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人口第三节人口问题命题的常见载体和热点素材综合思维教师用书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人口第三节人口问题命题的常见载体和热点素材综合思维教师用书第1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人口第三节人口问题命题的常见载体和热点素材综合思维教师用书第2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人口第三节人口问题命题的常见载体和热点素材综合思维教师用书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人口第三节人口问题命题的常见载体和热点素材综合思维教师用书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人口第三节人口问题命题的常见载体和热点素材综合思维教师用书,共17页。
    第三节 人口问题命题的常见载体和热点素材(综合思维)命题视角(一) 命题载体——常以人口统计图的形式考查对于人口问题的考查,高考常以多种类型的统计图为载体进行呈现。由人口数量和地区变化引发的诸多人口问题将是我国今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借助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发展的相关知识仍是今后高考主要的命题方向之一。正确判读图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典题感悟] (2021·山东等级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C.制造业    D.物流业[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增长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则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第(2)题,20072010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第(3)题,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的支柱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 (1)B (2)D (3)C [技法指导]一、曲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二、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与三条边平行的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比例,不表示绝对量;通过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第一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第二步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注意:在图中平行直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直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不一致)第三步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数值。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如下: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三、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通过对直角坐标图的判读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例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中处的虚线。(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 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1)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2)特殊变化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针对训练]下图示意安徽省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及户籍常住比(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值)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示期间安徽省(  )A.人口迁移以净迁入为主B.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C.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D.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缩小2.安徽省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  )A.户籍制度调整  B.生态环境改善C.生育政策改变  D.就业机会增加解析:1.D 2.D 第1题,由图可知,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相比,常住人口一直少于户籍人口,说明人口向外流动,A错误。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少于户籍人口数量,B错误。由于人口向外流动,且流出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老年人口比例应该是增加的,C错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差距在逐渐缩小,D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说明常住人口增加,出现劳动力回流现象,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所以可能是安徽省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劳动力回流。故选D。 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1982201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  )0~14岁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减少 15~64岁的人口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数据证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201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为合理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我国计划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该政策有利于(  )A.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B.降低人口老龄化C.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D.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解析:3.B 4.D 第3题,我国人口总量在不断上升,图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一直在减少,但是数量并没有减少,错误。15~64岁的人口比重总体在上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2.6%,远超过7%,数据证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正确。2019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年龄结构不合理;应该是1990年比较合理,老龄化不严重,劳动力比重较大,错误。故选B。第4题,我国计划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该政策增加了工作年限,增加了劳动力数量,有利于减轻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与调整人口年龄结构、降低人口老龄化和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无关。 命题视角(二) 热点素材——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两大热点热点(一)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是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这类人口迁移主要是因为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而促成的。生态移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一是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教材案例]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生态移民是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以改善移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和恢复迁出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立足于区域自身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态移民工程。宁夏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里属贫困县连片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生态移民成为改善该地区人居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和构筑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途径。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位于吴忠市,属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区,199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这里地处盆地,地势南高北低,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该地区充分利用宁夏沿黄河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了红寺堡灌区,解决了宁夏南部山区移民的用水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P18~19)[思考探究]1.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移民?提示: 主要是为了改善迁出地和迁入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在移民迁出区和迁入区,分别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提示:生态移民迁出区需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迁入区需要解决移民安置就业、发展经济等问题,促进迁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高考印证](2021·浙江6月选考)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据此完成(1)~(2)题。