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11生物与环境试题含答案
展开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一、选择题
1.(2021·湖北高三)我国于2020年11月启动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科学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的基本情况
B.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人口的数量变化
C.研究人口的流动情况需调查迁入率和迁出率
D.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出生率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解析】 全国人口普查是对全国所有人口逐一进行调查,并不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根据人口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B正确;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研究人口的流动情况需调查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D正确。
2.(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模拟)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野生鸟类的生存。生物小组针对旅游干扰程度对某保护区黑鹤生存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监测,在不同客流量的河流、鱼塘和灌丛湿地记录黑鹤的数量,发现客流量多的河流、鱼塘处,黑鹤数量很少,而灌丛湿地处的黑鹤数量相对较多,但少于无客流量的自然区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保护区内的黑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合理控制旅游人数、定期投放鱼苗有助于提高黑鹤种群的丰富度
C.灌丛湿地可为黑鹤提供更好的栖息、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
D.客流量会影响黑鹤取食,从而会导致其在河流和鱼塘停留的时间变短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因此保护区内的黑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丰富度是群落范围研究的问题,不是种群的特征,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客流量多的河流、鱼塘处,黑鹤数量很少,而灌丛湿地处的黑鹤数量相对较多,但少于无客流量的自然区域的”可知,灌丛湿地可为黑鹤提供更好的栖息、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客流量会影响黑鹤取食,从而会导致其在河流和鱼塘停留的时间变短。C正确;D正确。
3.(2021·河北邯郸市·高三三模)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因各种干扰因素导致优势树木死亡(包括折断、枯立、树倒等),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人为砍伐树木也可形成林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林窗使群落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镶嵌体,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林窗形成初期有大量喜阴植物进入及扩张
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研究林窗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D.合理择伐有助于森林苗木的更新,对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解析】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具有镶嵌的特征,所以林窗使群落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镶嵌体,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林窗形成初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增强,导致喜光植物大量进入扩张,喜阴植物减少衰退,B错误;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研究林窗对土壤动物的影响,C正确;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合理择伐(能形成林窗)有助于森林苗木的更新,对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D正确。
4.(2021·重庆八中高三月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错区域,物种多样性较高,某些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较高,这一现象叫做边缘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边缘效应带的群落结构一般较复杂
B.在评估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的产量时,需要考虑农田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带来的影响
C.即使土壤条件相同,在农田中央地带与边缘地带生长的农作物也会在株高、虫害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
D.在群落交错区,由于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导致群落演替的速度变慢
【解析】 根据题意,生态系统交错区域,物种多样性较高,故群落结构一般较复杂,A正确;在群落交错区,某些物种的活动能力和生产力较高,可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带来影响,因此在评估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的产量时,需要考虑农田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带来的影响,B正确;由于群落交错区物种多样性较高,所以农田中央地带和边缘地带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故即使土壤条件相同,在农田中央地带与边缘地带生长的农作物也会在株高、虫害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C正确;在群落交错区,某些物种的活动能力和生产力较高,竞争比较激烈,优势种群的更替频率高,会导致各自群落演替的速度加快,D错误。
5.(2021·辽宁大连市·高三其他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全是自养生物,但不一定都是绿色植物
C.在一个食物网中,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尽管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可用同一结构模型表示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的共同点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全是自养生物,但不一定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和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但不是绿色植物,B正确;在一个食物网中,生产者是起点,因此,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C正确;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可用同一结构模型表示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的共同点,均包括组成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
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双方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D.年龄结构是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解析】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因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往往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因此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可以人工投喂饲料,则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含有化学能,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错误;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如寄居蟹和海葵,C正确;稳定型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的或者说在近期内相对稳定,如果环境突然发生改变,那么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正确。
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解析】 甲和己虽都是第二营养级,但不一定是同一个种群,故A错误;戊是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植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故B错误;当新物种刚进入新环境时,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呈“J”型曲线即X增长,故C正确;当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2时增速最快,即t1,此时捕获鱼,将在很短时间内会重新恢复原来状态,故D错误。故选C。
8.(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月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并且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
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解析】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A正确;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错误。
9.(2021·福建龙岩市·高三三模)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M。烟草植株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M,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上述现象说明信息传递会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B.可以利用蛾幼虫天敌这种趋性调查其种群密度
C.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M有利于其自身生长
