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10分)默写古诗文。
(1)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3)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 , ”表达对友人的挂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 , ”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gǔ pǔ 美观。
(2)静下心来──不要fú zào ──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3)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bù qī ér zhì 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4)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短片中的古诗词与二十四节气画面xiāng dé yì zhāng 。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于人们心中。
B.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有人极力排斥,有人欣然接受,更多的人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C.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D.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的演员把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在“劳动”后加上“的观念”)
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
D.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
5.(10分)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
班刊栏目:青春榜样
人物
特点
名著内容
“红小鬼”
坚韧不拔,一心向党
①
保尔
刚强不屈,奋斗不止
②
A.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B.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
C.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
(4)任务四: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
致敬的榜样是 。
我向您致敬, 。
二、阅读(40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
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
未几,泽为乐土。
(节选自《元史•段直传》)
【注】①瘗(yì):埋葬。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结垒自保
②俟业主至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5)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8.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功中听书,文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来坐地铁、公文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注]热度指数:指奥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形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功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声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有声”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B.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且近半数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
C.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形态,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构建。
D.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这虽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
(2)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
(3)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地图上旅行
张凌云
①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②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要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衡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④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连。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接琴肆和滚滚红尘。
⑤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所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⑥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
⑦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域。
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千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
⑨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
⑩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绵,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逍遥走一段宁静时光。
(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于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三、作文(50分)
9.(50分)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30分)
1.(10分)默写古诗文。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3)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 太守自谓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表达对友人的挂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其不善者而改之(重点字:善)
(2)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重点字:涯)
(4)长烟落日孤城闭
(5)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6)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gǔ pǔ 古朴 美观。
(2)静下心来──不要fú zào 浮躁 ──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3)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bù qī ér zhì 不期而至 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4)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短片中的古诗词与二十四节气画面xiāng dé yì zhāng 相得益彰 。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音和字形基础,答题时仔细看拼音,并联系词义书写汉字。
【解答】答案:
(1)古朴
(2)浮躁
(3)不期而至
(4)相得益彰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于人们心中。
B.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有人极力排斥,有人欣然接受,更多的人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C.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D.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的演员把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对象错误。
故选:D。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在“劳动”后加上“的观念”)
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
D.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习惯”;
BCD.正确。
故选:A。
5.(10分)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 草书洒脱、自由,就像我们青少年昂扬的精神。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
班刊栏目:青春榜样
人物
特点
名著内容
“红小鬼”
坚韧不拔,一心向党
① BC
保尔
刚强不屈,奋斗不止
② A
A.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B.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
C.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
(4)任务四: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
致敬的榜样是 保尔 。
我向您致敬, 您的奋斗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您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您是真正的钢铁战士 。
【分析】(1)本题考查表达能力。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结合“飞扬青春”的主题,表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分析可组成对联: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
(3)本题考查名著综合阅读。结合阅读积累作答。“红小鬼”的特点是坚忍不拔,一心向党,根据人物的特点可以得知对应的名著内容是B选项和C选项。“保尔”的特点是刚强不屈,奋斗不止,根据人物的特点可以得知对应的名著内容是A选项。
(4)本题考查阅读探究。从“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得体,写出真实感受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草书洒脱、自由,就像我们青少年昂扬的精神。
(2)示例: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
(3)①BC ②A
(4)示例:
致敬的榜样:保尔
我向您致敬,您的奋斗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您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您是真正的钢铁战士!
