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九师联盟
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细胞中的化合物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其结构与相应的化学键有关。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胰岛素的两条肽链之间,主要通过肽键连接
B.DNA与RNA不能依据是否存在配对碱基来区分
C.在动物细胞中只有ATP分子含有高能磷酸键
D.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2.在环境分析方面,ATP含量的多少可反映活菌的数量,ATP荧光仪是专门设计用于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的仪器,在镁离子的作用下,ATP、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发生反应而发光,根据发光强度推测ATP含量,进而反映活菌数。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ATP普遍存在于活的微生物细胞中
B.检测过程中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C.ATP的含量与活细胞的数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D.细菌细胞内ATP的产生都需要O2的参与
3.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一般都含有Y染色体
B.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内不会存在同源染色体
C.人类性状的遗传主要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D.1个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会影响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
4.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后,开始进行DNA复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DNA上Ori的数目通常多于染色体数目
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磷酸二酯键的作用
C.在DNA子链合成前,复合体需将模板DNA完全解旋
D.在每个细胞周期中Ori可多次起始DNA的复制
5.为探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肺炎双球菌的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科研人员将S型肺炎双球菌破碎后制成细胞提取物,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以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为基础,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加热不会破坏转化因子的活性,甲组培养皿中大部分细菌为S型菌
C.乙组培养皿与丙组培养皿中的肺炎双球菌种类完全不同
D.酶可以专一性的除去提取物中的特定物质,便于控制实验变量
6.粗面内质网是核糖体与内质网共同组成的复合机能结构。有些蛋白质的肽链在刚开始合成不久便随着核糖体一起转移到内质网膜上,在粗面内质网上新生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中,肽链继续延伸直至合成结束,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粗面内质网表面可能具有能识别某些新生肽链的受体
B.粗面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的结构和成分具有相似性
C.多个核糖体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能加快肽链的延伸
D.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7.科研人员以极度肥胖者为研究对象,发现GPR75基因突变失活的人,与那些正常携带GPR75基因的人相比,肥胖概率减少了一半。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人体不会发生GPR75基因突变
B.GPR75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改变
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都会引起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
8.离子注入育种方法属辐射育种领域,会引起强烈的生物效应,从而使生物产生多种变异。下表为不同莲花品种及其育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品种名
亲本
育种方式
花色
太空莲3号
赣莲85-4
搭载我国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开展空间诱变
红
翠荷红颜
太空莲3号
离子注入
红
风雪弥漫
杂交育种单株97-1与太空莲3号
杂交
白
雪里行军
杂交育种单株97-1与太空莲3号
杂交
绿
A.将植物带入太空是为了提高突变频率
B.离子注入育种方法可定向产生对人类有利的变异
C.“风雪弥漫”和“雪里行军”花色不同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育种过程中只能采用一种育种方式进行育种
9.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出,迁移到新区域的个体与原种群形成两个独立的种群,几百万年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部分个体迁出,不会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一般种群越小,环境变化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
C.自然选择过程中,两种群中保留和淘汰的基因有差异
D.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一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10.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血红蛋白、麦芽糖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动态平衡
C.存在于细胞间隙的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唯一环境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参与
11.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GABA转氨酶降解。体外实验研究发现,GABA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ABA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会导致Na+大量内流
B.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突触部位的兴奋传递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参与信息交流
D.抑制GABA转氨酶的活性有利于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形成
1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负反馈调节是维持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稳定的重要机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RH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释放TSH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
B.在寒冷的室外排队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能会偏高
C.与甲状腺激素相比,TRH、TSH在人体内的运输是定向的
D.甲亢患者体内TSH低于正常值,一般进食增多且情绪易激动
13.乙烯和乙烯利常用于香蕉的催熟。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如图为香蕉催熟过程中两种糖类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烯由植物体内成熟的部位合成,不受基因组控制
B.与乙烯相比,乙烯利具有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
C.10~15天,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少于消耗的葡萄糖
D.20~25天,成熟的香蕉中含有的单糖只有葡萄糖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4.对照实验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其关键是要设计单一变量。研究人员探究了单一变量影响下长足大竹象的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B.由实验结果可知外切葡聚糖酶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逐渐上升
C.当pH<4.8或pH>5.2时导致酶活性降低的机理不同
D.本实验的自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15.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如图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B.SiRNA会影响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使细胞周期缩短
C.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mRNA和蛋白质一般都不同
D.G0期细胞经适当刺激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16.某植物为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些仅位于X染色体上,有些仅位于Y染色体上,而有些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存在相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该植物抗病和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利用纯合抗病品种与纯合感病品种进行实验:组合一:抗病(♀)×感病(♂);组合二:感病(♀)×抗病(♂),结果均是:F1表现型及比例均为抗病雌株:抗病雄株=1: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病、感病性状的控制基因可能位于X、Y染色体上
