在土地的怀抱,半依在一种叫时间、文化、社会、精神等诸多概念与事物集合的断层上。
ㅤㅤ④旁边,是一块带着山河纹路的青白玉石,或许是来自和田的玉壁玉璜玉琮,可最后残了;或许是来自昆仑山、阿富汗、俄罗斯的玉圭玉璋玉珑,可最终毁了。再次搜寻,绿草东北瓦当的上方,四枚骨质样的物质正往土里钻,但风尘太多,时间尚短,钻的姿势也就定格成所谓的镶嵌。这块残损的瓦当、瓦当依附的土地、瓦当周围的物什镶嵌在我的眼眶时,我的内心如同它们一样凝重、辉煌。
ㅤㅤ⑤这是在泾川,这是在龙兴寺遗址。晌午后宝石蓝的天空之下,禁外线仿佛落在大地的熔炉里,色彩斑斓的阳光在大地上沸腾。我知道,比起太阳的温度,我更热爱大地的光芒,比起时间的从容,我更相信瓦当对岁月的指引与担当。
ㅤㅤ⑥公元1013年,也就是宋大中祥符六年,泾川龙兴寺僧人智明将约二千粒舍利安葬于此。此后整整千年,2013年的时候,众多的造像、遗物得以重见天日。时间仿佛在大中样符以后停滞,我们回头时,只见由残损了的瓦当、玉器、大砖大瓦构成的断层,绵延在不语的黄土层里。在此之前,我总把诸如瓦当一类的器物仅仅看成是建筑的需要或者生活中陈设的部分,把一座院落、一处房舍、一具器皿,看成是生活、生存的外衣与表象,可任由时间与灾难弃之毁之,再任由时间与劳动建之存之。世象如天,风云变幻,我们何惧一块瓦当的残损,何惧一种文化断层在地下的诉求。
ㅤㅤ⑦泾川人仿佛听到了来自文化断层的声音,我在新建的大云寺的宝塔高处俯瞰山川大地。近处的西平铁路如一条钢铁醉汉横卧东西,远处朦胧的高楼驿次栉比,更远处的群山之外,仿佛有滕子京治下的巴陵郡岳阳楼。当年,范仲淹在泾川写《岳阳楼记》时,他断然想不到,大地上会有如此丛林一样的高楼,会需要时间的传递,需要历史的打磨,使其附着上岁月的包浆,才会被人珍爱。龙兴寺遗址的文化断层静使在阳光下或者地层里,大云寺舍利塔终于建在了文化断层之上。
ㅤㅤ⑧由大云寺地宫登塔,拾级而上,我看到了塔基那些冷暖绵延的文化断层。我伏在透明的玻璃上,仔细看仔细听。又是陶片,又是碎裂的瓷器,还有瓦砾、木块、绳索……它们的原身遇到了灾难:一次坍塌或者一种挤压,经过某种短暂的土崩瓦解,它们迸裂、扑腾、挣扎,最后归于寂静。一些布帛菽粟、一些修饰文字和一些杂木一起慢慢腐朽,而另一些树木昆虫或许会变成化石,至于那些青花上映衬的主人的矜持与微笑,面对石壁的思悟,面对苍穹的追问,至于一个人一家人一些人的情结、精神追逐,以及一个时代的威仪、风尚,或者一个时代的苦痛、辉煌……一切的一切,都不可名状地聚拢在这些被今天称之为文化断层的土壤里。
ㅤㅤ⑨断,是一种灭失、归途,又是一种呼唤、壁始。放弃岁月的焦灼与慌乱,追寻人生的智慧与从容,人生之灯应该是从点燃之初到油尽灯灭时的一种精神历程。透过冰凉、茫然、黑暗,把思想和精神的温度镶嵌在文化的断层上,使其新生。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2期,有删改)
【注释】瓦当:瓦当俗称瓦头,用以覆盖古代建筑中的建筑檐头。其始于周代,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1)作者在断层间旅行,穿越古今,主要看到了什么?请补充信息。
①
②
③
(2)这篇游记语言表现力很强,任选一句,任选角度品味赏析。
①我走近它时,它呻吟一下。我本来没有听见它的呻吟,它又用刺目的光和我打了个照面,接着又呻吟一下,我的眼灼伤了一般开始向它,向一切深藏不露的事物低垂下来,继而发亮。
②晌午后宝石蓝的天空之下,紫外线仿佛落在大地的熔炉里,色彩斑斓的阳光在大地上沸腾。
(3)第⑥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4)题目中的“断层”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作者在龙兴寺遗址的残缺瓦当中,思索文化传承与创新。请结合作者的思考和你的游历,说说你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沉醉云静天高、山明水阁,更在于淬炼心神,启迪智慧。以下是傅聪在外时写给父亲的信,请结合材料与《傅雷家书》的其他内容,谈谈你认为傅雷是个怎样的父亲。除了傅聪信中提到的内容,傅雷还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亲爱的爸爸妈妈:
ㅤㅤ……
ㅤㅤ这一次出来感想不少,……我的东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我宁可在东方的街头听嘈杂的人声,看人们的笑容,一股亲切的人情味,心里就化了……
ㅤㅤ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人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是做人的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赤子之心”。其实我自己认为尽管用到做人上面难些,常常上当,我也宁可如此。
ㅤㅤ……
ㅤㅤ我五日离香港去英前,还可以和你们通话,你们看怎么样可以让萧伯母转告你们的意思,或者给一封信在她那里。
ㅤㅤ……再谈了,祝你们安好!
