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走进化学第二节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图文ppt课件
展开问题1 蜡烛比水的密度是大还是小?蜡烛能不能溶于水?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问题2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1.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个活动探究的学习,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活动的乐趣,进而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 、记录和 等,可以 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应从 、 、 三个方面来描述。 4.科学探究必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时必须关注 , ,关注 。 5.如果某种气体不与水反应、 ,则该气体可用排水法来收集。 6.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有 、 、 ,其中对人类生命活动最为重要的气体是 。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锦囊: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白色块状固体,质软,无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熔成液态;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哪几点?
问题: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
猜想: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等可能不同
思考: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大小?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越浑浊,二氧化碳(CO2)气体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
可用澄清石灰水判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可用燃着的木条判断氧气含量的多少。
借助玻璃片判断水含量的多少。
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大小的方法?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较多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有水凝结
小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D.二氧化碳和水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气
自我诊断检测题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空气之谜第一节 空气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空气之谜第一节 空气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汞Hg,第一个发现氮气的,氧化汞,--拉瓦锡,药品红磷,原理红磷+氧气,可以用蜡烛代替吗,物质的简单分类,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三节 分子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三节 分子课文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猜猜看,水分子自述,观察与思考,想一想,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间隔比较示意图,我会解释,分子由原子构成,水的蒸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原子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原子课文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我们要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原子的内部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