D.蛾幼虫天敌摄食幼虫即获得其10%-20%的能量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烟草植株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M,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说明信息传递会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烟草植株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M,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所以可以利用蛾幼虫天敌这种趋性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M,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可见这种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使它本身受益,有利于其自身生长,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而不是在两个种群之间,或两个个体之间,D错误。
10.(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生态系统的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1中d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B.“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2中的①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3中的II类型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2中的②、④来防治害虫
【解析】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1中d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A正确;“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2中的③是竞争,B错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3中的II增长型,C正确;“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2中的②是寄生、④是捕食来防治害虫,D正确;故选B。
11.(2021·湖北十堰市·高三月考)城郊型农业发源于临近城市的郊区地带,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生产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市场需求。如图为某城郊农场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种植业子系统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农场的总能量
B.养殖业子系统的能量是种植业子系统能量的10%-20%
C.种植业子系统的部分能量将会输出该农场生态系统外
D.养殖业子系统和种植业子系统可相互提供物质和能量,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 流经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种子、汽油、其他等能量的输入,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由于两个子系统都有与外界的能量流动,所以无法得出“养殖业子系统的能量是种植业子系统能量的10%~20%”这一结论,B错误;种植业子系统有部分产品提供给市场,所以有部分能量会输出该农场生态系统,C正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12.(2021·湖南郴州市·高三三模)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解析】 由于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不同导致该湿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种类和数量,B错误;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对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1·全国高三模拟)科研人员研究了热带雨林中藤本植物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藤本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生产者__(组成成分),能够固定__太阳能(或者CO2)__,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科研人员推测,藤本植物减少,以它为食的昆虫的种群__密度(或数量)__将降低,昆虫的捕食者鸟类也会随之减少。除此之外,藤本植物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的空间,不同鸟类有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层次,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的__垂直__结构。
(3)为验证推测,科研人员清除了样地中的藤本植物,一年后调查鸟类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食果鸟类处于__第二__营养级,调查鸟类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标志重捕法__。由图分析,清除藤本植物会使其数量减少的鸟类是__食虫鸟类__,判断依据是__除藤本植物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食虫鸟类数量无明显差异,而清除藤本植物后,实验组食虫鸟类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__。
【解析】 (1)藤本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能够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当藤本植物减少,以藤本植物为食的昆虫的种群数量将降低,藤本植物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的空间,不同鸟类有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层次,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3)食果鸟类处于第二营养级,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调查鸟类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由图分析,除藤本植物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食虫鸟类数量无明显差异,而清除藤本植物后,实验组食虫鸟类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所以清除藤本植物会使其数量减少的鸟类是食虫鸟类。
14.(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二模)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型湖泊旁边有很多荒地,图甲表示某荒地在春季时主要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图甲相应的能量金字塔。在图甲中,鸟与昆虫的关系属于__捕食和竞争__,蛇在图乙中属于__A、B__(填图中字母)营养级层次。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而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S”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负反馈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镶嵌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作用,这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间接__价值。
(3)图丙表示污水排放量对湖泊中各生物的生物量的影响。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抵抗力__稳定性。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的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_物理__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_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__功能。
【解析】 (1)由图中食物链可知,蛇在图乙中属于三、四营养级层次,因此在乙图中属于A、B营养级层次;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而增加,总体上会呈现“S”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这属于水平结构,其特征是呈镶嵌分布。(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故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会崩溃。(4)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的毛刺,毛刺通过光传递给动物,因此对动物来说是一种物理信息;这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功能。
15.(2021·唐山调研)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鹰处于第__三、四__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除图甲中包含成分外还有__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
(2)图甲中,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 kg时至少需要兔为x kg,则y= x (用x、m表示)。
(3)图甲中,蛇的消失导致鹰的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鹰的营养级降低,获取的能量增加,所以鹰的数量增加__。
(4)图乙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__食草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__。
(5)据图乙分析,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__c__点水平(填字母)。其原因是__超过c点以后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小于零,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__。
【解析】 (1)图甲中共包含3条食物链,鹰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图甲表示的是食物网,包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至少需要食物,则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 kg,来源于兔的能量x=my÷20%÷20%+(1-m)y÷20%,解得y=x。(3)蛇消失,则鹰的营养级降低,获取的能量增加,所以鹰的数量增加。(4)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食草动物的捕食作用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植物获取的阳光增加。(5)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c点,超过c点以后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小于零,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难点精讲精练专题1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难点精讲精练专题1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共3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练11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练11生物与环境含答案,共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