儿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日
8.《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伟大的心灵有如峻拔的山峰,并不是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登高望远,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请从以下四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
B.《儒林外史》杜少卿
C.《平凡的世界》孙少平
D.《名人传》贝多芬
三、个性表达
9.“游山水•知人文•悟情思”的项目式活动进入第三个环节,请你选择以下一个任务完成:就《在断层间旅行》,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可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10.以“旅行,是一次_______的历练”为题,写一篇游记。请自行补全标题。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山水之旅
1.同学们最终确定了端午节游阳台山,分成了“活动宣传组”“信息搜集组”和“活动策划组”。宣传组草拟了宣传稿。
ㅤ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是打开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游历是眼的开拓,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游历是脑的丰盈,广博世界尽纳心中;游历是心的涤荡,独特体验滋养生命。
ㅤㅤ“羊台叠翠”为深圳八景之一,其壮阔秀丽令每位目睹它真容的游客都_______。阳台山还是英雄山,仿佛向我们讲述当年东江纵队“文化名人大营款”。
ㅤㅤ6月3日,让我们相约阳台山,不见不散。
(1)第一段后增加了几句话,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
来吧,自下而上,让我们来到阳台山。
山lù① 麓 溪流,恬静清幽;山腰茂林,万木吐翠。
矗立山顶,心旷神怡俯视山下,目xuàn② 眩 神迷。
(2)海报空格处,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一个成语 D
A.大彻大悟
B.纷至沓来
C.历历在目
D.叹为观止
(3)画横线句子是病句,请你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补上一句。
游历是 嘴的享受 , 地方美食揽入口中 。
(5)请你为此次活动创作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要求:①出现“阳台山”字样;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语言精练,且具有号召性。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山麓”注意书写。“目眩”的“眩”注意偏旁。
(2)本题考查成语含义的理解。大彻大悟:本佛教用语,指去烦恼,悟真理,破迷妄,开真智。后指彻底醒悟或领悟。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历历在目:意思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结合句子“其壮阔秀丽令每位目睹它真容的游客都”选“叹为观止”更恰当。
(3)本题考查语病修改。句子“仿佛向我们讲述当年东江纵队‘文化名人大营款’”成分残缺,在“文化名人大营款’加上“的故事”。
(4)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根据前面句子“游历是眼的开拓,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游历是脑的丰盈,广博世界尽纳心中;游历是心的涤荡,独特体验滋养生命”可知句式和字数,可仿写:游历是嘴的享受,地方美食揽入口中。
(5)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根据要求拟写即可,如:阳台山赏风景名胜,看英雄故事如花开。
【解答】答案:
(1)麓 眩
(2)D
(3)仿佛向我们讲述当年东江纵队“文化名人大营款”的故事。
(4)示例:嘴的享受,地方美食揽入口中
(5)阳台山风景优美,名人事世代“芳菲”。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有同学质疑:“都快九年级了,还是多读点书实在吧?身边的风景有什么好看的?行万里路,有本事去国外啊!”
ㅤㅤ你的应对: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求知,还能陶冶情操,做什么都讲功利不是正确的态度吧?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人间处处有美景,何必苦苦求索呢?再者,外国的月亮也不是特别圆,没必要妄自菲薄,你说对吧?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质疑,能抓住要点,予以批驳,注意用语,简明扼要即可。
【解答】答案:
