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及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冰壶运动因其趣味性逐渐被大众喜爱和关注。用于制造冰壶的岩石是岩浆在地下快速冷凝形成的,苏格兰克雷格岛(如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所用石材的唯一产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制造冰壶的岩石可能是( )
A. 玄武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大理岩
2. 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堆积
C. 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侵蚀D. 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堆积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用于制造冰壶的岩石是岩浆在地下快速冷凝形成的,因此该岩石应为侵入岩,花岗岩是最典型的侵入岩,且材质坚硬,适合制作冰壶,C符合题意;玄武岩是岩浆在地表快速冷凝形成的,排除A;石灰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沉积岩、变质岩,均不是岩浆冷凝形成的,排除BD。故选C。
【2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岩浆侵入地下快速冷凝形成,因此该岩石首先是由岩浆侵入形成,形成的岩石位于地下,然后经地壳抬升至高处,最后外力侵蚀破坏其上覆岩层,使得该岩石出露。由此判断,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2019年5月11日甘肃省中东部地区(下图阴影区域)出现某天气现象,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图为当日20时天气形势图,其中阴影部分示意该天气现象的影响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 龙卷风B. 沙尘暴C. 阴雨连绵D. 大雾弥漫
4. 该天气现象影响范围内,近地面主要风向是( )
A. 西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阴影区域处于冷锋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强劲,该地位于气候较干旱的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时间为降水少、蒸发强的春季,由此判断,该天气现象最可能是沙尘暴,B符合题意;甘肃省中东部地区的春季,空气中水汽少,出现龙卷风和阴雨连绵天气的可能性小,排除AC;由于当地风力强劲,不可能出现大雾弥漫的天气,排除D。故选B。
【4题详解】
该天气现象影响范围内,等压线大致走向为南北走向,西边气压高于东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外围的环型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洋流a、b形成的动力分别是( )
A. 东北信风、极地东风B. 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C. 东南信风、极地东风D. 盛行西风、东北信风
6. 南极大陆外围环型洋流的存在( )
A. 加剧南极地区的污染程度B. 加快南极大陆中部冰盖融化速度
C. 增加南极大陆沿岸的降水D. 减弱南极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传递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洋流的位置和流向判断,图中洋流a为西风漂流,b为南极环流,西风漂流处于西风带之中,自西向东流,与盛行西风的方向相同,因此主要形成的动力是盛行西风,南极环流处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之中,自东向西流,与极地东风方向相同,因此主要形成的动力是极地东风。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6题详解】
南极大陆外围环型洋流呈东、西向流动,在南极外围形成两道天然屏障,阻碍南北向的水体运动传递,阻碍水体交换带来的污染扩散和热量传递,因此不会加剧南极地区的污染程度,但会减弱南极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传递,A错误,D正确;南极大陆外围环型洋流减弱南极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传递,则南极洲沿岸维持寒冷的环境,则不会加快南极大陆中部冰盖融化速度,因此蒸发弱不会增加南极大陆沿岸的降水,B、C错误。故选D。
【点睛】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的原因:西风漂流环绕终年酷寒的南极大陆流动,受大陆影响海水水温较低;从南极大陆产生大量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使高纬度的海水北流,加剧了海水的降温;西风漂流分布在南纬40°~60°的海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且阴雨天气较多,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海水吸收的能量少,水温低。
左图是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示意图,右图表示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三个水文站年内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右图中①②③三个水文站依次是( )
A. 监利、城陵矶、螺山B. 监利、螺山、城陵矶
C. 城陵矾、监利、螺山D. 螺山、监利、城陵矶
8. 螺山站径流量主要来自洞庭湖的时段及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 3~6月;季节性积雪融水B. 7~10月;高山冰川融水
C. 3~6月;雨水D. 7~10月;地下水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螺山位于洞庭湖入江口下游,该水文站的流量大致为其上长江流量(监利水文站流量)与洞庭湖入江流量(城陵矶水文站流量)之和,应该流量最大,与图中③曲线特征相同;6月份之后,长江进入汛期,洞庭湖入江口以上的长江流量(监利水文站流量)应大于洞庭湖入江流量(城陵矶水文站流量),汛期之前可能相反,结合图中曲线特征判断,①曲线表示监利水文站流量,②曲线表示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3~6月期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大于监利水文站流量,而螺山站径流量大致等于两者之和,因此该时段螺山站径流量主要来自洞庭湖,排除BD;洞庭湖流域主要位于湖南境内,流域内降水较丰富,流域内雨水先汇集到多条江河,然后汇入洞庭湖,因此洞庭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雨水,洞庭湖流域内冬季最冷月气温高于0℃,因此冬季无积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几乎为零,C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C。
【点睛】位于中下游地区并与河流相通的湖泊,由于湖面广阔,深度较大,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河流水量较大时,部分洪水进入湖内;河流水量减少时,湖水又流入干流,这样就使河流的洪峰流量大为削减,河流水量年内变化趋于均匀。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公元11世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野生稻具有栽培稻已经消失的耐旱、耐寒、抗病等遗传基因,可用来改良水稻品种。我国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划定了野生稻保护区。下图示意目前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野生稻分布北界向南移动,反映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 变暖B. 变湿C. 变干D. 变冷
