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甲、乙城市分别属于,图示岛屿的地形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小时数。日照时数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图1为四川省各城市和自治州某年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1.该年,四川省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中部向四周递减C.南部多于北部,中部最高 D.西部多于东部,中部最低2.攀枝花市年日照时数为四川省最高,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城市    A.地处高原,空气比较稀薄 B.纬度偏低,冬季多干热风C.地势崎岖,太阳高度大 D.为花园城市,大气污染轻1为世界两城市各月气温与降水统计表。据此完成3~5题。1城市 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1.41.55.110.214.617.819.919.716.511.15.40.7平均降水量(毫米)283138517375635138354820平均气温(℃)-4.3-1.95.113.620.024.225.924.619.612.74.3-2.2平均降水量(毫米)2.65.99.024.628.770.7175.6182.248.718.86.02.33.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夏季气温偏低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4.甲、乙城市分别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所在区域更利于耕作业发展,其具有的气候优势是    A.降水均匀 B.雨热同期 C.冬冷夏热 D.无霜期长2示意南半球热带海洋的一座岛屿。据此完成6~8题。26.图示岛屿的地形特点是    A.高原面积广阔,地表平坦 B.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小C.断裂构造发育,地势崎岖 D.多山丘地貌,风力侵蚀强7.岛上QPMN四条河流中,径流量最大的可能是    A.Q B.P C.M D.N8.该岛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众多,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发展攀岩运动的地点是    A. B. C. D.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40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植物资源丰富。图3为贺兰山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据此完成9~11题。39.研究区域海拔1400米以下和2400米以上的植物种类较少,形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土壤、冰川  B.干旱、低温C.地质、水文  D.生物、海拔10.该区域海拔2800~3100米是冻融作用带与流水作用带的分界线,其分布大致与    A.高山草甸带上限相一致 B.山地草原带下限相一致C.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吻合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11.贺兰山植物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山地    A.气候的过渡性强  B.温暖湿润期较长C.构造发育,地壳活跃  D.南北跨度大,海拔高江西省与湖南、湖北、安徽、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相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省外出人口逐渐增多。目前在外省打工的工人占了全省人口的7.25%,居全国第一。图4示意江西省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据此完成12~14题。412.江西省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入地为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其主要原因是该三省(    A.与江西省相邻,交通便利 B.地处沿海,对外联系通畅C.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优良 D.就业岗位多,工资待遇好13.江西省人口向上海方向的迁移数量较少,说明上海市    A.城市服务等级不断提高 B.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低C.着力发展临港型工业  D.服务业发展速度放缓14.大量人口的迁出,给江西省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城市空心化趋于严重  B.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C.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D.出生人数减少,人口抚养比低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位于汾河谷地,历史悠久。近年来太原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交通格局不断调整。图5示意太原市主要道路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5~17题。515.太原市空间地域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农业 D.人口16.太原市最高等级的商业中心分布在    A.一环以内  B.一环与二环之间C.二环与三环之间  D.北中环以北17.太原市道路网格局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是    A.东西向交通拥堵  B.南北向交通拥堵C.北部汽车废气排放多  D.南部交通噪声较严重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如今,尼日利亚北部土地沙化、民众饮水生存成为难题;牧民被迫迁徙,与种植业农民争夺土地;气候变化导致农业减产,粮食供应不稳定……这一连串的现象正在尼日利亚真实地发生。图6为尼日利亚简图。据此完成18~20题。618.尼日利亚北部土地沙化的基础条件是    A.极度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B.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C.降水较少的热带季风气候 D.季节性干旱的地中海气候19.该国被迫迁移的牧民主要迁往国土的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20.气候变暖使尼日利亚粮食减产,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带来了    A.长期的干旱缺水  B.旱涝频发的极端天气C.土地盐碱化  D.蝗虫肆虐的病虫害202149日,由中国交建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马东铁项目)首条隧道北加隧道实现双向贯通,标志着马东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期。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全长约640千米,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马两国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也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该项目串联了马来西亚东海岸重要城镇和西海岸的经济中心,构建了马来半岛东西方向铁路运输干线,建成后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图7示意马东铁路线路分布。据此完成21~22题。721.马东铁路连接巴生港口和关丹港口,铁路开通对两个港口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扩大港口腹地,促进农业发展 B.改变传统出行方式,便于居民出行C.增加运输线路,提高货物运量 D.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缩短运输周期22.马东铁路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旗舰工程,主要依靠的是    A.马来西亚运输需求大  B.马来西亚雄厚的资金C.中国先进的筑路技术  D.中国“一带一路”的政策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23~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6~2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开普省,紧邻高速公路,距省会白沙瓦60千米,距首都伊斯兰堡120千米。