示例: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求知,还能陶冶情操,做什么都讲功利不是正确的态度吧?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人间处处有美景,何必苦苦求索呢?再者,外国的月亮也不是特别圆,没必要妄自菲薄,你说对吧?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3.同学们结合古诗文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ㅤㅤ游历是眼的开拓,山水风光尽收眼底。这里有山的青绿,水的流转,“青山横北郭,(1) 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这里有浩渺烟波,水天合一,“八月湖水平,(2) 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里有山光水色,鸟语花香,“(3)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游历是脑的丰盈,广博世界尽纳心中。穿越远古,慨叹大鹏“怒而飞,(4) 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北冥有鱼》)的壮观气势,见识“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5)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大道之行也》)的幸福图景,感受“黄发垂髫,并(6) 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美好世界。游历是心的涤荡,独特体验滋养生命。体验一种坚守,即使独宿荒洲,也不勉强,“(7)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苏轼《小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体验一种孤傲,哪怕成为尘埃,香气不改,“(8) 零落成泥碾作尘 ,(9)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时体验一份艰难,本已苍老艰辛,“满面尘灰烟火色,(10) 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遭遇更加悲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白水绕东城
(2)涵虚混太清(注意“涵”的书写)
(3)山光悦鸟性
(4)其翼若垂天之云(注意“翼”的书写)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注意“矜”的书写)
(6)怡然自乐
(7)拣尽寒枝不肯栖(注意“拣”的书写)
(8)零落成泥碾作尘
(9)只有香如故
(10)两鬓苍苍十指黑(注意“鬓”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宣传组决定举行活动宣讲会,借助经典游记的力量,增进同学们对游历的向往之情。下面是宣讲会中的两篇文章。
【甲】
ㅤ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ㅤㅤ中有小溪,广可二丈,愈西愈隘。渐闻瀑泉淙凉有声,仰而望之,如苍龙白蛇,其来若趋,其去若追,未尝有一息之间。旁有石室幽敞可坐洒洒溅沫沾衣,觉有寒意焉。遂起而北,有亭翼然,亭之上有屋比然,屋之左有阁,所谓石门洞者,适当其下,盖山之绝胜处也。归鸟四集,山光向瞑,知不可久居矣,乃缓吟而还舟焉。
(方鹏《登石门山记》,有删改)
ㅤㅤ链接材料:游观之道贵乎适意,烟霞泉石之趣,玩之专则丧志,吾适吾意而已,不可贪也。
(方鹏《游张公洞记》,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夕阳西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广可二丈
C.亭之上有屋比然
两膝相比者
D.盖山之绝胜处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宣传组打算重点讲解两种景致,请你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到正确、达意、优美。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来若趋,其去若追。
(3)对于两篇文章,同学们众说纷纭,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
A.甲文是“永州八记”之一,是作者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作。
B.甲乙两文写景,都关注到了景物的色彩,突出作者内心体验。
C.甲乙两文提到“寒”,原因都是周边景物寂寥凄清,人迹罕至。
D.“旁有石室/幽敞可坐/洒洒溅沫沾衣”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4)甲乙两文作者都提到“不可久居”,你觉得原因一样吗?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5)杜甫也是写景高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无一语直接写风,却通过写 狂风席卷茅草 的奇景让人感到风的 猛烈、迅疾 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其中有一条小溪,大约又二丈方圆,越往西越狭窄。渐渐地听见瀑布淙淙的流水声,抬头仰望,像一条白色的巨龙大蛇(凌空而下),它来的时候像奔跑,离开时像追赶,只是瞬息之间(就不见踪影)。旁边有一个幽静而宽敞的石室,可以坐在那里,飘扬的水花溅在身上,凉意侵入肌肤。于是起身向北走,有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亭之上面是紧挨着的两栋房子,屋子的左边有阁楼,所说的石门洞,就在它的下面,大概这就是山中最优美的景色了吧。归巢的鸟儿从四面飞回来,山中也渐渐变得昏暗,不能再做停留,就吟诵着诗句坐着船回去了。
链接材料:游览的境界在于放松身心,观赏烟霞、流泉、奇石的乐趣,一心一意只为游玩就会丧失追求。我只不过是放松身心,不能过分追求游玩的乐趣。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相同,向西;
B.相同,大约;
C.相同,挨着;
D.不同,到极点的/与世隔绝。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蒙,遮盖。络,缠绕。句意为: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中重点词语有:趋,快走。追,追逐。句意为:它来的时候像奔跑,离开时像追赶。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BD.正确;
