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甘肃省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分类选编(人教版,含解析)
力学实验题----甘肃省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展开
这是一份力学实验题----甘肃省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26页。
2021-2022学年下学期甘肃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实验题
1.(2021·甘肃·白银五中八年级期末)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2)观察比较甲图和______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3)观察比较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______越大,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4)观察比较甲图和丁图(B是将A竖直切去一半后的剩余部分)所示的实验,小明得出结论:接触面积越小,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小。同组的同学认为这个结论并不可靠,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2021·甘肃天水·八年级期末)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进行的实验过程如下甲乙丙丁戊图所示:
(1)实验中,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原因是:当物体保持______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其力的关系为f=F拉。这里使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有______法。
(2)由甲乙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由______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4)由于实验中难以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如图丁和戊的改进。你觉得这样改进的好处是______。
3.(2021·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选填“卡片”或“钩码”),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4.(2021·甘肃酒泉·八年级期末)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根据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______,根据______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2)通过比较______两图,可验证猜想①;通过比较______两图,可验证猜想②。进一步归纳得出结论: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接触面越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有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A.将木块竖直切去一半,如图丁,重复(1)的操作过程,比较图甲和图丁
B.将木块侧放,如图戊,重复(1)的操作过程,比较图甲和图戊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______(选填“A”或“B”)
5.(2021·甘肃天水·八年级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5)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又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乙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__________(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6)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图。
6.(2021·甘肃兰州·八年级期末)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次 数
1
2
3
接触面
木板
木板
毛巾
压力/N
1.0
1.5
1.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6
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每次都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__力。
(2)比较第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______, 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第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4)若在第 1 次实验中,木块以更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0.4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第 2 次实验中,砝码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7.(2021·甘肃白银·八年级期末)小宇要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A.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物体运动的速度。接下来小宇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开展探究。
(1)进行甲、乙、丙图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______运动;
(2)要验证猜想B,需按照______两个图(选填“甲”、“乙”、“丙”)进行对比实验;
(3)比较甲、乙图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在本次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______;
(5)小颖发现小宇上述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于是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改进后长木板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匀速直线运动。
8.(2021·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如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如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______;
(2)小明选择了如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__和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1·甘肃天水·八年级期末)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使用如下图所示装置。
(1)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由微小压强计来显示,微小压强计的实质是一个连通器,实验者应观察______的变化来探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化。
(2)由甲乙两图可知,在______中,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大,压强增大。
(3)由______图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______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4)除以上研究外,还应该进行的探究有:______。
10.(2021·甘肃平凉·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伟漫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悬挂一个实心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N;
(2)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3)比较c、d两图可知:当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不随________而改变;
(4)伟漫同学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11.(2021·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装有适量水和盐水的同样的烧杯,对浸在液体中的圆柱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和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乙可知: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
(2)比较图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通过图丙和图丁的比较,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无关;
(4)通过图丁和图戊的探究,得到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
(5)通过图中数据可知: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取g=10N/kg)。
12.(2021·甘肃兰州·八年级期末)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的最佳顺序是______。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乙、甲、丁、丙
(2)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
(3)以下情况会影响结论的是______。
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4)将图乙中的水换成酒精(),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红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______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填“甲”“乙”“丙”或“丁”)
13.(2021·甘肃天水·八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6)完成实验后,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器材:
利用这些器材同学们可探究很多物理规律,请从其中选择你所需要的两组器材(每组都可包括1~8个器材,只填所选器材的编号),并针对你所选择的器材提出相对应的两个探究课题.
①选择器材 _________,探究 ______________ .
②选择器材 ______________,探究 _____________ .
14.(2021·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了水,物体浸没后,水全部溢出到旁边的小烧杯中.溢出水倒入量筒后的情况如图丁所示.
(1)为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_两图,结论是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甲、乙两图中F1和F2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此结论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3)根据浮力的知识,由图示信息可得: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N;图丙中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4)爱动手的小明在经历上述探究实验后又制作了如图戊装置——“浮沉子”,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用力挤压塑料瓶后,小瓶下沉;小芳也学着做了一套该装置,可用力挤压大塑料瓶后,小瓶却始终不能下沉,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15.(2021·甘肃平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图-1实验中要判断研究对象的动能大小需要比较________;
(2)图-1甲、乙两图是为了探究动能与_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速度相同时,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如图-2将一弹簧固定在水平轨道末端,钢球下滑到水平面压缩弹簧后又被弹簧弹开。若想增大弹簧最大压缩量,提出两点可行的做法:______、______。
(4)将图-2中末端的挡板和弹簧取掉,并将OB向上弯折形成如图-3的轨道,再次将钢球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轨道,若离开B点后钢球不受外力,通过B点后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16.(2021·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利用如题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将小球A 、B 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 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题图中的摆长L 都相同,θ1<θ2,球A 、B 的质量分别为mA、mB, ( mA<mB).
