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展开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古诗阅读鉴赏+专项练习(解析版)
一、 古诗鉴赏知识点汇总
(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6)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7)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
(8)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9)描写(写景)方法—— 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视、听、触、嗅觉等、比兴。
二、答题技巧及积累
【选择题】
1、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2、认真审读选项,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1)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ABCDE五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做四要素的对应分析,比如是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这四个要素涉及的艺术手法。
(2)结合诗歌解读对照比较分析。将选项对应到原作品相应部分以及自己对原作品的解读。
(3)整道选择题的整体意识。五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在判断D的时候,要联系到ABCE去理解,判断。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
月亮(思乡或团圆),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
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
芳草(离愁别恨)
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 绪)
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
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
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
关山(思家)
长亭短亭(送别)
阳关曲 (送别的歌声)。
2、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3、人格类:
菊花(清高)
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
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4、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
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
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
猿(悲伤)
5、其他类:
昆山玉(人才)
折桂(科举及第)
采薇(隐居生活)
南冠(囚犯)
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二、 专项练习
1.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 、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 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
(宋)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②缄:包藏。③斗:北斗星。④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 ”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 )。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苹苹:草木茂盛。③杨花:喻身世飘零。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 ”。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 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霁雪
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
(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_______________。
(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 的情景。
(2)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 )
A.一牛吃过柳阴西 B.不脱蓑衣卧月明 C.收篙停棹坐船中
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 ,实则为了衬托出 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被称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主题思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1)“独坐幽篁里”的“幽”,“深林人不知”中的“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2)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3)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达这个深刻哲理的?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夏夜独自候客来访的情景。诗歌采用以景寄情的写法,展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心境。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2)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19.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本诗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笼”字,表现出夜色的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做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图,寄寓诗人的忧愁与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意在借商女表达对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封建统治者的愤慨和批判。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之作。
(2)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3)“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4)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2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2)“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3)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2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26.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画线的词语。
①瞬息:
②怀恋:
(2) 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2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2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
(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
3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两题。
漫成一首①
杜甫
江月②去人只数尺,风灯③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④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⑤。
【注】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②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③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④拳:屈曲。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⑤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1)“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进行描绘,请作具体描述。
(2)诗的最后两句分写静睡的鸟和跳跃的鱼,一静一动,富于诗意。请作简要赏析。
3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
(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客怀
宋·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中“客怀处处不宜秋”中的“不宜秋”的原因是 。(从诗中找句子回答)
(2)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3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 、花堤和 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 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3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首(其六)
刘禹锡
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这里指江河中的陆地。②江隈:江岸弯曲处。
(1)诗歌第一句中的“ ”“ ”二字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转移;第二句中的“ ”字写出了淘金人数的多。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
(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8.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39.诗歌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4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2)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解析】本题考察课外的诗歌鉴赏,考了诗词提炼、诗句赏析;但诗人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并未覆盖到,题目设置较为一般。本题难度适中。
故答案为:⑴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 “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
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中的景物。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2.【答案】(1)“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2)意象:堂堂溪水。
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解析】(1)“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如这里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应是“不许”,还有典型的动作“拦”,声音“日夜喧”,这些都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水声潺潺,日夜喧闹的“抗议”的情景。
(2)要首先读懂“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所以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堂堂溪水”这一短语。原诗是说小溪的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今人每爱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而且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同时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
故答案为:⑴ “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
⑵ 意象:堂堂溪水;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点评】⑴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3.【答案】(1)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
(2)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解析】(1)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第四句描绘的是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的画面,而第三句展现的是牛羊自回村子的画面。牛羊自己回村子看出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相处和睦,整体氛围是闲适的,而儿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看出这里的人都不追求名利,性格淳朴,追求自然。故描绘了闲适恬淡、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2)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和“长松”联系在一起,指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遮住阳光,形成绿荫,给人阴凉的感觉。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整体的氛围是清幽美好的,故情理之中。
故答案为:⑴ 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 ; 淳朴自然
⑵ 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点评】⑴本题考查画面概括。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
