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专力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
C.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
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并吞八荒之心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杜赫之属为之谋
④商君佐之
⑤焚百家之言
⑥聚之咸阳
⑦收天下之兵
A.①②③/⑤⑦/④⑥B.①③④/⑤⑦/②⑥
C.①②⑤⑦/③/④/⑥D.①②④/③⑥/⑤⑦
3.下列对文中有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巩,东周则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史称东西二周。
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4.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的手法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历史上,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攻中原。《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③《过秦论》中叙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将镇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①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②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趯然:超然远去的样子。②狷介:性情正直,洁身自好,不与人苟合。
①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B.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C.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D.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②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谦称自己不聪明。与之相似的有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个朝代建朝的前期,被认为是太平盛世。
C.天子玺,也称玉玺,专指古代皇帝的玉印。玺出于周,到了后来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称玺,而臣民用的只能叫印。
D.赋,汉朝时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最初的赋能够用来歌唱,也可以朗诵。它外形虽似散文,内部却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③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B.第三段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像他们这样努力勤勉、自爱其身,还不能得到重用,那才可以说是没有遗憾。
C.作者在文中批评贾谊不善于静待时变,自我摧残,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D.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贾谊的事例告诫我们,像贾谊一类的人必然会因不合时宜而陷入困境,我们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④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2)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6.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为期近两个月的贾谊故居修缮工程即将完工,近日贾谊故居将恢复对外开放。
贾谊故居于11月3日开始闭馆维修,重点对游客意见较大的油漆脱落、瓦片凌乱等方面进行了修缮。此次文物修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工程还涉及照明系统的维护、游览道路的拓宽、陈列内容的改进等。根据游客建议,此次特别增加了贾谊名篇《过秦论》的展示,以彰显贾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据悉,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对贾谊故居大规模的修缮就有百余次。上一次是在2009年,当时修缮的重点是恢复清代形制的门楼、改造内部园林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蒙:继承。
2.答案:C
解析:①②⑤⑦为结构助词,的。③为代词,这。④为代词,他。⑥为动词,到。
3.答案:A
解析: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都于巩。
4.答案:①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④天下云集响应;贏粮而景从
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答案:①B;②D;③D
④(1)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
(2)因此若非英明智慧、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解析:①断句前需先通读文段,弄懂这几句话的意思。可根据“犹且”“然则”“耶”“苟非”“皆”等来断句。“天下无尧舜”与“终不可有所为耶”构成假设关系,中间应断开,排除A、D项。“历试于天下”意为周游天下,语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②赋是不能用来歌唱的,只能朗诵。
③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两点:从君主的角度来看,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他们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从贾谊的角度来看,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④【参考译文】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施展才华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到这种程度。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重用,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难道只有父子骨肉兄弟之间才能有吗?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向上取得皇帝的信任,向下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而亡,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次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招致不合时宜的困境。因此若非英明智慧、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的时间内令原来的大臣全部远离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半个天下,原因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详尽地进行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6.答案:贾谊故居修缮工程即将完工,近日将恢复对外开放。
解析:作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新闻材料,抓住新闻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及事件。材料中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贾谊故居,事件是修缮工程即将完工,近日将恢复对外开放。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6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走近作者——贾谊,写作背景,检查预习,根据注释翻译全文,课后作业,课文当场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