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__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__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__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__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__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__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命题角度,解题技法,思维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命题角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每年会直接或者间接考查,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解题技法
    类型一 修辞手法
    (一)知识卡片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技法归纳
    技巧类题目答题“三步骤”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四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多种技巧,但是从实际答题来看,其步骤和方法是一样的。
    (三)解题示范
    1.比拟、排比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拟人、排比。
    第二步:释运用。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
    第三步:析效果。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渲染了气氛。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对仗、比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注]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第二步:释运用。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比喻、借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比喻、借代。
    第二步:释运用。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
    第三步:析效果。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类型二 表达方式
    (一)知识卡片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二)解题示范
    1.叙述技巧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题干指明要求对这首诗的“叙述”“对比”手法特色进行赏析,属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题。
    第二步:释运用。①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②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③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
    第三步:析效果。①从叙述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②从叙述的先后顺序来看,可以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③从叙述的特点来看,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入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更加犀利。
    2.描写技巧
    (1)正侧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第二步:释运用。正面描写:具有多种歌舞技能,敢和人竞争;技艺新颖独创,不同流俗;声音嘹亮。侧面描写:博得赏赐无数。
    第三步:析效果。歌者技艺高超。
    答案: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②词的上片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③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
    (2)虚实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虚实结合。
    第二步:释运用。“故园松桂发”是想象,属于虚写;“万里共清辉”是说自己在万里之外,看到的是同一轮圆月,是实写。
    第三步:析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3)动静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静”与“动”的角度。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文中的“水面平、明镜、照檐楹、忽起、垂杨舞、万点”等关键词来分析。
    第三步:析效果。动静结合,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池塘荷花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②诗歌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抒情技巧中的间接抒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借景抒情。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文中的“小雨、风、杨柳、恋树湿花”等关键词来分析景情关系。
    第三步:析效果。恋春惜春,感伤。
    答案:上片借景抒情。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词人的感伤情绪。
    类型三 表现手法
    (一)知识卡片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解题示范
    1.衬托(映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注]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前文说“惯别”“等闲”,后面却“惆怅”,可见前后对比映衬。
    第二步:释运用。诗歌前两句说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
    第三步:析效果。用衬托手法,让诗人抒发的情感更明显,更浓郁。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2.对比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①和韩魏公②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③。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④。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②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③金罍:泛指酒盏。④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对比手法的妙处。
    第二步:释运用。喜与忧的对比、壮心的落空与显现的对比、久与偶的对比。
    第三步:析效果。层层递进,强化了作者的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答案:①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作者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未绝壮志。②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3.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注]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不仕。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典故出处及作用。
    第二步:释运用。“阴山”为匈奴世居之地,“北海”为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指羊群,此句出自《汉书·苏武传》。
    第三步:析效果。词人借用苏武的故事,表现了对苏武气节的敬仰;结合上句“乱山残烛雪和风”,词人说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苏武,襟怀之高尚令人感叹;“乱山”“残烛”“风雪”与“阴山”“海上”“窖群”一一对应,表现了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之思。
    答案:词人引用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的内容,表现了词人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
    4.比兴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 (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弄清什么是“比兴”,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第二步:释运用。三章中,每章的前两句都是对桃树相关内容的描写,这是“起兴”,以引出下面对新娘的祝愿;以桃设比,来写新娘美丽贤淑等,这种手法一般称为“兴而比”。
    第三步:析效果。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答案: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满堂、家族兴旺。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5.渲染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分析相关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明确其使用的表现手法是渲染、博喻。
    第二步:释运用。把闲情比作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梅子成熟时下的雨。
    第三步:析效果。渲染能体现闲愁之浓、闲愁之深;博喻能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
    答案:①渲染。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②博喻。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展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类型四 结构技巧
    (一)知识卡片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技巧
    (二)解题示范
    1.伏笔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诗人做了哪些铺垫”,指明鉴赏的手法是“铺垫”。
    第二步:释运用。第二句“画工如山貌不同”从一般画工的角度,第四句从玉花骢的神韵角度。
    第三步:析效果。显示了马的不同一般,赞美了画家超凡脱俗的画技。
    答案:(1)画工如山貌不同:①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②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营造此马难画的印象。(2)迥立阊阖生长风:①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②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2.首尾呼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这首诗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技巧。抓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明确考查的是结构特点。
    第二步:释运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去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这是一首五律,开篇就写“望”,以下内容都是望中所见;结尾“坐看”正好与“望”照应,因此首尾呼应。
    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所在。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和“遥”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相呼应,表明是在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三、思维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概念
    解 释
    作 用
    示 例
    赏 析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激发思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双关
    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
    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互文
    诗文中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惊”“鸣”互文,意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互文的使用使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
    叠字
    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
    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形象点说,如果目标是写“竿”,但作者只写“竿之影”,以收到“睹影知竿”之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虚实结合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动静结合
    天下万物,无非静态和动态两种态势。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诗人往往把动静两种态势的对象安放在同一个意境中,收到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抒情方式
    直接
    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间接
    抒情
    借景
    抒情
    借描写客观景物来抒发主观感情。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触景
    生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寓情
    于景
    诗人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之中
    技巧
    阐 释
    效 果
    示 例
    赏 析
    象征
    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
    可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
    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盛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比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全词沿用《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青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远和凝重。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
    衬托
    从侧面烘托主体,有正衬与反衬之分。“正衬”是同类事物或相类似事物的并举映衬,如以繁华衬繁华,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写哀情等。“反衬”是运用矛盾的一方面去映衬另一方面,如以恶衬善,以乐景写哀情等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五岳、天台山和天姥山皆以高峻著称,具有近似的条件,而李诗中的主体为天姥山,所以写五岳和天台山,只是用来衬托天姥山耸立天外,直插云霄的高峻雄伟,属“正衬”;王诗是通过蝉噪、鸟鸣写山林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渲染
    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笔描写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比正面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加深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特点
    举 例
    效 果
    开门
    见山
    杜甫的《蜀相》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歌第一句就点明要写的主要内容: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在哪里呢?简明扼要,进入主题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曲笔
    入题
    杜牧的《泊秦淮》,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是曲笔,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才是主旨所在
    不马上就触到主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
    铺垫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三句的描写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
    首尾
    照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起句“戍鼓断人行”,尾句“况乃未休兵”。“未休兵”就是“断人行”。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卒章
    显志
    李白《行路难》的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抒胸臆,表达豁达超脱之感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
    结情
    王昌龄《从军行》尾联:“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使诗情得到升华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相关学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表达技巧-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表达技巧-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共4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演练,2020·天津卷,参考答案,诗歌语言考点精讲,对点训练,读懂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精讲,2019·全国卷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__精讲精练夯实基础得高分考点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__精讲精练夯实基础得高分考点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路导引,整合答案,答题建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专题2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时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命题角度,解题技法,思维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