该特别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有望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站和产能合作基地。该特别经济区将引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食品加工、皮革纺织等主导产业。图8示意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位置。81)说明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的区位优势。(6分)2)分析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重点招商轻工业的原因。(6分)3)简述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建设对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消费的每种能源的数量及其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能源消费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区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9为我国东南部某聚落居民的能源消费结构图。91)判断该聚落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2)说明该聚落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6分)3)为解决该聚落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4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贝齐布卡河是马达加斯加中北部的一条河流,源出海拔较高的塔那那利佛以北高地,向西北注入莫桑比克海峡,全长约520千米。图10示意贝齐布卡河水系。101)分析贝齐布卡河的水文特征。(10分)2)贝齐布卡河流程较短,就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62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6.[选修3:旅游地理]10分)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原产地和发源地。近年来,茶叶和旅游的结合可以说是旅游界的新业态。茶旅融合不是简单的两个行业的相加,而是将茶旅一体化,形成茶旅经济生态链。茶旅一体化是围绕着茶这一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最终把茶打造成旅游品牌。茶产业中蕴含着茶景观、茶文化、茶工艺、茶产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的天然要素,以“茶旅”思维创新来带动,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新发展。图11示意茶文化旅游。11就怎样促进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7.[选修6:环境保护]10分)2019年国庆节之际,北京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出现一片约6000平方米的城市森林。这片城市森林不断扩大,总面积已达11200万平方米,成为西单路口、长安街边的一片绿洲。林中乔木品种以油松、白皮松、银杏、法桐、元宝枫、栾树、国槐等为主。2019年北京新建13处城市森林,分布在东城、西城、朝阳、通州等9个区,总面积约372万平方千米。这些城市森林不仅营造出接近真实自然森林景观的效果,还能丰富生物多样性,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空间。分析城市森林的营造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河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地理答案123456789101112DBDBBBDABCDD13141516171819202122  BBBABBCBCC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位于四川省中部的绵阳市至乐山市、雅安市一带,年日照时数最低;位于四川省西部的甘孜日照时数较高;位于中北部的阿坝和位于中南部的凉山、攀枝花等地,年日照时数最高。选项D正确。2.[答案]B[解析]攀枝花市是四川省纬度最低的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大;地处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的河谷地带,冬季气流顺山坡下沉,形成干热风,多晴朗天气。选项B正确。3.[答案]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城市均位于温带地区,甲为受海洋影响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两城市纬度差异较小,纬度位置不是造成甲、乙城市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两城市均未位于沿海地区,不可能受洋流影响;若甲城市夏季气温偏低是由于海拔高,则其冬季的气温应比-1.4℃低得多,故排除地形因素;甲城市夏季因受来自海洋的凉爽的西风影响,气温偏低,而乙城市因受海洋调节作用小,夏季气温较高,故而海陆位置是造成两城市夏季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因素。选项D正确。4.[答案]B[解析]由上题结论可知,甲城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城市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B正确。5.[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和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可知,乙城市所在区域更利于耕作业发展的气候优势是雨热同期。选项B正确。6.[答案]B[解析]根据等高线及海拔分布状况可知,图示岛屿多低山丘陵,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局限于沿海,面积狭小。选项B正确。7.[答案]D[解析]根据“南半球热带海洋的一座岛屿”判断,该岛屿终年受东南信风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岛屿南部为迎风坡,降水量多。N河流经岛屿南部,流程长,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较大,径流量较大。选项D正确。8.[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唯有甲地有陡崖地貌。故该岛适宜发展攀岩运动的地点是甲地。选项A正确。9.[答案]B[解析]根据“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可知,贺兰山位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海拔较低地带因缺少地形抬升,降水较少,植物种类较少;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因海拔增高,气温降低,更多植物的生长被限制,种类减少。选项B正确。10.[答案]C[解析]冻融发生在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夏季平均气温0℃以上地带;流水作用发生在年平均气温高于0℃的地带。故海拔2800~3100米是冻融作用带与流水作用带的分界线,其分布大致与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吻合。选项C正确。11.[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贺兰山南北跨度大、海拔高,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因此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选项D正确。12.[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拉力是有工作、有收入。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和较高的收入。选项D正确。13.[答案]B[解析]江西省人口向上海迁移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上海产业结构高端,对务工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求较高,限制了人口迁移数量。选项B正确。14.[答案]B[解析]江西省迁出人口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劳动力,尤其是科技人才的流失,必然会影响江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选项B正确。15.