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八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 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3)一切景语皆情语。常建漫步破山寺的后禅院,获得了“山光悦鸟性,_________”的愉悦与宁静;苏轼寓居黄洲定慧院,感受到了“缺月挂疏桐,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
的孤独寂寞;李白面对傍晚的浮云,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班级进行“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某小组收集了“铸剑为犁”的资料来开展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小题。
漫长的人类历史充斥着血腥的战争,与此同时,爱好和平的人民不断发出铸剑为犁的愿望。
“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的“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意思是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前苏联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创作了一尊“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雕塑中 。
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至今仍然摆放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花园。
2. 下列句子中有成分搭配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
A. 漫长的人类历史充斥着血腥的战争。
B. 爱好和平的人民不断发出铸剑为犁的愿望。
C. 前苏联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创作了一尊“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
D. 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
3. 请结合图片,在下面横线上把介绍青铜雕像的内容补充完整。
4. 小组讨论中,同学甲说,只有铸剑为犁,世界才会真正和平;同学乙说,铸剑为犁了,我们拿什么维护和平。请你即席发言,谈谈自己的观点。(不少于80字)
二、阅读(40分)
(一)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道家学派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具有善于运用童话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B. “男有分,女有归”的“分”读“fèn”,意思是“职分,职守”。
C.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D.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其中的《大道之行也》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 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
(1)零落成泥碾( )作尘
(2)骈( )死于槽枥之间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更著风和雨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才美不外见
(4)执策而临之
8.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
(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唉!______________?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9. 托物言志(抒情)是上面诗文共用手法。请按要求填写下面表格。
篇目 | “物”的遭遇(特点) | 作者的“志(情)” |
《卜算子·咏梅》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借梅咏怀,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
《马说》 | 千里马不被“奴隶人”“食马者”所识,既得不到应有待遇,又遭受侮辱、摧残,无法展示才能。 | ②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
②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 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⑥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⑧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0. 第①段作为这篇演讲词的开场白是如何快速“抓住”听众的?
11. 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重新体会其内涵有何现实意义?
12. 结合句中加点词,揣摩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13. 选文第⑦段作者讲自己到美国大学念物理个人经验有什么好处?
(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天上禾木①
大清早,被禾木的“呱呱”声叫醒。起身,推开小木屋,禾木的清晨——确切说,一幅北欧乡村风格的油画,扑面而来。
从没见过那样的晨雾。似牛乳,似玉带,将禾木村笼罩成世外桃源,与天近,与地亲。
“呱呱”作响的闹钟,原来是乌鸦。这种通常和“不祥”挂钩的鸟儿,在禾木,居然像在主场——尽情黑着它的黑,歌着它的歌,忽而低空盘旋,表演飞翔技巧,忽而在小木屋的顶端一字排开,俯瞰众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禾木的静谧安详,从容不迫,怎么能少得了它们呢!
比乌鸦更少不了的,是牛马。世世代代,图瓦人在禾木繁衍生息。图瓦部落是蒙古族的分支,据说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军队的后裔,保持着马背民族的特性,在阿尔泰山脚下,以放牧为生,与牛马为伴。
禾木的牛马无疑是幸福的。没有圈养之苦,大清早在村里闲庭信步。渴了,到村头的禾木河开怀畅饮。饿了,在河边的草甸上一饱口福。被善待的结果是,禾木的牛马见了不速之客,不慌不忙,不避不让,随你们拍照。
连禾木的土狗,也和别处不同——它们见到生人,绝不会狂吠、追咬,盛气凌人。这个清晨,我们与一条黄狗、一条黑狗、一条跛脚狗邂逅。它们温和地看着我们,一点不排外。其中那条黄狗,甚至略尽地主之谊,一路尾随我们,护送了几条街,抵达禾木桥头,才放心折返。
过了桥,沿栈道登上小山坡,禾木村及禾木河全景,尽收眼底。天有点阴,与日出无缘。远处若隐若现的皑皑雪峰,山下炊烟袅袅的图瓦人家,山上暗香阵阵的未名山花……这一切,寂静,欢喜。这一刻, 禾木是我的,我也是禾木的,物我两忘,天上人间。
下了山,太阳已破云而出,但牛乳般的晨雾还未散尽。蓝天白云下的禾木,一半是明媚,一半是朦胧, 美得不可方物。在村里随便走走,满眼木屋、栅栏、蒲公英、牛羊、蝴蝶、蚱蜢……每一步都是享受。何况,还遇到那么可爱的一个图瓦孩子。
这个图瓦小男孩,四五岁的光景,长得虎头虎脑,活脱脱一匹小野驹。看到我们冲他拍照,立刻伸出剪刀手,训练有素的样子。拍完扑上来,拿小黑手遮阳,扒着相机屏自我欣赏。看完,又唧唧呱呱说一堆话,我们不懂,他就穿着小雨鞋堂前屋后跑好几圈,请来一个稍大的小孩当翻译。原来,他想请我们上他家“吃饭喝奶茶”。可时间有限啊,我们摆手婉拒。他却不干了,揪起我们的衣裤,生拉硬拽。直到他妈妈闻声赶来解围,图瓦小子才悻悻然松手。站在屋口朝我们不停挥手——作别血浓于水的至亲,也不过如此吧!
