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教学设计学号:201925601010 班级:19级体育教育1班 姓名:谢素婷一、指导思想:本课根据新课程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保证每一名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的内容。本课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内容有: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和锻炼方法、改善身体成分的原理和锻炼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的原理、方法,进而明白如何科学发展体能。体能是一切运动的基础,锻炼体能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三、学情分析: 高中时期正是青春发育期,也是体能锻炼的黄金期。掌握关于锻炼体能的知识,特别是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的方法,对于这一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现阶段的学生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授课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利用提问式导入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以及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了解。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发展心肺耐力和改善身体成分的原理和锻炼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心肺耐力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学生抗失败挫折的能力。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和锻炼方法。2、教学难点:改善身体成分的原理和锻炼方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提问: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你知道这些运动项目哪些是属于有氧运动吗?进行有氧运动有什么意义?生回答二、新课学习师结合PPT讲解新课内容:(一)有氧耐力的概述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条件下,由大肌肉群参与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运动中的能量来源主要由有氧代谢供给。有氧运动是提高人体心肺耐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减少机体脂肪的重要手段。 人在运动的时候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来源有三种:糖 脂肪、蛋白质。一般来说,要以一定强度坚持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才能大量动员脂肪分解供能。 师提问:同学们认为平时跑步跑多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减肥燃脂的效果呢?生讨论回答。 有氧运动时,人体进行有氧代谢,供给的能量充足,持续时间长,故有氧运动可持续较长时间。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包括:慢跑、骑自行车、滑雪、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无氧运动时,人体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可以在短时间内供给大量的能量,但是持续时间较短。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有短跑、举重、跳高、跳远等。(二)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心肺耐力体现了人体摄取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通过有氧练习发展心肺耐力,提高心脏、肺和肌肉的功能,不仅能提高运动能力,还能预防某些心血管疾病。进行有氧练习也需要控制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等。 (三)进行有氧运动的意义1、促进身体健康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身走、慢跑(6~8千米小时)、骑自行车(12~16千米小时)登山、爬楼梯、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呼吸功能、控制与降低体重、增强抗疾病能力、改善血脂、调节血压、改善糖代谢。2、促进心理健康一般来说,有氧运动持续运动时间较长,运动负荷较大,锻炼者需要较强的耐力和毅力,坚持锻炼能有效地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更加有精力和活力,体质更好,抵抗风险、面对挫折的能力更强。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还会使得学习效率更高,注意力更加集中。 师结合表格讲解。 (四)锻炼方法与实践发展心肺耐力的锻炼方法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经验建议选择的锻炼项目特点建议项目体质较弱 较少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技能水平较差●运动强度便于控制●能量消耗较低●不太需要运动技能●快走、远足、走跑交替、慢跑●慢跳绳●跑步机、踏步机●八段锦、五禽戏、广场舞体质一般 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能够被控制在较稳定的范围内●需要一定的运动技能●项目动作不断重复●跑步、游泳、自行车●滑冰、轮滑、越野滑雪●健美操、体育舞蹈体质较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承受剧烈运动●运动强度有明显波动●需要一定的运动技能●能持续一段时间●有一定的对抗性和趣味性●高强度间歇性练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注:采用这些项目锻炼时应降低对抗性,避免强度过大) 发展心肺耐力的练习对于强度、持续时间、频次和运动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如下:●强度:65%~9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可用220减年龄推算);●持续时间:20~60分钟;●频率:每周3~5次;●运动方式:包含有大肌肉群参加的持续性有氧运动或较高强度的间歇性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可根据个体情况及锻炼目标逐渐增加锻炼时间或强度,改变运动方式。 师举例:长跑是最简便、最常用的发展心肺耐力的方法,它是属于有氧运动。但是同学们普遍都不喜欢长跑,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比较枯燥,没有趣味性,还比较艰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有多种锻炼方法和手段,让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有丰富的选择空间。如:小明同学平时不怎么喜欢运动,在上体育课时,经常跑在队伍的后面,但是在进行别的运动项目时,积极性比较高,所以小明并不是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生小组思考讨论:请同学们根据小明的情况帮助他选择适合的锻炼方法。 师提问: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除了体育锻炼之外,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师导入新课内容第二部分:没错,还有调整我们的饮食,改善身体成分。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改善身体成分的原理以及它有哪些锻炼方法。 (四)改善身体成分的原理与方法身体成分是反应胖瘦的重要指标。当人体从饮食中摄人的能量少于所消耗的能量时就会导致消瘦,反之就会导致肥胖。现代社会中人们整体活动量减少,摄入食物中糖脂比例偏高,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肥胖率上升的问题,并造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多。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将控制饮食与锻炼相结合,做到少吃多动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成分,达到增加肌肉、减少体脂的效果。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1)控制肥胖的营养学手段1.定时定量进餐,避免因过度饥饿而过量进食。2.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采取分餐制,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每餐摄入量。3.严格控制高脂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等)的摄人。4.减少在外聚餐,避免因就餐时间过长而增加食物摄入量。5.多摄人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魔芋类食品等)增加饱腹感。(2)直接消耗脂肪的锻炼方法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在运动时保持中低强度,延长持续时间,就能充分利用身体中的脂肪分解供能。可以采用与发展心肺耐力相类似的锻炼方法,并降低强度,延长持续时间来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与控制肥胖的锻炼要素对比表 发展心肺耐力控制肥胖靶心率(次/分)男130~180110~140女125~175105~135持续时间(分)男≥20≥45女≥20≥45锻炼频率(次/周)男3~47女3~47注:本表中的靶心率数据主要针对成年人,高中学生可参考。(3)高强度间歇性练习高强度间歇性练习(HIIT)是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练习手段在专业运动训练中已广泛使用。研究发现,这种练习除了能发展无氧运动能力,也能够提高心肺耐力,改善身体成分,还能节约锻炼时间,因此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大众健身领域。课堂小结:控制体重不仅要坚持体育锻炼还应该调整饮食,一方面限制热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加大运动量,增加热量消耗,从两个方面改善身体成分。作业布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份一周的锻炼计划,并提出三项改变生活习惯的实用方法。板书设计: 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有氧运动:氧气供应充足、持续时间较长能量的来源:糖、脂肪、蛋白质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摄取氧(加深呼吸,吸入氧气) 运输氧(心脏加快,血液运输) 利用氧(肌肉消耗,能量代谢) 最大心率计算公式:中等强度的最大心率=(220-年龄)×(60%~80%)持续时间:20~60分钟 频率:3~5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体育人教版 (2019)全一册第四节 发展柔韧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体育人教版 (2019)全一册第一节 跑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徒手操,肋木上柔韧性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一册第八章 球类运动第二节 篮球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