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北京朝阳初一(下)期末
语 文(选用)
2022.7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考生须知 | 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云班会,弘扬科学家精神。同学们找来资料,设计活动,请你帮助完善。
活动一:聆听科技工作者的心声。(共8分)
为迎接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北京市科协推出一首音乐短片《薪火》。歌中唱道:
展_____①_____芒 挥舞在无烟战场
科研路上心中谨记着 救国兴邦
战乱_____②_____火时候 谁把责任扛在肩头
破浪乘风 埋头钻研还精进不休
······
想起那时艰苦岁月 中华儿女站起来
站在这新时代 等待科学家精神永流传
就让我在 万家灯火时还挑灯夜战
和平年代勇攀高峰 扛起那新生期待
······
音乐短片中,老一辈科学家深情寄语:“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希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①今天,青年科技工作者追寻先辈足迹,砥砺奋进。②过去,他们用行动诠释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③“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这是科技工作者们发自内心的激昂宣言。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
1.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烽 ②峰 B.①烽 ②锋
C.①锋 ②峰 D.①锋 ②烽
2.“薪火”一词取自成语“薪火相传”,原意是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结合歌词内容,你认为“薪火”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2分)
3.画线部分语意不够连贯,需要将①②③句重新调整顺序。调整后句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③①② 【乙】②①③ 【丙】③②①
4.有一位同学想用对联概括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请你在对联横线处选填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科研无坦途,____①____,脚踏实地迎挑战
下联:英雄多壮志,创新争先,心怀赤诚____②____
A.①追求卓越 ②展气节 B.①攻坚克难 ②绘宏图
C.①攻坚克难 ②展气节 D.①追求卓越 ②绘宏图
活动二: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阅读文段,完成5-6题。(共4分)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为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技馆特别策划了线上天文课。课程以天体命名为主线,带领屏幕前的观众穿梭于太阳系与银河系之间____①____欣赏星空之壮美____②____宇宙之浩渺。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还特别增加了对宇宙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的解析,小天文迷们不仅可以跟着老师一同探访广寒宫、天河基地、天船基地等深空中那些留下了中国印记的地方,也一同见证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争先、自立自强”道路上的努力付出和我国航天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
5.在语段横线处选填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顿号 ②逗号 B.①逗号 ②逗号
C.①顿号 ②顿号 D.①逗号 ②顿号
6.参加线上天文课之后,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受。下面四位同学发言时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嫦娥”奔月,“玉兔”采样,“悟空”探测……科学家把中国式浪漫写进太空里。
B.天空中留下的那些中国印记,都是科学家们用日复一日、微不足道的努力换来的。
C.我为祖国已取得的科技成果感到骄傲,同时也感受到,我们作为接班人任重道远。
D.科学家开拓创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情拥抱,用中国元素在宇宙书写中国梦。
活动三:感悟科学家精神。围绕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海报主题,同学们撰写了活动结语。阅读图文,完成7-8题。(共4分)
有些光亮,让人不自觉地仰望;有些光亮,让人甘愿为之守候。有些光亮,不为被照亮,而是在大地上创造希望;有些光亮,__________。
你难道不觉得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正如“大地上的星火”吗?当这片大地需要光,他们便燃烧自己;当这个时代需要光,他们便发出光亮。
①他们的名字,我们还需要时间去铭记。②但当他们伫立在大地之上,我们眼前的路,都已经被照亮。③眼前的路很漫长,我们的探索还要很久。④大地上的星火,正创造着属于我们时代的光。
7.依据上下文,在文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
答:__________
8.文段的第二段文字不够简明,其中需要删掉的一句是(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5分)
9.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1分)
10. 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1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1分)