[答案]B[解析]根据“位于汾河谷地”,又结合太原市环路布局为南北长,东西窄的空间形态判断,太原市空间地域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是东西两侧的山地(高原)限制了太原市向东西方向的拓展。选项B正确。16.[答案]A[解析]图像信息显示,太原一环路以内的城市道路向南北东西方向延伸,由此可推知这里为市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应位于一环路以内。选项A正确。17.[答案]B[解析]太原市的道路南北延伸过长,居民通勤距离较远,易发生交通拥堵现象。选项B正确。18.[答案]B[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并由经纬度判断,尼日利亚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又位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南缘,这里降水偏少,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因气候的异常带来长期干旱的天气,极易导致土地沙化。选项B正确。19.[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结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北部,因北部土地沙化严重,大量的牧民迁往水分条件较好的南部地区。选项C正确。20.[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对于降水变率大的地区而言,气候异常更易带来旱涝频发的极端天气,这一类天气易导致粮食歉收或绝收。选项B正确。21.[答案]C[解析]巴生港口和关丹港口之间没有铁路相连,两个港口的货物若走海路,会绕道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海域,马东铁路建成后,两个港口之间会开辟出一条新的快速运输通道,两座港口的货流量增加,腹地扩大;但不一定促进农业发展;连接巴生港口和关丹港口的马东铁路修建的主要目的是货运,而非客运;公路与铁路之间不会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选项C正确。22.[答案]C[解析]旗舰工程为质量高的标杆工程,这与我国先进的筑路技术密切相关。选项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23~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6~2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23.16分)[解析]第(1)题,从位置、距离和国家政策等要素入手,说明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第(2)题,从巴基斯坦的国情出发,根据轻工业的特点分析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重点招商轻工业的原因。第(3)题,从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简述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建设对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向南(通过瓜达尔港)与西亚联动呼应,向北、向西联系中亚、中国;(2分)距离省会和首都较近,交通通达度高(或便于吸纳高素质的劳动力);(2分)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分)2)巴基斯坦工业化水平较低,生产协作条件较差,国力不强,资金不足;(2分)轻工业投资小,见效快,技术要求低;(2分)巴基斯坦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多,轻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2分)3)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提高工业生产水平;(2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改善居民生活等。(2分)24.14分)[解析]第(1)题,根据城市与乡村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判断聚落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第(2)题,从能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说明该聚落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第(3)题,从开发利用新能源或污染较少的能源等方面为解决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类型:农村(乡村)聚落。(2分)理由:该聚落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薪柴,这两种生物能源多生产和分布于农村。(2分)2)薪柴主要来源于森林植被,以薪柴为主要能源,势必会大量砍伐林木,使森林植被减少,引发水土流失,使土壤变薄肥力下降;(2分)秸秆大量用于燃料,会影响秸秆还田,减少土壤有机质来源,导致土壤贫瘠;(2分)秸秆和薪柴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会污染大气环境。(2分)3)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沼气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薪柴和秸秆的消耗量;营造薪炭林,采育结合,避免滥采滥伐森林资源;完善交通网络,就近获得天然气和石油等污染较少的能源。(每点2分,任答其中2点得4分)25.16分)[解析]第(1)题,从贝齐布卡河流经区域的气候、地形特点入手,推测贝齐布卡河的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一般从流量、水位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回答。第(2)题,从岛屿轮廓、地形格局入手,解释贝齐布卡河流程较短的原因。[答案]1)贝齐布卡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流域内降水较多,径流量较大;(2分)干湿季分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大;(2分)位于热带地区,无结冰期;(2分)由海拔较高的山地流向海洋,落差大,流速快;(2分)洪水期河流冲刷力强,携带泥沙多,含沙量大。(2分)2)马达加斯加岛南北狭长,东西窄;(2分)岛屿中部为高原山地,成为诸多河流的分水岭;(2分)贝齐布卡河发源的中部山地距海近,河流流程短。(2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62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6.[选修3:旅游地理]10分)[解析]从茶叶功效、茶园景观、茶叶加工等方面就促进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一是挖掘茶叶的功效开展旅游业:通过参观茶园,了解茶的功效,体验品茶的情趣,感受茶区的清新空气,在优美景致中修身养性;(3分)二是美化茶区环境开展生态游:在不影响茶叶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美化与丰富茶园景观,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2分)三是整合茶业加工业开展工业旅游:开发茶加工工业等特色工业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活动;(2分)四是利用茶学科普推动研学旅游:利用茶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如茶乡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等。(3分)27.[选修6:环境保护]10分)[解析]从森林与大气、水文、生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城市森林的营造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答案]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降低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涵养水源,减少城市内涝;减弱噪音;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每点2分,任答其中5点得10分)

    相关试卷

    2021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高二12月联考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高二12月联考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pdf、高一地理期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疫苗类生物制药工业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