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23,9g,用化学用语填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试卷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道小题,1-8小题每题1分,9 -12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干冰升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氧气的验满 D.稀释浓硫酸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大气压强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玻璃棒搅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②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A、由图示可知含有两种原子,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C错;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5.下列材料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 B.涤纶 C.合成橡胶 D.塑料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如图所示,该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碘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
    C.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 解:A、碘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53,无法确定其核内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化肥中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 )
    A.CO(NH2)2 B.NH4Cl C.NaNO3 D.KCl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所列举的化肥的组成,判断属于铵态氮肥的化肥.
    解答: 解: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时会释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铵态氮肥是指含有铵根的氮肥;NH4Cl中含有铵根.
    故选B
    点评: 铵根的检验方法:与烧碱混合,微热,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铵根.
    8.新华社称,我国推行“限塑令”已经七年。推行“限塑令”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 )
    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 C.臭氧层破坏 D.白色污染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温室效应的影响分析;
    B、根据酸雨产生的原因分析;
    C、根据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分析;
    D、根据白色污染的污染源分析.
    解答: 解:A、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故A错误;
    B、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引起的,故B错误;
    C、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氟利昂等的排放引起的,故C错误;
    D、白色污染主要是由塑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所以推行“限塑令”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白色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指废旧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就要从收下几方面入手: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回收废弃塑料.
    9.医疗上静脉注射常用到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下列有关葡萄糖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6个C原子、12个H原子和6个O原子构成
    D.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 解:A.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B.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葡萄糖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 Cu2+ Cl- NO3- B.H+ Na+ Cl- SO42-
    C.Ag+ Na+ NO3- Cl- D.Na+ K+ NO3- CO32-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pH=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A、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
    B、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氯离子和银离子会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银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四种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在溶液中可以共存,且没有显色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考点: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是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若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氢气,由质量守恒定律,所得溶液的质量为金属的质量+酸的质量﹣氢气的质量,由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故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 质
    鉴别方法
    A
    黄铜、黄金
    ①观察颜色 ②滴加盐酸
    B
    食盐、纯碱
    ①加食醋 ②加水溶解测pH
    C
    羊毛、棉花
    ①看颜色 ②燃烧,闻气味
    D
    硬水、软水
    过滤 ②加肥皂水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A、根据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黄色,黄铜中含有锌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分析;
    B、根据纯碱能够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纯碱显碱性分析;
    C、根据羊毛和棉花都是白色的,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分析;
    D、根据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多,而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析.
    解答: 解:A、黄金和黄铜都是黄色的金属光泽的物质,所以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故选项错误;
    B、纯碱能够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食盐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纯碱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而氯化钠溶液的显中性,pH等于7,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在外观是相似,难以区分,故选项错误;
    D、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加入的肥皂水的现象的不同而进行鉴别,但不能通过过滤鉴别,因为含有的是可溶性矿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道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3.(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2)镁离子
    (3)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4)发酵粉中的小苏打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答案为:Mg2+;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HO3;
    (4)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1)2N; (2)Mg2+; (3)HO3; (4)NaHC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3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粽叶飘香端午情”, 端午节期间,我和父母回到奶奶家,奶奶为我们准备了丰富
    的午餐,有香喷喷的粽子、红烧肉、炖鲤鱼、煮鸡蛋。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我建
    议妈妈添加的一道菜是 ,粽子中的糯米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
    (2)奶奶家用铁锅做菜,铁锅的优点是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微量的铁元素。人体缺乏
    铁元素会引起 。
    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2)从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1)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香喷喷的粽子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炖鲤鱼、煮鸡蛋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糯米粽子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答案为:凉拌黄瓜;糖类;
    (2)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答案为:缺铁性贫血;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15.(4分)辽河水像母亲一样抚育着盘锦人民,为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为了净化河水,可以向其中添加明矾,明矾的作用是 。
    (2)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 。
    (3)在我们身边,浪费水的行为时有发生,请写出一条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
    (4)能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
    考点: 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速度解答;
    (2)根据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煮沸分析解答;
    (3)根据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分析解答;
    (4)根据水的电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解答.
    解答: 解:
    (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速度,加速净水;
    (2)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煮沸;
    (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刷牙时不关闭水龙头,有流动的水刷碗等;
    (4)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判断水的组成;或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答案:
    (1)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2)煮沸;
    (3)刷牙时不关闭水龙头;
    (4)水的电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的净化、汽化、蒸馏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3分)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能源。
    (1)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一种较清洁能源,用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
    等气体的排放,从而有效预防酸雨的形成。
    (2)据新闻报道,近期,我省连续发生三起因居民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爆炸事故,
    经分析,家用燃气如果泄漏,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的空间
    内,遇到 就会急剧燃烧发生爆炸事故。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根据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解答: 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等气体的排放,从而有效预防酸雨的形成.
    (2)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就会急剧燃烧发生爆炸事故.
    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SO2、NO2;(2)明火.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能源等方面的问题,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化石燃料的性质和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