10. 与图中其他地区的野生稻相比,东乡县野生稻具有的优良基因主要是( )
A. 耐寒B. 耐旱C. 抗病D. 抗风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水稻为喜温作物,公元11世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表明此时长江流域适合野生稻生长,公元11世纪后野生稻分布北界向南移动,表明原来适合野生稻生长的长江流域热量条件变差,即变冷,D符合题意,排除A;野生稻分布北界向南移动,不能反映气候变湿和变干,排除BC。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众多野生稻分布地中,东乡县野生稻分布地纬度最高,曾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的野生稻因气候变冷而消失的背景下,东乡县野生稻野生稻依然存在,表明东乡县野生稻具有的优良基因主要是耐寒,A符合题意;没有信息反应东乡县野生稻的优良基因是耐旱、 抗病、抗风,排除BCD。故选A。
【点睛】野生稻作为亚洲栽培稻的近缘祖先种,是稻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杂交育种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价值。也可直接开发作为全株饲料稻或为培育优质全株饲料稻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隐含土地(又称虚拟土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研究显示,中国区域间贸易所占据的隐含土地量占全国土地总量的21.39%,各省平均38.54%的土地需求是通过其他省份土地满足的。由于农业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生产,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省份是( )
A. 浙江B. 黑龙江C. 广东D. 青海
12. 我国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业用地及渔业用地)流动的总体趋势是( )
A. 由东向西、由北向南B. 由西向东、由南向北
C. 由西向东、由北向南D. 由东向西、由南向北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题意表明,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在各个省级行政区中,黑龙江省种植业产品输出最多,由此推断,在隐含土地流动中,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B符合题意;浙江和广东种植业产品输入多,应为我国耕地流入省份,青海种植业不太发达,种植业产品输出较少,不是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情况判断,中西部为农产品输出地区,东部为农产品主要输入地,北部地区提供的商品农产品大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为农产品净输出地区,南部地区为农产品净输入地区,因此我国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业用地及渔业用地)流动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隐含土地流动的空间格局: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业用地及渔业用地)的流动总体上呈现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业用地流失规模最大,其主要流入华东和华南区域。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河北分别是最大的耕地、林地和牧业用地、渔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净流出省份,而广东、山东和浙江是主要的土地净流入省份。
辽宁阜新是全国著名的“煤电之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经济衰退。自2018年起,该地在24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区中,保留矿坑、煤矸石山和作业道路等原有风貌,规划建设了越野、漂移、直线竞速等12类汽车、摩托车“主题赛道”,吸引赛车俱乐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等产业在此集聚,计划打造成我国首个百年赛道城。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矿坑赛道类型多样主要得益于( )
A. 地广人稀B. 地质稳定C. 技术水平高D. 地形复杂
14. 与国内其他专业封闭式赛车场相比,该矿坑赛车场( )
A. 交通便利B. 环境优美C. 修建难度高D. 土地成本低
15. 与传统的先治理后发展的模式相比,该地选择先以矿坑发展赛道经济,再逐步治理环境主要考虑( )
A. 环境承载力B. 经济发展水平C. 科学技术水平D. 劳动力数量
【答案】13. D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地广人稀、 地质稳定与矿坑赛道类型多样没有关系,故AB错误;技术水平高对矿坑赛道类型多样关系不大,故C错误;由材料中的废弃矿区中,保留矿坑、煤矸石山和作业道路等原有风貌,规划建设了越野、漂移、直线竞速等12类汽车、摩托车“主题赛道”,可知该区地形复杂,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设计了不同的赛道。故D正确。故答案选D。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矿坑赛车场,在废弃矿区中,保留矿坑、煤矸石山和作业道路等原有风貌,规划建设了越野、漂移、直线竞速等12类汽车、摩托车“主题赛道”,修建难度低,建设的成本低,利用废弃的矿区,土地价格也低,故D正确、C错误;该矿坑赛车场在环境优美方面没有优势,故B错误。故答案选D。
【15题详解】
该地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经济衰退,说明该区经济发展缓慢,而对矿坑进行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基础,所以该区选择先以矿坑发展赛道经济,提升经济水平,再逐步治理环境,故B正确;先以矿坑发展赛道经济,再逐步治理环境,这种发展的先后顺序与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劳动力数量的多少没有关联性,故A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措施:1、市场与政府政策协调发挥作用。2、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宽资金渠道。3、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4、不断改善投资环境。5、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石冰川一般是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通常分布于山地林线之上,其表面是厚达0.5~5米的岩石碎块。与山岳洁净冰川相比,石冰川融化速度更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下图示意石冰川内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石冰川最可能广泛分布在( )
A 南极大陆B. 东非高原C. 青藏高原D. 东欧平原
