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试卷+解析)
展开1. 看拼音,写词语。
shì hòu kū lnɡ mǐn jié yì sī bù ɡǒu
( ) ( ) ( ) ( )
zōnɡ jì ménɡ lónɡ xiā sǎ zhōnɡ yú zhí shǒu
( )( )( )( )
【答案】 (1). 侍候 (2). 窟窿 (3). 敏捷 (4). 一丝不苟 (5). 踪迹 (6). 朦胧 (7). 潇洒 (8). 忠于职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完成此类题目要结合拼音进行拼读,拼读时注意音节的声韵母及声调。学生需要注意“窟窿、敏捷、朦胧”的写法。
选择,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 选出读音、字形、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杂兴(xìng) 炊烟袅袅 欣喜若(好像)狂
B. 卧剥(bō) 旗竿 茹(吃)毛饮血
C. 丝绸(chóu) 璀璨 震耳欲(想要)聋
D. 着(zhá)陆 绿荫 穿越苍穹(天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正确;
B:“旗竿”应改成“旗杆”;
C:“震耳欲聋”的“欲”的意思是快要,就要;
D:“着陆”的“着”读音应为zhuó。
3. 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白鹅》)
A. 我轻轻拍打着小猫的头说:“你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坏蛋。”
B. 爷爷摇着蒲扇对孙子说:“是哪个坏家伙把我的烟斗藏起来了?”
C. 老师看着沾沾自喜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谦虚才能使人进步。”
D. 小芳介绍道:“我家的小鱼可淘气了,总爱在水草丛里东躲西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高傲”属于贬词褒用。
A、B、D中的词语都是明贬实褒,C中“沾沾自喜”是含有贬义的词语。故选C。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做任何事都会仔细考虑一下,渐渐地我们都称他为“纸老虎”。
B. 王明是我们组的领头羊,每次都能带着我们出色完成任务。
C. 老李头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对谁都一毛不拔。
D. 他在工作中善于察言观色,虽然深得领导喜欢,但在我们看来就像一只“变色龙”一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词语使用错误。“纸老虎”比喻那些看起来强大,而实际上虚弱无力的人。此处用来形容他做事仔细考虑不恰当。
5. 和“有一种叫做‘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不一样的句子是 ( )
A.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B.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C.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D. 地球上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合“比钢铁结实百倍”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碳纳米管”与“钢铁”进行比较。
A:结合“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纳米的小球”与“乒乓球”进行比较。
B:结合“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结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太阳”与“地球”进行比较。
D:结合“D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恐龙”与“狗”进行比较。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新闻”,要把新闻说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还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B. “转述”时,要记住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还有注意人称的转换。
C. 《猫》和《母鸡》两篇课文都出自作家老舍笔下,都是通过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了老舍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D. 传说,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情况。C中,《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所以C错误。
7. 填空。
1.古代诗人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儿童惹人喜爱,看,“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瞧,“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风景让人陶醉,“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诗人也常常借诗歌表达自己的高尚节操和坚贞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梅》)诗人还借诗歌给我们带来思考:“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江畔独步寻花》)
2.在冰心的诗中,我们读到了母爱:“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艾青的诗“绿”意盎然:“刮的风是绿的,_________是绿的,_________是绿的,________也是绿的。”艾青还说过:“诗是人类__________,诗给人类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飞入菜花无处寻 (2). 溪头卧剥莲蓬 (3). 麦花雪白菜花稀 (4). 树头新绿未成阴 (5). 不要人夸好颜色 (6). 只留清气满乾坤 (7). 可爱深红爱浅红 (8).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9).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0). 下的雨 (11). 流的水 (12). 阳光 (13). 向未来寄发的信息 (14). 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解析】
