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缤纷的夏日里让我们遨游于经典课文之中,体验人生,感悟情怀。异彩纷呈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孙仲谋,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手不释卷、家喻户晓的吕蒙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待;博学睿智、鞠躬尽瘁的邓稼先,鲜为人知,至死不懈;目不窥园、屏息凝神的闻一多,锲而不舍,可歌可泣;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鲁迅,励尽心血为民族呐喊。①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
不拘小节、憨态可掬的阿长;穷苦孤独、质朴善良的老王;任劳任怨、沉默憨厚的父亲;沉稳睿智、技高一筹的卖油翁……他们虽微不足道,且有弱点,②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的优秀品格的光辉,疏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
百年沧桑的人民艺术剧院里,谦逊淳朴的祥子三起三落依然难逃厄运,人与车被吞噬的故事跌宕起伏。倾听名著故事的言外之意,悲天悯人的情怀逐渐醒悟。闻名遐迩的环球影城中,情节扑朔迷离的《海底两万里》正在热映。③高深勇敢、神秘无畏的尼摩船长,在踌躇中酝酿着复仇计划,拯救谁?又惩罚谁?与科幻的不期而遇,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壮阔险要的燕山峰峦,花木兰俯瞰殷红的疆土,马革裹尸又何妨?春风满洛城的玉笛声中,李白客居他乡,吟唱故园情;幽篁深林处,王维明月相照,烦恼涣然冰释;浩浩荡荡的河水边,老船工胸有成竹,笑谈“据理臆断”,最终水落石出。④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在烦燥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1.下列文段中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叱咤(chà)风云 屏(bǐng)息凝神 惩(chéng)罚 俯瞰(kàn)
B.气冲斗(dǒu)牛 扑朔(sù)迷离 吞噬(shì) 殷(yān)红
C.目不窥(kuī)园 锲(qiè)而不舍 吟(yín)唱 厄(è)运
D.家喻(yú)户晓 鞠躬尽瘁(cuì) 遨(áo)游 拯(zhěng)救
2.文段中加点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刮目相待 心有灵犀 谦逊 儒子牛 B.据理臆断 微不足道 无畏 幽篁
C.至死不懈 励尽心血 淳朴 喧器 D.马革裹尸 不期而遇 醒悟 烦燥
3.下列选项对画线句修改有误的是( )(2分)
A.①句没有语病,不用进行修改。
B.②句把“疏导”改为“引导”。
C.③句把“高深勇敢”和“神秘无畏”去掉一个。
D.④句把“他们”改为“诗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时隔多年,小张和老同学在曲阜孔子湖泮萍水相逢,他们热泪盈眶。
B.他用辛辣的语言,戳穿了那副悲天悯人的虚伪面孔。
C.商量了半天,几个小伙伴终于一拍即合,决定去幸福敬老院做义工。
D.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大雨倾盆,这天气真是扑朔迷离。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宇,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⑤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思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覆盖 B.则以纸帖之 帖:标签
C.半日方散 方:才 D.必顶礼赞叹而去 去:离开
6.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永乐之大窑器
A.何陋之有 B.有闻而传之者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水陆草木之花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活版在印刷时具备印刷速度快、排版速度快、填补新字速度快以及拆版速度快等优点。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艺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报恩塔上每夜必定点灯,除非是天日转晴,细雨雾霭,因此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①
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②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③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④论。
【注】①皎上人:僧人名皎。②素:旧的。③朝(zhāo):又作“城”。④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
(1)“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这两句描写有何妙处?(3分)
(2)诗歌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表现前进路上会有困难,不要被一时的成功迷惑而失掉长远目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共8分。
12.为了让“诗意语文”在学校落地生根,实验中学开展了“小诗朵朵·生活处处是诗情”系列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
(1)【吟诗句】在“小诗朵朵”活动中,七年级一班准备刊登一组“我和语文”的作品。请参考示例,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2分)
语文,就像一缕轻风,拂动着我的心海,使我的天空明净清新。
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就像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人生润泽丰盈。
(2)【编诗集】语文老师组织全班同学把描写夏天的小诗编写成一本诗集,并发动大家为这本诗集取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你想到的是什么名字?请说说你命名的理由。(2分)
13.“圣城雅韵”学习小组邀请你加入主题短片制作团队,小组用下列名著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短片的名称。请选择其中一部,结合名著的内容与主题分析其书名的妙处。(4分)
A.《朝花夕拾》 B.《骆驼祥子》 C.《海底两万里》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9分)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看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⑪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⑫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⑬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⑭“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⑮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搞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⑯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⑰“主人家是谁?”
