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巩固练习3 海洋地理 学生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868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巩固练习3 海洋地理 学生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868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巩固练习3 海洋地理 学生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868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巩固练习3 海洋地理 学生版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巩固练习3 海洋地理 学生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度相对较高的海区是,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图中的海岸类型是,有关该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此次远航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1
(2022海南模拟)海洋中的温跃层是指海温垂直梯度较大的水层(即海水上下层之间水温急剧变化,形成一个突变层——过渡层),其上层是薄暖水、其下层是厚冷水。研究发现,台风过境会使海域的温跃层深度增加,某些海域温跃层甚至会消失。下图为我国黄海36°N断面海域8月海水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黄海36°N断面海域8月的温跃层厚度( )
A.自东向西递增
B.中部较厚,近海较薄
C.自南向北递减
D.中部较薄,近海较厚
(2)台风来临时( )
①强风是改变温跃层的主要原因
②暴雨是改变温跃层的主要原因
③近海温跃层受台风影响更大
④黄海中部温跃层不受台风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例2
(2022新疆模拟)为维护南海权益,我国采用吹沙填礁造岛方式扩大礁盘面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是一处完全淹没在水下的珊瑚礁体。读曾母暗沙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曾母暗沙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A.大陆架B.海沟C.海盆D.大陆坡
(2)曾母暗沙的南北长度约为( )
A.230mB.2300mC.230kmD.2300km
(3)下列是沿曾母暗沙地形图中E—F线所画的四幅剖面图,正确的是( )
A.B.
C.D.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度相对较高的海区是( )
A.赤道附近海区B.30°S附近的海区
C.10°N附近的海区D.60°N附近的海区
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的海岸类型是( )
A.基岩海岸B.生物海岸
C.淤泥质海岸D.砂质海岸
4.有关该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海岸适合建造海港与浴场
B.该海岸是在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C.海蚀柱是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的
D.海蚀地貌是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的
现代海洋牧场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示意图及某海洋牧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在海南三亚建设海洋牧场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效益 B.环境承载力 C.科学技术 D.市场需求
6.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恢复海洋原生环境,维护生态安全
B.实现水产品多元化,保障粮食安全
C.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
D.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
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号”潜艇演练时失联,船上53人全部遇难。据分析,可能是潜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随着“南伽拉号”下潜,海水温度的变化为( )
A.先下降,后上升B.逐渐减小
C.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D.逐渐增加
8.“南伽拉号”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B.海水密度突然减小
C.海水压力突然增加D.海水盐度突然增加
宫古海峡是我国船只进出太平洋,从近海走向深海的重要通道。宫古海峡十分宽阔,除了南北靠近岛屿的12海里范围属于日本领海之外,其他水域都属于国际公共水道。下图是2021年4月辽宁舰航母编队远海训练航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辽宁舰穿越宫古海峡海域维护的海洋权益是( )
A.领海权益 B.公海权益
C.专属经济区权益 D.毗连区权益
10.此次远航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
A.勘探台湾岛的周边海域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B.提高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
C.监测航线海域的环境并制定保护环境的措施
D.为我国渔民提供精确的气象信息和导航服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会引起气候异常。下图为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若①减弱,则印尼降水增多,热带经济作物减产
B.若②增强,则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增多
C.若③减弱,则秘鲁沿海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减产
D.若④增强,则加快海洋污染物的扩散,污染消除
12.发生拉尼娜现象时,上图中赤道太平洋海域大气环流示意正确的是( )
A.B.
C.D.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四个海域跨越热带和温带,有众多的河口、港湾、岛礁和广阔的浅海大陆架。中国近海海温比开阔大洋的变暖速率更快,近海年平均海表温度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16℃(上升速率超过95%的置信度检验),高于全球平均海表温度的每10年0.11℃的升温速率。下图示意某时段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年平均海表升温幅度分布。
(1)指出我国近海升温幅度的特征。
(2)分析渤海海表温度比同纬度开阔大洋变暖更快的原因。
(3)说明我国近海海表温度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与解析
例1
【答案】
(1)B
(2)A
【解析】
(1)上下层海水等温线越密集,反映了上下层海水温度垂直梯度越大,则温跃层厚度越大。由图可知,中部温跃层厚度较大,近海温跃层厚度较小,大致呈现由中部向近海递减的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台风期间大风搅动海水,破坏原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影响温跃层,①正确;降水与海洋水温关系不大,不是改变温跃层的主要影响因素,②错误;近海海水较浅,大风搅动对其水温垂直结构影响更大,③正确;黄海中部温跃层仍受台风影响,但与近海海水相比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
例2
【答案】
(1)A
(2)B
(3)A
【解析】
(1)根据图中等深线的深度判断,海平面下20~44m属于浅海区,水深200m以内均为大陆架。可知曾母暗沙的海底地形类型是大陆架,A正确;海沟、海盆、大陆坡等海底地形深度均较深,至少在水深200m以下,故选A。
(2)由图可知,曾母暗沙最北端纬度为3°59′00″,最南端纬度为3°57′45″,纬度差为1′15″。根据经线上每相差1°(1°=60′,1′=60″),距离相差约111km,可知曾母暗沙南北长度约为2300m。B正确,故选B。
(3)根据EF线所经过地区的地势起伏状况进行判读,总体上是一种先升高,中间有多次起伏,后下降的状况,C、D错误;曾母暗沙西侧等深线分布稀疏,起伏平缓。东侧等深线分布密集、起伏陡峭,A正确,B错误;故选A。
【答案】
1.B
2.A
【解析】
1.读图可知,盐度最高的海区是30°S附近的海区,B正确,故选B。