那一刻,脑子里瑞出这样的字句:木檐低小,遍地青青草。村头牛羊相媚好,弄炊谁家翁媪。大儿帮厨村东,中儿正戏猫公,最喜小儿无赖,街口强拉远朋……
(有删节)
【注释】①禾木乡,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境内,靠近蒙古、俄罗斯边境,生长有丰茂的白桦树林,是一个美丽的北疆山村,素有“摄影家天堂”之称。
14. 作者为什么用“天上禾木”作题目?
15.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禾木静谧安详,从容不迫,怎么能少得了它们呢!(为什么少不了“它们”?)
(2)最喜小儿无赖,街口强拉远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妙处?)
16. 读完这篇游记,请用下面句式为开头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禾木的美,美在
。
三、写作
任选一题作文
17. 作文
作家张洁说:“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精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支柱。”
为推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某校八年级举行以“理想与奉献”为话题的演讲赛,请你围绕话题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②精心设计开场白和结语;③语言有感染力。
18. 作文
行万里路,可以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就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游记。
参考答案
1.①. (1)雨脚如麻未断绝 ②. (2)水击三千里 ③.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 (3)潭影空人心 ⑤. 漏断人初静 ⑥. 缥缈孤鸿影 ⑦. 浮云游子意 ⑧. 落日故人情
【解析】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出错:抟、漏、初、缥缈、孤鸿等。此外还要注意“落”字是上下结构。
2. B
【解析】考查病句辨析。B.“发出”与“愿望”不搭配,应将“愿望”改为“呼唤”。故选B。
3. 示例: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渴望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造福人类、建设世界的工具,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千百年来渴望和平的美好梦想。
【解析】考查图文转换。结合图片,介绍青铜雕像的内容时注意介绍顺序由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另外要说明雕像的象征意义。示例:一个健壮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渴望和平,要把战争的武器改造成创造幸福的工具,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4. 我以为剑和犁都得有。敌人来了,我们用剑来保家卫国,因为和平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赶走了敌人,我们要赶紧用犁来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国家富强了,才会免遭受外来的欺侮。
【解析】考查谈观点、看法。“剑”代表着武器,“犁”代表着生产。同学甲的观点是将武器改造成生产的工具,同学乙的观点是铸剑为犁了,我们就没有赶走敌人的武器。阐述观点时,学生最好辩证看待这一现象,要能言之有理。
示例:我以为剑和犁需兼而有之。没有剑,我们就没有赶走敌人的武器,无法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平与发展无从谈起;没有犁,光有剑也不行,打败敌人后,没有生产工具,我们用什么来发展生产呢?所以剑和犁都得有。
5..A
【解析】《庄子》这部著作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而不是运用童话说理,A错误,故选A。
6. ①. niǎn ②. pián
【解析】本题考查注音。(1)碾:读音 niǎn,把东西轧碎。(2)骈:读音pián,两马并驾。
7. (1)遭受(2)有时(3)同“现”,表露(4)马鞭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1)句意为: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著:遭受。(2)句意: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或:有时。(3)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露。(4)句意为:拿着鞭子面对它。 策:马鞭。
8. ①.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②.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重点字词:食,喂;者,的人。(2)重点字词:其,难道;邪,语气词,相当于“吗”。
9. ①. ①梅花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凡花俗朵嫉妒,处境悲凉。 ②. ②作者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痛斥。
【解析】考查分析诗文手法。①【甲】诗中“寂寞开无主”可知无人欣赏,“驿外断桥边”“更著风和雨”可知梅花生长环境恶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可知遭受凡花俗朵的嫉妒,处境悲凉。②【乙】文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意思是: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这里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乙】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10. 作者以获《嘹望》周刊授予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为缘由说起,从父亲和“我”所受的教育,自然引入到“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正题,一下子引起了听众的关注,激发了兴趣,可谓牢牢“抓住”了听众。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的首段常用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论述的趣味性;做事实(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本文第①段,第一句作者以获《嘹望》周刊授予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为缘由说起,然后第二句写父亲和自己所受的教育,并表达对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父亲的缅怀之情,自然引出本文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牢牢“抓住”了听众。
