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展开高三地理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因素,芒果喜温、耐旱、忌涝,抗风性差。四川攀枝花芒果纤维少、味甘甜、肉腻滑、营养富,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该市芒果多种植在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区,果农定植苗木在1m的坑里,增肥造灌,整形修剪。下图示意攀枝花位置及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广东、海南芒果产区相比,攀枝花芒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B.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
C. 干热河谷,光照充足 D. 林草茂密,土壤肥沃
2. 攀枝花芒果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
A. 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 采用特殊的种植技术
C. 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D. 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湘桂走廊被夹在南岭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自古就是中原出海的交通要道。从前湘桂走廊的重要交通是河运,有灵渠(秦始皇时期修建)连通南北。近现代以后,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湘桂走廊日渐式微。然而,这一地势低平的廊道地带连接大西南,对接东盟,是中原出海的重要通道。下图为古湘桂走廊现代交通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灵渠( )
①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②沟通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
③连接南岭南北
④连接武夷山东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 近现代以来,古湘桂走廊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是( )
①设施陈旧
②运河船运速度慢,运量小
③现代交通方式的冲击
④运输需求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湘桂走廊是中原出海重要通道,这里所说的海指的是(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某跨国公司旗下犀牛工厂从事服装制造,通过电商平台收集消费者喜好,采取直播预定、按需定制、百件起订、七天交付的生产模式,工厂车间常常出现十多种款式的订单同时开工生产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相对于普通服装制造业,该犀牛工厂服装生产模式更加关注( )
A. 产品质量 B. 消费需求 C. 直播影响 D. 投入成本
7. 相对于普通服装制造业,该犀牛工厂的主要优势是( )
A. 建厂投资少 B. 成品库存多 C. 资金周转快 D. 生产成本低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下图为中、美、日、印四国C02排放占全球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符合中国的C02排放曲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远高于日本,其原因是中国( )
A. 经济增长速度快 B. GDP总量大 C. 能源利用效率低 D. 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黄土层底部有厚度不一的古土壤层,除黄土层底部外,黄土层中还夹杂着层数不一的古土壤层。专家探测得知,黄土高原区1.24百万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显著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该河流阶地形成与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一般而言,间冰期黄河壶口段( )
A. 沉积作用显著 B. 含沙量高 C. 下切侵蚀显著 D. 径流量小
11. 图中阶地属于堆积阶地,由河漫滩演变而来,河漫滩和阶地分别形成于( )
A. 间冰期、冰期 B. 冰期、冰期 C. 冰期、间冰期 D. 间冰期、间冰期
12. 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西侧( )
A. 位于凹岸,遭受侵蚀 B. 位于凸岸,遭受侵蚀
C. 地壳上升,遭受侵蚀 D. 地壳下沉,遭受侵蚀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谷雨和立夏两天太阳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曲线②的最高点高于曲线①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高 B. 气温高 C. 空气湿度低 D. 空气杂质含量低
14. 据图判断( )
A. 谷雨这天上午为晴天,下午为阴天 B. 谷雨这天为阴天
C. 立夏这天上午为阴天,下午为晴天 D. 立夏这天为晴天
15.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海南岛 B. 横断山区 C. 华北平原 D. 舟山群岛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兰泰盐湖地处中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地——阿拉善高原东南部,为贺兰山一巴音乌拉山山间盆地的最低处,盆地西南边缘为腾格里沙漠,东北部毗邻乌兰布和沙漠,西北部与亚玛雷克沙漠隔山相望,为三大沙漠的交界地,盛行西北风。为防止风沙侵袭,保证盐湖正常生产,于1983年构建综合防护林体系。该体系整体垂直于西北风向,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分布着草方格(固定沙丘)、白刺灌丛、乔灌草防护林带、盐碱滩地(盐湖周边生长植被地区)、盐湖湖心(盐湖边缘无植被地带)。下图为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不同部位多年平均风速变化图。
(1)描述西北风掠过防护林体系时,不同部位近地面风速的变化过程。
