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 (2017)二年级下册2 形状变了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分析】
本课先从“玩跳跳球”场景展开,让学生观察跳跳球的变化,发现形变。教材再进一步设计观察活动,身边常见事物是否都会发生形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力不能使硬的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吗?”基于认识基础,多数学生会给出这样的结论:力可以改变软的物体的形状但不能改变硬的物体的形状。基于此,教师可根据制订的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并对这一结论进行反思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达成知识目标“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目标】
1.对皮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等材料用力感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通过实验感知力对软硬物体的作用。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爱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难点: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器材准备】
气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用调皮的鬼脸给老师打个招呼吗?老师也用鬼脸动作向同学们问好。老师的脸刚才发生变化了吗?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让脸发生了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跳跳球
仔细观察,跳跳球有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1:“往下用力时,球被压扁了。”
学生2:“跳起来时,球又变圆了。”
教师: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们感受到:用力往下或起身跳起,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二)观察
观察:教材 35 页的图片
材料:气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
对上述物体用力,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然后同学之间交流,抽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用力后,皮球变扁了。
学生2:用力越大,皮筋伸展的越长。
学生3:用力后,桌子没有明显的变化。
学生4:用力捏塑料瓶,瓶子会变瘪了。
(三)表达交流
通过上述实践,你有什么发现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1:用力后,有了物体变扁了,有的变长了。
学生2: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学生3:力只能使软的物体变形。
学生4:力不能使硬的物体变形吗?
教师:力能不能使硬的物体变形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完成下面的实验。
(四)、实验探究
师:(PPT出示两个装满水的瓶子,一个塑料瓶,一个玻璃瓶)
(PPT 出示实验方法:)
请你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瓶子的玻璃管里的水柱有什么变化,并写在记录单上。
生:( 汇报交流。)
师:玻璃管里的水柱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根据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软的物体变化比较明显,硬的物体变化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
三、反思评价
师:这次探究活动你做得好不好?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帮助学生对本次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板书设计:
4.2 形状变了
软的物体 形状变了
硬的物体 形状变了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二年级下册2 形状变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二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578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形状变了教学设计</a>,共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7 推和拉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7 推和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6 数星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6 数星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