(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三者均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正确。生态移民是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正确。故选D。[答案] (1)C (2)D [教考导向]生态移民是缓解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低山丘陵地带生态脆弱问题的重要措施。高考试题与教材选取的案例非常相似,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移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实施开发性生态移民的措施和意义角度进行分析。   [针对训练](2022·济南模拟)下表为我国19852010年主要人口迁入地的人口迁入率(单位:%)。据此完成1~3题。省区19851990年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2010年上海5.4695.28915.66218.07127.562北京7.0076.22816.04216.24724.888浙江0.8331.0886.44310.82417.095广东2.0112.98917.1713.88115.091天津3.0272.4595.4349.07514.354江苏0.9251.1044.3185.5726.930福建1.2731.3942.8104.4246.538新疆2.5113.6056.9983.0004.178 1.北京和上海的人口迁入率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和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  )A.教育、医疗等优势突出,薪资水平高B.交通发达,便于人员往来C.政策优势突出,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D.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居住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20052010年,上海市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B.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表现为明显的向海型C.大量人口的迁入必定会加剧新疆的环境危机D.人口迁入率波动由小到大为新疆、广东、上海3.生态移民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或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迁移活动,以及由此活动而产生的人口迁移。最适合推广生态移民政策的省区是(  )A.北京  B.上海  C.新疆  D.天津解析:1.A 2.B 3.C 第1题,北京和上海的人口迁入率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和增长趋势,主要是因为两城市的教育、医疗等优势突出,就业机会多,薪资水平居全国前列。19852010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第2题,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沿海经济较内陆发达,因此19852010年我国人口迁入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表现为明显的向海型;20052010年,上海市的迁入率最高,但其人口基数没有广东、江苏等省区大,实际迁入的人口绝对数量并不是最多;大量的人口迁入不一定加剧新疆的环境危机;人口迁入率波动最大的是广东,高值为低值的7倍多。故选B。第3题,北京、上海、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发达,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污染严重。新疆深居内陆,干旱面积广大,生态极为脆弱,人口增多或人类活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最适合推广生态移民政策。故选C。 (2022·烟台模拟)贵州省晴隆县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重。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提出三宝乡决胜脱贫攻坚可行路径为整乡搬迁,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三宝乡是全国唯一一个实施整乡搬迁的彝族乡。据此完成4~5题。4.三宝乡整乡搬迁最直接的影响是(  )A.实现了地区脱贫致富B.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C.改变了当地传统文化D.促进了地区城镇化进程5.整乡搬迁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A.资金缺乏  B.居民意愿C.文化冲突  D.道路曲折解析:4.D 5.B 第4题,整乡搬迁不意味着直接实现了地区脱贫致富;整乡搬迁有青壮年也有老年人,是所有人的搬迁,当地老龄化水平不变;没有改变当地传统文化;根据材料整乡搬迁,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可知,当地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故选D。第5题,整乡搬迁过程中,居民的意愿是遇到的最大困难。资金、技术和文化冲突也是搬迁中遇到的困难,但不是最大困难。故选B。 热点(二)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典题感悟]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0年 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此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以及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下图为我国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我国前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数量一直递增,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B.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数量一直递增,但增长幅度越来越小C.第三次到第四次人口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普查时间间隔短D.第五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社会养老负担日渐加重(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 全方位、多角度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有效遏制人口老龄化现象 为判断未来人口形势提供依据 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④⑤[解析] 第(1)题,关于我国前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数量一直递增,增长幅度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但第五次人口普查相较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增长幅度大于第四次相较于第三次的增长幅度,所以A、B错误;第三次到第四次人口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C错误;第五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数量达到13亿7千万人,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负担日渐严重,D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为判断未来人口形势提供依据,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方位、多角度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不是其主要目的,并且不能够通过人口普查有效遏制人口老龄化现象。所以①④⑤正确,选C。[答案] (1)D (2)C [知识拓展]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的人口变化1.总人口继续增长,增速略有下滑。此次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凌晨,全国总人口为1 443 497 378 人。中国的总人口仍然在增长,但增速略有下滑。2.0~14岁人口数量和占比有所提高。此次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0~14岁少儿人口数量达到了25 338万人,占17.95%,比2010年增加了3 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但同时,2020年出生人口规模为1 200万人,与往年相比有大幅下降,比如2019年出生人口为1 467万人,2018年出生人口为1 527万人,2017年出生人口为1 728万人。在出生人口不断下降的情况下,0~14岁人口占比不降反升,主要是因为此次人口普查误差率降低、准确性提高。3.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双下降。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为89 438万人,与2010年的93 962万人相比,减少4 524万人;同时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从2010年的70.14%下降至2020年的63.35%,降幅达到6.79个百分点。4.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达到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比为13.5%。与上个十年相比,比重分别上升了5.44和4.63个百分点。辽宁、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区老龄化水平较高。5.出生性别比向正常水平回归。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了6.8。出生性别比偏高是我国过去面临的一个严重的人口问题,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变化,出生性别比正在快速回归正常水平。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1.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国家战略发展部署的需要。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针对训练](2022·漳州质检)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据此完成1~2题。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旧城的危房改造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严格的户籍管理 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有户(籍)无人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安徽省  B.四川省C.上海市  D.黑龙江省解析:1.A 2.C 第1题,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②③正确,故选A。