C.有误,乙文并没有表现出“周边景物寂寥凄清,人迹罕至”。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可知,甲文中的“不可久居”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令人心境忧伤;从“归鸟四集,山光向瞑,知不可久居矣”可知,乙文中的“不可久居”是因为天色以晚,作者要踏上归途。
(5)本题考查写法分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意思是: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诗人通过描写狂风席卷茅草,纷纷扬扬,飘洒到江边,挂在树梢,有的还沉入水塘。诗人运用侧面描写,表现风的猛烈、迅疾的特点。
答案:
(1)D
(2)①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它来的时候像奔跑,离开时像追赶。
(3)C
(4)甲文中的“不可久居”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令人心境忧伤;乙文中的“不可久居”是因为天色以晚,作者要踏上归途。
(5)狂风席卷茅草;猛烈、迅疾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我们在搜集信息时,发现阳台山的“阳”有时写作“阳”,有时写作“羊”,为此,我们找到了以下材料。
ㅤㅤ材料一:“羊”还是“阳”——阳台山地名变更考证
ㅤㅤ阳台山为深圳市西部的最高点,是深圳著名的“英雄山”。抗日战争时期,阳台山是东江纵队的根据地之一,东江纵队与深圳本地居民曾在此共同完成了“文化大营救”,抢救出了茅盾、何香凝、邹韬奋等著名爱国人士。
ㅤㅤ从已有的资料来看,“阳台山”地名经历了五次演变:明嘉靖年间,呈现的名字为繁体字“陽臺山”,实现了地名有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从明末到清末,官方地图及文献中,除出现过一次疑为笔误的“羊蹄山”,以及一幅意大利传教士的勘测地图中出现“羊台山”字样,其余皆使用繁体字“陽臺山”;但从清末开始,出现了繁体字“陽台山”取代繁体字“陽臺山”,羊台山地名出现了第二次演变,自此“陽臺山”不再出现于文献中,取而代之的是“陽台山”;1956年至1960年,简体字“阳台山”逐渐替代繁体字“陽台山”出现在官方报纸及地图中,羊台山地名出现第三次演变;1960年至2020年,“陽臺山”不再出现,“阳台山”逐渐消失在官方使用场合,“羊台山”大量使用,并在1987年修订《深圳市地名志》后成为唯一官方使用地名,羊台山地名出现第四次演变;2020年6月11日,羊台山恢复原名阳台山。
(摘自《羊台山地名变更考证与社会影响评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删改)
ㅤㅤ材料二:阳台山游览路线图及部分景点简介
部分景点名称
简介
揽胜台
利用绿道转弯,巧妙设二层观景平台,重峦叠嶂美景尽收眼底。
卧龙遗蛋
曲折的架空栈道,犹如一条盘旋静卧在山谷间的巨龙。
云溪谷
给游客提供一处露营扎寨、休闲避雨、自然科普等功能的场所,穿过迷雾的丛林和潺漏的溪水,映入眼前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竹径通幽
在翠竹的清香里,你将不知不觉忘记城市的喧嚣,体验着宁静诗意的生活。
(来自《百度地图阳台山森林公园》,“龙华文体云”微信公众号)
ㅤㅤ材料三:红壤——揭开阳台山生态景观之谜
ㅤㅤ阳台山楂被茂盛,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这跟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阳台山的土壤大部分是花岗岩被风化后形成的红壤和赤红壤,土壤较深厚,肥力较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在一些沟谷中,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少,经年累月形成了层峦叠峰、深林茂密、怪石奇洞、溪瀑连湖的独特生态景观。
ㅤㅤ阳台山红壤的肥力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其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植被残体,土壤中的微生物以极快的速度分解植被残体形成腐殖质,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从而促进了生物与土壤间的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形成土壤肥力。但同时,由于阳台山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同时雨量多,强度大,降雨集中,一旦地面植被覆盖差,暴雨就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红壤的肥力。
(摘自边文骅《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王海军等《羊台山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研究》,有删改)
(1)信息搜集组成员一致认为应把材料一的文字转变为图示,请你补充相关信息。
阳台山地名的五次演变
① 明嘉靖年间
② 阳台山
(2)为什么要用“阳台山”这一名称,信息搜集组搜集到了以下信息:
名称
查阅资料
阳
①《说文解字》“山南曰阳”;《康熙字典》又曰“水北为阳”。②阳台山位于罗浮山南 110公里,又位于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北面20公里。
台
③《说文解字》“台,观,四方而高者”。④《广东通志•卷十三•舆地志—•山川•东莞县志》载:“西南五里曰阳台山。山巅之南稍平,形若几案。”⑤阳台山周边为丘陵台地。
信息搜集组认为恢复“阳台山”原名有三个原因,请你补充完整。
①依据材料一,阳台山是其本名,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记载。
②依据资料①②,“阳”字点出了阳台山的 位置和地形特点。
(3)③15.依据材料三,信息搜集组成员认为:在阳台山生态景观的形成过程中,红壤与植被是相互依存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4)请你综合考虑下图中三位同学的需求,结合材料一、二,设计一条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
