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含解析统编版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8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解析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8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解析统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规范练38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2.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3.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了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5.(2021安徽合肥调研)《荀子·富国篇》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氾胜之书》倡导“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农谚“小籽庄稼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A.精选良种 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 D.兴修水利6.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以前扩大。这说明( )A.北宋结束分裂局面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D.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7.(2021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月考)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16世纪到19世纪,全球人口增长了一倍左右。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8.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9.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10.大体来说,玉米在中国的传播,首先在西南地区,之后由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向北方推广。甘薯则首先在岭南和东南地区种植,然后向江浙和长江中游山区推广,马铃薯的传播与其基本相同。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人口迁移路向大体一致。这表明( )A.人口迁移路向决定了高产作物的传播B.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潮出现了新方向C.高产作物的传入加剧了人地矛盾D.高产作物的传入影响了人口迁移趋向11.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浙江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这主要得益于( )A.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 B.河流疏浚和交通便利C.改革开放和土地流转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12.下面是我国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 )A.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新趋向B.农业生产日趋走向集约化经营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被淘汰D.多元经营更能解放农村劳动力13.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各种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 )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14.《“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15.“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解决了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二、非选择题16.(2021广东潮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外来作物的引进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这些早期传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鲜有粮食作物。中唐以后,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这些引进作物,不仅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花生、烟草等商品性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了农民谋生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陆地棉传入后市场需求旺盛,不久便成了我国棉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对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请你对外来农作物在中国古代的传播进行阐释。 17.(2021广东佛山月考)看似不起眼的罐头,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罐头食品发展大事记 1809年法国人阿佩尔采用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加热密封法,为拿破仑军队发明了玻璃瓶装罐头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铁罐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国海军标准口粮19世纪30年代欧洲开始向民众提供鱼罐头和肉罐头19世纪50年代铁路的大量建成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政府宣传海报海报解读①《日本说:“感谢你扔掉的罐头。”》日本士兵被描绘成贼眉鼠眼,露出狡诈的笑容,塑造了日本兵的丑恶嘴脸。(1943年)②《保存你的罐头,帮助传输弹药》美国妇女将手上回收的废旧罐头变成子弹,协助士兵用它来扫射敌机。(1943年)③《在战争工作中也需要你!》工人面带微笑,手上正在忙着加工番茄罐头的流水线工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罐头食品用途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请你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则海报,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课时规范练38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A 解析:原始农业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故“耕作”“栽培”“养育”等文化源头始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故选A项。2.B 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因此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故B项正确。3.A 解析: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以看出作者的目的是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抑制了农业的进步”无关,故C项错误;北朝时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D项错误。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农业比先秦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铁犁牛耕广泛使用、代田法的推广、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等,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当农业获得较快发展之后,反映在饮食领域就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选C项。5.B 解析:根据材料“粪种”“水浇”“精耕”判断,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精选良种问题,也没有体现“男耕女织”,排除A、C两项;材料不是反映兴修水利问题,排除D项。6.A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北宋初年稻麦在南北各地的推广种植,其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北宋建立前的五代十国处于战乱时代,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分裂局面,为政府推广优良品种提供了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7.A 解析:根据“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的激增应该得益于全球交流促进了高产作物的传播,使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动植物交流对人口增长的积极影响,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民族之间联系的密切和全球贸易的影响,排除B、C、D三项。8.C 解析:题干中玉米、马铃薯、番茄和辣椒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中物种交流的表现,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故选C项;玉米和马铃薯是原产于美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A项;题干中物种的交流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B项;早期亚欧贸易主要是香料和茶叶等,排除D项。9.B 解析: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对新大陆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灾难的一面,比如,大量旧大陆病毒传入美洲,给美洲带来了灾难,新旧大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这一相对中性的表述最为准确,B项正确。10.D 解析:根据题干“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人口迁移路向大体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引进的高产作物由地狭土薄的丘陵地区向自然条件优越的河流平原推广,并成为影响明清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11.D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浙江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生产的产品,通过营销公司、微商和客户,建立了一条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的沟通方式主要是网上订单和网络物流,故D项正确;题干中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的发展未涉及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河流的作用,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和土地流转早就出现,故C项错误。12.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均在扩大,这说明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我国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农场,不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错误;家庭农场是当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新形式,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涉及多元经营,故D项错误。13.C 解析:辣条、方便面是工业化新食品,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食物种类,C项正确;“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A、B两项;工业化食品也存在一定弊端,排除D项。14.A 解析: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故A项正确。15.C 解析:与传统的水产养殖相比,“渔光一体”模式下的水产养殖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实现了养殖和发电的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故C项正确。“渔光一体”模式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这种模式与水产品的质量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减轻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故D项错误。16.参考答案: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原产于西亚、非洲等地的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广泛传入中国。这些新物种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拓展了土地利用空间,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求,缓和了人地矛盾。改变了传统的粮食作物结构,增加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作为工业原料的作物种植,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外来物种通过各种途径大量传入中国,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交往区域的扩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17.参考答案:(1)变化:从军用扩展到民用。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和冷藏技术的进步。(2)选择海报二。主题:海报的宣传有利于提升士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相关的海报宣传,调动民众参战与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士气。同时回收的废旧罐头变成子弹,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物资较为紧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8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含解析通史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统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政治制度含解析统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