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分子动理论内能含答案
展开分子动理论 内能
(建议用时40分钟)
1.(多选)(2020·广州模拟)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B.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D.在液体表面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
【解析】选A、B、D。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选项A正确;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是由空气的流动造成的,不是布朗运动,选项B正确;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液体分子的撞击对微粒影响越小,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选项C错误;液体表面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选项D正确。
2.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悬浮颗粒越大,同一时刻与它碰撞的液体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D.当物体温度达到0 ℃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会停止
【解析】选B。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悬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A错误;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正确;悬浮颗粒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错误;热运动在0 ℃时不会停止,D错误。
3.(多选)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铜的摩尔质量为M0,密度为ρ(均为国际制单位),则( )
A.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B.1个铜原子的体积是
C.1 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ρNA
D.1 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铜的摩尔质量、密度为宏观量,铜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为微观量。
(2)NA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
【解析】选A、B、D。铜的摩尔质量即NA个铜原子的质量,因此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故A正确;1 mol铜的体积为,故每个铜原子的体积为,故B正确;1 kg铜的摩尔数为,则原子数目为NA,故C错误;1个铜原子的体积是,则1 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故D正确。
4.(多选)(2020·武汉模拟)关于温度和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B.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C.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D.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E.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
【解析】选A、B、E。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选项A正确;系统的内能是一个只依赖于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所以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选项B正确;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选项C错误;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它们的物质的量不同,内能不同,选项D错误;在1 g 100 ℃的水变成100 ℃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变大,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选项E正确。
5.(多选)(2020·石家庄模拟)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C.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
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E.墨水中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反映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选B、D、E。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选项A错误;根据扩散现象的应用知,选项B正确;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远小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选项C错误;如果一开始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的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后,分子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D正确;由布朗运动的原理知,选项E正确。
6.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用a mL的纯油酸配制成b mL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滴管取1 mL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n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S cm2,则:
(1)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是__________cm。
(2)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要知道油滴的__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摩尔质量 B.摩尔体积
C.质量 D.体积
【解析】(1)据题得: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
mL,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mL,则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为d==cm。
(2)设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V1,则V1=πd3,由NA=可知,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要知道油滴的摩尔体积,B项正确。
答案:(1) (2)B
【加固训练】
用单分子油膜估测油酸分子大小,实验器材除了油酸酒精溶液、盛有适量清水的浅盘、痱子粉、橡皮头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外,还需要___________。实验中,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测得油酸分子直径为d,已知油酸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则可估算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___。
【解析】因需测量油酸的体积V,故还需要量筒,设油膜的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所以实验中若油膜不是单分子层将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设油酸的体积为V,可得NA=,解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答案:量筒 油膜不是单分子层
7.(2021·桂林模拟)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实现了全密封烹调,达到了省时省电的目的。
(1)如果某电压力锅的锅内气体的体积为V,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锅内气体分子的个数有多少?
(2)如果电压力锅正常工作时锅内的温度能保持在117 ℃,此时室温为27 ℃,试用热力学温度表示锅内温度和室温,并计算锅内食物升高了多少开尔文?
【解析】(1)分子个数N=nNA=NA。
(2)根据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锅内温度T1=(t1+273) K=390 K
室温T2=(t2+273) K=300 K,
升高的温度ΔT=T1-T2=90 K。
答案:(1)NA (2)390 K 300 K 90 K
【总结提升】微观量估算的解题方略
(1)明确区分涉及的物理量,哪些是宏观量,哪些是微观量。
(2)善于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建立宏观、微观量的联系。
(3)根据需要建立不同分子模型,估测分子直径或其他微观量。
8.(多选)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kg/mol),该物质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ρNA
B.1 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NA
C.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
D.该物质1个分子占有的空间是
E.该物质的摩尔体积是
【解析】选B、D、E。1 k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所含分子数目为:n=NA·=,故A错误,B正确;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0==,故C错误;每个分子所占体积为:V0==,故D正确;该物质的摩尔体积为,故E正确。
9.(多选)两个相邻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随分子之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是分子斥力和分子引力曲线,实线是分子合力曲线。当分子间距为r=r0时,分子之间合力为零,则选项图中关于这两分子组成系统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选B、C。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r减小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r<r0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r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r=r0时,分子势能最低。但考虑取不同情况作为分子势能为零的点,选项B、C可能是正确的。
10.(2020·全国Ⅰ卷)分子间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如图所示,r=r1时,F=0。分子间势能由r决定,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若一分子固定于原点O,另一分子从距O点很远处向O点运动,在两分子间距减小到r2的过程中,势能___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由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势能___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等于r1处,势能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解析】从距O点很远处向O点运动,两分子间距减小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体现引力,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由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分子间仍然体现引力,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间距等于r1之前,分子势能一直减小,取无穷远处分子间势能为零,则在r1处分子势能小于零。
答案:减小 减小 小于
1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已知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油酸,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 mL溶液滴250滴,那么1滴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所以一滴溶液中油酸体积为V油酸=________cm3。若实验中测得结果如表所示,请根据所给数据填写出空白处的数值,并与公认的油酸分子长度值L0=1.12×10-10 m作比较,并判断此实验是否符合数量级的要求。
次数 | S/cm2 | L=/cm | L平均值 |
1 | 533 |
|
|
2 | 493 |
| |
3 | 563 |
|
【解析】由题给条件得,1滴溶液的体积为
V溶液= mL=4×10-3 mL,
因为=,
故1滴溶液中油酸体积为:
V油酸=V溶液=× cm3=8×10-6 cm3。
据此算出3次测得L的结果分别为:
L1=1.5×10-8 cm,
L2=1.62×10-8 cm,
L3=1.42×10-8 cm
其平均值为:==1.51×10-10 m
这与公认值的数量级相吻合,故本次估测数值符合数量级的要求。
答案:4×10-3 8×10-6 填表数据见解析
符合要求
12.(2020·泉州模拟)据环保部门测定,在北京地区沙尘暴严重时,最大风速达到12 m/s,同时大量的微粒在空气中悬浮。沙尘暴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的最高浓度达到5.8×10-6 kg/m3,悬浮微粒的密度为2.0×103 kg/m3,其中悬浮微粒的直径小于10-7 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北京地区出现上述沙尘暴时,设悬浮微粒中总体积的为可吸入颗粒物,并认为所有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直径为5.0×10-8 m,求1.0 cm3的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是多少。(计算时可把可吸入颗粒物视为球形,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沙尘暴天气时,1 m3的空气中所含悬浮微粒的总体积为:
V== m3=2.9×10-9 m3,
那么1 m3空气中所含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体积为
V′==5.8×10-11 m3,
又因为每一个可吸入颗粒物的体积为
V0=πd3 ≈6.54×10-23 m3,
所以1 m3空气中所含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n= ≈8.9×1011(个),
故1.0 cm3的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为n′=n×1.0×10-6=8.9×105(个)≈ 9×105(个)。
答案:9×105个
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9分子动理论内能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9分子动理论内能含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9分子动理论内能doc、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9参考答案与精析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3分子动理论内能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3分子动理论内能含答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3分子动理论内能doc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3答案与精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6分子动理论内能(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6分子动理论内能(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