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展开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比较散乱,7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归纳概括,易于他们记忆理解,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艺术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相关史实;
目标2: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分析其价值和特点,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重点)
目标3: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特点,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重点)
目标4:列表归纳明朝文学、戏剧作品及其特点,分析归纳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播放视频:最美万里长城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何时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相关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任务单,任务一,《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明朝《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与价值。
2.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这三部巨著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探究问题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写到探究问题单上。
教师提问,总结讲解。
PPT出示问题1.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明朝《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与价值。
教师出示表格: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呈现历史问题,直观明了。
PPT出示问题2.【合作探究】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
PPT出示问题3.这三部巨著有何特点?。
教师总结。
(1)多为总结性巨著,对传统科技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作出经验性总结。
(2)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
(4)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较少。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1.观察明长城示意图,填写明长城的起止位置,分析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2.结合所学,概括明长城的特点。
3.识读《明朝北京城平面图》,说出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探究问题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写到探究问题单上。
PPT出示问题:1.观察明长城示意图,填写明长城的起止位置,分析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师出示
生1: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位置,意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生2: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师补充:明代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达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横贯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最坚固、最完整、气势也最雄伟的长城。
明长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齐和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此外,长城沿线还建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与城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明王朝为便于对长城全线的防务管理和长城本身的修筑维护,将长城全线划分为九段,每段分别置镇,派驻重兵,委任总兵(亦称镇守)官统辖。
出示山海关、嘉峪关图片。并讲解。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关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有“天下雄关”之称。
长城精神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PT出示问题:2.结合所学,概括明长城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建筑规模最庞大;建筑风格最独特;防御体系最完备;文化内涵最丰富;
PPT出示问题:3.识读《明朝北京城平面图》,说出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师出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学生观看,说出特点。教师总结。
● 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师补充:
皇城在宫城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
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出示任务:任务四
【合作探究】
1.列表归纳明代三部小说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价值。
2.讲讲你所知道的这三部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故事,并分析历史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区别。
3.分析归纳明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PPT出示问题:1.列表归纳明代三部小说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价值。
师出示表格
学生归纳填写,教师出示答案。
2.讲讲你所知道的这三部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故事,并分析历史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区别。
学生讲述,略。
历史著作: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历史小说: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小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史实。
3.分析归纳明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原因: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客观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3)课堂小结
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学作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古典文化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如三部古典小说。同时,在建筑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世界级的经典之作长城和故宫,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4)知识结构
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互动训练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六、课后作业
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检测—《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七、拓展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提升栏目资源或将教师端教学素材和拓展提升资源推荐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知识。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拓展提升
名师微课:农政全书
微课:北京城与长城的修筑
微课:实用科技的伟大成就
教学视频:明代科技文化繁荣的背景
历史第二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第二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漫画图组,两则史料,展示图片及资料,学子纵横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