⑱“不晓得。”
⑲“粮食交给谁呢?”
⑳“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4.选文第①②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中“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主人”为什么要将字写得“粗大”?结合小屋的布置来看,你觉得小屋的主人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2分)
16.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5分)
古柏树下
肖复兴
①和其他公园相比,早春时节的天坛,除了零星的迎春花开之外,没有其他的花开,斋宫里的玉兰,也要等到三月末了,有名的西府海棠,要到四月中旬才能见了。
②灰蒙蒙的天坛,这时候靠古树提气。这确实是其他任何一座公园都无法匹敌的。这样的古树,天坛如今一共有3562株。如果不是天坛建坛600年漫长时光中人为的战火与天然灾害的纷乱侵蚀,古树的数目,应该更多。
③天坛里最为人瞩目的古树,当属长廊北侧的柏抱槐,和回音壁外的九龙柏了。那里的古树,因为太有名,都被铁栏杆围着,人们无法与之亲密接触。对于我,最喜欢的是西柴禾栏门外的三棵古柏。这么多年,几乎每一次到天坛,都会到这三棵古柏前看看,好像它们是我的风雨故人;有时会画它们,总也画不厌,也画不像。
④在天坛,柴禾栏门有两座,分列祈年殿围墙根儿的东西两侧,当初,是为给神厨宰杀烹饪牛羊等祭品提供烧柴用的。这两座门,如今都是天坛的办公之地,西柴禾栏门里放着清洁卫生的三轮车,不对外开放,因此,这里的游人几近于无。门前,三棵古柏,由东到西排列,冬夏春秋,枝叶茂密,郁郁苍苍,如三个威武的壮士,屹立在那里。脚下是草坪如茵,背后是红墙似血,有一股难言而雄浑的沧桑感。特别是春天,草的嫩绿,树的苍绿,墙的火红,瓦的黛绿,色彩对比得强烈而鲜明,我一直以为,最能代表天坛的色调。这三棵粗壮的古柏,树龄都很老了,一棵560年以上,两棵620年以上。在整个天坛,找到这样年头悠久三位并排站在一起的古树,很难了。
⑤三八妇女节的中午,我从南过花甲门,沿着一溜儿红墙贴身前行,走到墙尽头的拐角处,就可以看见这三棵古树了。忽然,一眼看见,最里面的那棵古柏前,站着一位姑娘。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站了很久,始终抬头望着树冠。我站在那里,也一动不动,我不想打扰她。很少见到有游人到这里来,更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样静静地站那里,抬头看树。
⑥我看见姑娘动了,围着这株古柏缓缓地转了一圈,她的手臂不时抚摸着皴裂的苍老树干。那样子,像孩子环绕着老人的膝下,老树因此而变得慈祥,对她诉说着悠悠往事。有风轻轻吹来,枝叶簌簌拂动。中午的阳光,透过枝叶,温煦地洒在她的脸上、身上。因为她在走动,阳光不时跳跃,一会儿顺光,一会儿逆光的脸上和身上,像蝴蝶翻飞。
⑦我忽然有些感动,为这个姑娘,也为这古树。
⑧姑娘对古树如此敬畏。古树值得姑娘如此敬畏。
⑨只是,如今,我们不少人似乎没有或者说缺少这样对树敬畏的感觉。我们一般愿意膜拜神像,却不知树尤其古树,其实也是神,是自然之神。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在有五六百年树龄的古树面前,人也是渺小的。
⑩想起古罗马的诗人奥维德,在他的伟大诗篇《变形记》中所写的菲德勒和包喀斯那一对老夫妇,希望自己死后不要变成别的什么,只变成守护神殿的两棵树,一棵橡树,一棵椴树。
⑪在那遥远的时代里,树是那样地让人敬畏。在如今树为观赏品,而不再是一种自然之神。我们再也不会将树称之为神木。
⑫我看见姑娘在这株古柏前绕了一圈,又走到第二棵,一直在这三棵古柏前全部默默地绕了一圈。
⑬和她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和她打了个招呼,她站住了,客气地向我问好。我和她简单聊了两句,知道她是趁着过节日从上海来北京玩的。我刚想问她为什么对这三棵古树如此感兴趣。她却抢先问我:您知道天坛里还有比这三棵古树更老的树吗?我告诉她前面不远有一个快要倒下却依然活着的古柏,很值得一看。她迫不及待和我告别了。
⑭姑娘不到三十,姣好的面容,马尾辫,一身运动装,白色的运动裤,红色的运动绒上衣,外加一件米黄色的马甲,头戴着白色的棒球帽,身背着棕色的双肩包。她和苍绿如同深深湖水的那三棵古柏,和那红墙,和那绿草坪,颜色纷繁,像是盛开的一朵奇异的七色花。
⑮这些天,上海疫情严重,忽然,想起了这位姑娘。
(节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4月13日)
17.第③段才出现本文的主角“三棵古柏树”,前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
18.请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门前,三棵古柏,由东到西排列,冬夏春秋,枝叶茂密,郁郁苍苍,如三个威武的壮士,屹立在那里。
(2)姑娘不到三十,姣好的面容,马尾辫,一身运动装,白色的运动裤,红色的运动绒上衣,外加一件米黄色的马甲,头戴着白色的棒球帽,身背着棕色的双肩包。
19.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请你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4分)
20.有人认为把标题改为“天坛的古柏树”更好,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分)