登山就要体验抬级而上的乐趣。而且还可以顺势观察山上的红壤和植物
早就听说阳台山有一片翠绿的竹林。清香袭人,想去观赏一番。
阳台山是英维山。我觉得要游历要考虑人文景观,也顺势接受爱国教育。
【分析】本题是关于“疫情”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二题考查排序能力,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解答】(1)①结合“明嘉靖年间,呈现的名字为繁体字‘陽臺山’”可得:明嘉靖年间;②结合“1956年至1960年,简体字‘阳台山’逐渐替代繁体字‘陽台山’出现在官方报纸及地图中,羊台山地名出现第三次演变”可得:阳台山。
(2)结合“阳台山位于罗浮山南 110公里,又位于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北面20公里”“阳台山周边为丘陵台地”可知资料①②,“阳”字点出了阳台山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3)结合“阳台山楂被茂盛,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这跟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阳台山的土壤大部分是花岗岩被风化后形成的红壤和赤红壤,土壤较深厚,肥力较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知,阳台山的土壤较深厚,肥力较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结合“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其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植被残体,土壤中的微生物以极快的速度分解植被残体形成腐殖质,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从而促进了生物与土壤间的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形成土壤肥力”可知:阳台山红壤中的植被残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腐殖质,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促进生物与土壤间的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形成土壤肥力。所以说红壤与植被是相互依存的。综上分析,红壤与植被是相互依存的。
(4)解答此题要结合三位同学的“登山”“赏竹”“阳台山”这三个要求,以及材料二中的“阳台山游览路线图及部分景点简介”进行推荐即可。
答案:
(1)①明嘉靖年间 ②阳台山
(2)位置和地形特点。
(3)阳台山的土壤较深厚,肥力较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阳台山红壤中的植被残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腐殖质,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促进生物与土壤间的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形成土壤肥力。所以说红壤与植被是相互依存的。
(4)从大营救广场进去,到揽胜台,再到竹径通幽,接着到小羊台山顶,然后沿登山道到龙溪桥,再到卧龙遗蛋,最后沿登山道返回。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人文之思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览完阳台山,同学们感触良多。项目组决定带领大家品读经典游记,深刻理解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的链接。借助整本书阅读,对自然、人生、社会有更丰富而宽广的认识。
在断层间旅行
卜进善
ㅤㅤ①断层是由瓦当延伸的。
ㅤㅤ②残损了三分之一的瓦当背依大地,静静歇在时光缝隙里。我走近它时,它呻吟一下。我本来没有听见它的呻吟,它又用刺目的光和我打了个照面,接着又呻吟一下,我的眼灼伤了一般开始向它,向一切深藏不露的事物低垂下来,继而发亮。我或蹲或站,调整光圈、焦距,用镜头拍下它,然后跪下来凝视它。
ㅤㅤ③太阳的光芒照在瓦当和瓦当的周围。瓦当有着葵花一样的心脏与脸庞,它凝重、亲切地半依在土地的怀抱,半依在一种叫时间、文化、社会、精神等诸多概念与事物集合的断层上。
ㅤㅤ④旁边,是一块带着山河纹路的青白玉石,或许是来自和田的玉壁玉璜玉琮,可最后残了;或许是来自昆仑山、阿富汗、俄罗斯的玉圭玉璋玉珑,可最终毁了。再次搜寻,绿草东北瓦当的上方,四枚骨质样的物质正往土里钻,但风尘太多,时间尚短,钻的姿势也就定格成所谓的镶嵌。这块残损的瓦当、瓦当依附的土地、瓦当周围的物什镶嵌在我的眼眶时,我的内心如同它们一样凝重、辉煌。
ㅤㅤ⑤这是在泾川,这是在龙兴寺遗址。晌午后宝石蓝的天空之下,禁外线仿佛落在大地的熔炉里,色彩斑斓的阳光在大地上沸腾。我知道,比起太阳的温度,我更热爱大地的光芒,比起时间的从容,我更相信瓦当对岁月的指引与担当。
ㅤㅤ⑥公元1013年,也就是宋大中祥符六年,泾川龙兴寺僧人智明将约二千粒舍利安葬于此。此后整整千年,2013年的时候,众多的造像、遗物得以重见天日。时间仿佛在大中样符以后停滞,我们回头时,只见由残损了的瓦当、玉器、大砖大瓦构成的断层,绵延在不语的黄土层里。在此之前,我总把诸如瓦当一类的器物仅仅看成是建筑的需要或者生活中陈设的部分,把一座院落、一处房舍、一具器皿,看成是生活、生存的外衣与表象,可任由时间与灾难弃之毁之,再任由时间与劳动建之存之。世象如天,风云变幻,我们何惧一块瓦当的残损,何惧一种文化断层在地下的诉求。
ㅤㅤ⑦泾川人仿佛听到了来自文化断层的声音,我在新建的大云寺的宝塔高处俯瞰山川大地。近处的西平铁路如一条钢铁醉汉横卧东西,远处朦胧的高楼驿次栉比,更远处的群山之外,仿佛有滕子京治下的巴陵郡岳阳楼。当年,范仲淹在泾川写《岳阳楼记》时,他断然想不到,大地上会有如此丛林一样的高楼,会需要时间的传递,需要历史的打磨,使其附着上岁月的包浆,才会被人珍爱。龙兴寺遗址的文化断层静使在阳光下或者地层里,大云寺舍利塔终于建在了文化断层之上。
