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大西洋某旅游岛等高线地形等高距是100 m。读图回答1~2题。1.该岛屿中(  )A.聚落④易遭受泥石流威胁B.公路相对高度为400~600 mC.站在聚落①能看到聚落②D.聚落③附近以流水沉积为主2.7月份适合游客观赏日落景观的聚落是(  )A.         B.②C.  D.解析:第1题聚落④位于山脊而泥石流常发生于山谷;公路跨越不同等高线的条数为5条则其相对高度大于(5-1)×100 m=400 m小于(5+1)×100 m=600 m;聚落①与聚落②之间有山脊存在故不能通视;③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难以发生流水沉积。第2题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岛屿日出于东北方、日落于西北方故应朝向西北方向看日落。因此适合游客观赏日落景观的聚落是答案:1.B 2.A下图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是(  )A.P   B.QC.R    D.S4.为开发此地的旅游资源,当地计划修建一条通往O地的便道甲、乙、丙、丁四条便道中最合理的是(  )A. B.乙C.丙  D.丁解析:第3题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外围有四条等高线在东、北、西三面重合形成陡崖其中P地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为谷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故选A。第4题甲便道部分路段穿过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攀爬难度大A错误;乙便道穿过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且经过山脊道路干燥不易积水B正确;丙、丁便道都经过谷地道路易积水湿滑且有的路段穿过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攀爬难度大C、D错误。故选B。答案:3.A 4.B(2019·淄博实验中学一诊)读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回答5~6题。5.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A.0.6  B.1.8 C.2.5  D.4.6 6.沿上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面四幅图中的(  )解析: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内侧的那条等高线为2 500 m其附近是积雪分布的最低下限(0 ℃)c点的海拔为2 200 m因此c点的气温大约为1.8 ℃。第6题根据图中剖面线的位置可以判断a端点海拔为2 200 mb端点海拔在2 2002 300 m之间在接近a端点的2 300 m等高线与2 400 m等高线之间有一闭合等高线由于其内侧有湖泊所以可以判断该处为一低地该低地海拔在2 200~2 300 m之间所以D项正确。答案:5.B 6.D(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7~8题。7.图示地区(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 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8.图中瀑布(  )A.落差最大可达80 m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上中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两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500 m不属于丘陵地形B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 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880 mC项正确。第8题瀑布形成于图中陡崖处一般都是由于河流河床岩石软硬不一由河流侵蚀形成B项正确;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及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判断瀑布相对高度为20~60 mA项错误;甲处海拔大于1 060 m高于瀑布的海拔在甲处应该是居高临下而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C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全流域河流水源补给充足水量较稳定上游水库没有必要放水D项错误。答案:7.C 8.B(2019·福州模拟)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A.500 m B.550 mC.600 m  D.650 m10.图中有一座占地17 000 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第9题图中等高距为50 m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 m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 m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 m注意不能等于500 m或600 m故B正确。第10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 000 m2说明寺庙面积较大。图中丁处为闭合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处且面积较大。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答案:9.B 10.D叠加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等高线图可以用来计算地面高程的变化。下面是某地不同时期的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第11题。11.下列图中能够示意该地被侵蚀部分的是(  )解析:选B。侵蚀前与侵蚀后的等高线图叠加侵蚀前海拔减去侵蚀后的海拔得到被侵蚀的部分。二、非选择题12.(2019·天津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简述理由。(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解析:(1)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2)小桥至古庙一段路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3)结合图示中的指向标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答案:(1)1 000~1 200 m之间。 250~350 m之间。 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2)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3)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13.图1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个小区域图2为建坝后河床剖面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2)分析影响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3)若该区域拟在聚落附近建一座小型水库且最好工程量较小请用“标注坝址位置并说明选择的理由。(4)分析建坝后图示河段河床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解析:(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及其起伏状况、有无特殊地貌。(2)由图可以看出该聚落分布区等高线稀疏且海拔较低附近有河流、池塘;位于南坡是向阳坡和迎风坡说明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水源、气候等。(3)水库坝址一般选择在“口袋状地形的峡谷处”口小”则工程量小造价低有利于建坝;“袋大”则有利于蓄水。(4)河床剖面上升和下降主要是水库蓄水和放水导致流水沉积或侵蚀加剧引起的。答案:(1)以低缓丘陵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域内有河谷(盆地)地形。(2)丘陵缓坡地形低缓开阔且利于排水;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向阳坡光照充足;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3)绘图略(标在图中池塘所在的口袋状地形的峡谷处)。理由:盆地出口处建坝,能形成较大库容,蓄水量大;地处峡谷地段,易截流,工程量小,造价低。(4)受水库蓄水的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大坝上游河床上升;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大坝下游河床受到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切)加剧河床下降。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讲地球与地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讲地球与地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A地位于悉尼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4讲环境保护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4讲环境保护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共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3讲旅游地理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3讲旅游地理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