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东丽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1. 肆虐全球2年多的新冠病毒,其最外层是刺突糖蛋白,包膜里面是由一条正链RNA和核衣壳蛋白组成。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 DNAB. RNAC. 核衣壳蛋白D. 糖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新冠病毒最外层是刺突糖蛋白,包膜里面是由一条正链RNA和核衣壳蛋白组成,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综合为以下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他们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A正确;
B、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内容,B错误;
C、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D正确。
故选B。
3. 用彩泥制作的真核细胞结构模型属于()
A. 概念模型B. 生物模型C. 物理模型D. 数学模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1、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2、种类: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详解】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如用橡皮泥制作的真核细胞结构模型,故用彩泥制作的真核细胞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符合题意。
故选C。
4.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A. 糖类B. 核酸C. 脂类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两大类,即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80%-90%;其次是蛋白质,占7%-10%,所以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故选D。
5. 由许多氨基酸缩合而成的肽链,经过盘曲折叠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不同
B.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都含有C、H、O、N,这不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
B、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正确;
D、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A。
6.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下列实验材料最适合的是()
A. 梨汁B. 植物油C. 蛋清稀释液D. 西瓜汁
【答案】C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反应颜色为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颜色反应为紫色;淀粉遇碘变蓝;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还原性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脂肪颗粒的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
【详解】A、梨汁富含还原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不适合作为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材料,A错误;
B、植物油富含脂肪,是鉴定脂肪的理想实验材料,不适合作为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材料,B错误;
C、蛋清稀释液富含蛋白质,是鉴定脂肪的理想实验材料,C正确;
D、西瓜汁不适合作为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C。
7. 人体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
A. 线粒体、叶绿体B. 线粒体、细胞核
C. 内质网、线粒体D. 细胞膜、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膜结构,对细胞器进行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A、人体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
B、人体细胞含有线粒体和细胞核,且两者都含有双层膜结构,B正确;
C、内质网为单层膜结构,C错误;
D、细胞膜为单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B。
8.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①处)充满的液体是()
A. 细胞质基质B. 细胞液C. 蔗糖溶液D. 清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就是当细胞外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从面造成原生质层随着液泡的缩小而缩小,逐渐与细胞壁分离。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
【详解】①为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结构,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部分)是有选择透性的,因此①处充满外界蔗糖溶液。
故选C。
9.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高温使酶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C.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D. 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错误;
B、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正确;
C、酶是生物催化剂,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即酶具有高效性,错误;
D、酶是生物催化剂,在生化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错误。
故选B。
10.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有氧气参与的阶段是()
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一、二、三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详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H],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得到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如图所示),其中代表胡萝卜素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由分析可知,其中代表胡萝卜素的是①。
故选A。
12.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 酶B. NADPHC. ATP和NADPHD. 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详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或NADPH),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复制发生在()
A. 分裂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其中①细胞正在发生()
A. 中心体分离B.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
C. 染色单体分离D. 细胞核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中心体分离发生在前期,图中显示的是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过程,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而图中是着丝点分裂,B错误;
C、图中显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发生的变化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分开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的过程,C正确;
D、细胞核分裂发生在末期,图中显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15.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 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A正确。
网织红细胞中含有和细胞转录形成的mRNA和核糖体,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正确。
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已经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D错误。
16. 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
A. 根尖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在低倍镜下观察不到各个时期时,换用高倍镜直接观察
C. 在同一视野内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D. 某视野中观察不全各个时期时,可移动装片到周围细胞中寻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尖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项错误;
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项错误;
经处理后的细胞为死细胞,在同一视野内不会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C项错误
某视野中观察不全各个时期时,可移动装片到周围细胞中寻找,D项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和卷毛B. 兔的白毛和鼠的黑毛
C. 豌豆的黄子叶和灰种皮D. 小麦的高秆和矮秆
【答案】D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C、狗长毛和卷毛、豌豆的黄子叶和灰种皮,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C项错误;
B、兔的长毛和鼠的短毛不是同种生物,所以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D、由题意分析可知,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小麦的高茎和矮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有关“假说-演绎法”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B.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过程
C.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应用了“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D.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应用了“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A正确;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过程,B正确;
C、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应用了“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C错误;
D、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应用了“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19.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用测交法可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
②用杂交法可以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③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体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体,并淘汰隐性个体;
④用测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
所以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故选B。
20.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其各自的父母都正常,但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他们婚后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
A. 1/9B. 1/16C. 1/2D. 2/9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其各自的父母都正常,但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则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由A/a控制。则妹妹的基因型为aa,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该夫妻的基因型为1/3AA、2/3Aa。
【详解】妻子和丈夫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则产生a的配子的概率为1/3,后代出现aa(白化病)的概率为1/9。
故选A。
21. 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了4只小豚鼠,则4只小豚鼠的表型是()
A. 全部黑色B. 全部白色C. 黑∶白= 3∶1D. 不一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黑色豚鼠为杂合子,可知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一对杂合子的黑色豚鼠,假设相关基因为A,a,则杂合子的黑色豚鼠基因型为Aa,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1∶2∶1,表现型为色∶白色=3∶1。现产生4个子代个体,由于数目少,与理论比例的误差大,所以它们的表现型及比例有多种可能:可以全是黑色、可以3黑∶1白、可以2黑∶2白、可以1黑∶3白、也可以全是白色,因此,A、B、C三种比例都有可能出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叫孟德尔第二定律,下列哪种生理过程会发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A. 细胞分化过程B. 有丝分裂过程C. 减数分裂过程D. 受精作用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C。