17. 与山岳洁净冰川相比,石冰川融化速度更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内部岩块降低热量吸收B. 分布海拔更高气温更低
C. 表面岩块阻隔热量传输D. 对太阳辐射反射率更高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速度加快,但石冰川可以( )
A. 减少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B. 增加全球淡水资源的数量
C. 缩短淡水资源更新的周期D. 维持高山地区的水源储备
【答案】16. C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考查石冰川的分布地区,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石冰川是由山岳冰川消退形成,且分布在山地林线以上,说明石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位于高山林线以上,对比四个地区进行判断,只有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可能存在山岳冰川消退后石冰川分布广泛,C正确,南极大陆以大陆冰川为主,A错误;而东非高原和东欧平原高原存在山岳冰川的可能性小,因此存在石冰川的可能性也很小,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气温高低是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快慢的主要原因,与山岳洁净冰川相比,石冰川融化速度更慢说明石冰川表面的气温低于山岳洁净冰川,是由于石冰川表面有0.5-5米的岩石碎块覆盖,削弱了太阳辐射直接对下部冰川直接照射,表面岩块阻隔了热量传输,进而使得下部冰川气温低,所以融化速速慢,C正确;因上面覆盖岩块厚度较大,增加了热量的吸收,使得下部岩块冰川吸收的热量少,所以融化慢,A错误;石冰川分布海拔更低,B错误;洁净冰川表面无碎石覆盖,反照率更高,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结合前面的分析,石冰川比山岳洁净冰川融化速度慢,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速度加快,但石冰川消融速度慢,可以更多的储存水资源,维持高山地区的水源储备。增加了人类对淡水资源的依赖,A错误,D正确;结合前面分析,石冰川只是融化速度慢,但也在融化,因此在冰川融化的背景下,全球淡水资源的数量也在减少,B错误;石冰川融化速度慢,延长了淡水资源更新的周期,C错误,故选D。
【点睛】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海岸线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全球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江苏省如东县海岸线受人类活动影响变化显著。下图示意2000~2020年如东县海岸线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如东县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是( )
①海岸线向内陆后退 ②南部变化速度快于北部 ③海岸线向海洋扩张 ④2010~2020年变化速度减缓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0. 如东县海岸线的变化有利于( )
A. 缓解城市用地压力B. 增加海岸生物多样性
C. 改善沿海环境质量D. 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和2020年如东县海岸线整体上向海洋推进,①错误,③正确;读图可知,南部分海岸线变化速度快于北部,特别是南部的综合开发建设区变化幅度最大,变化速度最快,②正确;读图可知,在许多地区2010~2020年变化速度明显快于2000~201年,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如东县海岸线整体上向海洋推进,可以增加陆地面积,从而缓解城市用地压力,A符合题意;如东县海岸线整体上向海洋推进,破坏了原来海岸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可能危害海岸生物多样性,排除B;沿海人为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得当地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人类干扰加大,有可能降低沿海环境质量,排除C;沿海人为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得当地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破坏原有自然防御屏障,使得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也导致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加,排除D。故选A。
【点睛】海岸线进退的影响因素:地壳升降、海平面升降、流水和海浪沉积和海浪侵蚀相互作用、人类活动等。
农业碳排放的来源主要有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土地翻耕、灌溉电能的消耗等,通常情况下生产投入强度越大,碳排放越高。四川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其中成都平原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比大巴山区低。下图示意四川盆地地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成都平原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比大巴山区低的原因是( )
①雨热同期②光照充足③灌溉便利④土壤肥沃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22. 大巴山区降低农业碳排放的可行措施是( )
A. 增加化肥使用B. 增加农膜覆盖C. 扩大耕地面积D. 实施节水灌溉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农业碳排放的来源主要有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土地翻耕、灌溉电能的消耗等。与大巴山区相比,成都平原灌溉便利,灌溉电能的消耗少,因此成都平原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比大巴山区低,③符合题意;与大巴山区相比,成都平原多沉积土壤,水土流失较弱,因此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较少,因此成都平原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比大巴山区低,④符合题意;大巴山区和成都平原都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而且大巴山区许多地区因海拔较高,光照更充足,因此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不是成都平原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比大巴山区低的原因,①、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农业碳排放的来源主要有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土地翻耕、灌溉电能的消耗等。增加化肥使用、增加农膜覆盖、 扩大耕地面积均会增加大巴山区农业碳排放量,排除ABC;实施节水灌溉,可以减少灌溉电能的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大巴山区农业碳排放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