11.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新知识的精神。重新体会其有两个现实意义: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要有想象力、有计划。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结合文章内容,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可以概括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新知识的精神;从“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可总结概括出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现实意义。
12.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句中使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研究”扩大到了“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使作者的演讲思路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起到了提示演讲思路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作用。“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这句话在第⑧段的开头,这是一个过渡句,承上启下,“不但”论述的是研究学术的意义,“而且”论述的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的意义。用上这组关联词,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研究”扩大到了“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从而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作者的演讲思路,起到了提示演讲思路的作用。
13. 作者用自己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的切身经验作例子,从反面揭示了中国学生大部偏向理论、偏向抽象思维、只看中成绩的教育的弊病,从正面证明了“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的核心观点,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文章写自己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的切身经验,这是举例论证,作者用自己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的切身经验作例子,对要表达的观点进行说明。这个事例从反面揭示了“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弊病,从正面证明了“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的核心观点,使论证更具体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4. 作者清晨登上小山坡,尽览晨光下禾木的全景,生发出“物我两忘,天上人间”感叹。用“天上禾木”作题目,既可以概括游览禾木的感受,又表达了对禾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通读全文,“大清早,被禾木的‘呱呱’声叫醒”“从没见过那样的晨雾”“禾木的牛马无疑是幸福的”“连禾木的土狗,也和别处不同——它们见到生人,绝不会狂吠、追咬,盛气凌人”“禾木村及禾木河全景,尽收眼底。远处若隐若现的皑皑雪峰,山下炊烟袅袅的图瓦人家,山上暗香阵阵的未名山花”写的是作者清晨登上小山坡,尽览晨光下禾木的全景,进而生发出“这一刻, 禾木是我的,我也是禾木的,物我两忘,天上人间”的感叹。因此用“天上禾木”作题目,概括了作者游览禾木的感受,表达了对禾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5. (1)作者开篇就写乌鸦,从它的叫声,写到“忽而低空盘旋,表演飞翔技巧”,是以声写静,以动写静,突出了禾木“静谧安详,从容不迫”的特点。
(2)句中加点词“无赖”贬义词褒用,是“顽皮”的意思,通过写图瓦小男孩“强拉”我们上他家“吃饭喝奶茶”,写出了禾木的图瓦人淳朴、热情、好客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句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开篇“大清早,被禾木的‘呱呱’声叫醒”“‘呱呱’作响的闹钟,原来是乌鸦” “尽情黑着它的黑,歌着它的歌”写乌鸦的叫声打破了禾木清晨的宁静;再写它“忽而低空盘旋,表演飞翔技巧,忽而在小木屋的顶端一字排开,俯瞰众生”;再结合“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可知,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更加突出禾木“静谧安详,从容不迫”的特点。
(2)赏析加点的词语。“无赖”原意是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最喜小儿无赖”句中加点词“无赖”是贬义词褒用,在这里是“顽皮、可爱”的意思;“强拉”是生拉硬拽的意思,这里通过写图瓦小男孩“强拉”我们上他家“吃饭喝奶茶”,写出了禾木的图瓦人淳朴、热情、好客的特点。
16. 示例:禾木的美,美在村中的动物,那里的牛马幸福、安详,一点儿也不惧生,自然随和地任由我们拍照;那里土狗不排外,一条黄狗甚至护送我们过了几条街。行走在村里,我们的心中满是宾至如归的感觉。
明了“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的核心观点,使论证更具体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要写出禾木的美,美在哪里,注意字数不少于80字。示例:禾木的美,美在清晨的薄雾。那雾气,似牛乳,似玉带,将禾木村笼罩成世外桃源,与天近,与地亲。朦胧的雾气中,牛羊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草,小木屋哈萨克毡房错落有致地散在禾木河边。在村里随便走走,每一步都是享受。
17.范文:
《青春·理想·奉献》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理想·奉献》。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美好的理想,工程师、教师、医生、警察……每一个理想都是那样有意义,每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那样执着,努力不懈,把自己最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第一次翻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个不肯向神父低头的少年——保尔,走进了我的世界。保尔这个热血青年奋斗成钢,用奉献谱写的生命赞歌,在此拉开了帷幕。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的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是啊,这是多么高尚的言论啊!它深刻地让我感到保尔身上那金子一般的美德!保尔,一个无产阶级英雄,让我们牢记:生命不是为了索取,而是在于奉献!