B.基因A、a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
C.利用F1可设计实验确定基因A、a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
D.组合二中的子代自由交配,子代雌株中抗病:感病=1:1
17.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的示意图,细胞乙是细胞甲的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基因b来自B的基因突变
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是极体
C.完成减数分裂后,甲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有三种
D.若乙中含基因a的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其子细胞基因型为aaB和b
18.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正在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一针、两针、三针3种不同的类型,其中需要打2针的是灭活疫苗,其实质是将病毒灭活后接种到人体。如图为正常人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图中箭头指向接种时间)后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灭活疫苗具有抗原性,引发的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
B.接种疫苗第二针与第一针的间隔时间越短,产生的抗体浓度越高
C.检测疫苗接种者血液中的新冠抗体含量可评价疫苗的有效性
D.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患病风险降低,但仍需采取防护措施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9.下图1表示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A、B、M表示某种物质或结构。图2表示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C3和C5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素a所吸收的光能的用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基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被固定后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属于卡尔文循环。当某植物细胞发生过程③时,并没有检测到CO2排出细胞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据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对330,000株新冠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发现很多病毒发生了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以单股正链RNA(+RNA)作为遗传物质的RNA病毒,病毒的RNA可以直接作指导合成__________,同时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复制自身RNA,最终蛋白质和新合成的RNA组装为新的病毒颗粒。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冠病毒能通过__________这一可遗传变异产生新毒株,为它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从遗传物质的结构上分析,新冠病毒具有极强迅速变异能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遗传学家认为,有些突变对进化的意义不是太大或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有些突变意义较大,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阻断病毒的传播可以在一定适度上降低其变异频率。请从新冠病毒生活史途径分析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21.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亲本,也可能是自身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如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亲本,则该病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Ⅱ-1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
(2)若该病为21三体综合征,则产生的Ⅱ-2的异常配子来自__________。试分析Ⅱ-2的子代有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该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科研人员对该家系各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点碱基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成员
测序结果
Ⅰ-1,Ⅰ-2,Ⅱ-1,Ⅲ-1
…TCCTGCCAGTGGTTTT…
Ⅱ-2,Ⅲ-2
…TCCTGCCAGTGGTTTTA…和…TCCTGCCGGTGGTTTTA…
结合遗传系谱图和上表分析: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相比,在结构上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遗传病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2.菠菜(2n=12,性别决定为XY型)的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抗病(E)对不抗病(e)为显性,基因E、e位于Ⅹ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研究者用EMS溶液处理宽叶菠菜培育出两种窄叶突变体(记为突变体Z、Z’)。辐射处理一株基因型为BbXEXe的菠菜幼苗可使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从原染色体随机断裂,然后随机结合在其他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合突变体Z与纯合突变体Z’进行杂交,若子代全为宽叶植株,说明这两种突变体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基因突变所致;让所得到的宽叶植株自交,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用辐射处理的基因型为BbXEXe的菠菜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杂交,以探究该植株是否发生了易位或发生易位的情况,(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
①若子代雌雄菠菜均表现为宽叶不抗病:宽叶抗病:窄叶不抗病:窄叶抗病=1:1:1:1,则该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易位于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易位于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易位于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基因所在片段易位于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人体获得水和无机盐的重要途径之一。水和无机盐除参与人体组成外,还具有很多重要作用,如会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无机盐中的__________。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剧烈运动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为使渗透压恢复正常,机体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调节,请补充完整(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①神经调节: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②神经一体液调节: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过敏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异常增大,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请再举出一例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并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2、tRNA是“三叶草”结构,其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
3、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详解】
A、组成胰岛素的两条肽链之间主要通过二硫键连接,A错误;
B、DNA分子中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RNA分子中也可能含有氢键,如RNA中存在氢键连接形成的RNA双链区,B正确;
C、在动物细胞中,ATP和ADP都含有高能磷酸键,C错误;
D、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上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ATP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断裂,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直接能量。
【详解】
A、ATP普遍存在于活的生物细胞中,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检测过程中ATP、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发生反应而发光,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B正确;
