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四)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四)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生物试卷一、选择题下列选项的场所中,不能合成ATP的是( )A. 叶绿体基粒 B. 线粒体基质 C. 液泡膜 D. 细胞质基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动物细胞产生的酶在pH接近中性的溶液中活性最高
B. 用淀粉和蔗糖作为底物,可用于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
C. 胰蛋白酶能彻底水解蛋白质,生成多肽或氨基酸
D. 细胞衰老过程中所有的酶活性都降低,代谢速率减慢基因型为Aab的某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某同学用下列选项中的示意图表示该过程的某个阶段,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列关于生物学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无水乙醇可对绿叶中的光合色素进行层析以及分离
B. 在缓冲液中研磨新鲜肝细胞,离心后过滤可得到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C. 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含量
D. 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支原体的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如图是中心法则的示意图,①~⑤表示过程,其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大分子有机物的过程是( )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③ D. ②④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其控制子叶黄色与绿色的基因分别为Y、y,控制籽粒圆粒与皱粒的基因分别为R、r。某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YR:Yr:yR:yr=1:1:1:1。自然状态下,该豌豆产生的子代中,黄色皱粒种子所占的比例是( )A. B. C. D. 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的A和T占本条链碱基总数的40%,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18%。如果该DNA片段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为( )A. 114个 B. 180个 C. 240个 D. 270个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且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红眼黑体性状存在胚胎致死现象 B. F2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仅有2种
C. F2黑眼黑体中,纯合子约占 D. F1与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完全不同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信号传递的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复合物可能在细胞核内诱导原癌基因大量表达
B. TGF-β1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结构基础
C.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D. 激活Smads、阻止DNA复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策略之一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进行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多糖荚膜有关
B. 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立即直接表达并产生了多糖荚膜改变R型菌的性状
C. 用蛋白酶处理S型菌的细胞破碎物,破碎物中仍含有“转化因子”
D. 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下列生理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
B. 肝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过循环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C. 消化道通过分泌胰液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D.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我国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有效地阻止了病毒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B. 效应T细胞通过其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 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D. 多次接种新冠疫苗可提高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人在夏季和冬季的环境中一般都能维持体温的恒定。若在冬季寒冷环境中,身体的产热量为A,散热量为B,在夏季炎热环境中,身体的产热量为C,散热量为D,则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 冬季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来增加产热
C. 夏季高温环境中,机体通过舒张血管、促进汗液分泌等来增加散热,因此A>C,B<D
D. 人在冬季的环境中,其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健康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和排尿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饮用1L清水后的排尿量可用曲线a表示,此时垂体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 饮用1L清水后,血浆中的蛋白质相对含量会降低,进而发生组织水肿
C. 饮用1L生理盐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可用曲线c表示,此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
D. 饮用1L生理盐水后的排尿量可用曲线d表示,此时人体会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钠盐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且能调节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产中可以通过喷施赤霉素提高芦苇的产量
B. 生长素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C.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西瓜
D. 种子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其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种子的更长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一片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放置了50只鼠笼,捕获了60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50只鼠笼,捕获了40只鼠,其中已标记的鼠有15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田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以为治理田鼠提供依据
B. 该区域内田鼠的数量大约为160只
C. 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的小动物的丰富度也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查
D. 若调查时标记物脱落,则容易造成田鼠的实际数量比调查结果偏低图甲、图乙和图丙分别是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可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种群每年增长的数量相同
B.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种群增长率可用图乙表示
C. 图丙所示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在t1时种群数量最大
D. 图甲和图丙可表示不同种群的数量增长,两种群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生存环境没有环境阻力生物多样性调查小组考察了一个原始自然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表所示。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的“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 若该湖泊中有部分该鱼迁出,则会导致该鱼的环境容纳量降低
B.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可知,该鱼种群一段时间内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能够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C. 若人类发现此湖泊后进行适度捕捞,则该鱼种群数量将实现持续性的“J”型增长
D. 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在600条左右时增长最快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的种群数量达到a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适合收获或捕捞
B. 若从冬季进入春季,则b点后该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如丙曲线所示
C. 若该生物种群在b点时发生传染病而形成了甲曲线,则传染病对该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
D. a~b段,该生物的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说明此时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森林火灾是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初生演替,因为火灾破坏了所有的植被
B. 与①阶段相比,③阶段中的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为其具有更复杂的水平结构
C. 若在演替的过程中出现人类的干扰,一定会使群落朝着不利的方向进行演替
D.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的种群数量得以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果园中生物的种类增多,例如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养殖蚯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生态果园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B. 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C. 果园中养殖鸡、鸭时,其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从而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