【分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如果记不清,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复习巩固。
1.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墨梅 王冕 (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8. 修改语段。(两处语病一处错别字。)
儿童节那天,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在人工湖边,令我们赞叹不已。可惜人工湖污染严重,湖面上飘浮着许多垃圾。禁不住对妈妈说:“如果我们都能保护环境那该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儿童节那天,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在人工湖边,令我们赞叹不已。可惜人工湖污染严重,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我禁不住对妈妈说:“如果我们都能保护环境那该多好啊!”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在人工湖边。病因:语义重复,应去掉“五颜六色”或者“五彩缤纷”。
②禁不住对妈妈说。病因: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禁不住”前加上主语“我”。
③错别字,“飘浮”应改为“漂浮”。
阅读。
材料一:各地森林火灾成因(见下表)
材料二:全年森林火灾发生时间分布(全国近50年平均数据,见下图)
材料三∶近年的清明节,许多地区悬挂文明祭祀的标语横幅,向居民发放“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提倡鲜花祭扫、举行家庭追思会、网上祭扫等文明的方式祭祀先人,劝导居民自觉摒弃放鞭炮,随处焚烧纸钱、冥物的陋习,营造“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良好氛围。
9. 读材料一、二图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原因引发的,其中“烧荒烧炭”这个因素占的比例最高。( )
(2)在造成森林火灾的原因中,“小孩玩火”因素比“电线引起”因素所占的比例小,但也不能忽视。 ( )
(3)森林火灾的多发月份集中在3、4、5三个月,其他月份火灾较少。( )
10. 读材料三,说说你和家人会采用什么方式来祭祀先人,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1). √ (2). × (3). ×
10. 我们会手捧鲜花到先人的墓前祭扫,或在朋友圈发表追思先人的文字。因为这样的方式既不会污染环境或者引起火灾,又能向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怀念,可谓一举两得。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结合材料一可知,“烧荒烧炭”占比31.23%,是人为原因排名第一的,所以是正确的。
(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结合材料一可知,“小孩玩火”占比3.49%,“电线引起”占比1.12%,所以是错误的。
(3)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结合材料二可知,除了345月份占比较高以外,还有9月份森林火灾占比也很高。
【10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祭祀方式进行说明,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
跑进家来的松鼠(节选)
(1)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
(2)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3)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
(4)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5)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 ”
(6)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 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7)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
(8)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奇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都到哪儿去了?
(9)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来看! ”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 幅)鹿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jǐn jǐng)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10)过了些日子,天气真的冷了起来。松鼠尽量钻到暖和(hu hé)一些的地方躲起来。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11)天太冷,我们得生炉子了。我们关上通风口,放上柴,点着了火。忽然听到炉子里有什么东西沙沙直响。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12)炉子里的烟直往屋子里冒,而烟囱口却不见一丝烟。这是怎么回事?哥哥用粗铁丝做了个大钩子,从通风口伸进烟囱里去。结果,哥哥从烟囱里掏出一只手套,还有奶奶过节时才舍得(带 戴)的头巾。
(13)原来,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在我们家里,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
11. 用“√”给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形或读音。
12.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不愿意表现出自己不如他人,做什么都有个不服输的劲。( )
②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 )
13. 给第(6)段□处选择合适的标点( )(填序号)
A. :“!。,。,!”B. :“。。,。,。”
14. 给第(5)自然段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 )(填序号)
