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上化学 3.2制取氧气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2370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上化学 3.2制取氧气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2370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上化学 3.2制取氧气 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2370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2 制取氧气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材依据】本节位于科粤版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中的第二节制取氧气。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精神、化学新课程理念和先学后教——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信息教学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化学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内容结构看,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突出的是反应原理,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突出的是实验方法。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是突出原理教学,再此基础上,简要学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方法(简单讨论装置),而在第二课时,则是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结合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的对比,突出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从而形成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完整认识。
3、学生情况分析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我准备对所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见附件一。对调查结果的预计: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氧气制法的了解甚少,不明确、不系统,可能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一定了解。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氧气制取的过程,如选取哪个装置?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有一些难度。
4、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利用先学后教——师生互动的模式,大致为 :“情境创设——学生自学资料——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5、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2)、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解释和结论,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
用化学仿真实验室协作实验,避免实验操作的危险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实验,加深理解。
6、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3.2制取氧气》的制作;8支试管(4支试管实验,4试管备用)、10%过氧化氢溶液、小木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带孔橡皮塞,酒精灯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用ppt展示如下一首自作的小诗,和学生一起朗读。
致……
是谁,让人们在深海、山巅自由呼吸?
是谁,带给垂危病人生的希望?
是谁,在焊接与切割间自由驰骋?
是谁,纵火生钢?
又是谁,让Fe火星四射;Mg、Al白光耀眼?
由这首小诗再结合上节课做过的氧气性质实验,我们发现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实际上,除了普通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等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就可以了,而在生产和科研等许多领域里,更多的是需要纯净的氧气,那么如何得到纯净的氧气?引出课题和实验室制氧气的标题——3.2制取氧气,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教师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4组,用ppt呈现自学指导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
自学指导1
1.分组协作完成以下实验,并完成以下表格。
实验:用约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做下列实验。
实验1:用量筒量取4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1号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1号试管内;取出小木条,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再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推断。
实验2:取2g二氧化锰装入2号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2号试管内,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推断。
实验3:用量筒量取4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3号试管,再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推断。
实验4:待实验3的试管内的液体不再放出气泡时,重新加入4ml过氧化氢溶液,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推断。
实验5:带实验4结束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g,就此,你有什么想法?
【查阅资料】氧气浓度过低,也不能支持燃烧。
【教师活动】学生边讨论,教师用ppt逐题呈现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发现
【学生活动】
自学指导2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以下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教师活动】教师用ppt呈现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发现
1、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若不加热,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很快分解放出氧气。
【学生活动】
自学指导3
【教师活动】教师用ppt呈现以下内容。
在( )中,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 )和( ),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教师活动】教师用ppt呈现查阅资料,详细系统介绍催化剂。
【查阅资料】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酶)。
2、简称: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注意: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3、说明
⑴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反应条件。
⑵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⑶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⑷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不是对所有反应都起作用。
【学生活动】
自学指导4
学生阅读P75“知识视窗”,让学生感受催化剂的重要性,加深对催化剂的理解。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教师简单强调催化剂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文字表达式中的标注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要想得到试管中产生的氧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从怎们能把气体导出来”引导,最后形成“在试管口加带导管塞”的一致意见。
【教师活动】教师以查阅资料的形式把这种装置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简单说明一下各自的装置原理、优缺点。
【查阅资料】
【教师活动】教师给学生发放堂堂清达标测试题,在旁巡视,最后用ppt呈现出试题答案。
堂堂清达标测评
认真审题 独立诚信作答 书写工整
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 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2、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
A.质量减少
B.在化学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布置作业
⒈必做题:倍速课时学练课后作业中的基础巩固
⒉拓展提升(选做):中考在线1、2题
⒊梳理笔记,预习P76-P79。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
一.为了高效利用时间采取了分组实验,学生积极主动,但每位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均等,个别学生成为了“观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每位学生为一组,讨论时可以组间交流。
二.在实验过程中,往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即可迅猛放出大量气体和大量热,由于水蒸气的大量产生而干扰对“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持续复燃”的观察,不易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双氧水在做实验过程中不安全。
三.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朦朦胧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强调催化剂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催化剂概念,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序号
观察到的现象
推断
1
2
3
4
5
6
实验序号
观察到的现象
推断
1
木条没有复燃;加热试管后,再次将带火星小木条伸入,此时小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缓慢分解,放出极少量的氧气,这些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加热能够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
2
木条没有复燃
二氧化锰在常温下不能放出氧气
3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放出氧气,这些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4
木条复燃
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二氧化锰能继续催化过氧化氢溶液放出氧气
5
二氧化锰反应前是2g反应后依旧是2g
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装置
装置操作说明
优点
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迅速盖上胶塞
装置简单
先加固体药品,盖紧胶塞,再从长颈漏斗注入液体药品,加至没过长颈漏斗,起到液封作用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先加固体药品,盖紧胶塞,再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液体,拧紧活塞;或者再用注射器注入适量药品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长颈漏斗末端常在塑料板以下,上方放反应固体,需要反应时,从长颈漏斗放入液体,液面没至塑料板以上时反应开始,当需要停止时,在橡皮管上夹止水夹,液体被产生气体压回塑料板以下,反应暂停。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附件一:关于课前的学情调查
《3.2氧气的制取》课前调查问卷设计
1、空气的成分是什么?
2、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3、你认为,如何制取氧气?
附件二: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解决了你的问题没有?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4、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你没有答出来或者没有做答的原因是什么?
化学科粤版4.2 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科粤版4.2 水的组成优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 制取氧气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 制取氧气优质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