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 教案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    教案1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    教案1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    教案1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感悟“知音”,拓展延伸,感悟友情,老师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 积累文言文的知识,背诵这篇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资料,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背诵课文《伯牙鼓琴》。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段音乐,你们喜欢吗?同学们听完之后,知道这是什么乐曲吗?《高山流水》。这支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与这段音乐有关的一篇课文《伯牙鼓琴》。(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 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
    少选 鼓琴 哉 若
    巍巍 汤汤 绝弦 终身
    指名读,全班齐读。
    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你们试着读一读。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学生试读,集体评议。遇到语气词“乎、也‘矣”要根据情感用重读或慢读等方法读出重音。
    (3)师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3. 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指名配乐读。
    三.小组合作,疏通理解文意。 课文我们读的很有古文韵味了,现在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
    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琴”指的是古琴。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使学生明白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要理解文言文就要理解到每一个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老师总结: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3、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什么叫知音?你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说一说) 说明了伯牙琴技高超,而钟子期善于倾听,欣赏水平高。
    3、钟子期听之,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句话表明了伯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钟子期能心领神会,能听懂其中的奥妙。
    4、发挥想象:如果你是钟子期,在伯牙弹琴时,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洁明月、满天星斗、依依杨柳、绿草茵茵…… 想象的 句子:“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善哉乎鼓琴,茵茵乎若绿草……!
    5、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他们在一起,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高兴、激动、兴奋……)6、思考:“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从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因为伯牙认为,他再也不能遇到能听懂他的琴声了,所以认为没有知音了。
    五、拓展延伸,感悟友情。
    1.钟子期死后,伯牙曾到他的墓前悼念,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短歌,老师范读)
    2.你听后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肝裂肠断……)3、你还知道哪些友情的诗句?写下来两句。六、老师小结。
    自古以来,“良朋容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这篇传说吧!
    七、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摘抄关于友情的诗句和故事。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2021学年伯牙鼓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伯牙鼓琴教案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小学人教部编版伯牙鼓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伯牙鼓琴教案及反思,共3页。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