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气候(气候类型)
展开认识气候特征利用气候资源
南北跨度大,覆盖了热带、亚热带、温带,热量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西跨度大,东部受夏季风影响显著,西部大陆性强,水分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 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地表起伏大,水热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高山气候,试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1 读图,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2 我国的季风气候与日本相比,大陆性显著。说明其大陆性显著的具体表现?
表现:①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 与同纬度日本地区相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表现: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原因: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探讨这些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
1 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
2 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
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
简单概括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并综合分析该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分布的影响?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1)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蔬菜基地规模大;运用温室技术(农业新技术),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交通便利;政策扶持。
山东临沂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自疫情发生以来,当地商家进一步扩大了线上销售的规模。(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有哪些好处?
扩大市场范围(增强销售时间灵活);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利于防疫)。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南方较低,茶树生长缓慢。以上条件利于有益物质积累。
气象灾害频发影响生产生活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冷暖气流的运动是根源)干湿类:梅雨(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夏涝(6-8月,华北)、春旱(3-5月、华北)、伏旱(7月,长江中下游)、干旱(四季、全国)冷暖类:倒春寒(3-5月,东部季风区)、寒潮(秋末春初、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伏旱(7月,长江中下游)、高温(夏季、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风沙类:台风(夏秋、东南沿海)、沙尘暴(秋末春初、东北西北华北)
弊:狂风、暴雨等天气对途径地区造成破坏及损失。利: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盛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
我国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影响。说出台风的利与弊?
形成原因:春季少雨;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农业用水量较大(小麦返青)。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会严重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分析华北春旱形成的原因?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图3)。12.该镇位于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13.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图示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1)推测宾川县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1)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056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北方地区: 这是一份056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北方地区,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CBD,CBA,BD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55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 这是一份055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气候特征,东南沿海岛屿的地形雨,云贵高原-农业,云贵高原-环境保护,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冻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气候,四川盆地-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52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农业: 这是一份052中国自然地理概况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农业,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CB,BAA,BDBC,DBD,CDA,DC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