C、根据发光强度推测ATP含量,进而反映活菌数,因而ATP的含量与活细胞的数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C正确;
D、某些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不需要O2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3.C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男性的体细胞中一般都含有Y染色体,但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A错误;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而导致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人类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正确;
D、无论是否发生交叉互换,1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都产生1个卵细胞,即种类数为1,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
A、真核生物DNA复制为多起点复制,因此真核生物的DNA上Ori多于染色体的数目,A正确;
B、DNA一条单链上的相邻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只能打开氢键,B错误;
C、DNA子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可促进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实现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因为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Ori处只可起始一次,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分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才会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A、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B错误;
C、蛋白酶不能水解DNA,故乙培养皿中会出现S型菌和R型菌,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S型菌DNA被水解后不会导致R型菌的转化,培养皿中只出现R型菌,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借助酶的专一性可以除去提取物中特定的物质,便于控制实验变量,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密码子种类多于氨基酸,因此一个氨基酸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密码子,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同一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都是以相同的模板来合成的,因而合成的是同种多肽。
【详解】
A、有些蛋白质的肽链在刚开始合成不久便随着核糖体一起转移到内质网膜上,说明在粗面内质网表面可能具有能识别某些新生肽链的受体,A正确;
B、粗面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转化,因此二者的结构和成分具有相似性,B正确;
C、多个核糖体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合成多条多肽链,能提高翻译的速率,但不能加快一条肽链的延伸,C错误;
D、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没有反密码子与其对应,故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不是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
A、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基因突变可以自发进行,A错误;
B、遗传信息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所以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改变,B正确;
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C错误;
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可以发生在同一个DNA分子上的不同部位等,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
育种方式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F1→F2→F3→从自交后代中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优良纯合体
可以把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组合在一个个体上,可见性强
耗时长,至少需3年,一般在5、6年左右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①物理方法:射线、激光等;②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③作物空间诱变育种。
提高了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性状
需大量的供试材料,可预见性不强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①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②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相对复杂,不能产生更多的变异,不能大幅度的改良形状。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
营养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结实率下降,发育迟缓
转基因育种
基因重组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可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打破不同物种之间的不能杂交界限,迅速获得优良性状
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详解】
A、将植物带入太空是为了利用太空中的物理因素来诱发突变,提高突变率,A正确;
B、离子注人育种方法所属辐射育种领域,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定向产生对人类有利的变异,B错误;
C、基因突变有低频性,“风雪弥漫”和“雪里行军”通过相同亲本杂交获得,它们花色不同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育种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C错误;
D、生物育种过程中,可利用多种育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详解】
A、由于某些个体的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各基因型之间的比例改变,从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种群越小环境变化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一般越大,B错误;
C、由于两个种群生活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有差异,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也可能发生相互交配并产生不育的后代,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物质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组成成分、渗透压、pH值和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麦芽糖是植物二糖,而植物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即内环境中没有麦芽糖,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保持动态平衡,B错误;
C、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C错误;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中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导致Na+大量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抑制细胞的兴奋。
【详解】
A、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会导致阴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
B、胰岛A细胞可转化为胰岛B细胞,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突触部位的兴奋传递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参与信息交流,C正确;
D、抑制GABA转氨酶的活性,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持续发挥作用,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不利于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分泌TRH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时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水水平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TRH、TSH,当TSH达到一定水平时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TRH。
【详解】
