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含答案
新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1硫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1硫及其化合物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②SO2使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有漂白性;③SO2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也有漂白性,若将SO2和Cl2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一定褪色更快;④葡萄酒中通常添加适量的SO2,既可以杀菌,又可防止葡萄酒中的一些成分被氧化;⑤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最终沉淀将全部溶解;⑥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
A.①②B.③⑤C.④⑥D.①③⑥
1.下列对二氧化硫气体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B.容易液化、难溶于水
C.有漂白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2.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没有沉淀生成;通入足量的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NH3B.O2C.H2SD.CO2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
A.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化学性质
B.与氯化钠固体共热制氯化氢气体时,表现强酸性
C.CuSO4∙5H2O晶体投入到浓硫酸中,固体颜色由蓝变白
D.使铁、铝钝化表现了强氧化性
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C.漂白粉和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长期暴露与空气中CO2反应的原理
D.SO2能使高锰酸钾和品红褪色,原理其原理相同
5.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可将含硫有机物分解为H2S,硫磺细菌和硫化细菌可将H2S进一步变为硫单质或硫酸盐,下列关于硫化氢说法正确的是()
A.H2S是一种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
B.H2S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C.将H2S通入FeSO4溶液,产生沉淀
D.H2S分子很稳定,受热难分解
6.下列关于硫单质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与少量铜反应S+Cueq \(====,\s\up7(△))CuS
B.与少量铁反应2S+Feeq \(====,\s\up7(△))FeS2
C.与足量纯氧气反应S+O2eq \(=====,\s\up7(点燃))SO2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S+4NaOHeq \(====,\s\up7(△))2Na2S+SO2↑+2H2O
7.下列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喷有碱液的棉花是为了防止SO2污染环境
B.将水注入反应冷却后的试管a中,溶液变蓝
C.b中装有品红溶液,过一段时间品红溶液褪色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eq \(====,\s\up7(△))CuSO4+SO2↑+2H2O
8.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海水的pH一般在7.5~8.6之间。应用海水脱硫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SO2可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酸雨 b.臭氧层受损
(2)在吸收塔中SO2被海水吸收生成H2SO3,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
a.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
(3)氧化主要是用氧气将吸收塔排出海水中的HSOeq \\al(−,3)、SOeq \\al(2−,3)、H2SO3氧化为SOeq \\al(2−,4),写出其中H2SO3被氧化为SOeq \\al(2−,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9.Ⅰ.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IUPAC等从世界范围征集优秀青年化学家为化学元素代言,我国有8位化学家成为硫(S)等元素的代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填字母序号)
a.非金属性:O>S b.离子半径:S2−>Cl−
c.酸性:H2SO4>H2SO3 d.酸性:H2SO4>H3PO4
(2)Se与S位于同一主族,二者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用化学式表示)
(3)某同学用如下装置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培养皿中A、B、C三个塑料瓶盖内盛有不同物质。向Na2SO3固体上滴加70%硫酸,迅速用玻璃片将培养皿盖严,实验记录如下。
能够说明硫元素由+4价转化为+6价的证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2016年IUPAC确认了4种新元素,其中一种为115号元素镆(Mc),它与氮(N)、磷(P)为同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M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Mc元素的一种核素X可由反应Am+
Ca→X+3n得到,X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
(2)下列性质的比较中,不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强于P的是__(填序号)。
A.熔沸点:N2PH3(g)
C.酸性:HNO3>H3PO4
10.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他们制备二氧化硫和氯气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MnO2+4HCl(浓)eq \(====,\s\up7(△))MnCl2+2H2O+Cl2↑
(1)用来制取氯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B、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均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___________(填“B”或“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若装置D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的石蕊溶液,则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例1.【答案】C
【解析】①酸雨的pH<5.6,①错误;②SO2使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有还原性,②错误;③SO2有还原性,将SO2和Cl2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HCl和H2SO4都不具有漂白性,溶液不会褪色,③错误;④SO2具有还原性,可以吸收氧气,葡萄酒中通常添加适量的SO2,既可以杀菌,又可防止葡萄酒中的一些成分被氧化,④正确;⑤加入稀硝酸后亚硫酸钡沉淀被氧化为硫酸钡,硫酸钡不会溶解,⑤错误;⑥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热稳定性较强的CaSO4,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⑥正确;故答案为C。
1.【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没有颜色并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指示剂,故C错误;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有一部分SO2会溶解在水中,且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A.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NH3∙H2O与H2SO3反应生成(NH4)2SO3,SOeq \\al(2−,3)与Ba2+反应生成BaSO3沉淀,A不符合题意;B.O2可将H2SO3氧化,2H2SO3+O2=2H2SO4,SOeq \\al(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B不符合题意;C.H2S与SO2反应生成S,2H2S+SO2=3S+2H2O,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不符合题意;D.CO2不与SO2或H2SO3反应,也不与BaCl2反应,故无沉淀生成,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B
