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件
展开第9练 以非金属元素为主体,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1. [2022广东•3,2分,难度★☆☆☆☆]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
2. [2021福建•4,4分,难度★★☆☆☆]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部分产物已省略)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SO4的分解产物X为FeOB.本流程涉及复分解反应C.HNO3的沸点比H2SO4的低D.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铁锅易损坏
4. [2021河北·10,4分,难度★★☆☆☆]关于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糖类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B.NaClO、KClO3等氯的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会随溶液的pH减小而增强C.加热NaI与浓H3PO4混合物可制备HI,说明H3PO4比HI酸性强D.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故稀HNO3氧化性更强
5. [2021山东·8,2分,难度★★☆☆☆]工业上以SO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无水NaHSO3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B.结晶后母液中含有NaHCO3C.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D.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O3
5.B【流程梳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母液的成分,由结晶析出NaHSO3晶体、母液能与纯碱进行中和知,母液呈酸性,一定含有NaHSO3,由此对流程进行如下梳理:由上述分析知吸收过程有气体CO2生成,A项正确;结晶后母液中不含有NaHCO3,B项错误;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否则NaHSO3容易发生分解,C项正确;中和时Na2CO3和母液中残余的NaHSO3反应生成Na2SO3和NaHCO3,故中和后溶液中含有NaHCO3和Na2SO3,D项正确。【技巧点拨】 本题只要分析出来母液中一定含有NaHSO3就容易判断出B项说法错误,因为根据离子共存知,NaHSO3和NaHCO3不能共存。
第10练 结合实验考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 [2021全国甲·9,6分,难度★★☆☆☆]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 )
1.D NH4Cl受热分解能生成NH3和HCl,但试管口温度较低,NH3和HCl在试管口会重新生成NH4Cl,A项错误;铝片遇到冷浓硝酸钝化,不能用该方法制备NO2,B项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和SO2,不能生成H2S气体,C项错误;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可以制备O2,其中MnO2作催化剂,D项正确。【知识储备】 实验室制备氨气的三种方法:①利用NH4Cl和Ca(OH)2加热制备NH3: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②加热浓氨水制备NH3:NH3·H2O NH3↑+H2O。③向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制备NH3。
3. [2022广东·5,2分,难度★★☆☆☆]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 (a~d 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B.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C.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4. [2021广东·17,15分,难度★★★☆☆]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命名为chlrine(中文命名“氯气”)。(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干燥Cl2时,净化与收集Cl2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3)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 已分解。检验此久置氯水中Cl-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 。 (4)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①实验任务 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溶解度的影响。②查阅资料 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时,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 ℃时,Ksp(AgCl)=1.8×10-10。
③提出猜想 猜想a:较高温度的AgCl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猜想b: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S(45 ℃)>S(35 ℃)>S(25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1中实验1~3,记录数据。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25 ℃的AgCl饱和溶液中,c(Cl-)= ml·L-1。实验结果为A3>A2>A1。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 。 ⑥优化实验 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表2中内容。⑦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1~5的结果,并结合②中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也成立。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
4.【参考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分)(2)cdbae(2分)(3)HClO 取少量久置氯水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2分)(4)⑤1.34×10-5(2分) 电导率与温度和离子浓度有关,测试温度不同,根据电导率结果,无法判断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解度(2分)⑥45 Ⅱ 45 ⑦电导率A3>B2>B1【解题思路】 (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Cl2,即MnO2氧化浓盐酸,生成MnCl2、Cl2和H2O,配平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浓盐酸易挥发,因此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HCl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洗气时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故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cdbae。(3)氯水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氯水中HClO已分解。
(3)探究(2)中S的来源来源1: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在酸性条件下与Na2S反应生成S。来源2:溶液B中有Na2Sx,加酸反应生成S。针对来源1进行如下实验:①实验可证实来源1不成立。实验证据是 。 ②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 。 ③写出来源2产生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证明Na2SO3固体热分解有Na2S、Na2SO4和S产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产物中S产生的合理性: 。
第11练 结合环境污染与保护考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2021全国乙·7,6分,难度★☆☆☆☆]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2. [2021全国甲·7,6分,难度★☆☆☆☆]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3. [2021河北·4,3分,难度★☆☆☆☆]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5.[2020全国Ⅱ·11,6分,难度★★★☆☆]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D.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202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题精练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题精练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新题精练,题组1氯及其化合物,关键能力强化提升,题组1硫及其化合物,题组氮及其化合物,题组1碳及其化合物,情境创新专练,提升素养拓展思维,题型专练创新集训,全章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十一章化学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十一章化学实验课件,共6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九章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九章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8练二次电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