12.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可以乘着诗文的翅膀抵达。读杜甫《望岳》中的“____①____”一句,我们可以感受俯瞰一切的豪情;读李白《望庐山瀑布》,我们可以领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神奇;我们还可以与陈子昂一起登幽州台,体会他“____②____,后不见来者”的怆然。(2分)
(二)阅读《登飞来峰》,完成13-14题。(共5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登飞来峰》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诗人首先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极言塔的____①____,登上飞来峰顶的这座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用“____②____”的典故,表现了诗人____③____。(3分)
14.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如此。请简要解释它们后来衍生的意义。(2分)
答:____________
(三)阅读《活板》,完成15-17题。(共7分)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5.同学们疏通文意时,发现文中有许多多音字,理解其意义才能准确判断字音。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唐人尚未盛为之”中的“盛”是旺盛的意思,读shèng。
B.“更互用之”中的“更”是交换的意思,读gèng。
C.“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中的“和”是“与”的意思,读hè。
D.“至今宝藏”中的“藏”是收藏的意思,读cáng。
16.下面两位同学对活板之“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活板的“活”体现在字印数目活。
分析:“每一字皆有数印。”所有的字都储备多个字印,只要想用都可以找到。
【乙】活板的“活”就体现在拆板之活。
分析:“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17.根据短文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②,鉴小则凸③。凡鉴洼④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⑤复量⑥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鉴]镜子。②[平]将镜面铸成平的。③[凸]将镜面铸成凸起的。
[鉴洼]镜面向内凹。洼:凹陷。⑤[仍]重复,屡次。⑥复量:斟酌,测量。
本文与《活板》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程序严谨,考虑周密,能极大提高印刷速度。文中古人制镜,会根据镜子的大小确定镜面凹凸。即使镜子小,也能达到“____①____”的效果。不仅如此,还要反复测量,增减镜面高低,力求使照出的人脸与镜面“____②____”。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____③____。
三、名著阅读(5分)
有人说,阅读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不仅可以丰富科学知识,感受大自然的广博和神奇,而且可以激发探险精神,培养人文情怀。结合阅读过的凡尔纳的作品,谈谈你的感受。
(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文章,完成19-21题。(共11分)
①在鲁迅文学院,我找到了我的“微故乡”。
②这是一个小小的山坡,鸟儿们说着故乡的话,长长短短,一应一和。山坡上的小黄花,及不知名的小野花,在夕阳的余晖中多情地摇晃。我踩着脚下的松针,误以为一些野生的菌子就要从土地里冒出来。童年的故乡向我奔来,甚至那些未开的木槿花,白色、紫色,都唱出了熟悉的乡音。此时,我“遇见”了那棵松树,它直愣愣地“走”向我,它一定看见我从内心勃发的欢喜,正在它的近旁弥漫。大半个时辰,我徘徊在那棵松树下,有种家乡的气息,顺着鼻孔入驻我的心间,仿佛它就生长在故乡那座叫树家窝坡的山上,就像我曾经遇见过的结得最多松果的树。
③我们像多年未见的老友,拉着手亲密无间。松树的皮肤,贴着我手心的温暖,给了我一种上扬的坚定力量。向上看去,在高高的枝头,一个又一个的松果,挤着挨着欢喜着,都张着嘴巴有话要说。这情形,像几世同堂的大户人家在操办老祖母的寿辰。我盯着这棵松树,从天空看向大地,像是看见这世界满堂的福禄从一道道门里走来。老祖母用手里的拐杖撑起血缘的亲情,代代相传,才有了家,有了国,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从学院走出去的师兄、师姐及未来的学弟、学妹们,他们散居在各地,文脉的根须像松树一样深入大地。他们也许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微故乡。
④在故乡云南那座叫树家窝坡的山上,也长着无数棵这样的青松。有风经过,松涛阵阵;夜色来临,互为战友。村子里的人为了纪念先祖迁移至此地时身居窝棚的苦日子,便把一个村子叫做魏家窝坡,同时也把一座山命名成自己的兄弟——树家窝坡。定然是那些松树成了村民们安身立命的脊梁,他们才对一座山充满了感激之情。
⑤村子里的生老病死,都会与这座山上的松树发生联系。结婚时,必然要找一棵粗直的松树,松树上一定要结满了松果。这样的树适合做成婚床,意为多子多福。烧火的柴,是松树上掉下来的枝丫。打成家具的材料,也离不得松树。落下的松针叶捂成土地上的肥料,滋养庄稼、蔬菜。劳累了小憩时,一棵粗壮的松树就是最好的依靠。松树默默地成为那片土地上实用的生活,成为精神的象征。先祖们肯定不知道后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然而,自然与他们,又是何其接近。一片一片的松树成为松林,它们在雾霭雷雨中自然成长。没有人注意过它们的存在,它们不管不顾地生长着,根深植于土里,叶相触在风中,它们互相问候、互相取悦,一天天,一年年,长粗,长壮,成为并肩挺立的兄弟。
⑥一阵风吹来,黄色的松花粉像一阵轻烟。有同学从树下经过,便一起在松花上抖落一些花粉,仔细尝味。润滑细腻的感觉从指尖传来,我们看着彼此发黄的脸色,大笑不止。有鸟儿从松树上惊起,扑棱棱飞到另一棵松树。原来,院子里的松树不止一棵。
(有删改)