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盐度最高的是在副热带海区,赤道处较低;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密度最小;A正确,故选A。
【答案】
3.A
4.D
【解析】
3.图中显示该地沿海地貌为海蚀崖、海蚀柱,是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因此属于基岩海岸,故选A。
4.基岩海岸的主要特征是岸线曲折、湾岬相间、岸坡陡峭、滩沙狭窄,常形成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柱等海蚀地貌,观赏价值较高,适宜发展旅游业,A错误;基岩海岸是由海浪冲击形成的地貌类型,不是堆积作用,B错误;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形成的是生物海岸,C错误;基岩海岸是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D正确;故选D。
【答案】
5.B
6.D
【解析】
5.由材料“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可知,建设海洋牧场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以保障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活动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B正确;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科学技术是保障措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A、C、D错误;故选B。
6.根据材料可知,现代海洋牧场是修复和优化生态环境,不只是恢复海洋原生环境,A错误;不能实现水产品多元化,可以使水产品增殖,B错误;不是为了减轻海洋自然灾害,C错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丰富人们的食物来源,从而可以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故选D。
【答案】
7.C
8.B
【解析】
7.依据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所以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水温变化规律应为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C正确,故选C。
8.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断崖”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密度突然发生变化。当潜艇在高密度的海水中行驶时,突然进入到低密度的海水当中,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瞬间会有一种从悬崖上掉下来的体验,B正确,D错误;随着深度加大,水压增大,到达一定深度后,潜艇就会被巨大的水压破坏,C错误;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不存在海水温度突然下降的现象,A错误;故选B。
【答案】
9.B
10.B
【解析】
9.宫古海峡位于琉球群岛和冲绳岛之间,是国际航道,上下各12海里是琉球的领海,其它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他国有自由航行权。属于公海航道。中国船只奔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亚等国,或者横穿太平洋到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穿行宫古水道都是经济活动。所以辽宁舰穿越宫古海峡海域维护的海洋权益是公海权益,A错误,B正确;毗连区是指毗连领海之外的一带海域,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也就是从领海再向外拓宽12海里。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00海里,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片海域。我国辽宁舰穿越宫古海峡海域与专属经济区权益和毗连区权益无关,C、D错误;故选B。
10.对历史原因造成的海域划界争端,我国政府坚持友好协商的基本方针,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进行,此次远航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B正确;与勘探台湾岛的周边海域资源、监测航线海域的环境并制定保护环境的措施和为我国渔民提供精确的气象信息和导航服务等内容无关,A、C、D错误;故选B。
【答案】
11.C
12.C
【解析】
11.根据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可知①是上升气流,②是下沉气流。若①减弱,说明上升气流减弱,则印尼降水应该减少,A错误;若②增强,说明太平洋东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应该减少,B错误;若③减弱,说明南美洲西岸上升流减弱,则秘鲁沿海海域水温会升高,导致渔业减产,C正确;若④增强,能够加快污染源产生地区的污染扩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污染不会消除,D错误;故选C。
12.根据材料,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空气冷却下沉加强,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使东南信风增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从而使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上升气流增强,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最终使正常年份的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发生反转,形成拉尼娜现象。C正确,故选C。
【答案】
13.(1)近海海表升温幅度自南海、东海、黄海向渤海逐渐变大,且渤海近海海表升温幅度最大。
(2)渤海靠近陆地,受沿海城市和工业的影响,海表气温上升快;渤海海域封闭,海水交换作用弱,散热慢;渤海海域晴天多,且海水较浅,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3)造成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引发极端天气;赤潮灾害发生频率升高;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环境。
【解析】
(1)等值线描述特征,主要描述变化趋势,走向、疏密等。读图可知近海海表升温幅度自南海、东海、黄海向渤海逐渐变大(由南向北近逐渐变大);东海、黄海等值线密集,说明海表升温幅度大,特别是渤海,等值线最密集,说明渤海近海海表升温幅度最大。
(2)渤海海表温度比同纬度开阔大洋变暖更快主要是由于渤海是内陆海,面积较小,全部位于大陆架,受沿海城市和工业的影响,海表气温上升快。同时,由于渤海海域封闭,海水交换作用弱,热量不易扩散;渤海海域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海水较浅,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3)海洋升温会引发海平面上升,加剧海浪灾害,并可能导致赤潮、水母、外来物种入侵等生态灾害风险升高;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加剧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引起滨海湿地退化。造成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引发极端天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3海洋地理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度相对较高的海区是,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图中的海岸类型是,有关该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此次远航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巩固练习8 中国地理——区域发展 学生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新疆棉花生长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巩固练习1 旅游地理 学生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对旅游业的认识,正确的是,该地最不可能开发的旅游活动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促使昌黎海岸沙丘带形成的风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