(2)简述综合防护林体系垂直方向上风速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风沙天气过后,综合防护林体系各部位风沙的侵蚀、堆积状态差异。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孜勒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南支脉高山区的结合部,目前该河建有10座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我国西北地区其他河流相比,克孜勒河水流比较稳定。克孜勒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质良好,中下游流经极易侵蚀的第三纪红色泥岩底层,河水变得非常浑浊。下图示意克孜勒河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喀什以东地区的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1)简述克孜勒河河水浑浊的原因。
(2)推测克孜勒河水流较稳定的原因。
(3)简述喀什市以东地区土地盐碱化形成过程。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纳米比亚的鲸湾港是安哥拉洛比托到南非开普敦之间近3000km海岸线上唯一的深水良湾,港口建设条件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扼守博茨瓦纳、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多个南部非洲内陆国的出海口。其职能也经历了多次转换,1487年,葡萄牙人首先发现并经营鲸湾港,早期,为船舶提供避风浪的场所,提供淡水、副食;中期,以捕鱼为主,形成渔业生产、交易和输出基地;现在形成矿产品(石油、矿石等)输出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渐形成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2019年8月,由中国海外投资集团在鲸湾港兴建的集装箱和油码头在大西洋西南沿岸发挥着重要作用。
(1)试从水域条件说明鲸湾港的优势。
(2)分析从十五世纪葡萄牙人发现鲸湾至今,鲸湾港服务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3)简述中国投资鲸湾港建设对纳米比亚的积极作用。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22. [选修3:旅游地理]
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心,呈六棱柱体,桥墩前后均为锐角,以减少流水的冲击。中部为桥面,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全部为木质结构。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除石座外,风雨桥全都为木质(多为杉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铁,却可使用几百年而不损。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说明风雨桥的旅游资源价值,并分析该建筑物使用几百年而不损的原因。
23. [选修6:环境保护]
南乔治亚岛海洋生物丰富,有企鹅、海豹、南极雪燕、磷虾等,被称为“南极野生动物的天堂”。磷虾,依靠海冰过冬,逐流洄游,千百年来养育着地球上最大的海豹和大型鲸鱼种群。这条必经的南乔治亚岛洄游通道被称为磷虾洋流。目前,这条磷虾洋流流向紊乱,磷虾数量逐渐在衰减。下图为南乔治亚岛位置图。
分析磷虾数量衰减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高三地理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5题答案】
【答案】3. A 4. B 5. D
【6~7题答案】
【答案】6. B 7. C
【8~9题答案】
【答案】8. B 9. C
【10~12题答案】
【答案】10. C 11. C 12. A
【13~15题答案】
【答案】13. A 14. C 15. 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题答案】
【答案】(1)大致先减小,后增大;流动沙垄风速最大,经白刺灌丛至防护林带减小至零风速;经盐碱滩地至盐湖湖心风速逐渐增大至恢复。
(2)变化特点:防护林带基本无变化(维持在零风速左右);其他部位自地面垂直向上风速逐渐增大。原因:防护林由乔灌草构成,植被高大,挡风效果最好;其他部位自地面向上随摩擦力逐渐减小,风速逐渐增大。
(3)流动沙垄表现为风沙侵蚀;其他部位表现为风沙堆积;白刺灌丛近地面风速衰减率最大,风沙堆积最厚;从白刺灌丛向东南方向风沙堆积量逐渐减少。
【17题答案】
【答案】(1)克孜勒河流域地表崎岖,坡度大,坡面径流和沟谷径流侵蚀力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岩层松软,易被侵蚀;当地多风沙天气,沙尘落入河中,使河水含沙量增大。
(2)支流多,补给水量较大;补给形式多样,冬季有地下水和西风降水补给,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库具有调节作用。
(3)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集;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水位高,加上蒸发量大,地下水挟带盐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而盐分在地表聚积,形成盐碱化。
【18题答案】
【答案】(1)处于较封闭的海湾,风浪小;港湾宽广,保证了船舶出入、停泊和航行的空间;海湾水体较深,适于停泊大型轮船。
(2)早期非洲未得到开发,非洲西南部漫长的海岸线缺乏船舶避风浪和物质补给场所,鲸湾港主要为船舶提供躲避风浪的场所和提供淡水、副食等服务;中期,随着沿海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渔业资源的开发,渔业发展迅速,成为渔业生产、交易和输出基地;后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产品生产和输出规模扩大,成为矿产品输出港。
(3)提升鲸湾港的吞吐量和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使鲸湾港职能由渔港、矿港转变为国际物流枢纽;为非洲多国中转货物,增加了港口装卸、物流、中转收入;吸引过往大型轮船进港,赚取港务费用和物质补给费用;带动港口餐饮、住宿、维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题答案】
【答案】旅游价值:风雨桥结构奇特,具有美学价值;反映出当地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能应对当地的自然灾害,具有科学价值。
原因:桥墩为石料,坚固耐用,设计成锐角,可以减少流水侵蚀;上部桥面为塔形,便于排水;用油料彩绘,具有防腐防蚀的保护作用;以杉木为建筑材料,木质坚硬等。
【20题答案】
【答案】原因:全球持续变暖,南极某些海域的冰层一直在萎缩;洋流发生紊乱,干扰了磷虾的生存环境。影响:磷虾数量衰减,导致以磷虾为食的生物因食物不足而衰亡;海洋食物链被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对海洋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高考三模(保温卷)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高考三模(保温卷)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