ㅤㅤ⑧由大云寺地宫登塔,拾级而上,我看到了塔基那些冷暖绵延的文化断层。我伏在透明的玻璃上,仔细看仔细听。又是陶片,又是碎裂的瓷器,还有瓦砾、木块、绳索……它们的原身遇到了灾难:一次坍塌或者一种挤压,经过某种短暂的土崩瓦解,它们迸裂、扑腾、挣扎,最后归于寂静。一些布帛菽粟、一些修饰文字和一些杂木一起慢慢腐朽,而另一些树木昆虫或许会变成化石,至于那些青花上映衬的主人的矜持与微笑,面对石壁的思悟,面对苍穹的追问,至于一个人一家人一些人的情结、精神追逐,以及一个时代的威仪、风尚,或者一个时代的苦痛、辉煌……一切的一切,都不可名状地聚拢在这些被今天称之为文化断层的土壤里。
ㅤㅤ⑨断,是一种灭失、归途,又是一种呼唤、壁始。放弃岁月的焦灼与慌乱,追寻人生的智慧与从容,人生之灯应该是从点燃之初到油尽灯灭时的一种精神历程。透过冰凉、茫然、黑暗,把思想和精神的温度镶嵌在文化的断层上,使其新生。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2期,有删改)
【注释】瓦当:瓦当俗称瓦头,用以覆盖古代建筑中的建筑檐头。其始于周代,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1)作者在断层间旅行,穿越古今,主要看到了什么?请补充信息。
① 青白玉石
② 山川大地
③ 大云寺地宫
(2)这篇游记语言表现力很强,任选一句,任选角度品味赏析。
①我走近它时,它呻吟一下。我本来没有听见它的呻吟,它又用刺目的光和我打了个照面,接着又呻吟一下,我的眼灼伤了一般开始向它,向一切深藏不露的事物低垂下来,继而发亮。
②晌午后宝石蓝的天空之下,紫外线仿佛落在大地的熔炉里,色彩斑斓的阳光在大地上沸腾。
(3)第⑥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4)题目中的“断层”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作者在龙兴寺遗址的残缺瓦当中,思索文化传承与创新。请结合作者的思考和你的游历,说说你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分析】本文记叙了作者游龙兴寺遗址、大云寺的经历,在其中作者感受到文化的断层,也激发我们不放弃。不抛弃的决心。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内容。
①“旁边,是一块带着山河纹路的青白玉石,或许是来自和田的玉壁玉璜玉琮,可最后残了;或许是来自昆仑山、阿富汗、俄罗斯的玉圭玉璋玉珑,可最终毁了”,青白玉石。②“泾川人仿佛听到了来自文化断层的声音,我在新建的大云寺的宝塔高处俯瞰山川大地”,山川大地。③“由大云寺地宫登塔,拾级而上,我看到了塔基那些冷暖绵延的文化断层”,大云寺地宫。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①“我走近它时,它呻吟一下。我本来没有听见它的呻吟,它又用刺目的光和我打了个照面,接着又呻吟一下”,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历史文化和“我”的交流。
②“宝石蓝的天空之下,紫外线……色彩斑斓的阳光……”,运用多彩绚丽的颜色,表现祖国文化的璀璨。
(3)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
“公元1013年,也就是宋大中祥符六年,泾川龙兴寺僧人智明将约二千粒舍利安葬于此。此后整整千年,2013年的时候,众多的造像、遗物得以重见天日……”,运用历史事实,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忽视。
(4)本题考查题目含义。
“断,是一种灭失、归途,又是一种呼唤、壁始。放弃岁月的焦灼与慌乱,追寻人生的智慧与从容,人生之灯应该是从点燃之初到油尽灯灭时的一种精神历程。透过冰凉、茫然、黑暗,把思想和精神的温度镶嵌在文化的断层上,使其新生”,千百年的文化传统,流传到今天,已经断层;“世象如天,风云变幻,我们何惧一块瓦当的残损,何惧一种文化断层在地下的诉求”,历史遗迹,本身就是断层,都急需我们去发掘、认识、继承。
(5)本题考查探究拓展。
“断,是一种灭失、归途,又是一种呼唤、壁始。放弃岁月的焦灼与慌乱,追寻人生的智慧与从容,人生之灯应该是从点燃之初到油尽灯灭时的一种精神历程。透过冰凉、茫然、黑暗,把思想和精神的温度镶嵌在文化的断层上,使其新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放弃,也绝不放弃,是有断层,也是新生。
答案:
(1)①青白玉石②山川大地③大云寺地宫
(2)①拟人,表现历史文化和“我”的交流。
②运用多彩绚丽的颜色,表现祖国文化的璀璨。
(3)运用历史事实,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忽视。
(4)千百年的文化传统,流传到今天,已经断层;历史遗迹,本身就是断层,都急需我们去发掘、认识、继承。
(5)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放弃,也绝不放弃,是有断层,也是新生。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沉醉云静天高、山明水阁,更在于淬炼心神,启迪智慧。以下是傅聪在外时写给父亲的信,请结合材料与《傅雷家书》的其他内容,谈谈你认为傅雷是个怎样的父亲。除了傅聪信中提到的内容,傅雷还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亲爱的爸爸妈妈:
ㅤㅤ……
ㅤㅤ这一次出来感想不少,……我的东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我宁可在东方的街头听嘈杂的人声,看人们的笑容,一股亲切的人情味,心里就化了……
ㅤㅤ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人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是做人的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赤子之心”。其实我自己认为尽管用到做人上面难些,常常上当,我也宁可如此。
ㅤㅤ……
ㅤㅤ我五日离香港去英前,还可以和你们通话,你们看怎么样可以让萧伯母转告你们的意思,或者给一封信在她那里。
ㅤㅤ……再谈了,祝你们安好!
