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展开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 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 ,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 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 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3.外力和内力(1)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 的作用力。(2)内力:系统内 的作用力。
2.超重与失重的理解(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能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
1.(2021·山东泰安高三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静止状态,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向下,都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A错误,B正确;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静止状态,选项C、D错误。
2.(2021·广东珠海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如图所示,压缩的轻弹簧将金属块卡在矩形箱内,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均安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静止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F1=2 N,下底板传感器显示的压力F2=6 N,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方向向上,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减小,F2逐渐增大B.若加速度方向向下,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增大,F2逐渐减小C.若加速度方向向上,且大小为5 m/s2时,F1的示数为零D.若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为5 m/s2时,F2的示数为零
解析: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在金属块未离开上顶板时弹簧的压缩量不变,则F2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F1=ma,得F1=F2-mg-ma,可知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减小,故A错误;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在金属块未离开上顶板时弹簧的压缩量不变,则F2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1-F2=ma,得F1=F2-mg+ma,可知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增大,故B错误;当箱静止时,有F2=mg+F1,得m=0.4 kg,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当F1=0时,由A项分析有F1=F2-mg-ma=0,解得a=5 m/s2,故C正确;若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为5 m/s2,小于重力加速度,不是完全失重,弹簧不可能恢复原长,则F2的示数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2)物物叠放连接体:稳定时,各部分加速度大小相等。
(3)轻绳(杆或物体)连接体①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的。②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物体相连时有相同的加速度。
2.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每年的命题虽然都有新意,但每年的考题常源于教材习题或教材中的科普材料的拓展提升,以落实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新高考更会关注教材内容的拓展。教材内容多以简单的两物体相连为背景考查整体法、隔离法的基本应用,而高考题通常会拓展为多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时还会与图象问题、临界问题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同学们可通过以下示例认真体会,进一步发现高考真题与教材内容间的溯源关系,做到新高考的精准复习。
[典例1] [人教版必修1·P77·“科学漫步”]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m1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后者的发动机已熄火)。接触以后,开动双子星号飞船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等于895 N,推进器开动时间为7 s。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0.91 m/s。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是已知的,m1=3 400 kg,我们要求的是火箭的质量m2。
[答案] 3 484.6 kg
【真题命题立意】 本题在典例1中两物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拓展为多物体连接在一起的匀加速运动,题目中的条件信息由典例1中直接给出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拓展为拉力和加速度信息,但考查的核心知识点仍然是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
拓展❷ 将两物体间的相连拓展为两物体叠加(多选)(2019·高考全国卷Ⅲ)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A.木板的质量为1 kgB.2~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真题命题立意】 本题在典例1中两物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拓展为两物体叠加在一起的匀变速运动,题目中的条件信息由典例1中直接给出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拓展为拉力图象和速度图象信息,考查物理素养中的运动和力的观念,核心知识仍是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4 s以后有F摩=ma2,且知F摩=μMg=0.2 N,解得m=1 kg,F=0.4 N,但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M,故无法求出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选项A、B正确,D错误。0~2 s内,木板处于静止状态,F的大小等于物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而物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则由题图(b)知,F是均匀增加的,选项C错误。答案:AB
方法技巧相同加速度连接体的处理方法(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常按以下思路:①求内力时,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②求外力时,先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整体受到的外力。(2)用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 )A.a=gsin θ,F=(M+m)g(μ+sin θ)B.a=gcs θ,F=(M+m)gcs θC.a=gtan θ,F=g(M+m)(μ+tan θ)D.a=gcs θ,F=μ(M+m)g
4.(多选)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当用水平力F作用于B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以加速度a1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当用同样大小的恒力F沿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方向作用于B上且两物块共同以加速度a2沿斜面向上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M,有x1=x2 B.若m
由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典例2] (多选)质量m=2 kg、初速度v0=8 m/s的物体沿着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随时间按如图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设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且物体在t=0时刻开始运动,g取10 m/s2,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1~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0~1 s内,物体的位移为7 mD.0~2 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 m
由图象分析物体的受力[典例3] (多选)(2021·湖南株洲高三检测)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放置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恒力F1、F2的作用后各自沿水平面运动了一段时间,之后撤去F1、F2,两物体最终都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2∶1B.F1与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3∶1 C.F1和F2大小之比为2∶1D.A、B两物体通过的总位移大小相等
由题目条件确定物理量的变化[典例4] 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图正确的是( )
[解析]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出物体先是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水平面之后,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应该是倾斜的直线,不能是曲线,A错误;由于物体的运动先是匀加速运动,后是匀减速运动,在每一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应该是两段水平的直线,不能是倾斜的直线,B错误;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在同一阶段是不变的,并且由于在斜面上时的压力比在水平面上时的压力小,所以滑动摩擦力也比在水平面上时的小,
5.(2021·湖北武汉高三质检)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下列是力F和运动时间t之间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与拉紧的临界条件是FT=0。(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0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2.“三种”典型的常用方法
动力学中的极值问题[典例6] 足够长的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如图甲所示。若让该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度v0=10 m/s沿木板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随着θ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最大距离x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当θ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思路点拨] (1)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分析。(2)根据动力学知识写出数学表达式,进而讨论出极值。
7.(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小车A,其质量为mA=2.0 kg,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其质量为mB=1.0 kg。如图甲所示,给B一个水平推力F,当F增大到稍大于3.0 N时,A、B开始相对滑动。如果撤去F,对A施加一水平推力F′,如图乙所示,要使A、B不相对滑动,则F′的最大值Fmax为( )A.2.0 N B.3.0 N C.6.0 N D.9.0 N
解析:在题图甲中,设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fmax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B整体有F=(mA+mB)a,对A有Ffmax=mAa,代入数据解得Ffmax=2.0 N。在题图乙所示情况中,设A、B刚开始滑动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B为研究对象有Ffmax=mBa′,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max=(mA+mB)a′,代入数据解得Fmax=6.0 N,故C正确。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双基自测,核心考点·重点突破,年高考·1年模拟,物体系统,加速度,系统内,弹力FN=0,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FT=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高考 2020年物理高考大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9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2020年物理高考大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9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9讲,板块一,等于零,不等于,板块二,答案BC,板块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课件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9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课件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9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含详解),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9讲,板块一,等于零,不等于,板块二,答案BC,板块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