(1)如题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 、B ,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_____无关.
(2)如题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 球能将木块c 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小球B 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 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题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 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17.(2021·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______________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_________________,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21·甘肃·白银五中八年级期末)在“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1.0
0.1
0.6
0.3
55.6%
2
2.0
0.1
1.0
0.3
3
4.0
0.1
1.8
0.3
74.1%
4
4.0
0.2
1.8
0.6
74.1%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______运动;
(2)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分析第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所受的重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第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__。
A.增大绳重
B.减小动滑轮重
C.增大提升物体的速度
19.(2021·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图甲所示,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左或右)调,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乙、此时,若杠杆两边同时各取掉一个钩码,则杠杆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若不平衡,则______(填左或右)端下沉。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多次实验,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0.(2021·甘肃平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梦学习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小梦观察到杠杆静止时如图-1所示,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天平调整好后,如图-2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在B点挂__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
(3)如图-2所示,小梦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1.(2021·甘肃白银·八年级期末)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4)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__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21·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八年级三班的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前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可将杠杆平衡螺母向 ______ 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 ______ 位置平衡;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 ______ 旋动两侧的螺母(选择“可以”或“不可以”);
(2)利用如图乙、丙和丁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小组得到三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h/cm
阻力/N
阻力臂h/cm
1
1
8
2
4
2
2
20
1
10
3
4
3
2
6
这三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 ______ (选填“1”、“2”或“3”)的一组数据肯定有错误,经同学检查发现是动力臂测量时读错了数据,动力臂应为 ______ cm。
23.(2021·甘肃酒泉·八年级期末)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21·甘肃天水·八年级期末)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 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6
0.1
0.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在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填“缓慢”或“加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读出拉力;
(3)第2次测量中,测力计示数如乙图,大小为______N,此时,使弹簧伸长的力是______(填“钩码的重力”、“绳拉弹簧的力”或“弹簧拉绳的力”)。第2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填“甲”、“乙”或“丙”)图做的;
(5)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6)第3、4次实验测力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______无关。
参考答案:
1. 水平 2.8 丙 压力 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解析】
(1)[1]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2]如图乙,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代表1N,一个小格代表0.2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8N,木块受到的拉力是2.8N,则滑动摩擦力是2.8N。
(2)[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保持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选择甲图和丙图。
(3)[4]甲图和乙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所以甲图和乙图得到: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5]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甲图和丁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无法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积的关系。
2. 匀速直线 控制变量/转换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甲、丙 不用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方便操作
【解析】
(1)[1]因为木块匀速直线拉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
[2]根据题意知道,研究摩擦力与多因素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通过拉力来间接测摩擦力,用到了转换法。
(2)[3]比较甲乙两图知道,物体A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但接触面不同,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同时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4]比较各实验图知道,甲丙图中,物体接触面相同,压力大小不同,而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4)[5]由图知道,改进后,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木板运动,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一方面,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3. 卡片 钩码的数量 不能 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将纸片在中间剪开,看是否能够保持静止 A
【解析】
(1)[1][2]图甲中的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实验中拉力的大小是通过钩码的数量来反映的。
(2)[3][4]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5]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则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4)[6]小华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小明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还是小华的实验方案好,故选A。
4.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甲乙 甲丙 大 粗糙 B
【解析】
(1)[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从而得出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2)[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只改变压力的大小,故应比较甲、乙两图。
[4]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应比较甲、丙两图。
[5][6]比较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进一步得到结论: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7]探究摩擦力跟接触面积的关系时,将木块切去半,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也变为一半,只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实验结论是不可靠的;将木块侧放,改变了接触面积,同时控制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慢 不能 静止 乙 甲
【解析】
(1)[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
(2)[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
(3)[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5)[5]当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此时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6)[6]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炸弹与飞机的速度相等,它们相对静止,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7]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炸弹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速度小于飞机速度,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6. 水平 平衡 大 1、3 等于 0