19.作者不仅描写了鲁迅文学院的松树,还回忆了故乡的松树。他在鲁迅文学院的小山坡上____①____,恰如老友相逢。这棵松树____②____的形态像是一位养育无数子孙、支撑起血脉亲情的老祖母,与____③____的鲁迅文学院又何其相似。继而作者转入对故乡松树的回忆。(3分)
20.作者对景物的描摹生动传神。请从文中任选一处进行批注,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妙处。(4分)
句子: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
21.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说说你对第⑤段画线句“松树默默地成为那片土地上实用的生活,成为精神的象征”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完成第22-24题。(共11分)
题目:_____________
①叶家是我国著名的出版世家,“叶氏三代”——叶圣陶、叶至善和叶小沫都曾为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的问世、推广出过大力,堪称我国出版界和当代儿童文学的一段佳话。三代人中,叶至善起着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作用,他是这部童话的第一任责任编辑,为这部图书的发稿、出版尽心尽力;也正是他的鼓动、组织和提议,才把父亲和女儿也都吸引到了为“小布头”效力的行列中来。
②《小布头奇遇记》是部反映现实生活的童话,最初被别的出版社退稿了,作者本已不抱希望。但叶至善得到稿件后,只用一个下午接一晚上便把这部十万字的稿子从头到尾初看一遍。他很快给作者回信,说稿子已决定采用,请他放心。
③叶至善看了作品的语言,简洁、浅显而且非常生动,估计小学三四年级的同学完全可以读懂。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他在看第二遍之前,特地让女儿小沫先试着读一读。小沫当时读五年级,一拿起稿子就舍不得放下,一口气就看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书稿能如此紧紧地吸引住小读者,叶至善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后来他又挑出几段让女儿试着朗读。小沫是在北京长大的,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她捧起书稿念得很顺溜,一句接着一句,跟平时说话一个样,听着很有神韵。女儿的这一看一读,使叶至善对这部书稿更有信心了。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小沫一直承担着“小读者代表”的角色。为书籍插图挑选小布头的形象时,他也请小沫发表意见,对同一场景的几幅插图决定取舍。叶至善在审读第二遍时,字斟句酌;他不但认真处理文稿,就连书的开本、字体、版式,也考虑得十分周全。他亲自登门约请画家沈培配插图,多次互相商讨;为了把老鹰画得更加传神,还将自己集邮册上凡是有老鹰图像的邮票都取下来,拿去供沈培参考。
④全书十万字,总共配了一百七八十幅插图,要将这些大小不等的图画妥帖地安排于文字的相应版面,是一件烦杂而琐碎的细活儿,叶至善为此忙了整整一个多星期。书稿发排前照例要写“内容提要”,他也大胆创新,将一般人常用的这个标题改成为“这本书讲些什么?”内文是: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苹苹得到了一个小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
小布娃娃干嘛要叫“小布头”呢?这你看了就知道啦!
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
干嘛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⑤一般图书的“内容提要”,有几十个字,顶多百把字就够了,叶至善则写了四百多字,是这个长篇童话的“开场白”,也是这部大戏的“序幕”。其语言风格与书的正文完全一致,像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这是叶至善煞费苦心的成果。
⑥前后忙碌将近半年,《小布头奇遇记》终于问世。不出所料,这本书大受欢迎,小读者爱不释手,家长、老师也都说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少儿节目中连续广播,许多幼儿园集体收听……
⑦1962年儿童节,《文艺报》来向叶圣陶约稿。叶至善抓住这个好机会,请父亲评介“小布头”。在这之前,他们父子也多次交谈过这部童话。新书到手后,叶至善特地给了父亲一本,他看后也说“的确不错”。
⑧叶圣陶年轻时写过多篇童话,广受好评。由这位儿童文学老前辈来评述新人的作品,自然是难得的。《文艺报》在当年第九期发表了叶圣陶的《谈谈〈小布头奇遇记〉》,文章称赞这部童话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到表现手法,都写得相当好,切合孩子们的心理,很能吸引小读者。他还特别指出:“这部童话对运用语言有极大的优点,简洁,活泼,有情趣,念下去宛若孩子的口气,可是没有孩子常有的种种语病。”叶老眼界高,对年轻人要求严,他也坦率指出作品中某些段落比较拖沓,情节进展不快,有的故事没有编好。对这些美中不足之处,他也一一指点。当时叶老已年近古稀,特意撰写这篇五六千字的长文,固然体现了他对文学新人的满腔热忱,叶至善的从旁促成,也是很起作用的。
⑨几十年来,《小布头奇遇记》发行数百万册,不少小读者读完还珍藏着,长大后又推荐给儿女,代代相传。它的版权已输出到国外;在国内,它还被搬上了舞台。这部童话生命力之长久,流传之广,首先应归功于作者的耕耘,编辑的业绩也功不可没。叶至善从沙砾中挑出了一块黄金,将这部佳作推到了广大读者面前。叶至善编书除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又动员身边的父亲和女儿都来帮忙,三代人同心协力,为扶植“小布头”效劳出力。
(有删改)
22.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甲】“叶氏三代”和“一部童话” 【乙】“点石成金”的叶至善
选择: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
23.文中第⑧段画线句是叶圣陶对《小布头奇遇记》的评价。请在前文中找到印证这一评价的内容,并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