A、TRH促进垂体释放TSH,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释放TSH,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在寒冷的室外排队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能会偏高,B正确;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不能定向运输,可定向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错误;
D、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般进食增多且情绪易激动,D正确。
故选C。
13.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香蕉催熟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淀粉含量下降,葡萄糖含量升高。
【详解】
A、乙烯由植物的多种组织合成,成熟的部位合成更多,受植物基因组控制,A错误;
B、用人工合成的乙烯利催熟香蕉比用乙烯催熟香蕉具有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B正确;
C、10~15天,葡萄糖含量不断上升,说明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多于消耗的葡萄糖,C错误;
D、20~25天,成熟的香蕉中含有的单糖有葡萄糖,但是不能说明只有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14.AB
【解析】
【分析】
分析左图可知,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逐渐升高;分析右图可知,随pH值升高,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
【详解】
A、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A正确;
B、由左图可知,在实验中,外切葡聚糖酶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髙逐渐上升,B正确;
C、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的活性下降,因此pH<4.8或pH>5.2时导致酶活性降低的机理相同,C错误;
D、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无关变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AB。
15.BC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处;(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准确答题。
【详解】
A、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因此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A正确;
B、此种SiNA会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会影响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度减慢,即可能使细胞周期延长,B错误;
C、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细胞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是相同的,mRNA和蛋白质一般不同,C错误;
D、由图可知,G1期细胞可以转化成暂不增殖的G0期细胞,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G1期,D正确。
故选BC。
16.ABC
【解析】
【分析】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方法是分析后代的表现型是否与性别有关。据题意,抗病和感病亲本杂交后代中全部表现为抗病,因此可以推测抗病为显性性状。正反交后代表现型相同,说明A、a可能位于Ⅹ、Y染色体上或常染色体上。
【详解】
A、组合一和组合二(正交和反交)F1表现一致,抗病、感病性状的控制基因A、a可能位于Ⅹ、Y染色体上或常染色体上,A正确;
A、等位基因A、a位于细胞核中,转录一定发生在细胞核,翻译一定发生在细胞质(核糖体),B正确;
C、若A、a位于常染色体,则组合一和组合二P为AA(抗病)×aa(感病),F1为Aa(抗病),F2雌雄均为抗病:感病=3:1;若A、a位于X、Y染色体,则组合一P为XAXA×XaYa,F1为XAXa、XAYa,F2为XAXA(抗病 ♀)、XAXa(抗病 ♀)、 XAYa(抗病♂)、 XaYa(感病♂);若A、a位于X、Y染色体,则组合二P为XaXa×XAYA,F1为XAXa、XaYA,F2为XAXa (抗病 ♀)、XaXa(感病♀) 、XAYA(抗病♂)、 XaYA(抗病♂)。故利用F1雌雄随机交配确定基因A、a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雌雄均为抗病:感病=3:1,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性状与性别有关,则A、a位于X、Y染色体上,C正确;
D、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组合二中的子代F1(基因型为Aa),自由交配,子代F2雌株中抗病:感病=3:1,D错误。
故选ABC。
17.A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膜从中部凹陷,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b和B基因,基因b来自B的基因突变,A正确;
B、据分析可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完成减数分裂后,甲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有aB、ab、AB三种.C正确;
D、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乙中含基因a的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其子细胞基因型为“aaB和b”或“aab和B”,D错误。
故选AC。
18.ACD
【解析】
【分析】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故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
3.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通常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
A、新冠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具有特异性,因此其引发的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A正确;
B、接种疫苗第二针与第一针间隔时间较短,如在接种第一针后抗体浓度较高时接种第二针疫苗,会导致较多的疫苗被抗体结合而失去作用,而不能产生较多的抗体,B错误;
C、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的结果,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检测人体内新冠病毒抗体的含量可评价疫苗的有效性,C正确;
D、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患病风险降低,但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存活时间不能保证终生存在,所以接种疫苗后,也应采取防护措施,D正确。
故选ACD。
19.(1)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ATP NADPH) 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用于合成ATP、NADPH
(2)协助扩散 不消耗ATP、借助载体蛋白
(3)还原 该细胞为叶肉细胞,且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发生的是光反应,A表示氧气。图2:①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②表示暗反应中C3还原成有机物过程,③表示丙酮酸产生CO2过程,④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CO2的固定,⑤表示C3再生C5的过程。
(1)
图1表示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ATP 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据图可知,叶绿素a所吸收的光能,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以及用于合成ATP、NADPH。
(2)
图1中类囊体腔中的H+进入叶绿体基质时,借助载体蛋白运输、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3)
CO2被固定后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属于卡尔文循环。③表示丙酮酸产生CO2过程(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叶肉细胞中,同时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当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会出现细胞发生过程③时,并没有检测到CO2排出细胞外的现象。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识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中间产物,能分析图示,明确图示中各序号代表的生理过程,辨析出序号指示的含意即可作答。
20.(1)蛋白质 RNA复制酶(RNA聚合酶)
(2)基因突变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3)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生物的性状,有些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性状,则意义不大或没有意义;有些突变会影响生物的性状,则意义较大 通过阻断病毒的传播可减少其在细胞中的增殖次数,从而降低遗传物质复制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变异频率
【解析】
【分析】
1、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以自身(+RNA)为模板先合成(-RNA),再合成(+RNA),然后以(+RNA)为模板翻译出病毒蛋白质,最后病毒蛋白质与(+RNA)组装成子代病毒。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产生生物的多样性。
(1)