【解析】
(1)[1][2]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
(2)[3]比较第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得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3)[4]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得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4)[5]若在第 1 次实验中,木块以更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仍处于平衡状态,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0.4N。
(5)[6]第 2 次实验中,砝码与木块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砝码不受摩擦力。
7. 匀速直线运动 甲、丙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控制变量法 不一定
【解析】
(1)[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2]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选择甲丙两图。
(3)[3]比较甲、乙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压力较大,滑动摩擦力较大,可以得到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4]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5)[5]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木板运动,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由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示数稳定。
8. 小车 大小, 方向 同一直线 a方案 a方案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因为小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解析】
(1)[1]对照图甲,可知图乙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车。
(2)[2][3]小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目的就是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在两线端挂上钩码,目的就是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4]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再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5][6]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左盘中砝码质量稍大于右盘时,小车仍然能保持平衡,原因是小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因为小卡片重力太小,可忽略不计,而b方案中小车受摩擦力影响,所以a方案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
9. U形管中两边液柱的高度差 同种液体中 乙丙丁 液体密度 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解析】
(1)[1]根据转换法,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实验者应观察U形管中两边液柱的高度差的变化来探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化。
(2)[2]由甲乙两图可知,将探头放在液体内部的不同深度,而液体密度相同,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3[4]对比乙丙两图可知,液体的密度不同,其它因素相同,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丙丁两图可知,液体的密度和探头的深度相同,容器的形状不同,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4)[5]利用本套装置还可以探究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10. 4 b、c或b、d 深度 3
【解析】
(1)[1]由图a知,圆柱体的重力G=6N;由图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
F浮=G-F=6N-2N=4N
(2)[2]要探究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需要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图b、c或b、d符合要求。
(3)[3]由c、d两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没,下沉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可知:当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不随深度而改变。
(4)[4]由图乙知,物体完全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后所受浮力
F浮液=G-F′=6N-3N=3N
11. 0.6 排开液体的体积 深度 密度 1.5×103
【解析】
(1)[1]图甲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3N,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3N-2.4N=0.6N
(2)[2]比较图乙、丙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3]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受到的浮力相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4)[4]比较图丁和图戊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5]由图丁可知,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3N-1N=2N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
V=V排=
圆柱体的密度
×1.0×103kg/m3=1.5×103kg/m3
12. B 1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A 变小 乙
【解析】
(1)[1]先测量空桶重力和物体的重力,将物体浸没在溢水杯中,测量拉力的大小,测量小桶和溢出水的重力,所以最佳顺序丁甲乙丙,故选B。
(2)[2][3]图甲中物体的重力是2N,图乙中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是1N,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2N-1N=1N
由图丁可知,空桶的重力为0.5N,图丙中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为1.5N,排开水的重力
G排=G总-G桶=1.5N-0.5N=1N
所以比较可知
F浮=G排
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3)[4]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排开水的重力小于所受的浮力,会影响实验结论。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减小量相等,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不会影响实验结论。
(4)[5]将图乙中的水换成酒精,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液体的密度变小,由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小。
(5)[6]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图乙中物体处于漂浮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13. 3.8 1.4 A D 排开水的重力 A 能 ①④⑦ 物体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①②③⑧ 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解析】
第一空.由图像可知石块的重力为3.8N;
第二空.由称重法求浮力,结合BC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8N-2.4N=1.4N;
第三空.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即石块加桶的总重力减去空桶的重力,即可由A、D两个步骤测出;
第四空.排出水的重力为G排=2.6N-1.2N=1.4N与石块受到的浮力相等;
第五空.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而不是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
第六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也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选用测力计、钩码,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第七空.选择器材①④⑦;
第八空.探究物体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选用水、盐水、酒精、压强计,分别测出这三种液体内部深度相同时的压强,通过比较三者压强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到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第九空.选择器材①②③⑧;
第十空.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14. 甲丙 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错误 物体触底了 0.5N 1.2×103 小瓶中的水太少,大塑料瓶漏气,大塑料瓶子里面的气体太多
【解析】
(1)为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故选择甲、丙两图,结论是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2)通过比较甲、乙两图中F1和F2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此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当物体碰到容器底部时,受到容器对它的支持力.
(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F浮=G排=m排g=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10-6m3=0.5N.
物体重力G=F浮+F拉=0.5N+1.5N=2N,
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拉′=2N-1.4N=0.6N,
由F浮=ρ盐水gV排得:盐水的密度:.
(4)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应向下放置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了,使小瓶子的重力偏小,会导致手捏大瓶时,小瓶可能不沉入水中.(或大塑料瓶漏气;或大塑料瓶内气体太多)都不能使小瓶下沉.