二、阅读(40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饲”,喂养
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③执策而临之 面对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
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
未几,泽为乐土。
(节选自《元史•段直传》)
【注】①瘗(yì):埋葬。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结垒自保 建造
②俟业主至 等到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5)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
【分析】参考译文:
【甲】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乙】段直字正卿,是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等地盗贼遍地,段直把亲友族人召集起来,修建营寨来自卫。世祖派大将攻打晋城,段直带领乡勇归顺,衙门得到延续,委任段直作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封土地世代享用,允许段直佩戴金制的官符,作了泽州的长官。
泽州的百姓大多躲避战乱未归,段直让手下把他们的田地屋舍登记在亲戚或邻居的名下,并且约定说:“等到业主回来时,一定要完完整整地归还。”
流亡的百姓听说后,大部分都回来了;亲友们如约归还了土地房产,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一直没有田产的,官府就出粮谷帮助他;被别的郡县逮捕或劫掠的人,官府出钱赎回;死于战乱而曝尸荒野的,官府出钱埋葬。
不久之后,泽州大治,成为能安居乐业的地方。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食:同“饲”,喂养。
②句意为: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鞭打。
③句意为: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临:面对。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故,因此。虽,即使。句意为: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修建营寨来自卫。结:建造。
②句意为:等到业主回来时。伺:等到。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流亡的百姓听说后,大部分都回来了;亲友们如约归还了土地房产,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据此断句为: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5)本题考查人物评价。从“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等语句能看出,段直组织武装抵御强盗;救助流亡百姓,埋葬死于战乱的人,由此可见,段直是一个为民做主的良吏。
答案:
(1)①同“饲”,喂养;②鞭打;③面对;
(2)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3)①建造;②等到;
(4)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5)段直组织人自救,救助受难百姓,埋葬死难之人,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他符合“良吏”的标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8.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功中听书,文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来坐地铁、公文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注]热度指数:指奥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形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功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D
A.有声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有声”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B.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且近半数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
C.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形态,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构建。
D.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这虽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
(2)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
(3)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分析】本文是关于“有声阅读”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三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解答】(1)ABC.正确;
D.有误,“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于文无据。
故选:D。
(2)结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概括为:有声阅读文章的阅读量剧增,热点话题热度不断变化。结合“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概括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结合“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概括为: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二“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分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西游记》,可以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结合材料四“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分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西游记》不如阅读纸质书籍。
答案:
(1)D
(2)有声阅读文章的阅读量剧增,热点话题热度不断变化;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3)示例一:赞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西游记》,可以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
示例二:不赞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西游记》不如阅读纸质书籍,阅读原著,才能真正感受到古典名著的魅力。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地图上旅行
张凌云
①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②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要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衡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④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连。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接琴肆和滚滚红尘。
⑤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所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⑥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
⑦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域。
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千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
⑨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
⑩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绵,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逍遥走一段宁静时光。
(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C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于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作者对着地形图,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依据“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西藏高原等美景。
依据“在地图上旅行”,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形图”与标题中“在地图上旅行”形成呼应;也为下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美景作铺垫。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依据“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既写实般写出了陕北独特的风光,又好似作者真的在游历陕北,使读者也身临其境,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本题考查补写诗句。
依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只有C符合。
故选:C。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①依据“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地理的全貌,让读者本身就容易产生熟悉感。②依据“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美景。③依据“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到“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答案:
(1)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西藏高原等美景。
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形图”与标题中“在地图上旅行”形成呼应:也为下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美景作铺垫。
(2)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既写实般写出了陕北独特的风光,又好似作者真的在游历陕北,使读者也身临其境,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C
(4)①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地理的全貌,让读者本身就容易产生熟悉感。②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美景。③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到“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三、作文(50分)
9.(50分)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分析】这是一道情景作文,要求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句话为开头写一篇文章。“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接下来是“我”因为什么原因加快了脚步。比如一个熟悉的景物、一个人,或是某个令人震惊的场景,然后回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或是眼前的正在发生的事。重点写自己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的过程、原因,写出真情实感,虚实结合,最后道出自己获得的深刻感悟。我们可以借鉴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因为繁盛灿烂的紫藤萝瀑布让自己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然后回忆与紫藤萝有关的往事遭遇,最后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于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我们也可以写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比如有人中暑晕倒了,众人出力相救,最后让病人转危为安,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美好和温馨,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写作时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叙事清楚,通过描写写出自己的心理变化或感悟。
【解答】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流逝的时光冲不淡往日的记忆,那一幕在我的心湖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我独自背着书包上学。突然,我看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一个双腿截肢的中年人在地上爬着,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脸上显得苍白而愁苦。他左手抱着一叠报纸,脖子上挂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沿着广场上的花坛,不停地喊着“晚报,晚报”。
他一边喊,一边在人们脚前爬行。有许多好心人都忍不住地可怜他,这个给他五角,那个给他一元。给钱的人都把他当成了乞丐,并没有注意到他左臂上的报纸。他接过钱,放进那个破旧的书包里,把一份份的报纸递了上去。那些好心人都吃了一惊,这才看见他左手上的报纸,可是谁也没有去接。
这时,他那拿着报纸的手一直举着,脸上露出坚韧而执着的表情,不停地说:“这是您买的报纸,请拿着。”好心人不解地望着他,直到接过那份硬塞过来的报纸,他这才继续向前爬行。
眼前的一幕,仿佛是晴空中的一道霹雳在我的脑海中炸开,我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刚才中年人那执着的神情。这个用劳动换来生存的人,让我对流浪者的态度改变了。我错了,我不应瞧不起他们,他们之中有好样的,应该挑起大拇指称赞!
他靠卖报得来的钱虽然不多,但那是用自己的勤劳换来的。也许你要说他趴在地上爬来爬去就不失尊严吗?不,那并不失尊严,因为他身残志坚,活得有骨气,我佩服他。中年男人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仍不失扞卫自己生命的尊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古诗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附加题从严给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草色入帘青 ,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