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专项训练12:诗歌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专项训练12:诗歌鉴赏,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训练12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中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下面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又点明远行者的目的地;B.颔联表明了离别的必要性,外出做官,以报效家国;C.颈联劝勉朋友不要悲伤,四海之内皆兄弟,蜀州会有新朋友;D.尾联点明“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感情。4.王勃是 _________代著名诗人;尾联“无为”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阅读《石壕吏》,完成下列小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________。6.诗人对文中小吏的描写只用了“呼”与“怒”,请根据这个特点及老妇的其中一句“致词”,设计小吏的问话。小吏:________老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7.《春望》与《石壕吏》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但两首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春望》抒发的是①______;而《石壕吏》则表达出作者的矛盾心理:既②______,又③_____。 阅读诗词,完成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8.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9.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11.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卖炭翁(唐 白居易)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交代了卖炭翁辛苦劳作的原因。C.“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尽显宫使骑马时的风度翩翩之态,赞美了“宫使”的风采。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13.全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4.本诗画面感强。“秋风怒号图”中“卷”“飞”“渡”等动词,衬托出诗人_____的心情;“群童盗茅图”中“老无力”“呼不得”“自叹息”等词语,反映诗人_____的现实状况;在“漏屋逢雨图”之后,诗人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广厦万间图”,展现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令我们不禁想到 “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相同情感的古诗(文)。15.《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与本诗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都写到了雨。简要说明诗人在两首诗中分别借“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6.体会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7.全诗叙写作者亲眼见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8.这首歌中有不少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1.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2.营造了缥缈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分析】1.考查写作手法。本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由写兼葭引出男子对心上人的不懈追求,这是比兴的手法,也可叫做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物。通过写秋季兼葭茂盛,露化为霜,秋意渐浓的情景,渲染了深秋凄清的气氛,在这样的背景下,男子对心上人的不懈追求,不悔寻觅更让人动容,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重。2.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本诗意中人所处的位置不断变化,“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既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意中人的艰辛与努力,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缥缈朦胧的意境,意中人身形缥缈,心意朦胧,难以追寻,不可捉摸。这种意境与诗中的景物描写,蒹葭苍苍,霜露茫茫一致。衬托了主人公不知意中人身在何处的迷茫和多次求而不得的失落伤感之情,生动而感人。 3.C4. 唐代 无须,不必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你这个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同近邻一般。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蜀州会有新朋友”理解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作者和词语的含义。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无须在岔路口告别的时候,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挥泪告别。“无为”意思是“无须、不必”。5.苦6.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点交出来!7. 示例:①忧国家思 ②同情百姓的遭遇 ③希望百姓可以参加战争,共赴国难(赞颂老妇的牺牲精神) 【分析】5.根据诗句“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知老妇家有三个儿子,两个战死,最后一个也可能随时战死。家里的男子只剩下一个孙子,家庭贫困,儿媳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从这些描述当中,可见老妇一家生活的困苦。所以可用“苦”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6.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对话。老妇的答语介绍了家里三个男人的情况,三个儿子,两个战死,另外一个还在邺城戍守。据此可推辞小吏的问话应是询问老妇家里的男人在哪里,并责令其出来,跟他们去服兵役。意近即可。7.考查比较阅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京城残破的春景,表现了战争的惨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家书抵万金”点明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春望》抒发的是忧国思家的感情。《石壕吏》写了老妇一家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悲惨遭遇的同情。老妇最后跟差人离去的情节,委婉的表达了作者希望普通百姓能以国家为重,积极投身战场,共赴国难。表现了作者对老妇牺牲精神的肯定。这两种矛盾心理与《春望》中的感时伤事,忧国思家之情是不同的。 8.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9.C【详解】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由此表达了作者对下层穷苦人民深深的同情。2.此题考查对诗歌赏析的辨析。选项C表述的时间和地点与原文不符,应该是清晨老人驾着炭车在结冰的道路上行进;太阳升得老高,牛疲倦了,人也饿了,才在集市南门外歇息。故选C。 10.A11.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分析】10.考查对诗文内容和体裁的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不属于探诗歌。故选A。1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诗人叙写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却希望天下“天下寒士”能有宽敞高大的房子居住,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也与众不同了他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2.C13. 描写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以及官吏的肆意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 对卖炭翁(底层人民)的痛苦境遇的同情。(大意对即可) 【分析】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勾画了宫使骑马时的趾高气昂、洋洋得意之态。故C项中的“尽显宫使骑马时的风度翩翩之态,赞美了‘宫使’的风采”的理解是错误的。13.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卖炭翁》一诗描写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揭示了卖炭翁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情况;同时诗歌还刻画了官吏的肆意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将卖炭翁所烧得的炭掠夺进宫,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鞭挞与抨击,抒发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 14. 苦痛无奈 年迈穷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5.示例:《春夜喜雨》借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适时而下的喜悦和赞美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借雨写出了诗人生活窘迫,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凄苦。【分析】1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秋风怒号图”中,“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读者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表现出诗人苦痛无奈的心情。“群童盗茅图”中,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又与“老无力”照应。“老无力”“呼不得”“自叹息”等词语,反映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状况。在“漏屋逢雨图”之后,诗人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广厦万间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展现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令我们不禁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了解诗歌内容,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句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诗的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作者借雨表达喜悦和赞美之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句意: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诗人借雨写出了生活的窘迫艰难,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凄苦。 16.“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豪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17.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分析】16.本题考查对诗词中词语的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状语“一何”,在这里是何其、多么的意思,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突出了老妇的悲苦,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17.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赏析。在本诗中,诗人主要记叙了自己夜间投宿,遇见差吏夜间捉人,最后老妇被捉走,而自己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这件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通过对比刻画官吏的横暴和老妇的悲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点睛】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18.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9.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详解】1.考查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考查对诗歌抒发感情的理解。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诗歌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主人公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专项训练12:诗歌鉴赏,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味颔联中“钟”字的妙处,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专项训练04:句子的连贯,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专项训练03:名著阅读,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下表,完成批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