五、写作:共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外出和同学游玩时,有个身影等待你的归来;当你放学回家时,有个身影站在门口眺望;当你迷失自我时,有个身影陪伴等待你的回心转意;当你受伤痛苦时,有个身影用心等待你的恢复……等待是一份爱心,是一丝神秘,是一份憧憬。那些长长短短的等待,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以“等待的身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C 2.B 3.A 4.B 5.B 6.D 7.B
8.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
9.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
10.(1)视听结合(1分),田园垂钓、樵夫歌声展示了田园的生活乐趣,表现出身处田园的宁静与悠然自得(2分)。
(2)蕴含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享受以及淡泊的志趣。
11.(1)无案牍之劳形(2)濯清涟而不妖(3)决眦入归鸟(4)箫鼓追随春社近(5)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12.(1)示例:就像一轮骄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世界光明温暖。
(2)示例:《生如夏花》“生如夏花之绚烂”,夏天是花开灿烂、生命勃发的季节,取名“生如夏花”,比喻人的生命也应如花-般尽情绽放,彰显了生命的真谛,元气满满,富有诗情画意。
13.示例一:我选A。《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与心路历程。书名运用比喻的修辞,“朝花夕拾”比喻旧事重提,将纯真美好的童年比作“朝花”,“夕拾”包含着作者对过往生活的珍藏与难寻少年心的怅惘。书名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温情怀恋,含蓄而富有诗意。事例二:我选C。《海底两万里》创造了神秘船长驾驶潜艇、探索海域的科幻传奇。书名设置悬念,“海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两万里”既与情节相关联,又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激发阅读兴趣。书名暗含着鼓励探索世界、歌颂冒险精神的主题,深刻而引人入胜。
1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描写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突出山的高大、连绵,暗示了山路的险峻和翻山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天晚找不到村寨投宿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及“我们”的惊喜做铺垫。
15.为了醒目,易于被客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表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诚意。
16.这句话写“我”梦中的梨花,属于虚写(虚实映衬)把梨花林和梨花姑娘融合在一起,人花相映,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赞颂了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17.不多余。第①段写天坛的名花因早春的寒冷尚未开放,第②段写此时天坛靠古树提气,由此引出下文对三棵古柏树的描写,也为表现三棵古柏树苍翠挺立的顽强生命力而蓄势。
18.(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棵古柏树比作威武的壮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古柏树历经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纷乱侵蚀后依然苍翠挺立的状态,赞美了古柏树顽强的生命力。
(2)运用外贸描写,并通过姑娘衣着色彩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姑娘身上散发出的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19.人是渺小的,而大自然的生命是无限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古柏树历经六百多年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纷乱侵蚀却依然展现出顽强而伟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应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将有限的生命汇入到这生生不息的生命的长河中。
20.示例:我认为“古柏树下”更好。以“古柏树下”为题,既揭示了文章的线索,又设置悬念,引导读者思考古柏树下发生了什么事情,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天坛的古柏树”则只是揭示了线索,未有悬念,故原标题更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四句通过视角远近,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