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专题33 记叙文阅读之探究人称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3 记叙文阅读之探究人称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记叙文阅读--探究人称作用【考点解读】叙述人称及叙事视角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考点,常考查作品的叙述人称或视角属于何种类型以及该类型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等。近几年,在小说叙事方面都格外关注小说的“叙述者”,可以说是个热点。小说的“叙述者”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谁在叙述故事(叙述人称),二是“他”站在什么角度叙述故事(叙述视角)。如果能就此展开思考、追问,那么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叙述视角与人称是小说的难点,也是整个一轮复习的难点之一,搞懂这个知识点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考点1:探究人称作用◎常见题型常见题型1. 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文章以孩子的观察角度写人的表达作用是怎样的。◎答题思路(1)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 “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 “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祝福》,“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祥林嫂。小说通过“我”的眼光看祥林嫂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祥林嫂”们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和讲述着,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2)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这种人称视角叙事的小说不太多见。(3)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即全知视角,通常采用"上帝俯瞰"的方式叙述故事。叙述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4)叙述视角的转换。一部小说中,不将一种视角人称一贯到底,而是不断变换,以求得变化,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如《红楼梦》的叙事视角总体上是第三人称,但有时又变为“石头”,有时又以书中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叙事,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就是以黛玉的视角来叙事的,读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去观察和了解贾府及众多人等,黛玉的视角就是我们读者的视角。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特点及其作用图示如下:类别特点及作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故意留下一些环节让读者来推理、判断和评价;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有限视角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无限视角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迅速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注意:在记叙时,同一人称也会有不同的叙事视角。如“我"不同年龄阶段的视角: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叙事或回忆,描写的是纯真的童年,抒发的是童年的感受,让读者深受感动:成年视角:从成年的视角观察、审视往事,往往具有批判性、反思性,能很好地揭示主题。常见提问方式及一般答题要点1. 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2. 作品是用第几人称叙述故事的?这种叙述人称有什么效果?这种提问方式的答题要点:①点出某种或多种叙事人称或叙事视角;②结合文本情节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②情节作用+表现人物的作用+表现主题的作用+对读者的作用等。3. 小说是怎样通过“我”来表现××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这种提问方式的答题要点:“我”一般起着线索作用,作者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从侧面衬托和表现××的人物形象,可根据我在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来分析作答,如:② 过“我”与××的言谈,直接表现××的性格。③ 过“我”对××环境的感受,勾画出××的生活环境,侧面烘托了××(热爱、向往、厌恶--)的特点。④ 过“我”对××的态度(认识)的前后对比,突出了××这一形象。⑤ “我”和××一起做××,丰富了××的形象。◎例题示范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妨试着变换一下叙事视角,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叙述视角)]【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视角的不同效果,感知小说的叙事艺术。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中考速递】(2021·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望北哨所石钟山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②望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再加上哨所,她莫名地会想到某些古诗词,有着大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们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几十封信,让她恍若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着。④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他解释说,哨所人不多,消息又闭塞,信息少,大脑的某根神经就沉睡了,话语自然就少了。在他休假这段日子里,他们见面时话很少。分开时,就用短信交流,就像他们又回到了两地。似乎在这时,他才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⑤假期快要结束时,两人计划了他们的人生大事。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说都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长途运输车。公路在悬崖峭壁间盘绕,她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格桑花,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她吸着氧,思绪似乎清晰了一些。当车行驶到海拔四千多米时,她感觉整个人似乎死过了一回。⑦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⑧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石头房子,“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在大雪皑皑中,那条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那一定就是他了……⑨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⑩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⑪离开望北哨所,她把那条红绸带留在了山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哨所时,一切都模糊了,似乎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似乎是他在为她送行。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有删改)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原因。 【答案】①她的爱人军校分配的第一个哨所就是望北哨所,让她记忆深刻;②她的爱人常写信与她描述哨所周围景色;③她和他约定在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她为此准备了许多,望北哨所在她心中地位独特;④她此前曾亲自前往望北哨所却在山下折回。【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根据“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可知,她的爱人军校分配的第一个哨所就是望北哨所,所以让她记忆深刻;根据“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可知,她的爱人常写信与她描述哨所周围景色;根据“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可知,她和他约定在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她为此准备了许多,望北哨所在她心中地位独特;根据“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可知,她此前曾亲自前往望北哨所却在山下折回。2.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答案】①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②歌词中的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以和爱人相会,那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③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寄予了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分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这句话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布达拉、格桑花、雪山”歌词中的这些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以和爱人相会,那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结合“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寄予了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3.