我们也要为自己的现实定制一个量身定做的理想,理想会是鼓舞人心的乐章,是绝望时振奋人心的强心剂;现实也许是不及人愿的,但这是用角度去看的不同。新一代的我们应该让自己理想改变现实的不足,而不是让现实逐步淡化自身的理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等事情一过,你会发觉,原来自己是有毅力的。
青春是火,点燃生命的灯;理想是灯,照亮生命的路;奉献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
在我们青春的道路上,一定要学会奉献,实现最崇高的理想!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干要求以“理想与奉献”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同时最好要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精神来写。演讲,就是要讲自己的故事、感受,讲清自己的观点。要积极提取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生动事例,找寻感人的细节,打动读者。写“理想与奉献”,可以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谈自己的理想是怎样产生的,中间怎样动摇了,最终又坚持下来了,理想让人生变得怎样精彩。核心,要谈“理想”是什么,是如何奋斗的,“奉献”的内容是什么,要如何实现……细寻细节,写得真切、感人,演讲一定会很精彩。
其次,要精心设计开头和结语。演讲开头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到一两段话就打动听众,或勾起疑问,或会心一笑,有“想听下去”“喜欢听”的感觉,演讲现场效果会大打折扣。可以运用“问候致谢法”“开门见山法”“迂回带入法”“要点提问法”“出人意料法”等,充分考虑听众的心理需求、现场氛围,顺利开启演讲。结语尽量用简短有力的排比句式,带动听众的情绪。
18. 范文:
走进陈家祠
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陈家祠,坐落于中山七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走近陈家祠,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外墙上的古色古香的装饰物。各种物品巧妙地运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不仅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广东民间艺术的精华,还让人似乎置身于过去。这种奇妙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同时又难以言表。
走进陈家祠,周围的一切景象让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话:“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里的古老之景,庭院坐落之位,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恐怕也不外如是。
说真的,我特别享受这种在繁华都市中的平静之感。在这里,我能一步一步的走在长廊中,把自己置身于这古老的庭院里。仿佛听着儿时的童谣,哼着轻柔的小调,望着旧时之景。一切,恍若隔世。
坐在院中的一棵鸡蛋花树下,望着周围那一切熟悉却又陌生的景象,我不禁犯起了迷糊。这,是事实,还是只是一场梦?宁静得那么美丽,而我就正被这美丽所环绕。沉寂的美,却独有一份韵味,让人忍不住去探寻其神秘的面纱,却又不忍破坏它所蕴藏的美丽。
陈家祠中除了其本身特有的建筑特色让人难以忘怀外,祠堂中还分别设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博物展厅让人流连忘返。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刺绣、雕刻、陶瓷等。在这里,每件展出品都是精雕细琢、巧夺天工,我们不难看出展馆负责人的良苦用心。
传统的工艺文化已在生活中越见越少,这点我们都清楚。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么多的栩栩如生的传统文化工艺品,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感谢它们的创作者,让我们能看见如此精美的工艺品;感谢它们的保存者,让它们能流传至今,让我们能知道它们的存在。
陈家祠,你的宁静之美,让我沉醉至今。
【解析】这是一篇游记作文。
1.审题与立意。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引领我们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秀川,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无不可写。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2.选材与构思。首先选择一次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游历,作为此次写作的对象;然后画出当时的游览线路图,按照游览顺序拟写出写作提纲;再次,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最后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在写作中,还要注意:
一、游踪清晰,线索分明。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游踪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依次写出游览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几个重点片段连缀成篇。
二、移步易景,情随景生。游记的内容比较繁杂,一般采用“移步易景”的方法来组织文章:即随着游踪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依次展现沿途风光。游踪所至,美景在目,情随景生,文由情来,这样,一篇以“美”动人、以“情”感人的游记就写成了。
三、血肉丰满,主次分明。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七年级初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七年级初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