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1.知识与技能
(1)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2)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复习元素的概念,逐步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4)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构成物质的微粒。
2.原子的构成。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二、原子的构成
三、离子
示例离子符号的书写
四、元素
布置作业:课后单元复习题
教学反思:知识脉络清晰,一环扣一环,很好的引导了学生的复习与记忆,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与理解。但是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还需加强,应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物质由哪几种粒子构成?
2、每种粒子具体构成什么物质?
(板书演示)由学生举例后分析具体物质的化学式得出物质的分类。
认真听讲;回忆并回答。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引导学生由个例开始总结分类。
由物质的分类引出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并提问学生回忆化学变化的本质。并做练习巩固
认真听讲;回忆并回答。
在对比标签中发现问题并思考,用习题巩固。
(屏幕演示)探究原子结构实验示意图。
(讲解)根据实验请同学们分析出基本的原子结构。
(学生发言)原子是空心球体,中心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
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引导)由生活中的桃核引出虽然原子核很小,但它还可再分,引导学生回忆原子核的构成。
用学生比作质子,结合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并加强对原子结构认识。
练习巩固
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学习能力,积极性有所提高。
(教师引导)由学生座次启发思考,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列的,以硫原子为例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让学生对稀有气体原子,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复习院子的化学性质与什么相关。
思考并回答。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自主归纳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引导)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出离子的概念进行复习,并复习离子符号的书写。
以说话的习惯顺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重点强调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区别。
并让学生书写离子符号。
学生讨论,练习
学以致用,检查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从宏观过渡到微观,由学生自己提出元素的概念进行复习。
用一个学生与班级的关系,引出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强调记忆,加强复习效果。复习元素几“最”。
练习巩固
创设与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学习。
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难度,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小结)以网络图进行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网络。
训练学生条理化、系统化地整理知识。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案例背景信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课后练习及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京课改版第8章 碳的世界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8章 碳的世界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的消除,论述碳循环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燃烧的学问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燃烧的学问综合与测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2,学生活动3,学生活动4,生活现象解释,Si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