15. 木块移动的距离 质量 质量 换用质量更大的钢球 提高钢球的初始高度 c
【解析】
(1)[1]实验中,应用转换法,通过小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判断研究对象的动能的大小。
(2)[2]由控制变量法知道,在图甲乙实验中,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来时,两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运动速度相同,质量不同,所以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3]比较甲乙图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4][5]若想增大弹簧最大压缩量,即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就需要更多的钢球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多种,例如: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换用质量更大的小球,增大小球在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小球的初始高度,增大小球在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换用光滑的轨道,减少能量的损失。
(4)[6]根据题意知道,钢球离开B点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斜上方运动,因重力作用再下降;
a虚线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即a虚线表示小球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这是不可能的;
b虚线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b虚线的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虚线表示小球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也是不可能的;
c虚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因为摩擦力作用,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总机械能略小于开始时的机械能,符合实际;
d虚线中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则d虚线不可能。
所以符合实际的是c。
16. 质量 速度相同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小于 质量相同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解析】
(1)由题可知,A、B两球质量不同,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2)由题知,A、B两球速度相同,mA<mB,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说明B的动能大,由此可得出结论: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图乙、丙中,小球的质量相同,θ1<θ2,所以丙图中小球的速度大.图丙中木块C 滑行得更远些,说明丙图中B球的动能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17. 速度 阻力(或外力) 距离 不受阻力(或外力)作用 控制变量法
【解析】
(1)[1]甲图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不同,因此相同因素是钢球的质量,不同因素是钢球的速度,因此甲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乙图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钢球的质量和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都相同,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此乙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阻力的关系。
(2)[3]甲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
[4]乙实验中,接触面越光滑,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所以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则运动的物体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5]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8. 匀速 66.7% 大 无关 B
【解析】
(1)[1]实验过程中,为准确读出拉力大小,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
(2)[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第2次做的总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升高不同的高度,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无关。
(4)[5]A.有用功不变时,增大绳重,增大了额外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小,机械效率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有用功不变时,减轻动滑轮重,减小了额外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大,机械效率大,故B符合题意;
C.由(3)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无关,根据分析,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速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左 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不能 左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增大
【解析】
(1)[1][2][3]如图,杠杆的左端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力臂。
(2)[4][5]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两边同时各取掉一个钩码,左边
2G×2L=4GL
右边
G×3L=3GL
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不能平衡,杠杆右端上升,左端下沉。
[6]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多次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7]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时,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逐渐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逐渐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逐渐增大。
20. 平衡 左 2 力臂大小 变大 C
【解析】
(1)[1]由图-1可知,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的左端较高,右端较低,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G,一格的长度为L,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3G×2L=nG×3L
解得n=2,故应在B点挂2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即力臂可在杠杆上直接读出,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3)[5]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拉力F力臂变小,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因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则拉力F将变大。
(4)[6]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了多组实验数据,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该实验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故选C。
21. 右 便于测量力臂 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F1L1=F2L2 6 变大
【解析】
(1)[1]由图甲知,杆杠的左端下沉,那么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杆杠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让力臂与杆杠在同水平方向重合,便于测量力臂。
(3)[3]在实验中,应多次操作,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多次实验可以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4)[4]从表格数据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
F1L1=F2L2
(5)[5]设每个钩码的重为G,杆杠每一小段的距离为l,结合图乙及杆杠的平衡条件可得
4G⋅3l=nG⋅2l
解得
n=6
即应在B点挂6个钩码。
(6)[6]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拉力的力臂变小,那么拉力应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22. 右 水平 不可以 2 5
【解析】
(1)[1][2]图甲中杠杆右端往上翘,所以左端质量较大,平衡螺母应该往右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以便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该通过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2)[4]第二组数据不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实验序号为2 的这组数据错误。
[5]动力臂
23. 是 右 1.5 变大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解析】
(1)平衡状态的含义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甲图中杠杆虽未水平,但处于静止,属于平衡状态;
(2)杠杆调平遵循哪边高,就向那边调,故应往右调平衡螺母;
(3)由乙图可得,,则由,可得FB=1.5N,改为斜拉,则FB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公式可得力臂变小,力变大;
(4)为验证杠杆平衡公式的普遍性,需进行多次实验.
24. 量程 缓慢 2.4 绳拉弹簧的力 83% 丙 提升的物体越重 低 提升的高度
【解析】
(1)[1]使用弹簧测力计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2]在实验中,应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的过程中读出拉力。
(3)[3][4]由图乙,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使弹簧伸长的力是绳拉弹簧的力。
[5]第2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
(4)[6]第4次实验,钩码重力是4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5倍,即由5股绳子与动滑轮连接,则是用丙图做的。
(5)[7]第1、2次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都是钩码上升高度的3倍,说明使用的是同一滑轮组,第2次实验钩码总重更大,机械效率更高,分析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8]第1次实验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3倍,第3次实验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5倍,两次实验使用不同的滑轮组,钩码的总重都是4N,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低于第1次实验的机械效率,说明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6)[9]第3、4次实验中钩码总重都是4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都是钩码上升高度的5倍,使用的是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高度不同,机械效率都是57%。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压强、浮力选择题----甘肃省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压强、浮力填空题----甘肃省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机场地面大气压强,,从而使病房内气体只进不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力学作图题----甘肃省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