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法律知识专练(1)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展开(1)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1.2021年4月1日,在“海空卫士”王伟烈士壮烈牺牲20周年的日子,根据群众举报线索,西城公安分局抓获一名在微信群聊中辱骂烈士王伟、侮辱烈士遗孀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男,63岁)。该人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侵害革命英烈权利的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被称为“英烈条款”。这一条款( )
①是对英烈人格权、名誉权的保护
②旨在用法律规范尊重和保护英雄的隐私
③表明英雄的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
④能够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年中国选手谷某某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夺得冠军,受到极大关注。随后有网友发现,某企业未经谷某某允许擅自使用其照片嵌入促销广告并恶意抢注“谷某某”商标,对此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①该企业应该对谷某某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③该企业涉嫌侵犯了谷某某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④谷某某能以荣誉权受损为由向法院起诉该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民法典》实施之后的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杭州公开宣判,被告人孙某非法出售4万余条个人信息并获利3.4万元,判决孙某赔偿损失3.4万元,专门用于信息安全保护等公益事项,并公开赔礼道歉。该案件的公开宣判( )
①有助于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②彰显了《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
③为今后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理依据
④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周某系知名影视演员。上海某口腔公司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标题为《90后周某自信微笑夺影后,2016年你收获了什么?》的文章,擅自使用周某的8张照片进行商业宜传,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许多误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该公司用周某的名字进行商业宣传,侵犯了周某的姓名权
②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侵犯了周某的肖像权
③该公司的行为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误解,侵犯了周某的名誉权
④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宣传,侵犯了周某的隐私权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某小区业主吴亮与该小区宠物店老板赵勇因服务问题发生几次争执后,多次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勇,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言辞,并用赵勇的照片作配图。这对赵勇及宠物店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则并无不当
②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
③吴亮使用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勇的隐私权
④赵勇有权要求吴亮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公共场所时扫码登记、填写个人信息表已成为常态,这在有效追踪疫情动态、精准防控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2020年2月9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开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对疫情期间个人信息的收集做了严格规定。材料中通知的发布旨在( )
A.防止歪曲评价,避免公民名誉受损 B.保护公民隐私权,使其免受非法侵扰
C.避免公民信息泄露,保护公民姓名权 D.防控疫情,维护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
7.《民法典》部分摘录: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说明《民法典》( )
①坚持德法兼顾,确立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②突出绿色原则,适应生态文明建设
③强调公序良俗,坚持法律标准的道德化
④坚持人民至上,依法维护人民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王某在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该楼盘销售员靳某将王某的姓名、商品房信息、联系电话等信息出售给多家装潢公司、空调地暖公司。此后,王某每天接到多个骚扰电话,给王某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困扰。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靳某侵犯了王某的名誉权,应当向王某赔礼道歉
②靳某的行为给王某造成不良影响,侵犯了王某隐私权
③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王某有权追究靳某法律责任
④本案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侵权行为,内容是靳某应承担的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老张是小王的上级主管,二人因公入住酒店相邻房间。入住期间,小王无意间听到老张在跟公司经理通电话,内容涉及对小王工作上的不满。小王感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就跑到老张房门外偷录,并将录音发给了公司的有关领导和同事。因调解不成,老张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 )
①小王侵犯了老张的名誉权
②小王侵犯了老张的隐私权
③小王没有侵犯老张的权利
④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系列情景短剧《我是民法君》以“戏”普法,分别从民法典七编中选择设定了主题和立意,把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进行归纳,通过情节设置,用老百姓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易于传播的方式,把百姓日常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演绎,让书本上的法条“活”起来,让人们在看戏中“秒懂”生活中的“为与不为”。这样的法治宣传( )
①能使公民权利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加以保障
②有利于引导公民把宪法和法律作为自身根本行为准则
③有利于引导公民恰当地调整权利与义务的对立关系
④能帮助公民在了解法律的基础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某小学二年级教师张某,为惩罚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董某,当众用教鞭抽打他的手心,并让董某自己记数。董某疼痛难忍,把手收了回来,张某一气之下朝董某的后脑打了一教鞭,董某的脑袋立即春拉下来,这时张某又打了一鞭,董某的嘴里、鼻孔里冒血,瞳孔扩散,董某失去了知觉,生命垂危,后送到医院治疗脱险。董某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治病,花费了8万多元,误工半年之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老师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②老师为了学生好,不承担法律责任
③老师应依法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④学校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房子需要装修吗”“您家宝宝的早教班选好了吗”“需要办理贷款服务吗”……你是不是经常接到类似这样的骚扰电话?那多半是因为个人信息“裸奔”造成的。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加强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今后我们的个人信息会得到更好保护。这表明( )
①良法制定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②民法典应以公民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被侵犯的
④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维护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当日,天津警方接群众举报,网民“胜者为王”在微信朋友圈发表针对袁隆平院士的侮辱性言论,公安机关已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微信用户“南望山下”在微信群发布多条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北京警方接举报后迅速将该人查获,并依法刑事拘留。贬损英雄的行为是悲哀的,更是可憎的。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公然侮辱英雄烈士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
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中网民侵犯了袁隆平院士的哪些权利?请说明理由。
(2)结合本案,说一说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查处此类行为的意义。
14.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在后来的几次搬家中他都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个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000元;同时另一同事告诉他,刘某正在寻找买主。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收回邮票。
