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探究世界的本质讲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探究世界的本质讲练含解析,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突破点1,高考警示,突破点2,突破点3,突破点4,加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活中人们常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两者是一回事吗? 我们应怎样区分呢?
(1)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如图所示:
(2)要明确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4)理解“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高考警示】
误认为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加在一起构成物质
(2019·临沂模拟·T20题肢④)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解析】选B。C项说法明显错误,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自然现象也是哲学关注的内容;D项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对二者定义的差异;A错误,雾与霾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材料分析了两者的不同点,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②错误,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③错误,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不能等同;①④是对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
【突破点2】
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是哲学中容易混淆的知识,怎样区别二者呢?
(1)含义不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运动性、可知性、永恒性、多样性等特性),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
(2)表现形式不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运动,也不能使运动化为乌有。
(3)二者所回答的问题不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在研究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问题时提出来的。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就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而言的。
(4)地位不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最高、最普遍、最根本的特性,物质世界不能脱离客观实在性而存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离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谈不上物质的运动。
【高考警示】
误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是一回事
(2014·上海单科·T22选项A)(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共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解析】选B。A观点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入选;C观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无关,排除;D观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排除。
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理解。题干说明法度、事例、风气等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A错误;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突破点3】
任何事物都有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方面,而往往人们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应当怎样把握物质的运动和静止呢?
(1)明确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全面理解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的存在,才使运动成为可以衡量和计算的东西;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并非绝对不动;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
(4)理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从机械运动看,某物处于静止状态时,只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但就其他参照系来讲,它仍然有位置的移动。
②从整体与局部看,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的物体,从总体上看仍然处在运动中,静止只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局部表现。
③从事物的性质看,物体在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同时也进行着某种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迟早要使它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别的东西。
【高考警示】
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误区
(2015·江苏单科·T24题肢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事物结构变化会引起质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②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可排除错误观点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否定的过程,而非根本否定,因此④观点错误。
【突破点4】
事物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应怎样全面把握规律呢?
(1)图解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澄清对规律的三种错误认识
①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以给人带来积极影响,也可以带来消极影响。不能认为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人们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却不能改变规律本身。同时,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否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
②客观规律是“制约”而不是“阻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不能改变规律本身,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有利于人类。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又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③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但规律是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的。认识和利用规律只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全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必须尊重和利用客观条件。同时,还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只为认识和利用规律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能否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还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
【高考警示】
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015·江苏单科·T27题肢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6.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超前”“超负荷”“事与愿违”可以看出,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忽视了教育规律及孩子的成长规律,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加固训练】
福建某公司,遵循生态规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避免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品,依托专家、教授,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国内率先实现蝇蛆规模化、可控化及全天候可控稳定性生产,并把蝇蛆作为新型饲料,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中,为社会提供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业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人认为,该公司取得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以福建某公司成功经营的案例为背景材料,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从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三个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该公司尊重规律,选择发展生态农业,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该公司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三年努力,认识和把握新型饲料生产的规律,并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从而生产出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业产品。
(3)总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取得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
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别
是指不管人们承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
静止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原理
方法论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探究世界的本质时政热点练含解析,共2页。
这是一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讲练含解析,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突破点1,高考警示,突破点2,加固训练,突破点3,突破点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6求索真理的历程讲练含解析,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突破点1,高考警示,突破点2,突破点3,突破点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