24.你喜欢叶至善为《小布头奇遇记》所写的内容提要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1)成长的路上,自律、善良、踏实、勇气……都是青春炫酷的光彩。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她的闪光点令你为之骄傲,也带动了你的成长。请从你的同龄人中选出一位,炫出他/她的青春光彩。请以“炫酷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假如有这样一项体验活动,每个人可以选择一株植物作为自己的第二身份,并和这株植物进行感知交融,你们能感知彼此的快乐、疼痛……你会选择一株怎样的植物?在活动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合理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答案:D(2分)
2.答案示例: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的科学家精神。(共2分。传承和弘扬,1分;精神,1分)
3.答案:乙(2分)
4.答案:B(2分)
5.答案:D(2分)
6.答案:B(2分)
7.答案示例:不是为了耀目,而是为了凝聚改变时代的力量(共2分。内容1分,句式1分)
8.答案:C(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5分)
9.答案:无案牍之劳形(1分)
10.答案:万里赴戎机(1分)
11.答案:柳暗花明又一村(1分)
12.答案:①一览众山小②前不见古人(共2分。每空1分)
(二)(共5分)
13.①答案示例:高峻
②答案:浮云
③答案示例:坚定的理想和远大的报负
(共3分。每空1分)
14.答案示例:
苏轼诗: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王安石诗:掌握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共2分。“苏轼诗”,1分;“王安石诗”,1分)
(三)(共7分)
15.答案:D(2分)
16.答案:乙(2分)
17.答案:①全纳人面(全视人面)②大小相若③高超(巧智)
(共3分。每空1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8.答案示例:阅读《海底两万里》,我看到奇特的鱼、色彩斑斓的贝壳、大如椰子的珍珠,不禁对海底世界的动植物充满向往;看到尼摩船长解救被鲨鱼袭击的采珠人,赠予他珍珠,他的勇敢、善良也激发了我的正义感。(共5分。内容及分析,4分;表达,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共11分)
19.答案示例:①遇到一棵带有家乡气息的松树②枝头挂满松果
③培养众多学子,成为学子们精神微故乡
(共3分。每点1分)
20.答案示例:
句子:一个又一个的松果,挤着挨着欢喜着,都张着嘴巴有话要说。
批注:“挤着”“挨着“张着嘴巴”等词将静态的松果写“活”了,形象逼真地描摹出松树结满果实的样态,引发了作者关于传承血脉和文脉的联想。(共4分。句子,1分;批注,3分)
21.答案示例:松树成为村民们安身立命的生活来源,生老病死都会与松树发生联系,因此是“实用的生活”;松树们并肩挺立成长为繁茂的松林,就像村民们团结互助,战胜困难,因此成为“精神的象征”。
(共4分。“实用的生活”,2分;“精神的象征”,2分)
(二)(共11分)
22.答案示例:选择:乙理由:因为文章主要体现叶至善对《小布头奇遇记》出版的贡献。他认真研读书稿,还请女儿试读,确定这是一部佳作。出版过程中十分用心。书稿出版后还邀请父亲叶圣陶写评价文章,扩大作品的影响力。
(共4分。观点1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23.答案要点:叶至善认为作品的语言,简洁、浅显且非常生动;五年级小学生叶小沫一口气读完整个故事;叶小沫朗读书稿念得很顺溜,跟平时说话一个样。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4.答案示例:喜欢。因为叶至善为《小布头奇遇记》写的内容提要进行了大胆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与书的正文呈现一体性,激发了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共4分。结合内容2分,分析2分)
五、写作(40分)
25.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 内容、表达(36分) | 说明 | 书写(4分) |
一类卷 (40-34) |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赋分范围:36-30分 |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4分 |
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 | |||
二类卷 (33-29) |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想象比较丰富、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赋分范围:29-25分 |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3分 |
书写基本正确、工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 | |||
三类卷 (28-24) |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24-20分 |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2分 |
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 | |||
四类卷 (23-0) |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1-0分 |
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 |
说明:1.字数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陋室铭》,完成问题, 默写, 阅读《木兰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