儿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日
【分析】《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这些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和内容的能力。《傅雷家书》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由此可以看出傅雷是儿子艺术上的知音也是一名慈父。家书中大知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字里行间,充满道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教育儿子能现身说法,也说明他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
答案: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他是儿子艺术上的知音也是一名慈父,也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
除了傅聪信中提到的内容,傅雷还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8.《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伟大的心灵有如峻拔的山峰,并不是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登高望远,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请从以下四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
B.《儒林外史》杜少卿
C.《平凡的世界》孙少平
D.《名人传》贝多芬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但生动易懂。他喜欢聪明的孩子,善于循循善诱,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言语表达出来,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无私,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他人,不会想到做任何的保留,同时善于结交他人,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富有魅力,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给予实际的帮助。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坚决地和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
杜少卿是吴敬梓描写的一批真儒名贤之一,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作者理想的人物是既有传统儒家美德,又有六朝名士风度的文人,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的人生境界。他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出去好”。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这就背离了科举世家为他规定的人生道路。体现了杜少卿的淡泊名利。
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却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他一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从不向命运低头,最终他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
贝多芬和自己的耳聋有冲突,他失去听力,内心痛苦,但他终于战胜了不幸,并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次演出,仍然是他自己亲自担任指挥。这次的演出非常成功。然而,贝多芬依旧听不到如山似海一样的掌声和欢呼声,直到女歌手温葛尔把他拉向观众面前,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答案:
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是一个沉着冷静、坚守理想、令人敬佩的革命者。小说中,朱赫来拥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同时他善于结交他人,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在他的影响下,保尔•柯察金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示例二:杜少卿面对皇上征召,装病拒绝;敬重父亲的门客娄老爹;典当衣服给郭孝子做盘缠;支持沈琼枝抗婚逃婚,反对纳妾。可见,杜少卿是一个淡泊功名,蔑视权贵,慷慨仗义,尊重女性,具有豪杰风范的英雄人物。
示例三:苦难的农村家庭铸就了孙少平的坚强意志,哪怕再苦再累也无法熄灭他对生活的热情。在县城揽小工时他可以以“一块五”的低价“贱卖”自己却依然诚恳的为人工作。命运不仅夺取了他的挚爱,还在他脸上留下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疤。经过苦难锤炼与爱情洗礼的孙少平最终成为一块“黑金”,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最崇高的人生价值。
示例四:贝多芬他1822年失去听力,指挥歌剧《费德里奥》预奏失败。耳疾的恶化使贝多芬十分痛苦,他的负面情绪达到了极点。他曾经写了一封遗书,陈述他的悲惨经历和不幸。然而,贝多芬并没有彻底崩溃,也没有一蹶不振。他重新树立了对抗耳聋的决心,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并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写出了很多不朽的作品。作为音乐家,失去听力是贝多芬的不幸,但他对命运不屈服,为这个世界创造了欢乐。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三、个性表达
9.“游山水•知人文•悟情思”的项目式活动进入第三个环节,请你选择以下一个任务完成:就《在断层间旅行》,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可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干要求就《在断层间旅行》,写一篇读后感。《在断层间旅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文化的断层”,即“由残损了的瓦当、瓷器、玉器、大砖大瓦,以及时间沉淀出的光阴沁色构成的断层绵延在不语的黄土层里”。随即,作者于“一种叫时间、文化、社会、精神等诸多概念与事物集合的断层”的“文化断层”间,抒发了自己对此认识的深入与转变过程,直至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呐喊:“人们对事物、是非、境界、价值的匆匆浏览能否替代凝思默虑的思考;学者寻章摘句甘当六经之奴婢的研究,能否构建起面向未来恢宏的学识大业;社会浅显吸取的外来文明,能否与民族心理融合、适应而不致裂变?”这里明确提出了我们该如何面对历史文化的传统、如何继承以及如何创新的问题。作者所理解的“断”,即“断,是一种灭失、归途,又是一种呼唤、肇始。”这里,作者认定“断层”其实就是文化的承载者。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要面对传统文化,这样,问题就来了。首先,我们会问,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其次,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个人有什么影响?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困惑。作者以龙兴寺的瓦当为引子,进而深入到了这个议题的本质。作者在“断层”间经历了一番番苦苦的探寻之后,最终发现:“人类总是在不屈中成长,而人生何尝不就是一盏点燃的灯,放弃岁月的焦灼与慌乱,检讨自身的沉沦与救赎,追寻人生的智慧与从容,人生之灯应该是从点燃之初到油尽灯灭时的一种精神历程。人生如此,社会亦然。无论是人,还是社会,应该透过冰凉、茫然、黑暗,把思想和精神的温度镶嵌在文化的断层上,使其新生。”作者认为,“文化断层”是一个包含传承与创新的整体,任何继承里,都蕴含着我们时代和个人的创新因素,一种文化的精神风尚、思想实质是没有变化,但我们的表达方式会有很大不同,这可能就是呼唤、肇始或“新生”的含义。据此分析,此读后感可以参考以下立意: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影响;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其他立意,注意符合文章主题即可。
【解答】
我是传承者
《在断层间旅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文化的断层”,作者认定“断层”其实就是文化的承载者。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要面对传统文化,那么首先,我们会问,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其次,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个人有什么影响?读完之后,我不禁陷入沉思。
泱泱华夏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赋予中华儿女独特的精神气质——自强不息,凭借如此,中华民族才得以在每一次磨难中完成更强大的蜕变。那么作为一名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好一名优秀的传承者呢?