【解析】A.浓硫酸的脱水性是从含有氢、氧元素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中以水的形式脱去,发生化学变化,浓硫酸的脱水性为化学性质,A正确;B.与氯化钠固体共热制氯化氢气体时,体现的是硫酸的难挥发性,B错误;C.CuSO4∙5H2O晶体投入到浓硫酸中,浓硫酸将其结晶水吸走,变为CuSO4,固体颜色由蓝变白,C正确;D.浓硫酸使铁、铝钝化,在金属铝、铁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薄膜,浓硫酸使金属钝化的过程表现了其强氧化性,D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浓度降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氯化氢挥发会使浓度降低,则浓度降低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B.漂白粉和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墨水中的有机色质因氧化而漂白褪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因吸附而漂白褪色,则漂白原理不同,故B错误;C.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和硅酸,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都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故C正确;D.二氧化硫因还原性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因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A.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A正确;B.H2S分子中H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B错误;C.FeS沉淀溶于酸,将H2S通入FeSO4溶液,没有沉淀生成,C错误;D.硫化氢分子不稳定,受热能分解生成S和氢气,D错误。
6.【答案】C
【解析】A.与少量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S+2Cueq \(====,\s\up7(△))Cu2S,故A错误;B.与少量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S+Feeq \(====,\s\up7(△))FeS,故B错误;C.与足量纯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
eq \(=====,\s\up7(点燃))SO2,故C正确;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3S+6NaOHeq \(====,\s\up7(△))2Na2S+
Na2SO3+3H2O,故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喷有碱液的棉花,防止二氧化硫散失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SO2,即SO2+2OH−=SOeq \\al(2−,3)+H2O,防止环境污染,故A正确;反应后的试管中有硫酸,把水注入其中会发生危险,应该把反应后冷却的试管a中的液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溶液变为蓝色,可以证明有硫酸铜生成,故B错误;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Cu+2H2SO4(浓)eq \(====,\s\up7(△))CuSO4+SO2↑+2H2O,产生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D正确;答案为B。
8.【答案】(1)a
b
2H2SO3+O2=2SOeq \\al(2−,4)+4H+
【解析】(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呈酸性,SO2可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形成酸雨,故答案为:a;(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有两种反应物、一种生成物,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b;(3)亚硫酸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氧气氧化成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SO3+O2=4H++
2SOeq \\al(2−,4),故答案为:2H2SO3+O2=4H++2SOeq \\al(2−,4)。
9.【答案】Ⅰ.(1)abd
(2)H2S
(3)C中产生白色沉淀
Ⅱ.(1)第七周期ⅤA族
(2)173
(3)A
【解析】(1)a.O原子半径小于S原子半径,得电子能力强于S,因此非金属性强于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符合题意;b.硫离子和氯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硫的核电荷数较小,对电子的吸引力较小,半径较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符合题意;c.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同种元素含氧酸的酸性强弱,c不符题意;d.S原子半径大于P原子半径,吸引电子能力强于P,因而硫酸中H更容易电离,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硫酸酸性比磷酸酸性强,d符合题意;选abd;(2)Se与S位于同一主族,则Se在S下面,S的非金属性较强,简单氢化物更稳定,即H2S稳定性较强;(3)向Na2SO3固体上滴加70%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硫:A.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A不符题意;B.HCl、BaCl2的混合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硫不能和HCl、BaCl2的混合溶液反应,原因是HCl酸性强于亚硫酸,亚硫酸钡能溶于盐酸,B不符题意;C.对比B和C,B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而C能,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FeCl3与二氧化硫反应产生了硫酸根离子,因此能够说明硫元素由+4价转化为+6价的证据(现象)是C中产生白色沉淀,C符题意;选C;Ⅱ.(1)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Mc的原子序数为115,则Mc位于第七周期ⅤA族;由反应Am+Ca→X+3n得到,则X的质子数为95+20=115,质量数为243+48-3×1=288,则X原子核内的中子数=288-115=173;(2)A.氮气和白磷都是分子晶体,白磷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熔沸点较高,不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强于P,A符合题意;B.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NH3(g)>PH3(g),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强于P,B不符题意;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酸性:HNO3>H3PO4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强于P,C不符题意;选A。
10.【答案】(1)E 还原性 酸性
D
先变红,后褪色
SO2+Cl2+2H2O=2HCl+H2SO4
【解析】(1)实验装置的选择原则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反应装置,结合题给信息知,实验室制取氯气所用药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固液加热型装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eq \(====,\s\up7(△))MnCl2+2H2O+Cl2↑,由反应方程式条件可知用来制取氯气的装置是E;由氯化氢生成氯化锰,氯元素化合价不变,由氯化氢生成氯气,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故答案为:E,酸性,还原性;(2)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生成的无色物质稳定,加热不复原;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复原,D中通入氯气,褪色后加热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D;(3)若装置D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的石蕊溶液,则出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4)氯气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而使气体失去漂白性,反应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故答案为:Cl2+SO2+2H2O==H2SO4+2HCl。
实验装置
瓶盖
物质
实验现象
A
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
品红溶液褪色
B
HCl、BaCl2的混合溶液
无明显变化
C
HCl、BaCl2、FeCl3的混合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化学特训练习含答案——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 g,6 ml,次硫酸氢钠甲醛,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暑假练习练(含答案):22硫及其氧化物,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如下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2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一种新型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