    17.(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t3℃ 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
    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 。
    (4)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
    顺序为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所得溶液的质量;
    (3)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4)据饱和溶液降温溶剂的质量不变,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 解:(1)P点是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所以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25g甲,所得溶液为75g;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溶质甲最多,溶剂最少,丙的质量最小,溶剂质量最大;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故答案为:(1)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75g;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丙>乙>甲.
    点评: 掌握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并会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道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8.(3分)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 。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 。
    (3)生活中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有什么不同 。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分析回答;
    (3)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能乳化油污分析回答.
    解答: 解:(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生活中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汽油是溶解,洗涤剂是乳化.
    故答为:(1)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汽油是溶解,洗涤剂是乳化.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学知识的应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方法是关键.

    19.(5分)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C存在
    于人体胃液中,且与其它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A在潮湿的空气中经复杂变化生
    成B,B与C反应形成黄色溶液。D与E的反应常用于工业制烧碱。
    (1)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A放入B与C反应后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试
    猜想反应中有 (填离子符号)生成。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C与D反应无明显现象,则C与D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请写出D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已知C存在于人体胃液中,且与其它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因此C是盐酸;A在潮湿的空气中经复杂变化生成B,B与C反应形成黄色溶液,因此A是铁,B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黄色法氯化铁溶液;D与E的反应常用于工业制烧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因此D和E分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解:C存在于人体胃液中,且与其它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因此C是盐酸;A在潮湿的空气中经复杂变化生成B,B与C反应形成黄色溶液,因此A是铁,B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黄色法氯化铁溶液;D与E的反应常用于工业制烧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因此D和E分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因此:
    (1)B与C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亚铁离子为浅绿色,因此溶液中有亚铁盐的产生,故填:Fe2+;
    (3)D与E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4)D和E分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C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根据C与D反应无明显现象,应该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得到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钙能够 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故答案为:复分解; 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合理即可);
    点评: 解决物质推断题,首先要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和明显条件,抓关键,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推导出其他结论,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20.(5分)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铁、铝、铜、银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以上金属中导电性最好的是 。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波,但是铝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比较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各组试剂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的是 。
    A.铁、银和硫酸铜溶液 B.铜、银和氯化亚铁溶液
    C.铜、铁和硝酸银溶液 D.铁、铜、银和稀盐酸
    (4)据有关报导,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
    20%~40%。通过你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实例

    (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其意义在于
    (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在金属的导电性方面,银的导电性能最好;
    (2)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保护作用;
    (3)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5)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
    解答: 解:(1)在金属的导电性方面,银的导电性能最好.故填:银.
    (2)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保护作用,故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故填:4Al+3O2=2Al2O3;
    (3)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B.铜和银都不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故不能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方案不合理;
    C、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说明铜在银前,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说明铁在银前,无法证明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该方案不合理;
    D.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不能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A;
    (4)铁制品的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日常生活中菜刀要保持表面洁净干燥即可防锈;故填:菜刀要保持表面洁净干燥;
    (5)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填:节约金属资源.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方面的知识.此类题目结合生活紧密,要切实联系生活解决这类问题,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1.(5分) 盘锦是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
    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能含MgCl2、CaCl2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
    如下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同时验证可溶性杂质是否存在。