⑵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理解诗句,然后理解词义。
4.【答案】(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中精妙字的能力。奖赏这个字时,先要弄明白“斗”这个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表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句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的特点。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⑵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境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抓住诗句中想意象,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阐述。
5.【答案】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解析】要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含的人生道理。“赚”“放出”和“栏”这几个动词将山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但这首诗绝不是只写下山这么简单,那一座一座的山不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吗?人生的路就像下山一样,解决了一个困难还会遇到第二个困难,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被暂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我们要意识人生的路漫漫,要做好时刻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因此,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本题考查辨析诗歌所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而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则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由字面意思进行深入联想,并对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整合,最后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6.【答案】(1)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以声衬静。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解析】⑴分析诗中所写景物抓住“秋天的味道”一词,“菊”是秋天的花,据此写出短语。根据注释,“斗”指北斗星,北斗星还在天边一角,说明是凌晨之“早”。综述为: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⑵从诗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理解分析。作答时,要抓住“表现手法”一词,从作者描绘景的动态来理解以动(声)衬静的方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即可。本题用鸦鸟乱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来衬托出大山深处的黎明前的清幽和静谧的特点。
故答案为:⑴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⑵以声衬静。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具有秋天的味道的景物:梧桐落叶,菊花盛开;黎明破晓之时:斗柄横斜河欲没,天快亮星星稀疏。
⑵本题考查分析以声衬静写法的作用。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以声衬静写法更加突出幽静,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就是代表。本诗用鸦鸣声来衬托黎明的静谧。
7.【答案】(1)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2)①选“羡”。“羡”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烂醉”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②选“醉”。“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⑴整体感知诗歌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题干要求的这两个物象,应在前两句诗中提取,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
⑵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
故答案为:⑴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⑵①选“羡”。“羡”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烂醉”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②选“醉”。“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⑴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象。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从诗句中筛选找出春季春季这一季节特征的事物,有“麦陇、翠浪、草根、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
⑵本题考查筛选诗歌的遣词炼句。答题时应注意,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8.【答案】(1)子规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根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杜鹃”被称为“子规”。
(2)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寂寞亭基”“一川晚照”“听杜鹃”中可看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和惆怅,所以“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这只是表面上的。并且结合诗人的“南宋遗民”的身份,更可见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故答案为:(1)子规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
(2)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
9.【答案】(1)清新;优美
(2)表达了作者对雨后后溪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解析】(1)考查意境特点。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作答时要理解诗意,“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意思: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溪水碧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溪芳草萋萋、静美清澈的特点。所以可答“清新”“优美”。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唯有啼鹃似留客”,雨后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泛舟而游,如临仙境;杜鹃啼声阵阵,似在挽留归客。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诗句,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具体句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
10.【答案】(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根据意境来分析山村的特点。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可知,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故答案为:(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①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1.【答案】(1)“数片”和“一夜明”。
(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
【解析】(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中提取“数片”,从“又得书窗一夜明”中提取“一夜明”作为答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故答案为:(1)“数片”和“一夜明”。
(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
【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12.【答案】(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能力。
(1)考查诗句中文字的表现力。“草满花堤水满溪”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嫩草与春花铺满地,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对诗歌最后一句内容的判断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前三句的意境,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所以第四句应该是“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另外由“童子”角度考虑,下文也应该是“一牛”,“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是因为“童子柳阴眠正着”。这是情节的前因后果。
故答案为:(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2)A
【点评】诗歌鉴赏的技巧,一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作者的思想;二是读背景,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三是读注释,通过注释来了解诗歌内容;四是能找出诗歌的关键句,进而推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13.【答案】(1)荷花(芙蓉);人(采莲女)
(2)“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罗群,芙蓉人面恍若一体,稍一错神, 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了踪影,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解析】本题是一道诗歌赏析试题。
(1)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芙蓉向脸两边开”不单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乱”写出了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写出了采莲女的天真活泼。
故答案为:(1)荷花(芙蓉);人(采莲女)
(2)“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罗群,芙蓉人面恍若一体,稍一错神, 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了踪影,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点评】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技巧,一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作者的思想;二是读背景,了解文本写作的缘由;三是读注释,帮助我们疏通诗歌内容;四是读诗歌,找出关键词句,推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做题。
14.【答案】(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独坐、弹琴和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宁静、淡泊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把握诗歌内容,根据诗中“弹琴复长啸”可知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独坐、弹琴和长啸这些事,体现了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前两句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后两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知己朋友来写,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
故答案为:(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独坐、弹琴和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宁静、淡泊的心情。
【点评】在做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还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分析。
15.【答案】(1)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做到熟读原诗,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通过前两句可知,“笼”字写出秦淮夜色迷蒙冷清的特点,次句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本题主要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分析内容可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故答案为:(1)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点评】在体会作者感情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6.【答案】(1)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这一哲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品析此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这首诗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写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两句诗,可知这首诗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诗歌是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的。