运用民法基本原则的知识,分析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行为的效力如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侵害革命英烈权利的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被称为“英烈条款”。王某因在微信群聊中辱骂烈士王伟、侮辱烈士遗孀而被依法刑事拘留。这说明这一条款是对英烈人格权、名誉权的保护,能够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公共利益,①④正确。材料不涉及隐私与生命权,②③排除。
2.答案:B
解析:该企业的行为并未给运动员带来精神伤害,不需要进行精神赔偿,①错误;企业未经他人允许擅自使用他人照片嵌入商业广告中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恶意抢注他人姓名作为商标侵犯了他人姓名权,并没有侵犯名誉权,②③正确、④错误。
3.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杭州公开宣判,被告人孙某非法出售4万余条个人信息并获利34万元,判决孙某赔偿损失3.4万元,该案件的公开宣判有助于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彰显了《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③④不符合题意,该案件的公开宣判没有提供法理依据;也没有涉及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故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身权。本案中,该公司用周某的名字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商业宣传,并不侵犯周某的姓名权,①排除。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该公司未经周某同意,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许多误解,属于侵犯周某的肖像权的行为,②符合题意。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该公司的行为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误解,侵犯了周某的名誉权,③正确。周某系知名影视演员,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侵犯周某的肖像权,而不是隐私权,④错误。
5.答案:D
解析:即便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内发布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其做法也不当,①错误;吴亮使用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勇的肖像权,故③错误;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这对赵勇及宠物店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故赵勇有权要求吴亮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B: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通知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体现的是公民的隐私权,B符合题意:AC:A项强调名誉权,C项强调姓名权,均与题意不符,AC不符合题意:D:材料体现的是隐私权,而非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与材料主旨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答案:C
解析:①: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宪法确立的,而不是《民法典》确立的,①错误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说明《民法典》突出绿色原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②符合题意,③:“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体现的是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并不仅仅是强调公序良俗,③错误。④: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坚持人民至上,依法维护人民权益,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答案:C
解析:靳某将王某的姓名、商品房信息、联系电话等信息出售给多家装潢公司、空调地暖公司,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王某有权追究靳某的法律责任,②③说法正确。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材料中靳某没有侵犯王某的名誉权,①排除。本案中的法律关系属于人身关系,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④说法错误。
9.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中小王侵犯的是老张的隐私权,而不是名誉权。②④符合题意,小王跑到老张房门外偷录,并将录音发给了公司的有关领导和同事,本案中小王侵犯了老张的隐私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格利益。③说法错误,题中小王侵犯了老张的隐私权。故选:C。
10.答案:C
解析:①错误,法治宣传不能使公民权利得到法律确认;②④正确,该系列情景短剧《我是民法君把百姓日常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演绎,让书本上的法条活起来,让人们在看戏中秒懂”生活中的“为与不为”,这有利于引导公民把宪法和法律作为自身根本行为准则,能帮助公民在了解法律的基础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错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不是对立关系。故选:C。
11.答案:C
解析:题中老师的行为已严重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并造成经济损失,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损失;这是在学校发生的侵权事件,因此,学校也要承担相应责任。①③④入选,②说法错误。
12.答案:A
解析:面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加强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这说明良法制定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①当选;民法典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以公民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错误;民法典加强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这是因为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被侵犯的,③当选;隐私权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不是基本的民主权利,④不选。
13.答案:(1)本案中网民发表侮辱性言论,侵犯了袁隆平院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我国《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2)①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维护民族情感和社会信仰的价值导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解析:(1)本案中网民侵犯了袁隆平院士的哪些权利,请说明理由。本题属于材料说明题,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材料中的案件的基本内容,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即可。材料“天津警方接群众举报,网民‘胜者为王’在微信朋友圈发表针对袁隆平院士的侮辱性言论,”侵犯了袁隆平院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我国《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2)结合本案,说一说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查处此类行为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本题可以从维护英雄形象角度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回答: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查处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维护民族情感和社会信仰的价值导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14.答案:民法典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及绿色原则。在李某与刘某买卖邮票这一交易过程中,虽然双方当事人是平等自愿的,但是李某缺乏对邮票相关知识以及市场行情的了解,导致他对买卖标的物的价值有严重的误解,而刘某应该知道此邮票的价值,但仍以较低价格换取,显然违背了公平、诚信等原则。权利人李某要求撤销合同,收回邮票,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解析:此题设问知识范围很明确,解题时首先要阐述民法基本原则,然后结合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的行为加以分析。虽然双方当事人是平等自愿的,但刘某应该知道此邮票的价值,可他仍以较低价格换取,显然违背了公平、诚信等原则。解题时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1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1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练透),文件包含第0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练透教师版docx、第0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1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1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讲通),文件包含第0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讲通教师版docx、第0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讲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36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36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