    泥 沙
    沉淀a
    溶液B
    沉淀b
    溶液C




    溶 解
    操作I
    过量NaOH
    溶 液
    无现象

    过量BaCl2
    溶 液


    过量Na2CO3
    溶 液

    操作III

    适 量
    稀盐酸
    溶液A

    操作II
    操作IV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Ⅱ的名称是 ,操作Ⅰ~Ⅳ中均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
    在操作Ⅳ中作用是 。
    (2)由实验可以得出,该粗盐中一定不含的可溶性杂质是 。
    (3)经分析,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4)在提纯过程中,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由题目的信息和流程图可知:操作Ⅰ、Ⅱ的名称都是过滤;操作Ⅰ~Ⅳ中均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操作Ⅳ蒸发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由实验可以得出,该粗盐中一定不含的可溶性杂质是Na2SO4,因为加入氯化钡之后无变化;经分析,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钡,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在提纯过程中,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答: 解:(1)操作Ⅰ、Ⅱ的名称都是过滤;操作Ⅰ~Ⅳ中均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操作Ⅳ蒸发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答案为:过滤;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由实验可以得出,该粗盐中一定不含的可溶性杂质是Na2SO4,因为加入氯化钡之后无变化,故答案为:Na2SO4
    (3)经分析,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钡,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BaCO3
    (4)在提纯过程中,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粗盐提纯、过滤、蒸发等操作,综合性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道小题,共22分)
    22.(6分)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图A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
    如果测得的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
    (2)图B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 。
    (3)图C实验中铜片两侧分别放有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乒乓球
    碎片先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
    (4)图D实验中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去分析解答;
    (2)根据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解答;
    (4)从一氧化碳和红棕色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纯铁是银白色的,此时产生的还原铁粉是黑色的)和二氧化碳,如何防止CO污染空气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①实验过程中要加入过量的红磷,如果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会使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②如果装置漏气,会使外界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变小,导致实验偏小;故答案为: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装置漏气;
    (2)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图C实验中铜片两侧分别放有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度达到着火点;
    (4)图D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一氧化碳和红棕色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纯铁是银白色的,此时产生的还原铁粉是黑色的)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答案:
    (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4)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3CO+Fe2O32 Fe+3CO2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3.(8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先加入的药品名称是 ,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4)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两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 。
    (5)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
    的氨气,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上述装置中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F装置中只能从短管进入;氨气可以用烧碱固体干燥.
    解答: 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①试管 ②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答出一条即可)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故答案为:2H2O22H2O+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
    (5)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F装置中只能从短管进入;氨气可以用烧碱固体干燥;故答案为:AEF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4.(8甲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Ca(OH)2溶液
    稀盐酸
    分)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
    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
    化钙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振荡”的目
    的是 ,在滴加过程中,乙同学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通过思考
    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乙同学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 ,
    再滴加 。


    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变质
    (4)实验结束后,甲、乙两名同学将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得到无色
    澄清溶液,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振荡可以使药品充分混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因此要检验是否变质只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可,检验碳酸根可用以下方法:加入盐酸产生气泡;加入氯化钙等物质产生沉淀进行检验;
    (4)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解答: 解:(1)因为氢氧化钙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二者反应了反应,再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参与了反应;故填:能;
    (2)振荡能使药品充分接触,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故填:使药品充分接触;2NaOH+CO2=Na2CO3+H2O;
    (3)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Ba(NO3)2、Ca(NO3)2]和酚酞溶液,若出现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 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Ba(NO3)2、Ca(NO3)2],
    再滴加 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变质

    (4)混合后的溶液没有颜色,说明该混合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故填:①CaCl2、NaCl;②CaCl2、NaCl、HC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检验,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验设计能力,不仅要对氢氧化钠变质的原理要熟知,还要对反应前和反应后含有什么物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及物质的性质,才能正确的解决.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道小题,共6分)
    25.(6分)实验室现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
    学称取10.6g碳酸钠粉末,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称量反应后所得
    溶液的总质量为56.2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进行解答.
    解答: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g y x
    ==
    x=4.4g
    y=7.3g
    稀盐酸的质量=56.2g+4.4g﹣10.6g=50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6%.
    故答案为:(1)4.4g;
    (2)14.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


    相关试卷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八)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八)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试卷共17小题,总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四)(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四)(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试卷共17小题,总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二甲双胍,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