故答案为:(1)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这一哲理。
【点评】赏析诗句时,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17.【答案】(1)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曲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C
(3)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发挥想象描绘诗句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先把握诗句内容,然后再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诗句。要注意语言上的修饰。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重点词句、感情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选项逐一比对排除。通过赏析可知,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所以C项“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赏析错误。
(3)此题考查体会作者感情的能力。本诗属于思乡诗,通过诗中的“故园情”分析,可知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故答案为:(1)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曲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C。
(3)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点评】赏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读诗要“知人论世”。
18.【答案】(1)是一个细节描写,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多少怅惘,多少无奈,尽在这“闲敲棋子落灯花”中。
(2)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品析此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是一个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内心焦躁孤寂的心情。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重要词句的理解把握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认真分析,准确概括即可。通过诗歌内容可分析出前两句写的是夏季,用“雨声、蛙声”烘托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故答案为:(1)是一个细节描写,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多少怅惘,多少无奈,尽在这“闲敲棋子落灯花”中。
(2)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点评】赏析诗歌语句时要做到以下方面: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19.【答案】(1)草树、杨花、榆荚
(2)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3)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把握诗歌内容。细读此诗可知这首诗的意象有三个:“草树知春不久归”的“草树”;“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杨花”“榆荚”。
(2)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题目中已经给出要求:赏析拟人手法的好处。所以本题难度不高。赏析可知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切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结合语境而知,“杨花”“漫天作雪飞”描绘的情景是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故答案为:(1)草树、杨花、榆荚
(2)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3)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点评】在分析诗歌意象时,要知道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
20.【答案】(1)夸张。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2)本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或: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3)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能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平时一定要在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含义,强化记忆。该句还考查修辞手法,从“泪不干”可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诗人情感的感悟能力。解答这类题,要读通读懂诗歌,掌握诗人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要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深一步地了解。这首诗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出塞任职时所做。所以主要表达他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故答案为:(1)夸张。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2)本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或: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3)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点评】(1)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2)诗歌言志抒情,要求学生要结合诗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及作品创作的背景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本题中,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3)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解答诗句含义这类题,学生要通过阅读诗歌,参照注释,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感悟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注意不能翻译诗句。
21.【答案】(1)B
(2)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3)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4)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解析】(1)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B项“伤感”的理解不恰当。
(2)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3)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故答案为:(1)B
(2)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3)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4)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点评】(1)品析诗歌,可抓住诗歌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析。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抓住诗歌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2)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3)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
(4)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
22.【答案】(1)阴 阳/割/昏 晓。
(2)①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3)A
【解析】(1)本题考查划分诗句节奏.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弄清诗句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诗句意思: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根据句意:诗句划为:阴 阳/ 割 /昏 晓.
(2)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在这里,“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A项,“由近及远”错,应是“由远及近”。“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故答案为:(1)阴 阳/割/昏 晓。
(2)①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3)A
【点评】炼字题,古诗中“炼字”,是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割”字写出泰山参天耸立的雄姿。
23.【答案】(1)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主要以背诵课下注释为主,也可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来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诗词一般从内容、主题、手法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故答案为:(1)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点评】(1)诗意: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本首诗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24.【答案】(1)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解析】(1)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皇上寻求每个臣子中有贤德的人,贾谊的才华气格更是无人能比。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垫空了出来,文帝不问天下苍生而去问鬼神之事。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2)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故答案为:(1)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点评】(1)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先看修辞。再看运用了哪一类抒情、哪几种手法,最后看章法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如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和议论等,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烘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白描细描、用典等。
25.【答案】(1)描绘了诗人思念长安亲人而泪流不止的样子。
(2)诗人和入京使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为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漫漫”显然是指路途遥远.双袖、龙钟都与泪不干有关,根据文意可知双袖被泪沾湿,龙钟则可以理解到是流泪的样子。
(2)理解题中诗句的意思可知,这一细节写出了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诗人想让使者给家人捎个书信,可惜却没有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就让使者帮他带一个平安的口信。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情。
故答案为:(1)描绘了诗人思念长安亲人而泪流不止的样子。
(2)诗人和入京使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鉴赏.《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叙述的事情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6.【答案】(1)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暂时间;怀念、留恋。
(2)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字词的意思,可结合句子来理解。平时要注意课下注释的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分类积累,加强记忆。瞬息:指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暂时间。怀恋指怀念、留恋。
(2)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点评】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应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关键词来分析斟酌。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27.【答案】(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解析】(1)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它滋润养育了两岸的动物、植物;说它“有母亲的亲怀”,是因为长江哺育了各族儿女,在这里作者把长江看做母亲,长江无私地奉献了那“甘甜的乳汁”“纯洁的清流”,这宽广的襟怀就是母亲的情怀!