自强与努力不可分割。“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只有依靠自强的精神和顽强的努力,才可以获得所期待的成功。正如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曾足不出户,废寝忘食十八个月;齐白石青年时为画好虾,画秃数十支毛笔;诗人北岛为体悟夜半未眠的海棠,竟也数夜未眠……由此可见,自强是寂寞的,努力是艰苦的,既无鲜花为伍,更无舒适做伴,一直在身旁的,是烈火如歌的绚烂青春和永不被磨灭的自强与努力。倘若这些名家选择做梦想的逃兵,摒弃了自强与努力,只是一味安逸、麻木地度过青春,甚至一生,那么他们的名字只会被历史的滚滚洪流吞噬,不留下一点儿来过的印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短短一句,我们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大智慧﹣﹣自强不息。苔花无言的微小,却也努力拥有牡丹花般的盛放,这不就是“自强”的最好体现吗?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也如苔花般微小,但只要凭借一颗自强努力的心,定可以绽放出比牡丹更夺目的盛大。
自强是生命不屈的姿态,也是青春无悔的证明。有些人奋勇进取,自强不息,将青春谱写成一部华丽的诗篇;而有些人庸碌无为,自甘堕落,让青春蛀蚀成一排残破不堪的竹简。当我们放弃美好青春,让懒惰和倦怠恣意滋长,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自强这可贵的美德,更是我们宝贵的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对自强的阐释一点不错,人类围棋第一人柯洁,还未高考便保送清华;饱读诗书的才女武亦姝,让清华甘愿降分录取……他们都在青春韶华,以一盏“自强”的灯,一双“努力”的脚,走到了成功的彼岸。
我们生而有翼,不是为了如虫蚁般匍匐前进,而是要张开双翼,成就自己的人生。
作为一名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更要自强不息,唯有此刻奋斗,一生奋斗,才可成功!
【点评】这篇文章以富有激情的语言阐释了作为一名传承者“要自强不息”这一主题。主体部分充分列举了大量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这一主题。引用诗句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彰显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基础。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10.以“旅行,是一次_______的历练”为题,写一篇游记。请自行补全标题。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以“旅行,是一次_______的历练”为题,写一篇游记。“历练”的意思,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告诉我们,经受历练磨难,会让我们获得益处,得到收获,真正成长起来。历练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养料”。文体要求写一篇游记,可以记叙自己在一次旅行途中遭遇挫折、困境的经历,得到怎样的收获、教益。
【解答】
旅行,是一次意志的历练
中巴车开得飞快。我抬起头向窗外看去,窗外阳光明媚,光线透过枝叶的间隙洒落在大地上。哎,真是可惜了,今天这个好天气。“好了,游客们,泰山马上就到了,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导游的声音传来,我拽下耳机,仰望着泰山高耸入云的山巅,只感到两腿发软。
“妈,我能不能不爬呀……妈妈闻言瞪了我一眼:“你都十三了,都是大孩子了,怎么胆子还那么小呢?“说着摇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我从小就恐高,只要站在高处就会腿脚发软,双手冰凉。上次去上海旅游,我们坐透明的观光电梯上楼,我全程紧闭双眼,死死拉住我妈的手不放,冒出了一身冷汗。唉,自从这事过后,我爸妈总想找机会帮我改掉这个毛病。这不,“逼”我来泰山也是他们俩的“馊主意”。想到这里,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来,泰山37团的游客们,我们开始登山……”导游的声音混杂着四周的喧闹人声,在我耳旁嗡嗡作响。算了,爬吧。我硬着头皮踏上了坚硬的石阶。
“我,我真的不行了。”每走一步,每登上一级石阶,我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脏在“扑通扑通”狂跳个不停,转身看看,更是头晕得不行。“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妈妈在我身后催促道。“孔子不是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吗?咱们好不容易来趟泰山,怎么着也得爬到山顶吧!”
此时,光柔和地洒下来,在我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光打在你身后,墙上便有了巨大的身影。有些时候,信念会带给你比能力更强大的力量。”我抬起头,心中多了几分坚定。
不知时间过了多久,写有“玉皇顶”的指示牌赫然在目。天空湛蓝,青松如盖,山风吹拂,豁然开朗。
站在玉皇顶,太阳已西斜了。流水撞击石壁发出悦耳的声音,溅起的水花夹杂在凉爽的夏风里,带来些许凉意。没想到,我这么胆小怯弱的人竟也可以登上泰山!原来,旅行真的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也可以变得很勇敢。
【点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临泰山,超越自我,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我”却因为恐高而在泰山脚下几乎“缴械投降”,联想到在上海的恐高经历,更是不敢迈步。作者以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自己恐惧害怕的心情和表现,最后对于泰山景物的描写,更为文章增添了精致的一笔。文末紧扣题目,突出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划线部分是一个病句,请你更正,【释字词】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