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入海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人类活动影响,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红树原生种逐渐消失。保护区从1999年开始引种原产于孟加拉国的无瓣海桑红树林。由于生长迅速,枝叶繁茂,扩散快,无瓣海桑群落面积一度达到保护区的82%以上。近年来,保护区开始逐步砍伐无瓣海桑并重新种植本地红树树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与原产地相比,淇澳岛引种的无瓣海桑每年冬季会大量落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B. 降水C. 水质D. 人类活动
24. 淇澳岛无瓣海桑快速繁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①利于海岸红树林的快速修复
②丰富海岸生物多样性
③侵占本地红树树种生存空间
④提高珠江入海口水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23. A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无瓣海桑红树林的原产地是孟加拉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位于珠海市的淇澳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淇澳岛冬季气温偏低,使得引种的无瓣海桑每年冬季会大量落叶,因此热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A符合题意;降水、水质、人类活动对无瓣海桑落叶影响不明显,排除BCD。故选A。
【24题详解】
题意表明,淇澳岛无瓣海桑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传播能力强,有利于海岸红树林的快速修复,但其快速繁殖,当地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使其扩张速度过快,占用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侵占本地红树树种生存空间,损害了海岸生物多样性,因此①、③正确,②错误;淇澳岛快速繁殖无瓣海桑主要分布珠江口西侧陆地边缘,对珠江口入海口水位影响小,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拉沟是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一个槽形洼地,最宽处近20公里,最深超200米,无常年性径流,沟底部分区域有常年性水洼(图c),冬季积雪厚度可达25cm左右。每年冬季,当地的许多牧民会赶着牲畜向南迁徙到吉拉沟过冬,吉拉沟成为当地有名的“冬窝子”。图a示意吉拉沟的地理位置,图b示意吉拉沟的地质剖面。
(1)说明吉拉沟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吉拉沟沟底部分区域形成常年性水洼的主要原因。
(3)分析吉拉沟成为当地牧民“冬窝子”的有利条件。
【答案】(1) 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山,吉拉沟位于背斜顶部,岩石破碎,后在外力作用作用下,吉拉沟岩层被风力侵蚀,形成谷地。
(2)吉拉沟沟底区域地势低洼,地下水作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常年稳定补给,故使得吉拉沟沟底部分区域形成常年性水洼。
(3)吉拉沟洼地地形,地势低,气温较高,可躲避冬季的寒潮;沙生植被相比周边地区更为茂盛,牲畜在冬天也能吃到食物;冬季有稳定的冻土层和地面积雪,为人畜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吉拉沟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质作用、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形式、聚落的区位条件,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读图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b可以看出,吉拉沟位于褶皱山区域,属于背斜成谷的区域,故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山,吉拉沟位于背斜顶部,岩石比较破碎,随后在外力作用下,吉拉沟岩层被外力的风化、侵蚀,而形成谷地。
【小问2详解】
从材料与图中可知吉拉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该区域常年有水,说明水体的补给类型为地下水,故从地形与补给类型的角度作答;吉拉沟沟底区域地势低洼,地下水作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常年稳定的补给,故使得吉拉沟沟底部分区域形成常年性水洼。
【小问3详解】
吉拉沟成为当地牧民“冬窝子”的有利条件从地形、植被、水源的角度作答;吉拉沟洼地地形,地势低,气温较高;受地形的阻挡,可躲避冬季的寒潮;沙生植被相比周边地区更为茂盛,牲畜在冬天也能吃到食物;冬季有稳定的冻土层和地面积雪,为人畜提供了稳定的水源,这些原因有利于人畜过冬,因而成为当地牧民的冬窝子。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勤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下游,曾经水草丰美。随着人口增长,20世纪50年代在绿洲上游修建以灌溉为主的红崖山水库,使青土湖逐渐萎缩直至干涸消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为了优化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以连通红崖山水库与青土湖的天然河道为基础,部分修建人工灌渠,建设了生态专用输水渠,每年8-10月由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补水。下图示意该生态专用输水线路。
(1)分析红崖山水库修建后青土湖逐渐干涸消失的原因。
(2)分析由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生态输水的时间选择8-10月的原因。
(3)说明生态输水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青土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湖泊补给水源少(主要为石羊河河水和地下水补给),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水缺乏;红崖山水库建成后,拦截水库上游的河水灌溉农田,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青土湖的补给水源大幅度减少,最终导致青土湖干涸、消失。
(2)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祁连山东部山地降水较多(夏季风迎风坡),石羊河径流量增大;高山冰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大)和山地降水随着石羊河在红崖山水库不断积累,8—10月红崖山水库储水量大;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澄清,水库水质好;经过前期升温以及蒸发的不断积累,青土湖地区土壤极度缺水,水资源极度缺乏。