+RNA病毒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包括RNA复制酶),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复制自身RNA,最终蛋白质和新合成的RNA组装为新的病毒颗粒。故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 。
(2)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新冠病毒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毒株,为它的进化提供原材料。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这是新冠病毒具有极强迅速变异能力的原因。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生物的性状,有些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性状,则在自然选择中意义不大或没有意义;有些突变会影响生物的性状,则意义较大。病毒在繁殖的时候,遗传物质进行复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通过阻断病毒的传播可减少其在细胞中的增殖次数,从而降低遗传物质复制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变异频率。
【点睛】
本题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介绍,考查考生对病毒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以及从题干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1.(1)常染色体隐性 1
(2)父本或母本(Ⅰ-1或Ⅰ-2) Ⅱ-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随机2条移向1极,剩下的1条移向另一极,可以产生正常的配子
(3)A—T碱基对替换为了G—C碱基对 常染色体显性 自身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
根据亲本正常,子一代出现患病的女儿,可推测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Ⅱ-2在自身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显性基因突变。
(1)
若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亲本,则亲本均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二者均表现正常,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则Ⅱ-2基因型为aa,Ⅲ-1的基因型为Aa,根据Ⅲ-2患病,基因型为aa,可知Ⅱ-1基因型为Aa,因此Ⅱ-1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2)
Ⅰ代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Ⅱ-2为患者,若该病为21三体综合征,说明Ⅱ-2的基因型为aaa,是由含aa的异常配子和含a的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含aa的异常配子可能是父本或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由于Ⅱ-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随机2条移向1极,剩下的1条移向另一极,可以产生含a的正常配子,与 Ⅱ-2产生的含A的配子结合可形成Aa正常个体。
(3)
结合遗传系谱中个体的表现型以及表格中两组测序结果可知,Ⅱ-2含有两种基因,其中一种为致病基因,而Ⅰ-1和Ⅰ-2表现正常,说明不含致病基因,即Ⅱ-2的致病基因不是遗传自Ⅰ-1和Ⅰ-2,则该病应为Ⅱ-2在自身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显性突变,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因此该个体只含有一个突变基因,为杂合子;则…TCCTGCCAGTGGTTTT…为正常基因中碱基序列,而…TCCTGCCGGTGGTTTTA…为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对比两个序列可知,正常基因中A—T碱基对替换为了致病基因中的G—C碱基对。根据表格可知Ⅲ-2(男孩)含有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说明该突变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为常染色体显性突变。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2.(1)不是 宽叶植株:窄叶植株=9:7
(2)bbXeY 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或B、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分别易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宽叶不抗病雌株:窄叶抗病雌株:宽叶不抗病雄株:窄叶抗病雄株=1:1:1:1 宽叶抗病雌株:窄叶不抗病雌株:宽叶抗病雄株:窄叶不抗病雄株=1:1:1:1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2、由题图可知,B(b)与E(e)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发生易位,随机结合在E、e所在染色体的上末端,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
(1)
用EMS溶液处理宽叶菠菜培育出两种窄叶突变体,纯合窄叶突变体Z与纯合窄叶突变体Z’进行杂交,若是同种基因突变所致,窄叶突变体亲本基因型为bb,则后代全为窄叶bb,但子代全为宽叶,这说明不是同一种基因突变所致,因此可推测受到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让所得到的宽叶植株自交,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宽叶植株:窄叶植株=9:7,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即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
用辐射处理的基因型为BbXEXe的菠菜,判断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或是否发生单(双)基因易位,可让其与基因型为bbXeY的个体测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该植株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或B、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分别易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可以产生BXe:bXE:BXE:bXe,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BbXeXe:bbXEXe:BbXEY:bbXeY=1:1:1:1,子代雌雄菠菜均表现为宽叶不抗病:宽叶抗病:窄叶不抗病:窄叶抗病=1:1:1:1。
②如果B和b基因都连在了E、e所在染色体的上末端,B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是BXe:bXE=1:1,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BbXeXe:bbXEXe:BbXeY:bXEY=1:1:1:1,表现型是宽叶不抗病雌株:窄叶抗病雌株:宽叶不抗病雄株:窄叶抗病雄株=1:1:1:1。
③如果B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XE:bXe=1:1,与基因型为bbXeY个体杂交后代宽叶抗病雌株:窄叶不抗病雌株:宽叶抗病雄株:窄叶不抗病雄株=1:1:1:1。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染色体变异,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探究变异发生的类型及遵循的遗传规律。
23.(1)Na+和Cl-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
(3)大于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引起组织水肿;肾小球肾炎病人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滤入原尿,而肾小管不能将其重吸收,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引起组织水肿
【解析】
【分析】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就越大。当血浆渗透压下降或者组织液渗透压渗透压上升时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1)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无机盐中的Na+和Cl-,组织液、淋巴液与血浆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
剧烈运动后,机体通过神经调节渗透压的途径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渗透压的途径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异常增大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大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可引起组织水肿的情况还有: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引起组织水肿;肾小球肾炎病人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滤入原尿,而肾小管不能将其重吸收,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引起组织水肿。
【点睛】
本题考查渗透压相关概念、机体对渗透压调节的方式以及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的原因,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9月月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图表示某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9月质量检测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生物pdf、生物答案-九师联盟高三9月质量检测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