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案】我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牺牲的军人(他)。原因:①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物,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②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用“她”塑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形象。③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主人公的分析。选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牺牲的军人(他)。原因:①根据“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等句可知,“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物,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根据“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等句可知,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用“她”塑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形象;根据“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等句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4.“她”为什么把红绸带留在山上?请结合选文,以“她”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答案】示例:爱人啊,我等了那么久,盼望了那么久,就是希望能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和你相约雪山下厮守一生,然而你却因为意外离我而去。记得上次你回来,我买了两条红绸腰带,作为陪物,让你系上,不仅仅是因为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也因为红色代表着我们海誓山盟的爱情,我总希望,你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能想起我,但现在你已长眠地下,那就让我把这条腰带留在这里,带着我的念想,伴你守在雪山。【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全文描述了一个坚守岗位、吃苦耐劳、为国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的形象。根据原文“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可知,“我”等了很久,渴望了很久,就是希望能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和“你”相约雪山下厮守一生;根据原文“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可知,当初买的两条红腰带是为了代替自己可以随时陪伴在“你”身边,因为红色不仅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也因为红色代表着我们海誓山盟的爱情,“我”总希望,“你”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能想起“我”,但是“你”却意外离“我”而去了,“你”已长眠地下,那就让“我”把这条腰带留在这里,带着“我”的念想,伴“你”守在雪山。【课后练习】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1分)又见桐花开孙文公①这是周末最后一节课,口干舌燥地讲完教学内容、布置完作业,不经意间往教室窗外一瞥,惊讶地发现,才几天,窗外的几株大泡桐树已经花开满树了!②此时已过了清明,经历过一场风雨,春花们渐次凋零,风吹过,花落一地,不由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略感欣慰的是,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春风吹来,花儿们轻轻摇曳,给人一种灵秀雅致、超凡脱俗的感觉。其形状,又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在蓝天的映衬下惬意地吹奏着赞美生活、赞美春天的乐曲。③泡桐是我们家乡标志性的树种,树上盛开的泡桐花多为淡紫色。这是像梦一样的颜色,浪漫、高贵还略带点神秘感,这也是我特别钟爱的颜色。听人说紫色是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融合而成的,而观赏泡桐花时的感觉正是如此:像年幼时在老屋外玩耍时那份安然、宁静;像父母的目光不经意间抚摸着自己般的暖意融融;像看到恋人牵着彼此的手缓步而行的甜蜜;像聆听节奏舒缓的歌谣时那般愉悦。④泡桐花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盛花时节,你若走过树下,便可嗅到若有若无、缥缥缈缈,似乎切近、又似乎辽远的这种别具一格的香味儿。春阳下,很多小蜜蜂围着花束“嗡嗡嗡”地飞舞着,估计它们也是特别喜欢这种带着甜味儿的香吧。香,肯定来自花蕊,那甜味呢?我小时候就仔细研究过,把泡桐花的花瓣和金色的花托小心地分开,嗬,原来在碗状的花托里面,盛着晶莹剔透的甜浆呢!用舌头轻轻一舔,啧啧,那掺着花香的优雅甜味儿令人回味不已!这甜味,沿着味蕾渗入了人生难忘的记忆。⑤回想起来,那时的童年真是物质匮乏却依然充满纯真快乐的。有时,我和小伙伴们还把花托们收集起来,拿着家里缝被子的大针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串起来,套在脖子上当作“项链”,然后在小巷里跑来跑去、呼朋唤友。⑥除了观赏,泡桐花还是一味良药呢。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治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腮腺炎等16种疾病,真可谓大有益于人类呢!⑦当泡桐花凋谢殆尽的时候,春天也会过去大半,夏之气息将初露端倪。而后,泡桐的叶子也将日渐长大,初如手掌,后如小扇,一片片丰盈的绿又将演绎一番夏日的色彩,展露另一种葳蕤而蓬勃的生机。所以,泡桐花虽凋落满地,也不使人感觉到忧伤,而是叫人能够看到接踵而来的希望。⑧曾百度过,泡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守护,期待的爱。我觉得这花语恰如其分:有守护,有期待,有未来。当春日将尽,令人不免心有惆怅,但是想想自己钟爱的花朵曾经那么绚烂地开过,便会轻叹:足矣!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期待下一季的花开……⑨这使我想起我们的人生,无悔地跋涉过、执着地努力过、热烈地向往过,真情不灭,馨香长伴,希望永存!(选自中国散文网,有改动) 文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泡桐花,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分)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1) 略感欣慰的是,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 (2) 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3.文章从头至尾都以第一人称“我”行文,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4. 文章以“又见桐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5.文中写到“我”和小伙伴们把泡桐花串起来当作“项链”是一种纯真的快乐,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种快乐的理解。(3分) 6. 文章结尾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1. (6分)①花形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②花色多为淡紫色。③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④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2.(5分)(1)“华丽”的意思是美丽而有光彩,用“华丽”来修饰泡桐花的登场,表现了泡桐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共2分。意思对即可)(2)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泡桐花比作身着紫色长裙,款款而来的仙子,同时排比的句式也写出了泡桐花花开之盛,表现了泡桐花浓浓的生机与活力,表达出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共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3. (3分)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4. (4分)①交代写作对象和行文线索——泡桐花;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 (3分)示例:文中“我”和小伙伴们把泡桐花串起来当作“项链”,这同我们在春天用柳枝、野花做成花环戴在头上扮作春姑娘游历人间一样,这是一种单纯、简单的快乐。既彰显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表现了孩子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表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共3分。意思对即可)6. 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题。内容上:作者从泡桐花开联想到人生即使经历风雨苦痛,但只要心中有爱有情,人生就会充满芬芳,希望永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5 记叙文阅读之掌握记叙顺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1页。
这是一份专题31 记叙文阅读之拓展问题研究-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2页。
这是一份专题32 记叙文阅读之探究表达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