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
展开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附单元概要分析、知识点归纳
单元目录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7 巨人的花园
28*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成长中听奶奶讲述奇妙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到宝葫芦的神奇,幻想自己也能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关于宝葫芦的各种奇妙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美好神奇。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四、教学过程(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妖怪 规矩 乖巧 撵上 脚丫 拽住 冲着 又瘦又长 烫着 溜开 幸福 舔手 向日葵 罢了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拽 瘦 绍”,前鼻音“撵 舔”,后鼻音“烫”。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òng”,还有一个读音“chōng”,组词“冲动”。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舔 葵 瘦”。
“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多一点点。“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撇。
“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是: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横撇 捺。
(3)词语解释
介绍: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妖怪: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
2.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① 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王葆为什么要宝葫芦?他能用宝葫芦做什么?
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
预设:王葆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预设: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仍有不足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27 《巨人的花园》教案
一、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洋溢、允许、围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非常喜爱,也读了很多课内外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又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相信本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又有很
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2.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
3.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3)当学生交流完后,我适时出示相关语句:“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在研读巨人斥责孩子们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们读一读这三句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 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综合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明白童话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或在小组内对人物形象议一议。
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六、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
25巨人的花园
赶走孩子冬天
留住孩子春天
分享快乐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题,并学到了对比手法的写作特点,并能够学以致用。
2、读写结合,在学习了童话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评比,推出写得比较棒的在班内展示交流。
不足之处:
在讲解童话特点的过程中,没有举例子说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如举个例子说明得更具体。
改进措施:
下次讲这个童话时,介绍了童话的特点后,要举例子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童话的特点,为以后写童话故事打好坚实的基础。
28*《海的女儿》教案
一、教材分析
《海的女儿》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是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小人鱼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义无反顾地拯救爱人,不惜牺牲自己。她美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深深启迪孩子的心灵。
二、学情分析
这篇童话广为流传,大部分学生都读过,很熟悉这篇课文。尽管课文篇幅较长,但学生已掌握读长篇课文的方法,读起课文速度较快。在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就能体会课文所传递的真善美,感受小人鱼的善良、执著、勇敢的品质。
三、教法学法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3.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能和同学交流打动自己的语句。
4.感受小人鱼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图片)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想说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他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
(二)、交流故事,了解内容
1.课前我们读过了《海的女儿》这篇童话,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2.学生自由分享。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检查读文情况,指导识字。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小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部分:
(1)王子和公主成婚了。
(2)姐姐们给了小人鱼一把刀。
(3)小人鱼将刀抛向海里。
(4)小人鱼跳到海里,最后化为泡沫。
(四)、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做适当的标注。
3.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语段。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看到王子和公主成婚时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
(1)“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夺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她承受着感情之痛;要么用王子的血来恢复人鱼的原形,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小人鱼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脸庞上吻了一下,再望了望天空,朝霞渐渐明亮起来了。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来恢复人鱼的原形,要么自己死去化成泡沫;“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通过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牺牲自己。“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五)、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七、板书设计
海的女儿
八、教学反思
课前我和同学一起交流安徒生的资料,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粗略地交流一下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同时我打破了以往的方式,不是让学生在浏览课文或者默读课文,而是播放课件让学生结合课件一起回顾课文的几个重要片段,说一说哪个片段或者环节最打动自己,说一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进而帮助学生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执著的品质。
《习作:故事新编》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看书多思考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续编故事,体会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龟兔赛跑》这一故事的大概内容:
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一决高下。兔子带头冲出,它奔跑了一会儿,就已遥遥领先。心想,早着呢,还可以在树下歇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跑。兔子就在树下坐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笨手慢脚的乌龟则一路不停地爬呀爬,不一会儿到了终点,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
2.如果让重新编一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
二、指导选材,体验难忘。
1.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乌龟和兔子都赢了。
乌龟和兔子都没赢。
兔子赢了。
乌龟又赢了。
分4组,设计4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例文引路:
①龟兔共赢。
兔子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决定再来一场比赛!它们一起出发,但是这次却是兔子扛着乌龟,直奔到河边。在那里,乌龟下来,背着兔子过了河。
到了河对岸,兔子再次扛着乌龟,两人一起到达终点。
②龟兔都没赢。
乌龟和兔子是两个竞争激烈的对手,两个人非要争个你高我低。一开始兔子跑得飞快,但是它昏头转向,跑反了方向。乌龟呢,一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了。
③兔子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兔子非常不服气,它要求乌龟再进行第三场比赛,而乌龟也同意了。 这一次,兔子全力以赴,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不知多少里也。
④乌龟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
- 如果选择的是“乌龟赢了”。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想故事情节)
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
河流挡道,撞上树桩,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跑反仿写 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路过一个片萝卜地,看到水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
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程变化)
借助滑板,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
分成5个小组,设计5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3.例文引路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河流挡道)
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
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本领,你都会几种,把它们的序号写在一张纸上。
4.学生讨论:听了例文的讲述,你知道“我”学会了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学会的?
四、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1.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创编新故事。
2.可以配上插图。
五、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师巡视,发现习作效果:写得好与存在问题。
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佳作展览,营造氛围自我欣赏,同伴交流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
欣赏精彩词、句、段,让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说说读后感受。
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小组欣赏。请同桌同学一起交流,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推荐一篇精彩佳作或一个优秀的片段,参加全班交流、欣赏。
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4.请小作者上台朗读。
5.生共同评议,教师边听意见边用红笔在习作上做适当修改。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供小作者修改习作。
七、教师小结与拓展。
1.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
2.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1)请将今天课堂上的要点扩充成一篇文章。
(2)请写一篇周记,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成语、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
【板书设计】
习作:故事新编
设想故事结局 设想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习作从选择故事结局,选择故事情节入手,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选材,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的选材很广泛,因为如何选材,选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合写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习作就会简单多了。
不足之处:
在学生说作文的过程中,最初的设计即使再合理,预想得再完美,在课堂上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引导,及时点拨,这样才会使得教学落到实处。我想到了学生语言的贫乏,要指点学生多看书,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