23. 同源染色体是指()
A.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 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姐妹染色体单体,C错误;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24. 1952年,赫希尔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阐明了()
A. DNA的双螺旋结构B. 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DNA的复制方式D.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B、沃森、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B错误;
C、科学家用大肠杆菌以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基因的半保留复制,C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所以该实验的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故选D
25. 用32P标记一个蛙的受精卵中的一条染色体,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该受精卵经过四次卵裂后,含有31P的细胞数占全部细胞数的
A. 1B. 1/2C. 1/4D. 1/8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32P标记的一条染色体放在只含31P的环境中培养,让其复制4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4=16个,又一个由32P标记的DNA分子共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连续复制4次后,含32P的DNA只有2个,含31P的DNA有16个,据此分析。
【详解】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故子代DNA都含31P,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31P,A正确。
26. 一条肽链有氨基酸5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的碱基分别至少有( )
A. 500个和1000个B. 1000个和2000个
C. 1500个和1500个D. 1500个和3000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若不考虑终止密码等因素,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已知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数目为500×3=1500个,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500×6=3000个。D符合题意。
故选D。
27. 下图所示为经过补充和完善的中心法则,其中1代表的过程是()
A. 转录B. 逆转录C. 复制D. 翻译
【答案】B
【解析】
【分析】补充和完善的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逆转录。图中1表示逆转录。
【详解】A、转录是指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A错误;
B、逆转录是指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B正确;
C、复制包括DNA复制和RNA复制,指以自身为模板合成与亲本碱基对完全一样的核酸的过程,C错误;
D、翻译指以RNA为模板,编码蛋白质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28. 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根据由图1到图2的变化可知(字母表示不同种类的片段),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类型是()
A. 重复B. 缺失C. 倒位D. 易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由图1到图2的变化可知该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其中一条染色体的AB片段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的MNO片段发生位置的交换,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9. 现有基因型aabb和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Ⅱ
B. 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C. 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D. 多倍体育种所得多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物的含量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①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②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 :①方法: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②原理: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①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②原理: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育种:①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②原理:染色体变异。
【详解】A、杂交育种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其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A错误;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将aabb人工诱变,b基因突变形成B基因,可获得aaBb,B正确;
C、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AAbb,首先让基因型aabb与AABB杂交得AaBb,然后取AaBb的花药(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诱导单倍体幼苗染色体加倍。该过程中AaBb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重组,诱导单倍体幼苗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多倍体植株茎杆粗壮,营养成分含量多,故多倍体育种所得多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物的含量高,D正确。
故选A。
30. 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A.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 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C. 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D. 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详解】A、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A错误;
B、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剩下的绝大多数都具有抗药性,B错误;
C、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C错误;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属于_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
(2)图 A 中③的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__________、分类和包装。
(3)图 A 中⑥所指的是_________,它是细胞合成_________的场所。
(4)图 B 属于植物细胞,图 B 中有三种细胞器未标上编号,其中已经知道的一种细胞器名称是内质网,还有两种细胞器的名称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1)动物(2)加工
(3) ①. 核糖体 ②. 蛋白质
(4) ①. 叶绿体 ②. 液泡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图为动物细胞,其中①~⑨依次为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中心体、核糖体、核膜、核仁、内质网;B图为植物细胞,其中结构①~⑤依次为细胞壁、高尔基体、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小问1详解】
图A无细胞壁和大液泡,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
【小问2详解】
)图A中③是高尔基体,它的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小问3详解】
图A中⑥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小问4详解】
图B中标号的是①②③④⑤,分别是细胞壁、高尔基体、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还有叶绿体,液泡和内质网没有标号,故已经知道的一种细胞器名称是内质网,还有两种细胞器的名称是叶绿体,液泡。
【点睛】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上。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 表示__________阶段,B 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答案】(1)类囊体薄膜
(2) ①. 光反应 ②. 叶绿体基质
(3) ①. 氧气 ②. NADPH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题图分析,A是光反应阶段;B是暗反应阶段;①是氧气;②是NADPH;③是ATP;④是二氧化碳;⑤是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叶绿体包括内膜、外膜、类囊体薄膜堆积形成的基粒和基质,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图中A是光反应阶段,B是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小问3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图中的各种物质依次为①是氧气;②是NADPH;③是ATP;④是二氧化碳;⑤是(CH2O)。
33.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选填“红花”或“白花”)豌豆。
(2)操作①叫做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该操作后需要套____________(选填“纸袋”或“塑料袋”)隔离,以防止其他花粉干扰。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Aa)种子种下去后,所长豌豆植株中开红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花(2) ①. (母本)去雄 ②. 自花传粉 ③. 纸袋
(3)3/4 (或75%)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 →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 →套上纸袋,所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传粉。
【小问1详解】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供花粉的植株是父本即白花植株,接受花粉的植株是母本即红花植株。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传粉。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花粉的干扰。该操作后需要纸袋进行隔离。
【小问3详解】
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Aa)种子种下去后,子代性状中红花(1AA、2Aa)与白花(1aa)之比为3:1,故所长豌豆植株中开红花的比例为3/4 (或75%)。
【点睛】本题结合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图,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掌握人工异花授粉过程,能判断图中各操作的明确及父本、母本的性状。
34. 下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不同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DNA分子独特的__________结构为该过程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3)图1、图2所示生理过程的模板链中均含有碱基A,则新合成的子链中与碱基A配对的碱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双螺旋
(2)转录(3)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解析】
【分析】图一所示过程为DNA的复制,图二所示过程为转录。DNA复制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所需酶为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所需的酶为RNA聚合酶。
【小问1详解】
图1中是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即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小问2详解】
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是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小问3详解】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腺嘌呤)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津市东丽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东丽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东丽区高一下生物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东丽区高一下生物期末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天津市东丽区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东丽区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