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2课时 两次鸦片战争 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2课时 两次鸦片战争 作业,共9页。
第12课时 两次鸦片战争1.(2021·福建适应性检测)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收缴鸦片时曾作出论断:“即其(英国)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即除却鸦片一项,专做正经买卖,彼亦断不肯舍此码头。”据此可知,林则徐( )A.错误判断了战争形势 B.高度肯定了清军实力C.客观分析了战争诱因 D.积极践行了商战理念解析:A 林则徐认为英军船炮“不能施技于内港”,其对英军实力的认识并不准确,错误地判断了战争形势,故选A项;林则徐认为英商可“专做正经买卖”,并未认识到其侵华的本质,排除C项;B、D两项材料均体现不出。2.(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联考)“八里桥战役的总指挥,他以英勇顽强抵抗外国侵略者的精神,奋力指挥全军作战,最后在八里桥上决战的时刻,公然挺身而出,骑着马站在桥中央……法军死亡3人,伤18人;英军死2人,伤29人。清军损失超过1 200人。同时缴获了大量的弓、箭和箭囊,上千把火绳枪,很多旗帜,里面有僧格林沁的皇家大旗。”这是西方权威文献对1860年通州八里桥之战的记载,据此可以确定( )A.八国联军取得压倒性的胜利B.双方装备存在本质性的差距C.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军溃散D.一方战术指挥失误导致惨败解析:B 武器装备存在冷兵器与热兵器的本质区别,中国武器过时与材料中“大量的弓、箭和箭囊,上千把火绳枪”相符,故选B项。3.(2021·山东济南二模)鸦片战争后期,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全权代表同英军议和,但他们三人在后续的几次谈判中却只是委派了几批低等级的官员来承担具体的交涉谈判事务。耆英三人的这一做法意在( )A.展现灵活的谈判技巧 B.维护清政府的尊严C.宣示清朝的等级秩序 D.延缓中英和谈的进程解析:B 材料体现的是耆英三人作为清政府的全权议和代表,却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派遣低等级官员承担议和重任,在身份地位上轻视英人,这主要和天朝上国的观念有关,说明其意在维护清政府的尊严,故B项正确。4.(2021·河北石家庄二模)鸦片战争后,清朝君臣以传统的盟誓观念应对所签订的中外条约,“要盟不信,本属权宜”。但至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已将条约视为“信守之凭”,同时“自主权”“固有之权”“一国之私权”等命题先后进入照会和策论。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廷外交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B.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萌发C.洋务派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D.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经实现解析:A 材料体现的是伴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清政府不再以传统的盟誓观念应对所签订的中外条约,而是开始认识到自身权益,说明清廷外交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故A项正确。5.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蛮之地。据此可知( )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D.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愿意与华人相处解析:B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城北划定了居留地,这被上海居民和上海道台认为是荒蛮之地,而暗自窃喜,这是上海的官民缺乏国家主权意识的表现,表明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故选B项。6.导致下图中1847—1853年中英贸易额实际值与预期值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天朝物产丰富 B.闭关锁国政策C.自然经济的抵制 D.洋务运动的兴起解析:C 从材料可知英国在中国的贸易实际值与预期值差距较大,英国在中英贸易中没有如愿打开中国市场,结合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对于商品需求量有限,阻碍了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故选C项。7.(2021·河南新乡二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舆地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其范围和规模大为壮观。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解析:C 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很多民间舆地学者编著大量边疆史地著作,体现出对领土主权的关注,说明民族意识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8.《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内容 筹海篇 地图 各国 地志 夷情 备采 西洋 器械 地球 天文 表 国地 总论 筹海 总论 增补卷数 1125145111总卷数 22663125334据此可知,魏源( )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B.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D.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解析:C 据表格可知魏源增补的内容主要是各国地志,还包括地球天文、西洋器械等方面,目的是尽可能地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情况,C项正确;魏源增补各国地志内容较多,并不能说明精通世界地理知识,排除A项;该书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魏源撰写的,“居安思危”用词不当,排除B项;增补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没有涉及政治意识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9.(2021·山东济南联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以外交视角反思中国近代化之路,让我们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就乾隆而言,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特使。乾隆把马戛尔尼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臣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平等。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他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中国都拒绝了。那次,英国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败。……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西方国家不肯给清政府平等待遇。…………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无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仍然闭关自守,力图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近代邦交是中国人的大困难……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中国落后。中国的武器和军队是中世纪式的武器和军队,中国的政府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中国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世纪式的人民。……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然后去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所以,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咸丰八年(1858年)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1860年)的《北京条约》是三年多战争和交涉的结果。条款虽很多,但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也可以为福,关键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与文祥绝不转头留恋那一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我们研究近代史的人所痛心的,就是这种新精神不能出现于鸦片战争以后,而出现于20年后的咸丰末同治初。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从上述史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外交是清政府的大困难(或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缓慢曲折的历程)。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拒绝接受国家间平等的近代外交思想,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把马戛尔尼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求他行跪拜礼,并拒绝了马戛尔尼提出的通商要求,使得中英之间失去了和平交涉的可能性。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没有反思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对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视而不见。相互派遣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是近代国际外交的惯常做法,但是清政府在19世纪仍然无法接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围绕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清政府与英国又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交涉,最终还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后在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中作为条款被动接受下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从而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设立了领事馆,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总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外交经历了一个自大保守到逐步接纳国际关系规则从而缓慢走向近代化的过程。示例二:观点: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缺乏深刻的反思和改革进取,才是民族的致命伤。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才有少数人觉悟了,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和学习西方文明的必要。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首,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官员为主,兴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自此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深、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清政府继而掀起百日维新、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一次次改革自救运动。清政府面对危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反思不够深刻,未能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故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面貌,更不能领导中国走向富强。综上所述,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麻木。善于反思、勇于改革、积极进取是走向胜利、实现梦想的重要保障,个人如此,民族更是如此。示例三:观点: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落后。阐述部分可结合材料中“中国的武器和军队是中世纪式的武器和军队,中国的政府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中国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世纪式的人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进行中英对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43课时 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5课时 辛亥革命 作业,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届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9课时 工业革命 作业,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