第2题,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常住地。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故选C。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2020年11月1日正式开启。下图为19502010年我国少年儿童数量及占比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可知(  )A.1950197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迅速B.19502010年间,1975年的新生儿数量最多C.19851995年间,少年儿童数量变化与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少年儿童数量远少于2010年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  )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 利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调查对象的具体位置 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3.A 4.C 第3题,读图,我国少年儿童人口1950年约1.9亿人,1975年约3.7亿人,且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从35%左右上升到40%左右,表明我国在19501975年,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故A正确。第4题,人口普查不用北斗导航确定调查对象的具体位置,故错误。                 一、选择题(2022·青岛一模)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状态。如图示意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表示意人口结构类型与老龄化系数。据此完成1~3题。人口结构类型老龄化系数P/%年轻型P<4.0成年型4.0~5.5成年型5.5~7.0老年型7.0~10老年型10~14老年型P14 1.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类型由(  )A.年轻型进入成年型B.成年型期进入成年型C.成年型期进入老年型D.老年型期进入老年型2.19902000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系数回落的主要原因是(  )A.少儿人口快速增长B.青壮年人口显著增加C.老年人口大量外迁D.人口生育率明显下降3.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进程在加快,但慢于广东省,更慢于全国。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  )A.气候环境更宜居住B.经济发展水平更高C.海陆空交通更便捷D.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解析:1.C 2.B 3.B 第1题,据图可知,19902010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系数在6%上下浮动为表格中所示的成年型期,2010年后大于7%为表格中所示的老年型期,所以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类型由成年型期进入老年型期,故选C。第2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青壮年迁入,减缓了人口老龄化,B正确。第3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高,吸引了更多的青壮年迁入,减缓了该地人口老龄化进程,故选B。 下图为我国各类城市数量及人口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反映(  )A.类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是由于人口出生率高B.类城市数量增加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表现C.类城市人口密度减小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D.类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5.与类城市相比,推测类城市最可能(  )A.地域范围大  B.人口规模小C.经济水平高  D.辐射能力强解析:4.B 5.A 第4题,由图可知,类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是由于城市数量减少,故A错;类城市数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故B正确;类城市人口密度减小是由于城市数量增加,故C错;类城市数量少且没有变化,人口密度却增大很多,可能是由于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的,故D错。第5题,由图可知,类城市数量远超过类城市,人口密度没有类城市大,推测的地域范围大。 (2022·淄博模拟)多年来,武汉不断利用降低落户门槛等政策吸引人才。下图为20122017年武汉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6.20122017年,武汉(  )A.常住人口数量先增后降B.户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C.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户籍人口数量持续减少7.推测武汉落户门槛降低幅度最大的时期是(  )A.20122013年  B.20132014年C.20142015年  D.20162017年解析:6.C 7.D 第6题,据图可知,纵轴代表增长率,只要数值是正值,人口数量就在增加,曲线向下弯曲代表增长速度减慢,所以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C正确。第7题,据图可知,户籍人口2013年前呈负增长,之后波动增加,2016年后开始大幅度增长,说明是在2016年开始实施降低落户门槛的政策,吸引更多外地人落户武汉。故D正确。 下表是20002019年某省部分年份户籍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年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2000年1 5656 8432010年2 3556 6462016年2 9986 1402017年3 1165 9972018年3 2725 850 8.20002018年该省(  )A.户籍人口数量持续上升B.城镇化水平逐年递增C.2010年城镇人口增加最多D.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据表推测该省的人口特征是(  )A.城镇老龄化问题比农村更严重B.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慢C.农民工数量庞大D.人口受教育程度高解析:8.D 9.C 第8题,从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在201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5%,低于我国平均城镇化水平,故选D。第9题,该省的城镇化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知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城镇老龄化问题比农村要轻,因为年轻人的流失,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增多,导致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A错。由表中数据可知,城镇人口在18年间增长了一倍,但是乡村人口却呈现减少趋势,由此可知,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快,B错。由于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人口迁出多,农民工数量庞大,C对,D错。 (2022·枣庄模拟)从2017年3月份开始,西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之间发生抢人大战。下图为20092018年期间西安人口净增长变化和该地净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10~12题。10.据材料推断,20092018年西安(  )A.人口性别比大幅度提高B.人口容量逐渐变大C.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11.20172018年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育龄妇女数量大增  B.生态环境改善C.受地方政策吸引  D.生活水平提高12.为了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该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三个孩子,与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A.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B.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C.部分70后父母年龄偏大,生育三孩健康风险较大D.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有所改变解析:10.D 11.C 12.B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8年人口净增长的年龄结构主要以15~64岁为主,老年人口比重较小,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D正确。第11题,材料中提到2017年3月开始,西安等城市发生了抢人大战’”,主要对于人才进行抢夺。图中可知净迁移人数在增加,主要原因是提出了优惠的地方政策来吸引人才,C正确。从图中可看出增加人口主要为15~64岁,受育龄妇女影响小,A错误;生态环境和生活水平影响也较小,B、D错误。第12题,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对于子女的依赖程度比较高,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进入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以及该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答案:(1)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2)有利于缓解城镇压力,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相关教案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等值线图的综合判读和地理简单图示的绘制关键能力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等值线图的综合判读和地理简单图示的绘制关键能力教师用书,共12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一章产业区位因素第四节三大产业的两个共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一章产业区位因素第四节三大产业的两个共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教师用书,共11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四节“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四节“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教师用书,共1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