(2)臂膀就是一个比喻,说的是长江用自己干流把高山大海紧紧包围,又说明长江对我们的重要,也表现了我们对长江的依恋之情。我们经常看到大人把小孩子放进摇篮里,小孩子从摇篮里慢慢长大成人,所以这里的摇篮可以理解为“发源地、发祥地”,就是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3)通过抒情句“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注意从写法、立意等方面比较。
故答案为:(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点评】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 (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这首诗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28.【答案】(1)柳:垂处绿;桃:末梢红。
(2)①写春天桃红柳绿,诗人静居亭 馆、步游溪山,表现对家乡、对早春的热爱。②通过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的对照,表现诗人叹老却不服老的情绪。③面对充足的新雨,诗人今年肯定诗歌比去年还好的丰收年景,表现对民生的关切。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小桃花初绽时,也总是首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下来,上去,分写柳条桃枝的特点;“垂处绿”,“末梢红”,则正是他们在春天到来时的显著变化。这两句观察细致,造语新颖,紧扣题目“早春”写出“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特点。
(2)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一老翁的身份去写早春,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切。
29.【答案】(1)芦花;孤舟
(2)抒发词人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追思之情。
【解析】(1)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这道题比较简单.直接从诗句中摘取出写景的词语即可。作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形容词如“寒”“清”“孤”等词语即可理解诗所描绘的秋天的景色特点。填空要求用词语,不要用句子来回答。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依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的“孤”自来理解。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30.【答案】(1)柳条,藤蔓,黄莺。
(2)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大意后就很容易找到“柳条,藤蔓,黄莺”三种景物。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系离情”进行分析。
【点评】诗歌阅读,理解是关键。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妙处、理解诗歌的感情。尤其是诗歌中的炼字、修辞、感情、哲理一定要仔细体会。
31.【答案】(1)月影倒映水中,离船很近。写出江水之清明,境界之宁静安谧。
(2)诗的末两句用衬托手法,用鱼拨剌鸣来衬托鸟的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幽静、空灵的特点,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富于诗意。
【解析】(1)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不能只是解释诗句。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结合诗句的意思“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风灯照着夜空”进行描写即可。(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诗的末两句用衬托手法,用鱼拨剌鸣来衬托鸟的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幽静、空灵的特点,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
故答案为:(1)月影倒映水中,离船很近。写出江水之清明,境界之宁静安谧。
(2)诗的末两句用衬托手法,用鱼拨剌鸣来衬托鸟的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幽静、空灵的特点,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富于诗意。
【点评】此题考查古诗文鉴赏。(1)此题考查诗意境的描述。做此类题,不仅要理解诗的含义,而且要结合诗的意境去想象,把诗句的含义进行扩充,本题诗的意境静谧宁静,从诗句“沙头宿鹭联拳④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⑤。”中可以看出。
(2)此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句子可以从写作技法,写作意境和表情达意封面去分析,还可以抓住精妙的词语来分析,本题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表现了夜晚的静谧。
32.【答案】(1)柳:垂处绿;桃:末梢红。
(2)①写春天桃红柳绿,诗人静居亭馆、步游溪山,表现对家乡、对早春的热爱。②通过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的对照,表现诗人叹老却不服老的情绪。③面对充足的新雨,诗人今年肯定诗歌比去年还好的丰收年景,表现对民生的关切。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小桃花初绽时,也总是首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下来,上去,分写柳条桃枝的特点;“垂处绿”,“末梢红”,则正是他们在春天到来时的显著变化。这两句观察细致,造语新颖,紧扣题目“早春”写出“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特点。
(2)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一老翁的身份去写早春,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切。
故答案为:(1)柳:垂处绿;桃:末梢红。
(2)①写春天桃红柳绿,诗人静居亭馆、步游溪山,表现对家乡、对早春的热爱。②通过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的对照,表现诗人叹老却不服老的情绪。③面对充足的新雨,诗人今年肯定诗歌比去年还好的丰收年景,表现对民生的关切。
【点评】(1)本题是对诗歌内容理解,也是分析关键字词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和柳有关:垂处绿;修饰限制桃:末梢红。
(2)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题干要求: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赏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3.【答案】(1)秋到梧桐动客愁
(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能力。赏析古诗,要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和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注意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故答案为:(1)秋到梧桐动客愁