A. 爸爸,我发现了好多方糖!
B. 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C. 松鼠在储备冬粮呢!
15. 按要求填空。
①家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问我们,我们说不知道,爸爸的态度是___________,当得知是松鼠叼走了,爸爸的态度是_________。爸爸对松鼠宽容的态度说明了_________。
②松鼠在“我”家主要做了三件有趣的事情。
一是松鼠把方糖叼到大柜顶上,害“我们”受罚。
二是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通过这三件趣事介绍了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活习性,体现了松鼠的可爱。
16. 第(11)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请你照样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17. 默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副 jǐn hu 戴
12. (1). 不甘落后 (2). 哭笑不得 13. A 14. B
15. (1). 认为我们不诚实 (2). 哈哈大笑 (3). 对松鼠的喜爱 (4). 松鼠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都晾起来。 (5). 松鼠把手套、头巾等叼到烟囱里自己垫窝。 (6). 储备冬粮 (7). 晾晒蘑菇 (8). 垫窝过冬
16. (1). 比喻 (2). 松鼠 (3). 子弹 (4).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蹿出来的速度之快 (5).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17. (1). 松鼠冬眠吗? (2). 松鼠不会冬眠,松鼠是一种全年活动,不冬眠的日行性动物,每天的开始活动时间与日出时间有关,但结束活动时间和日落时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松鼠70%——80%的时间都用于觅食活动,倾向于在针叶林中觅食和贮食。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正确拼读,书写的时候避免出现错别字。学生需要注意“和”的读音和“幅”的写法。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结合内容可知是“不甘落后”。
不甘落后:指不愿意表现出自己不如他人,做什么都有个不服输的劲,希望超过他人或和他人一样好。
②结合内容可知是“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 形容很尴尬。
【13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先掌握所有标点符号的作用,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号入座。结合“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可知后面表示的语气比较强烈,应该用感叹号,再用排除法所以选择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学生联系上文可知,爸爸说我们不诚实,这里“我”发现原来是松鼠把那些方糖藏起来的,所以应该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可知答案。
②结合“爸爸哈哈大笑说”可知答案。
③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表达了爸爸对松鼠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结合第7、8、9自然段可概括出松鼠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都晾起来。
结合第10、11、12、13自然段可概括出松鼠把手套、头巾等叼到烟囱里自己垫窝。
结合“就要开始储备冬粮”可概括出储备冬粮;结合“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可概括出晾晒蘑菇;结合“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可概括出垫窝过冬。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可知是比喻句,将“松鼠”比作“子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蹿出来的速度之快,表达了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仿写比喻修辞的能力。在仿写时要观察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仿照例句的格式和表达方式完成仿写。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
问题:松鼠肉可以吃吗?
回答:不可以,因为随意吃野生动物不仅违法,还容易感染细菌。
18. 习作。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当升旗手,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没完成作业……想一想,哪一个第一次是最最令你难忘的?拿起笔来,把这个第一次写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根据实际写作内容自己拟定题目。不少于350字。
【答案】 我第一次做比萨饼
星期二,我兴高采烈地和姐姐一起去参加小赵的生日派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但一听到要做比萨饼,我那高兴的神情中显露出了紧张,因为我是第一次做比萨饼,生怕做不好,被别人嘲笑。
我来到聚会的地方,遇到了分别多天的同学。
开始做比萨饼了,服务员把事先做好的面饼和芝士、火腿肠、牛肉、蘑菇和青椒拿了过来,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做了起来,脸上个个洋溢着愉悦的神情。而我却不知如何“下手”。我的心真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想,该怎么办呢?脑子里一片空白,看来我一定是要被别人嘲笑了。这时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了,我可以做蛋糕型的呀!”
于是,我便二话不说,拿起芝士,把它撒成了蛋糕身,再把火腿肠卷起来,作为蜡烛,把青椒和蘑菇当成奶油,最后把牛肉放在了火腿肠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厨师把比萨饼烤好就大功告成了。
过了大约十五分钟,香喷喷的比萨饼出炉了,我打开包装盒,一股香气扑鼻而来,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感到特别香。
从此以后,我不仅懂得了遇到困难要从容镇定,不能手慌脚乱,还真正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解析】
【分析】
【详解】该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作文核心关键词是“第一次”。选材比较容易,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作文要把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写出来,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要写出第一次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总之,不仅要求把自己“第一次”的经历写具体,还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人生的感悟。同时,要在开头或结尾点出作文要求提到的“难忘”。
写事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解析),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docx、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试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试卷+解析),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doc、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部编版三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部编版三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解析),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部编版三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docx、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部编版三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