(3)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条件;为沿线地区提供水资源,提高地下水水位,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恢复,使植被覆盖率增加;增加湿地面积和土壤水分,使生物多样性增加,改善生态环境;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风沙活动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为背景材料,涉及建设水库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输水的时间选择及生态输水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青土湖位于石羊河下游,红崖山水库位于青土湖上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土湖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湖泊补给水源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青土湖的补给水源主要是石羊河的河水(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和地下水,红崖山水库建成后,拦截水库上游的河水灌溉农田,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青土湖的补给水源大幅度减少,最终导致青土湖干涸消失。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红崖山水库位于石羊河下游,降水少,水源主要来源于石羊河。石羊河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水补给类型主要是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及祁连山东部的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而且祁连山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经过前期高山冰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大)和山地降水随着石羊河在红崖山水库不断积累,8—10月水库储水量大;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澄清,水库水质好;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经过前期(8-10月之前)升温及蒸发的不断积累,青土湖地区土壤极度缺水,水资源缺乏。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干旱地区输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生态输水可以使沿线地区的水量增多,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地下水水位以及土壤水分,改善植被生长条件,提高植被的存活率,使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植被覆盖率增加可以有效遏制风沙活动,利于防治土地沙化现象。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是我国重要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其人口、经济重心集中在维港都会区,北部地区开发程度极低。近年来香港经济增速放缓,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香港于2021年提出北部都会区规划,设立港深创新科技园,对接香港科研与深圳科技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创新科技产业,推动“南金融、北创科”双重心的形成,促进港深融合发展。表是2020年香港和深圳的产业结构及地区生产总值,下图示意维港都会区和北部都会区的位置。
(1)简述2020年香港和深圳产业结构的异同。
(2)分析香港北部都会区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分别说明北部都会区建设对深圳、香港两地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相同点:两个区域经济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一二产业占比小,第三产业占比高。
不同点:香港人均生产总值高于远高于深圳,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占比香港高于深圳,第二产业占比深圳高于香港。
(2)靠近深圳,地理位置优越;北部地区开发程度极低,人口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价相对较低;政府政策的支持。
(3)对深圳的有利影响:有利于学习香港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获取香港先进的科研技术;有利于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香港有利的影响:有利于开发北部都会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缓解南部都会区的人口、产业、环境等压力;有利于提升科研技术的利用和转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香港经济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区域差异比较、工业区位因素、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读图文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相同点:由图表可以明显看出香港和深圳一二产业占比都较低,第三产业占比高,即可以得到相同点:两个区域经济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占比小,第三产业占比高。
不同点:由材料可以看出香港地区生产总值虽然低于深圳,但人口远少于深圳,所以香港人均生产总值高于深圳;香港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占比高与深圳,第二产业低于深圳。
【小问2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香港北部都会区,靠近深圳,深圳的科技制造业先进,地理位置优越;由材料可知香港北部开放程度低,人少地多,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广,地价低;政府规划港深创新科技园区,政府政策的支持。
【小问3详解】
对深圳的有利影响:香港经济发达,通过合作有利于深圳学习香港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材料可知香港科研技术先进,有利于获取香港先进的科研技术;产业合作有利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对香港有利的影响:由材料可知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程度低,通过设立港深创新科技园区,有利于开发北部都会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香港人口、经济主要分布在南部,通过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南部维港都会区的人口、产业、环境等压力;深圳科技制造业先进,通过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有利将香港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应用与实际生产。城市
第一产业
占比(%)
第二产业
占比(%)
第三产业
占比(%)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人口(万人)
香港
0.1
6.5
93.4
22740.17
741.31
深圳
0.1
37.8
62.1
27670.24
1763.38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必3;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湛江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地理pdf、高二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广州西关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关于锂矿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