D. 光能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通过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的工作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荷花等水生植物,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水体受污染较严重,则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改造后的水体,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能够实现自身的物质循环
C. 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治理后,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研究者采取“以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的主要措施,在某地实施了“稻-蛛-螺”的生态调控大田实验,并将该实验结果与化学防治效果作比较,以研究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稻田中引入蜘蛛和螺增加了生物的种类,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其抵抗力稳定性
B.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总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其能量金字塔是上窄下宽的
C. 引入稻田和螺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使生态系统可通过正反馈调节有效控制虫害
D. “稻-蛛-螺”模式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活动采用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在400公里外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部分科学实验。神舟十三号搭载一个神秘的“盒子”,其中不仅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还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等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个“盒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的生态系统
B. “盒子”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盒子”中的生物在失重状态下一定会发生有利的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太空新种
D. “盒子”中存在营养结构,具有简单的食物链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人员对黑松老龄生态系统(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生态系统(砍伐后22年)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碳量
黑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净初级生产力/(g•m-2•a-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g•m-2•a-1)老龄12730470440幼龄1460360390注:1.生产者活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产者的有机物总量
2.净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A. 黑松老龄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有47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 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均会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C. 碳在黑松老龄生物群落和黑松幼龄生物群落中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D.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可知,黑松老龄生态系统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做太极拳“野马分鬃”招式中的伸肘动作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的反射弧基本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则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的变化是 ______,其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释放 ______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
(3)据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糖浓度较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 ______运输至靶细胞,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中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中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 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这种 ______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020年起源于东非的蝗灾数月就席卷了东非、西非的10多个国家,此后蝗虫群又进入亚洲的部分国家。根据媒体报道,当时蝗虫的数量已经达到4000亿只。这次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有效治理蝗灾,则可以通过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来为蝗灾的治理提供依据。调查跳蝻的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使用该方法时,最后得出的结果要取 ______作为跳蝻密度的估算值。
(2)面对蝗灾,人们想出了很多灭蝗办法,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牧鸭治蝗”时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该模型中,蝗虫和鸭的K值分别为 ______,治理蝗虫的最佳时机为图中的 ______点,请再提出一种治蝗的措施:______。
(3)蝗虫群经过某地区时遇到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导致该地区次年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原因是 ______。发烧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熟悉,其过程是致热性细胞因子先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进而引起机体发热。某患者发热体温上升至38.5℃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发热体温上升至38.5℃的过程中,产热量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其中途径Ⅰ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______。
(2)图中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激素c的调节方式为 ______,激素c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提高 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激素c在调节产热的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其原因是 ______。
(3)有的发烧患者常常感觉口渴,甚至出现脱水现象,写出患者产生渴觉的传导途径:______。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需要经历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 ______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个群落会替代另一个群落,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其原因是 ______。在顶极群落阶段,动物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主要与 ______等因素有关。
(3)在顶极群落阶段调查发现甲、乙两种鸟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______是捕食者,两种鸟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 ______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 ______的作用。
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______。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有 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
(2)图中蝗虫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杂食性鸟可用眼睛辨别蝗虫,此时传播信息的信道是 ______,这是物理信息在发挥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的功能。
(3)该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在能量来源上两者的区别是 ______。若只考虑杂食性鸟,蜘蛛、蝗虫和草的情况下,图中的杂食性鸟需要获取1J的能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草占据的营养级最多需要提供的能量是 ______kJ。
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C
26.【答案】(1)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Na+内流
(2)抑制性
(3)胰岛B 体液(血液)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负)反馈
27.【答案】(1)样方法 平均值
(2)N2、P2 N1 利用化学物质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蝗虫种群的出生率
(3)产卵数量少,出生率下降
28.【答案】
(1)大于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
(2)分级调节 细胞代谢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3)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体温恒定的调节原理是产热等于散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9.【答案】(1)次生 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等
(2)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不易存活而被淘汰 食物和栖息环境
(3)乙 年老、病弱或年幼种群发展
30.【答案】(1)乔木、草本植物等生产者 大型真菌、跳虫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2)捕食和种间竞争 蝗虫形状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人工生态系统还需要人工投入物质和能量 10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十)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九)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