(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点评】此题考查诗词的赏析。(1)此题考查诗句的内容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看清题目要求。
(2)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做此类题,可以从句子的写作技法,诗句的内容,描述的画面,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去分析,要围绕作者写作意图来写。
34.【答案】(1)春雨;溪水
(2)初春的午后,一个牧童惬意地躺在柳荫下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渐渐远去,直吃到柳林的西面。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意思是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涨满了流水,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这两句描写了风日、春雨、花堤和溪水等景物。(2)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意思是初春的午后,一个牧童惬意地躺在柳荫下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渐渐远去,直吃到柳林的西面。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5.【答案】(1)高;直、陡、险
(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解析】(1)“削”字说明山陡、险,“千寻”说明山高,“正直”极言山直,“无倚傍”说明山险,“撑持天地”说明山高。(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达了诗人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这首诗是辛弃疾重受宋光宗召见,赴京面圣时经过江郎山时所做。在途中诗人心情复杂,不知此行凶吉,多年的抗金志愿即将在此次面圣时有一个分晓。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之奇,山势之险,诗人借江郎山展现自己雄大的智略,与坦荡无畏惧的气魄。表现了诗人有很高的理想,想报效祖国,干一番事业。
【点评】(1)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6.【答案】(1)照;开;满
(2)这首诗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1)由题意可知,本诗第一句点明了时间,其中“照”与“开”二字写出了时间的转移。第二句中的“满”字写出淘金人数之多。都挤满了江岸弯曲处。
(2)本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兼抒情。虽然淘金女们从江水中淘出金来,但这些金银却被统治者所占有,从而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意。
答案:(1)照 开 满(2)这首诗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点评】本诗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第四句既揭示金印金钗的来历,又与第二句拍合,用“沙中浪底”补写了“女伴”淘金的艰辛劳动。放中有收,控纵自如,表现了卓绝的识力和精湛的技艺。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37.【答案】(1)雨量大(多),雨势猛(急)
(2)大雨过后,桃花李花全都凋零,只有草儿依旧青翠齐盛,诗句用桃李之花与草色青青对比,衬托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雨量大(多),雨势猛(急)(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对比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的能力。三、四句雨后两幅小景是: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结束了一年一度的短暂青春;而惟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并且长得齐齐整整,毫无零乱倒伏之状。这暗示一条哲理: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本诗以暴雨并通过与“桃李花开尽”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难以摧毁的精神。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8.【答案】(1)游;时间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2)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3)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4)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5)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9.【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体味诗歌的意象的能力,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诗与苏轼这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揭示了的人生哲理的感悟能力。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0.【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
(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解析】(1)此题是品味炼字题。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感情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联想到诗人离别时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情景两面,传神精妙。(2)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表现手法的掌握能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柳条”“藤蔓”仿佛伸手牵扯主人的衣服,实际表现了诗人惜别的情思;黄鸯住得久了,也把我视为挚友,难舍难分。表现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表现手法的掌握能力。
文言文阅读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文言文阅读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文件包含文言文阅读鉴赏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docx、文言文阅读鉴赏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记叙文阅读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文件包含记叙文阅读鉴赏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docx、记叙文阅读鉴赏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文件包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鉴赏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docx、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鉴赏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